在20世紀初,西洋音樂對於成都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字眼,因為那隻和西方的生活方式有關。成都華西壩上那些外籍教師住的小洋房裡,客廳地上鋪著地毯,牆的一面有壁爐,最顯眼的擺設,通常是鋼琴。小洋房裡常飛送出叮叮咚咚的鋼琴聲,如果有人路過房外花徑,悅耳的樂聲必定會將他的目光引向那藤蘿掩映的房子。
後來,對西洋音樂知之甚少的成都人,終於有了一位啟蒙老師,他就是從日本東京音樂學院留學歸來的葉伯和。葉伯和是帶著小提琴、鋼琴和音樂教材、樂譜回到成都的。1914年,他登上了四川省高等師範學校樂歌專修科的講臺,這是四川第一所開設音樂專科的學校。葉伯和是第一個介紹和使用五線譜,第一個教授鋼琴、小提琴等西洋樂器,第一個講授唱歌技能及樂理、和聲學等西洋音樂理論的人。葉氏門人的後輩,成了成都最早演奏西洋樂器、唱「洋歌」的人。
葉伯和肖像
上世紀30年代中的一些年月,每到周末,位於成都市鑼鍋巷的葉宅就熱鬧起來,帶著大提琴、小提琴、單簧管和其他西洋樂器的人們魚貫而入,他們是成都早期的音樂愛好者。通過葉伯和發起的「海燈樂社」,他們可以在這裡過過音樂的癮,尋覓到知音。他們借葉家的鋼琴,舉辦小型室內演奏會。從葉宅裡,飄出過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海頓的《弦樂四重奏》、貝多芬《田園交響樂》……
Pastoral Symphony (田園交響曲)The Hit Crew - Back to School: Classical Study Music
後來,成都要舉辦音樂會了,然而,偌大的成都,找不到一個音樂廳,只能用禮拜堂代替。 暑襪街的禮拜堂,靠近繁華的春熙路,平安夜的時候,裡面會飄出空靈美妙的讚美詩。 暑襪街禮拜堂要舉行音樂會了,有沒有人知道音樂會呢?當然有,那是省藝專、南虹藝專、四川大學、華西大學的教授學生和流亡成都的外省文化人。 教堂只能坐五六百人,對於一大批音樂愛好者來說,座位遠遠不夠。 儘管音樂會在成都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但是去聽音樂會時還是人滿為患。
民國成都地圖
1947年,南虹藝專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蔡紹序 在暑襪街禮拜堂舉辦過 一場空前盛大的個人獨唱 音樂會,小提琴家張季時、大提琴家丁孚祥把自己的學生組成一個百人弦樂團參加演出, 連過道和走廊都加滿了座位,黑市票被炒到五塊大洋。 蔡紹序演唱了拿手曲目《我的太陽》,四川民歌《槐花幾時開》,大提琴獨奏《天鵝》《小提琴獨奏小夜曲》,男女二重唱《茶花女飲酒歌》,都博得滿堂掌聲。 當百人弦樂團演奏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時,燈光驟滅,忽然停電,組織者卻早有準備,在臺上燃起一百多支蠟燭。 燭光搖曳,如群星閃爍。
蔡紹序唱片
槐花幾時開蔡紹序 - 百年經典
成都市暑襪街禮拜堂裡,還響起過從西方學音樂回來的著名女高音郎毓秀的《蝴蝶夫人》詠嘆調,《塞爾維亞的理髮師》的詠嘆調。她的花腔女高音婉轉旖旎,令人心醉神迷。還有海星合唱團的《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也曾響徹「音樂廳」。
在太行山上中央歌劇舞劇院歌劇團 - 百年經典
來源:成都方志
配樂: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