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朱雪薇。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快閃中的萌娃穿著熊貓裝邀請觀眾互動。
觀眾拍下精彩表演。
歌手姜茂達。
遊客打開手機閃光燈揮舞。
歌手六月。
重慶遊客上臺獻唱。
演唱歌曲、音樂「快閃」、民樂合奏……
截至10月底,今年已有556場街頭音樂表演在成都舉行
到12月份還有402場表演等待市民參與
一把吉他一首歌,街頭巷尾是舞臺。他們有的席地而坐,隨性而歌,有的凝神屏氣,快意撥弦,這是成都街頭音樂表演中的常見情景。10月31日,成都市音樂產業推進辦公室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2017年3月初至10月底,已有556場街頭音樂表演在成都舉行。
「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趙雷一曲《成都》,讓許多人通過音符了解這座城市。成都,音樂多元而包容,現在還有更多街頭音樂新星冉冉升起。□李婷
街頭
958場街頭音樂演出全年不間斷
今年起,街頭音樂演出逐漸走入成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11月至12月,還有402場表演等待市民參與。
「老張,出去遛狗,順便去聽下今天有沒得歌。」家住蘭桂坊附近的尹忠芬,吃完晚飯常和老伴沿著錦江散步,最近卻迷上一群來自四川音樂學院進行街頭表演的學生。「娃娃們唱得好,還可以點歌。」尹忠芬說,她最喜歡這群學生彈奏的民樂版《太陽出來喜洋洋》,「聽著就開心」。
除了民樂,蘭桂坊南門還有流行歌曲、室內西洋樂和無伴奏人聲等街頭音樂表演。在成都,目前像這樣的街頭音樂點位有20個,遍布春熙路的廣場、地鐵站以及琴臺路、來福士廣場、寬窄巷子等主城區人流較多的地方,並納入「2017年成都街頭音樂表演示範點位演出活動」範疇。除了演唱歌曲,還有音樂「快閃」、民樂合奏等多種風格供老百姓選擇。全年計劃演出958場,截至10月底已演出556場,到12月份還有402場表演等待市民參與,包括「樂動蓉城」街頭音樂表演(快閃)活動、「玩音樂·漂成都」成都街頭音樂藝術風景線演出及「我住長江頭」原創音樂快閃活動三大主題板塊。
這一道道靚麗的音樂風景線以「80後」「90後」的表演者居多,約佔70%,他們有的是樂團的成員,有的是剛籤約的藝人,有的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和老師,也有文化公司的創意團隊。演出曲目的選擇上,超過60%的表演是演唱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
「街頭表演有時會根據市民的需求即興演奏。」四川音樂學院琵琶演奏者何灣灣說道,比如在來福士廣場表演時,有不少媽媽帶著三四歲的小朋友逛街,團隊就會表演《世上只有媽媽好》《雪絨花》《小星星》等童年歌曲,遇上京劇票友,碰巧團隊裡的二胡表演者帶著京胡,就會來 一 段《夜深沉》之類的京胡獨奏。
結緣
街頭音樂人用音樂和成都結緣
音樂人走向街頭,有的享受與觀眾面對面的感覺,有的想把高雅藝術帶給普羅大眾,他們用音樂與成都結緣。
35歲的民謠歌手陳曉佳來自廣東,這次他受邀參與了「2017年成都街頭音樂表演示範點位演出活動」中「玩音樂·漂成都」板塊,演唱流行歌曲。陳曉佳當過警察,做過生意,2014年9月,他厭倦了生意場應酬不止的生活,「與其陪客戶唱歌,還不如自己唱歌。」便索性辭去工作。
陳曉佳先去了雲南大理,一路走一路唱,2016年10月,他來到成都。「聽說成都音樂氛圍不錯,城市有情懷也寬容。」陳曉佳每天晚上8點左右,都會待在錦江區一個能看到安順橋的碼頭邊,拿著吉他開始唱歌。他大多唱一些民謠,比如《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玫瑰》,每每唱完歌已夜深人靜。遇上下雨,陳曉佳便披著蒙蒙雨絲回到住處,想著自己背井離鄉漂泊無依,邊走邊哼,創作出原創歌曲《夜路》。
漸漸地來聽歌的人多起來,有一位都江堰的「粉絲」姑娘,每周都會坐車來聽陳曉佳唱歌。「我喜歡街頭唱歌的感覺。」陳曉佳說道,街頭唱歌具有極強的隨機性,是真的用聲音去打動對方。「會一直待下去吧。」陳曉佳說,正是因為這些做音樂的朋友和聽眾,讓他覺得成都是一個有歸屬感的城市。
陳曾則是街頭音樂人中的「學院派」,他是成都樂團的小號首席,前不久才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藝術周暨小號大賽」中斬獲金獎。他這次加入到西洋樂板塊的街頭表演中,主要演奏《月亮代表我的心》《夜來香》《我只在乎你》等曲目。小號的音色會隨著室外溫度高低發生變化,因此陳曾在室外表演時,敏感的耳朵捕捉著每一個音準,以保證表演質量。
樂團成員在表演時,不時有成都觀眾見到圓號等不常見的交響樂器十分好奇,便前來詢問,這時他就會把室內交響樂的知識順便「科普」給成都市民。「西洋樂與其他音樂類型一樣,不只存在於音樂廳,也在大家的身邊。」陳曾說。
成都市文廣新局音樂產業發展處負責人透露,成都明年計劃把更多歌手整合到街頭音樂示範點的活動中,與街道辦統一協調場地,安排場次,讓歌者有歌唱,讓老百姓走出家門就有音樂聽。
快閃
打造街頭「音樂火鍋」
「快閃」是街頭音樂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一形式不局限於演唱歌曲。「我住長江頭」原創音樂快閃活動就把川劇表演、蓋碗茶展示、川江號子等融入到街頭音樂中,打造一場街頭「音樂火鍋」。
「成都妹兒巴適的嘛,成都娃兒耳朵耙。蒼蠅館子坐起個個都是美食家。我們找個太陽壩,喝杯蓋碗茶,掏哈耳朵安逸得啊一身都在麻……」「我住長江頭」原創音樂快閃活動是2017年成都街頭音樂表演示範點位演出中「快閃」的代表,現場引得不少觀眾駐足,甚至不自覺地跟隨舞動起來。
「我就在成都長大,要唱就唱我們成都自己的歌,並且它還要好聽。」這首《我住長江頭》「90後」曲作者、成都葫蘆文化傳媒音樂總監楊檸豪說道。這首歌既有現代的吉他、嘻哈、R&B等現代流行元素,也有川江號子、古箏、笛子等傳統音樂元素,朗朗上口的歌詞和流暢的旋律,芙蓉與錦水、李杜與書院,蜀中蘊藉的詩歌風流融入到音符之中。「我住長江頭,古堰淌清流,拾得一片蒙山茶,九寨仙蹤遊。」歌詞也走心地把青城山、都江堰、貢嘎山、九寨溝等四川景點涵蓋其中。
歌手在街頭「快閃」時,配以蓋碗茶館裡堂倌右手握長嘴銅茶壺,邊唱喏邊轉走,加上川劇演員的變臉串場,讓小朋友穿上熊貓服與觀眾互動,「這就是一場川味濃鬱的『音樂火鍋』。」楊檸豪說道。目前《我住長江頭》獲得央視欄目組的邀請,剛錄製完表演視頻。
觀眾
走心的觀眾讓人更愛成都
很多音樂人選擇留在成都是因為這座城市有著濃濃的人情味,他們覺得,這座城市有全國最走心的觀眾。
街頭表演更像是歌手的free style(一般指表演中即興的、隨性的發揮),臺上與臺下的距離被拉得更近,由此帶來的親密互動是普通音樂會所不能比擬的。
「成都觀眾特別可愛。」新星音樂工廠旗下的歌手朱雪薇告訴記者,曾有一個姑娘,看她唱了一下午,特地去給她買礦泉水潤喉,還有的觀眾把自己才買的熊貓玩偶送給她。
同為新星音樂工廠藝人的姜茂達,笑稱遇上的成都觀眾是「豪放派」。他才接到街頭表演的任務時,並沒有想到成都觀眾會這麼熱情,甚至有點擔心觀眾是否能接受這種街頭表演形式。今年9月,他在春熙路唱完《海芋戀》準備離開,有觀眾意猶未盡,點歌要聽搖滾快歌《離開地球表面》,他答應了觀眾的請求,唱到高潮時人群中突然有4位年輕人直接跑到臺上「隨歌起舞」,跳完之後又自動回到人群中,讓他又驚又喜。這些感動的瞬間才打消了他最初的顧慮。
「能停下來聽演唱的觀眾都特別走心。」朱雪薇說,有時她唱抒情慢歌,還會有觀眾打開自己手機的閃光燈,拿在手上隨著節奏輕輕搖晃,星星點點就像演唱會上的螢光棒。「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會覺得開心又欣慰,能有這樣的互動說明大家真的是用心聽進去了,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些聽懂我音樂,並支持我音樂的人,才讓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成都音樂地圖·點位
高新區(3個):
奧克斯廣場:流行音樂
世豪廣場:流行音樂
鐵像寺水街:流行音樂
錦江區(5個):春熙路紅星路廣場:流行音樂、民樂、西洋樂
IFS地鐵站:流行音樂
蘭桂坊南口:流行音樂、民樂、西洋樂、無伴奏人聲
蘭桂坊北口:流行音樂
錦華萬達廣場:流行音樂
青羊區(5個):
寬窄巷子:快閃、民樂、西洋樂、流行音樂
浣花溪公園:流行音樂、民樂、西洋樂
天府廣場:快閃
琴臺路:流行音樂
西村:流行音樂、民樂、快閃
金牛區(2個):
永陵博物館:流行音樂、民樂
交大凱德廣場人人樂:流行音樂
武侯區(3個):
武侯祠博物館西區:流行音樂、民樂
大悅城:流行音樂、西洋樂
來福士廣場:流行音樂、民樂、無伴奏人聲
成華區(2個):
鑽石廣場:流行音樂
成都電視塔339廣場:流行音樂
表演時間段:14:00—21:00(根據不同點位,時長不定,表演時間在1-2小時左右,隨機安排。)
(除成都樂團、成都演藝集團、葫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四川音樂學院,各區相關文化單位也承辦個別街頭音樂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