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脫口秀大會》有一場的主題是「保持聯繫,保持距離」。
趙有成講的不怎麼好。
李誕問:「怎麼感覺你對自己講的不滿意呢?」
趙有成說:「我感覺自己講得不好。我只有兩個好朋友,特別想講這個事,但是寫的不好,講不出來。我為了這個事兒還去看了心理醫生,但是我又怕這個話題太沉重了。我又寫不出來,能力也不夠……哎呀,就很為難」。
李誕說:「所以你講的這一段並不是你想講的。」
趙有成說:「對」。
李誕說:「但怎麼就不試試呢?『死』也要『死』在臺上」。
Jony.J坦白講自己為什麼不拍燈:「……我覺得沒有那麼好笑」。
趙有成一下子激動地說:「這就是不講心裡話的好處,如果不講心裡話就不會受傷!如果真的講了心裡話,又不好笑,我就會特別受傷。」
其實看到這裡,我有一些感同身受。
有的時候我們害怕在別人面前打開自己的心扉,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就像不敢對領導提出自己的意見,不敢直接拒絕別人的請求,別人問我這件事辦得怎麼樣,你也會應和著說,嗯,挺好的,挺好的……
楊天真問趙有成:你之前嘗試過打開自己嗎?
趙有成說:「嘗試過,但是失敗了。主要是自己看的太重了吧,從第一季海選的時候就參加了,三年了(好不容易能登上這個舞臺)……」
當我們踏入社會,尤其是進入一個新環境中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的調整的自己的行為,努力讓自己符合周圍情境的要求。
我們就像一條變色龍一樣,根據周圍環境的變化,改變自己的面孔,來維持自己的社會角色,符合社會規範。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為什麼?
因為怕自己與眾不同,怕挨罵。
為了不受排擠、不被鄙視,為了更好地融入那個圈子,我們會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去迎合他們。
但是當我們人云亦云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幾乎是沒有思考、沒有反應的,而當你做出有違群體的獨立判斷時,你的大腦中與情緒特徵有關的腦部區域會被激活,這意味著抗拒會對保持獨立者造成情緒上的負擔——由於自主帶來的心理代價。
所以有些人不敢真誠地表達自己,害怕打開自己的心扉。
但是我們看那些優秀的脫口秀演員,一直都在撕破自己的臉面,一直都在挖掘自己內心或陰暗、或愚蠢、或難堪的一面,他們會主動地把自己的「悲慘」經歷拿出來供大家分享。
有人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自己的人生,即使它是令人痛苦的。
比如何廣智自嘲自己長的醜,說他自己剪頭髮,然後剪完之後覺得很醜,但是又不敢埋怨理髮師,他覺得醜是自己的原因。頭髮剪成這樣,雙方都有責任。
還有楊笠吐槽黑寡婦的編劇給黑寡婦做了絕育手術。楊笠說,這麼做真的是為了提高黑寡婦的戰鬥力嗎?只是想留住黑寡婦的身材吧!為什麼大家對於女性的身材永遠是年輕漂亮身材好?為什麼她不能是60歲?飽經滄桑、歷經風霜、頭髮花白、兩眼放光?
還有王勉吐槽女生追星,說:為什麼我愛的每個女孩她都有老公?你說他常年在外面工作,你說他外面的女人很多,他經常把你冷落也不關注你微博。你老公是誰啊?你說我的老公就是王一博。……你說你一生摯愛就是王一博,還有肖戰李現鄧倫王思聰……
還有龐博說自己看《乘風破浪的姐姐》不是為了看女團舞,而是為了看「風」和「浪」,看姐姐們互相撕起來、揪頭髮。
還有楊蒙恩吐槽自己的前女友愛認哥哥,和她那有些勢力的爸爸,就說他以後有錢了就辦一個盛大的婚禮,邀請他前女友的爸爸,還有她的105個哥哥……
當這些演員把自己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對自己的無可奈何,態度鮮明地表達出來之後,無論段子好不好笑,他都收穫了觀眾的尊重。
無論你做什麼,你首先要撕破自己的臉皮,敢於暴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敢於表達與眾不同的觀點,不然你就失去了獨立的人格。
就像楊笠、思文,為什麼會被稱為「獨立女性」?
因為她們不人云亦云,一個敢吐槽男生的盲目自信,一個敢吐槽夫妻關係不好。
有幾個人敢面對5000萬個男的說:你們就是盲目自信?
這就是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