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鑑定中所謂的「神韻」是什麼?

2021-03-01 九瓷在線
古董鑑定自古以來就有一種叫法做「神韻」,其實用這種鑑定的方法在古玩行內叫「望氣」。而神韻對於現在眼學為主的藏品鑑定來說,又表現得極為重要,所謂的「氣」就是「神韻」,實際上就是透過藏品器物本身,看到它背後的韻味和氣勢,神韻表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此種鑑定的方法實際上才是最本質最精準的,把握住的是整體的氣息。

一、什麼才是古董的「神韻」

說到神韻,在收藏界是人人皆知的一個關鍵詞,但神韻是什麼樣?卻各有各的見解,如果想成為一名收藏家,不僅要有獨特的藏品和觀點,有自己獨到的鑑定方法也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吧。

現在大多數收藏愛好者從理論上侃侃而談,對藏品多數交流的也就是一些自然流暢、粗而不拙、大漢雄風、紋飾傳神等概念性的語言描述,真正意義上的神韻有什麼規律可循,卻不被人重視及細心研究和總結。

二、「神韻」和「望氣」的說法是理論還是實際操作的案例?

以神韻斷定器物的代表人物就是王世襄老人了,他總結的對於「望氣」方法在《錦灰三堆》中做了專門講述。透過物質的表面現象深入本質的「望氣」境界,當然是古玩鑑賞的最高層次。就類似於武功中的《葵花寶典》和《降龍十八掌》,說的人熱鬧,會的人沒有幾個。

同樣,可以用「神韻」來鑑定古董,非尋常人可以為之,也絕非人人能做到,客觀地說,是沒有多少人能做到。更準確地說,是沒有幾個人能真做到。王世襄老人是行內公認的,也是這一鑑別方法的創始人之一,可能之前也有人會,但是能向王老先生這樣造成社會影響的,僅此一人。

 三、這種鑑定方法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主要的原因我們分析不外乎是因為文化底蘊深厚。

他從小涉獵中國文化,首先研究中國書法和繪畫,氣韻和精神在書法和繪畫上的反映最為鮮明。鑑定表面上看起來只是憑著眼睛或經驗鑑別鑑定客體的過程,它還包括美學、心理學、歷史學、倫理學乃至光學、流體力學在內的,鑑定是人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認識活動,實事求是的鑑定有美學、認識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方面的理論。

王老先生的理論支撐在此基礎上,他又研究青銅器、漆器、佛像、造像、樂器、竹刻、家具,融會貫通,捕捉到了這些器物間內在相應的聯繫和時代精神之間的關係,找到歷史脈絡,因此能站在高端,不是著眼具象,而是放眼宏觀,對各類藝術品和鑑定品加以審視判斷,透過器物的表象看到時代特質和藝術水準兩個本質。

王世襄先生說看物件「望氣是正道」,紫砂泰鬥顧景舟也說紫砂壺「有神是上品」,打一個簡單的比方,如果看到一位身著綠軍裝,手拿紅寶書,跳著忠字舞,別著紅像章的人物,不用介紹,即使把那些標誌產品都拿掉,您也能看出這是哪一個時代的產物。

古董亦如此,時代的氣息不僅僅是通過外表,也是當時社會的一個具體表現。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神韻」和「望氣」簡單來說就是藝術品製造者在創作過程中的精神 ,可以參考羅丹的藝術論。「神韻」都有著有古代文明社會文化傳承的規律。

人們常把舞劍、跳舞和書法連在一起,原因大概主要是因為動作連貫,舒展形成整體美的統一吧。古董藝術品自身的傳承以及與其它古文化也有必然相通,這種相通就是特定符號。所以我們看一塊古玉的紋飾、雕工必須先看它是否是一氣呵成,線條的流暢、連接要有嫻熟自然的感覺。

不要先強調均勻、工整,因為這些現在人最容易做到,缺了嫻熟自然,前提的工整就是缺了韻味。如明代的粗而不拙,原因就是古人為了達到整體流暢之美往往忽略了對細節的處理,同樣不失古樸之美,這是因為韻味在其中。所謂「神韻」,只是一種感覺,也就是描繪對象的神色,所謂點睛之筆。

五、鑑定的神韻是從細節的觀察中提升的,為什麼很多方法都沒有提到?

古代的玉器琢磨工藝是以大量的時間成本為代價的,那種用心和專注與現代的是不一樣的 。別把鑑定的理論想的太複雜,想太多,其實玉器的鑑定是很簡單而且很好理解的。如果有時間可以看看王陽明的和黑格爾康德的哲學著作,前者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後者深奧拗口,似乎高深的不得了,其實道理幾乎都是一樣的。「神韻」是沒有歷史界限的,但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韻味。凡是古代的藝術品佳作都一定氣韻不凡。

六、神韻的特點如何掌握?

不同時期有其不同的韻律之美,就拿中國古玉史上兩個高峰期的玉器特徵說:戰漢時期崇尚神學,人們迷信虛幻的精神追求,因而在玉器的造型、紋飾和制玉工藝上留下的符號是氣勢、威武,輔助紋飾也趨於抽象型,留給後人想像的空間較大,能充分調動人的意境,這就是高古玉真正的價值所在。

清乾隆又是一個精品玉多出的高峰期,但這個時期玉器的神韻更多的表現在寫實上,它能把古代的文人墨客、花鳥魚蟲、草木山水錶現得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如果遇上有這種感覺的明清玉器,也不失賞之有味。
「神韻」和「望氣」本身就不是客觀而得到的,所以很難從客觀的角度去解釋這兩個字。

對於中國曆朝歷代的藝術品本身來說,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其評判標準自然也屬於中國文化的系統裡面。中國文化為何「博大精深」,無論對於藝術創作還是文學、中醫,又或者其他門類,其本身就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中所存在的共性與同感,這種共性與同感需要一些形容詞或者名詞來代替,這就讓我們看到的「神韻」和「氣」之類玄妙的詞語。

仿品幾乎都不是在同一個時代加工出來的,這就造成生產的環境和文化氛圍有著極大的差別。仿品很多都有著照葫蘆畫瓢的實物做樣板,現在可以做到數碼掃描加工,最後手工修磨拋光。但是,這樣的物品與實物放在一起,照樣脫不了呆板、生硬、過於規整或粗劣不堪的特點。

一、經常有材質用錯,低劣材質的廣泛使用,戰漢用廣義和田料,春秋用翡翠料的笑話。

二、幾個朝代紋飾風格集於一身的現象,在西周的器物上可以看到漢代的紋飾?

三、沒有文化內涵,器形為了表現而故弄玄虛,臆造的成分太大,有些工藝與實際不相符。

四、有刻意的臨摹痕跡,線條呆滯,照著樣本事先打樣的手法表現得很明顯,有些還帶有現代先進工具的痕跡,制出的玉器,紋飾過於光整、精確。

九、觀察器物的「神韻」或者「望氣」這樣的技巧,有沒有相對應的學習方法呢?

不是簡單的看外形,而是從立體空間的角度,可以全方位的觀察和揣摩。打一個比方,如果你跟二十年前的同學重逢了,即使他現在發福了,你還是可以從氣質和神態中一眼看出他小時候的模樣。而去博物館,就是我們要掌握的器物的原始形態和神韻。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去拍賣會看預展,這是可以彌補博物館不讓上手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十、神韻和望氣是鑑定的最高境界

神韻和器型是時代的反映,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屬於自己時代的特徵,讓農家院做出五星宴會的東西,幾乎是不可能,即使有天大的本事,把「形」做出來了,「神」仍然不對頭,」味道「更是差繆千裡。

人脫離不了時代的大背景,如同孫猴永遠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這如來掌心,實際是大環境。只要你把握住時代氣息,再有能力、再狡詭的造假者,也難以超越歷史,完整復現當年的神韻。「望氣」之準,道理即在於此。- The End -

相關焦點

  • 古董收藏鑑定現狀是什麼?古董鑑定時要注意什麼?怎樣從善如流?
    今天和大家聊聊在古董收藏鑑定中如何從善如流?古董收藏的意義在於文化的傳承,收藏不單單是愛好,更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對先輩智慧的肯定。古董收藏這種喜好在過去都是達官貴人的專屬,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經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觸到古董收藏,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古董收藏。這種現象對於古董收藏、文化的傳承都是有著莫大的好處,但也滋生出一些問題。
  • 古董鑑定,高手在民間
    古玩交易必然伴隨古玩鑑定,買家買藏品要懂鑑定知識才會買吧,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是沒有拍賣公司的,買賣都是私下交易。應以方面古玩商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古玩經紀那都是在市場磨礪,練就一雙火眼晶晶。像仇炎之、翟建民、張宗憲等,這些堪稱骨灰級玩家,也是民間高手。他們挑選古董的眼光,和鑑別「功夫」不是一般專家可以比,就是國家頂 級專家也未必能比得上。  為什麼一些專家不如民間高手?
  • 11年古董鑑寶,227萬換回一堆古董鑑定證書,578萬交學費
    今年72歲,明年是坎年,不知能不能過得去,我收藏古董31年,自認為還算是老玩家,玩了一輩子古董,但最後想想,究竟是我玩古董,還是古董玩我,以下是我的古董收藏經歷,我不怕得罪人,因為這是事實。,207件瓷器和32件字畫,一共篩選出來168件真品,我是比較高興的,應該說是3位老師對我收藏古董的肯定,丘小君、蔡國聲、徐國喜三位老師主動給我開具了57本鑑定證書,花費了114萬元,一張證書2萬元,我都是轉帳給他們的,其實我當時的想法是有了3位老師的鑑定證書,就是有了身份證,容易賣出去,能得到買家認可,但接下來使我滿心歡喜的心情,變得越來越痛苦,應該說越鑑定越痛苦,越賣越痛苦,可以說我不知道我到底信誰
  • 古董鑑定 古錢幣的造假與鑑定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希望你以後不要再被古董行業所騙。
  • 古董鑑定or古玩詐騙,套路太深了,一不小心就掉坑
    3月18日15時許,中通物流公司經理熊某向玉城派出所反映稱,有一阿婆收到了貨到付款的包裹可能涉及詐騙,阿婆沒有網購經驗,不知寄的是什麼物品,熊經理打開發現是一套「毛澤東五福玉壺」,不值一萬四千元。阿婆卻說這一萬四千元是古董鑑定費,這些玉壺只是給她寄的紀念品。玉城派出所民警姜玲瓏到場及時了解了事情原委。
  • 您這清朝「古董」上,怎麼還有簡體字呢?
    我是個開網店的古董鑑定師,我的一天往往是從這樣的對話開始的:不用郵寄,把您物品不同角度的清晰照片發給我就行,我細看一下。啥?!就這麼會兒功夫,你就說它是假的?你再好好看看這神韻,這意境……你品,你細品!你憑什麼說他是假的?!接下來就給你們講講,不靠看神韻品意境,也不靠熱釋光或X射線衍射等高科技,我憑什麼就能斷定一件「古董」是贗品?
  • 宣稱可以鑑定轉賣古董 這夥人竟騙了1000多萬
    而警方調查發現,這背後是一個以鑑定、幫助轉賣古董為由的團夥,專門給受害者設下騙錢套路。11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廣安協興警方獲悉,目前,相關嫌疑人已被警方抓獲。王女士說,通過「一系列了解」後便對該公司深信不疑,隨後以收取鑑定費、鑑定證書費、海關手續費、拍賣手續費等理由向其轉帳人民幣45300元。再到後來,這個所謂的某典藏公司員工怎麼也聯繫不上了。接到報警後,協興警方立即成立了專案組。根據王女士提供的線索,對該公司深入調查,並初步鎖定某典藏「公司法人」王某及所在位置。
  • 最全古董古玩鑑定口訣表,果斷收藏!
    最全古董古玩鑑定口訣表,果斷收藏!鑑定談資 前30名豪禮相送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唐三彩 三彩並非實指三,真假當須看開片, 開片有翹八成真,芝麻釉象最終斷。
  • 揭秘「古董代拍」局中局:網站引流、高價鑑定、外國「演員」……
    「祖傳字畫被鑑定為紀曉嵐真跡,估值150萬元;祖傳銅鎖被鑑定為萬曆年間銅鎖,估值200萬元……」網站引流定位顧客、高價鑑定勾起興趣、外國「演員」打消疑慮、專業製作拍賣視頻,這是湖南德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德量傳媒)慣用的「古董代拍」套路。近日,這起由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陳某等35人詐騙案一審判決正式生效。
  • 【古董鑑定】古錢幣的造假與鑑定
    --全國總站--全國藏友互動交流古玩論壇--同城分站--同城藏友當面驗貨如您在古玩方面有不懂的地方,或是想要鑑定古玩藏品的真假;古玩論壇匯聚各地藏友玩家及鑑定高手,歡迎到論壇與天下藏友一起尋寶撿漏了!古錢幣的鑑定古錢幣鑑定,是一門細緻的學科,它需要我們日常知識的積累,注重觀察與思考,仔細比較。結合曆代的文獻資料和前人研究的成果,找出一些可循的、可借鑑的理論依據,從而歸納總結出古錢鑑定中的一般性規律。本文簡單介紹幾種古錢鑑定的方法。1、看銅質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 王世襄 :古董鑑定就一招,望氣!傳統摹仿古玩鑑定是很低層次的鑑定方法!
    很多人摹仿古玩鑑定的傳統鑑定方法,就是按照每一品種的古玩所具有的特徵總結出的許多道道,或是通過對某些特徵細節總結出一些招數,按照這些說道和招數作為真偽的判別。所謂的「氣」就是「氣韻」,實際上它是透過看被鑑定器物本身,看到它背後的精神世界,氣韻表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此種鑑定的方法實際上才是最本質最精準的,把握住的是整體的氣息。所以「望氣」才是鑑定的正道。
  • 上千萬的古董被專家鑑定成仿品,太荒唐了
    在古董收藏界有著很多的小故事,而大部分的故事是建立在人為的基礎之上。用馬未都的話來講就是只要是入了收藏界這一行,不管你的多大的能耐,都繞不開打眼這一個話題。包括自己也是一樣,年輕的時候可沒少打眼,也見過最荒唐的打眼記。
  • 香港浸會大學新創雷射鑑定技術 可斷定古董真偽
    圖自香港《大公報》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浸會大學新創雷射鑑定技術,利用雷射誘導不同原子發光,可斷定古董及遺囑真偽,或可用於醫療及鑽石鑑定。研究團隊介紹,新技術比傳統技術精準度高100至1000倍,對古董的損壞為全球最低。團隊初創的公司即將與法國羅浮宮博物館合作,未來或應用於香港的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 網上古董鑑定套路有多深?通過幾張聊天記錄揭開騙子真面目!
    古董鑑定顧名思義,就是在當下假貨遍地的情況下,利用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來判斷一件古董的真偽。
  • 其實古董鑑定,就一招!
    其實,自古對這種鑑定就有一種叫法:「望氣」。所謂的「氣」就是「氣韻」,實際上它是透過看被鑑定器物本身,看到它背後的精神世界,氣韻表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此種鑑定的方法實際上才是最本質最精準的,把握住的是整體的氣息。所以「望氣」才是鑑定的正道。
  • 古董拍賣是一場騙局 就像社會的醜陋現象
    古董拍賣是一場騙局 就像社會的醜陋現象    1、收藏者為了不花錢找個商家高手鑑定,假借賣古玩,看看商家行家對藏品的態度
  • 我是一名85後古董鑑定師,關於文物鑑定、古玩收藏與拍賣的問題,問...
    我是一名85後古董鑑定師
  • 有多少人不知道古董真品遠多於贗品,中國古董是一個天文數字.
    二、 不知道 絕 大部分專家無鑑定資質教師上崗要有資質,醫生看病要有資質······唯獨古董鑑定不用資質 。瓷器專家x xx 是什麼資質?佛像專家xx x是什麼資質?書畫專家xxx什麼資質?故宮博物院或研究院的技術職稱與鑑定資質無關。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研究員楊伯達這麼大牌,但無鑑定資質,卷進了金縷玉衣事件醜聞。
  • 26元網購的「古董」,專家說是200萬的真品,希望趕緊繳納鑑定費
    26元網購的「古董」,專家說是200萬的真品,希望趕緊繳納鑑定費市場向來都是有風險的,無論是什麼市場,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亂象,而這樣的亂想,在古玩市場中最為常見。也不能說這樣的現象只出現在我們國家,國外同樣有,只不過在我國這樣一個文化大國中,這樣的現象更為常見,也更為猖獗。不少開始投資古玩的人,應該都有被騙過的經歷,時至今日,古玩市場的亂象已經不止出現在文物販子上,就連所謂的鑑定專家,也已經變成假的。
  • 大叔帶來「菸灰缸」鑑定,自稱價值不菲,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中國有非常多的文物和古董,只不過在以前那個年代連飯都吃不飽,大家並沒有收集古董的意思,可能這些文物還不如一點米糧值錢,估計只值一個成本價。但是到了現在這些古董變得越來越少,而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所以正是因為這些收藏界人士的吹捧,讓文物的價格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