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20: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編者按: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重陽佳節將至之際,合川區融媒體中心特推出「青松不老 福滿重陽」人物特輯。他們是身邊熟悉的婆婆爺爺,慈祥的笑容下飽含著生活的智慧與歷經歲月的滄桑;他們來自各行各業:退伍軍人、紗廠女工、鄉村教師、種糧能手;他們也有過熱火朝天的青年時代,成為勤勞踏實的中流砥柱,在為國家做出了屬於自己的貢獻之後,步入如今幸福安詳的晚年生活。
今天要帶大家認識的,是來自紫荊園社區的尹維傑婆婆。
高壽九十五歲,「長壽秘訣」是什麼?
尹婆婆出生於1925年2月,現已95歲高壽,總是笑眯眯的,從不生氣,不愛說家長裡短,跟老街坊老鄰居們相處得特別融洽。儘管年事已高但身體健康,精神矍鑠,思維清晰,幾十年前的重要事情依然記憶深刻。除了聽力不太好之外,她不戴眼鏡仍可以穿針引線,牙齒也只有少量脫落,偶爾還能吃顆胡豆消遣。
閒不住的她總喜歡一邊走動,一邊小幅度甩手,活動筋骨,又或是站在陽臺上,唱一唱自己最愛的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生活中的事也是能自理的絕不假手他人,喜歡親力親為。
她的生活十分有規律:每天早上7點起床洗漱吃飯,8點-8點半左右下樓到小區花園裡慢慢散步1-2個小時,中午12點至12點半是午餐時間,下午4點-4點半她會洗個燙燙的熱水腳,晚上6點左右則是晚餐時間,現在天氣轉冷,晚上8點半或9點就到了她睡覺的時候,夏天則會延遲到9點半。
談到尹婆婆的作息規律,照顧她生活起居的大兒媳胡大姐說起了一件趣事。「我們婆婆每天手錶不離身的,差不多快到睡覺時間了就隔幾分鐘看一次,一旦到了8點半或9點半,不管是在看電視還是做別的,都會立刻跟我們打招呼起身回房,天天如此,時間觀念太強了。」
通過了解尹婆婆的生活,她的「長壽秘訣」已然清晰,並不複雜:生活規律,飲食均衡,喜愛活動,心態開朗,樂觀豁達。
入黨六十五年,「一顆紅心」為什麼?
若說如此高壽已是難得,尹婆婆最特別的是她一項不一般的愛好:每日都翻閱學習黨章、黨課,乃至《習近平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等書都已經被她翻得書皮起卷了。這些資料她放在沙發扶手上,每天都會認真閱讀。
關於入黨的事情,尹婆婆連細節都記得非常清楚。「我18歲到合川當時的六一紗廠做工人,參加了廠裡辦的掃盲班識字學文化,聽車間幹部講報告,大家做夢都想入黨。1955年4月27號是我入黨的那一天,是我最光榮的一天!」
尹婆婆講起入黨時露出了非常快樂的笑容,年月日記得清清楚楚,三位入黨介紹人的姓名也都一個不差。黨支部對老年黨員們非常關心,時常關懷,組織活動尹婆婆是最積極參加的,有時候收到活動通知甚至頭一晚就興奮得睡不著覺。
「黨和支部對我的關懷和照顧都不知道要怎麼報答,現在我做不了什麼事了,不能繼續為黨為國家做什麼貢獻,只能不放下學習,永遠跟黨走。」尹婆婆的話語十分質樸。
組織入黨一生一次,思想入黨一生一世。年輕時那位兢兢業業的紗廠女工,跨越了數十年的時光,依然身體力行地展現出屬於共產黨員的風採。
又是一年重陽佳節到,我們祝願尹婆婆身體健康,期待能在她百歲大壽時為她送上一聲祝福!
記者:文/楊子羽(實習) 圖/張經鑫
責編:羅孝琴
編審:廖夢竹
原標題:《重陽節人物特輯| 95歲尹婆婆,入黨65年,初心永不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