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今年的重陽節時間為2020年10月25日,農曆庚子年九月初九。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登高
重陽節又稱為「登高節」。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另外,當時還有登高「辭青」的說法,這主要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插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溼、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製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重陽糕
除了登高,重陽節還有吃糕的習俗。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重陽節吃「重陽糕」有步步高升之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孝親敬老
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風氣,弘揚中華孝道。
畢淑敏曾寫過:「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歲月是世間最狠心的賊,偷走了青蔥時光,也偷走了康健的父母。父母恩,恩重如山,任時光流轉,萬物變遷,親情永不改變,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今天就讓你我放下手中的一切,將溫情定格,把愛傳遞,為至親虔誠祈福,願安好!願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