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版」韋小寶再毀經典,金庸武俠正在離我們而去嗎?

2021-03-04 底線思維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新之AKIRA】

大家好,我是在觀網陪您聊文娛的新之。最近啊,又有一部「爛劇」因為它的「爛」而火遍全網,那就是由張一山主演韋小寶的2020新版鹿鼎記。這部劇到底爛得有多離譜,爛到豆瓣評分跌破2.5,這部劇拍得有多扯淡,吐槽這片子的視頻播放量輕鬆破百萬。我抱著學習的態度打開了這部憑藉罵名在各大平臺搜索量名列前茅的劇,看著張一山如同面部痙攣一般的誇張表情和突破人類常識的行為邏輯,我只有一句話:「介猴賣不?」再看下面的劇情,我的心中不斷盤旋著李成儒老師的觀影三連:如芒在背、如鯁在喉、如坐針氈。

雖說資本生產爛片、網絡吐槽爛片,觀眾在笑罵中圖一樂呵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但我依然覺得這部所謂的《鹿鼎記》連被吐槽的必要都沒有,畢竟你無法面對一個醃菜罈子煞有介事地一條條分析它為什麼不是冰箱。

金庸的15部武俠小說作品中哪一部成就最高歷來眾說紛紜。其中很多人覺得這部封筆之作《鹿鼎記》是金庸武俠世界的最高峰。當《鹿鼎記》最早開始在報紙上連載時,社會輿論普遍不太相信這是金庸本人的作品,懷疑是不是那幾個叫「金庸新」「金庸名」的傢伙又重出江湖了。畢竟這個叫韋小寶的小混混年紀輕輕不講武德,專門偷襲江湖老同志,還一路坑蒙拐騙、飛黃騰達、官運亨通、妻妾成群。如果這樣的人都混成了金庸男主,那讓張教主、郭巨俠、喬幫主、令狐少俠們情何以堪呢。

然而隨著這個處處帶有諷刺和黑色幽默的故事逐漸展開,我們發現了金庸宇宙武力坍縮的末端,江湖的盡頭一個真實的世界。通過韋小寶這個喜劇式人物的穿針引線,金庸親手解構了自己創造的武俠世界和俠義精神,從《書劍恩仇錄》到《鹿鼎記》,從的傳承模仿到的批判解構,金庸先生完美地完成了自己「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武俠創作旅程,《鹿鼎記》也是他留給後人和整個武俠創作門類的寶貴財富。

我們再回到今天這部所謂的《鹿鼎記》,我們看到了什麼呢?首先,這部劇只能稱為搞笑喜劇而不能說是武俠劇,這裡面是根本沒有江湖的,裡面所有的江湖人物都毫無江湖氣息,劇情中不僅全部刪去了貫穿原著始終的明史案,連「反清復明」都仿佛過家家一樣被完全透明化,其次,是全體被無情地降智商,原著中八面玲瓏的韋小寶、少年老成的康熙、儒雅正氣的陳近南、陽奉陰違的多隆、心機深沉的海大富以及後期出現的吳三桂等人,哪個不是萬裡挑一的人精,到了這一版變成了開局一個朝廷通緝犯在妓院裡大搖大擺說自己是通緝犯,然後別人來抓你你嚇得趕緊問後門在哪裡,兩個渣渣大搖大擺在對方的地盤大聲嘲諷武俠世界裡武力值最高的群體,太監,天地會的人在大街上喊我們是天地會的快開門啊,老謀深算的高手一定要先告訴對方我的弱點在哪裡再開打,要幹倒鰲拜的康熙先幹為敬把送給鰲拜的蒙汗藥自己一口悶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版《鹿鼎記》的劇情,我想就是,一個大傻子在揚州遇見一小傻子,倆傻子一起去北京,被一個老傻子弄進了皇宮,小傻子遇見了一個穿黃色保暖內衣的二傻子和他的妹妹女傻子,抓了一個胖傻子之後然後又陰差陽錯成為了一群傻子領導的故事。

所以,當張一山出來反省自己的演技為差評背鍋的時候我覺得真的是大可不必,因為看到這裡大家心裡應該也很清楚了,不是任何人水平的問題,而是拿著金庸的原著,從頭到尾這部劇就沒打算好好拍。不客氣的說這部電視劇從目前看來,與其說是一部電視劇,不如說是一個超長的喜劇小品,而且演出的平臺還不是正規晚會,而是某公司年會或者二流搞笑綜藝。可以說這部劇在製作時的定位就是一部低成本無腦鬧劇,而非什麼大製作再現經典。不信你就看看全劇為了省下配音費用渣到隨時可以聽見現場回聲的收音,為了省下群演費用永遠人煙稀少、人跡罕至的大街和皇宮,為了省下服裝預算女性角色人均50元的服裝成本,窮到皇宮全體工作人員日常披麻戴孝,連染印花布料都穿不起,說真的,導演您要真的高抬貴手把演職員表裡被列為第一女主的建寧公主的服裝預算從50元上升到幾十年後在雍正朝裡做祺貴人時的500塊,這劇都不至於這麼難看。

咱們都批評到這個份上了,這部劇算是徹底失敗了嗎?當然不是,相反,這部劇不僅沒翻車,說不定此時此刻主創正在某個地方吃著火鍋唱著歌慶祝這部劇的成功也說不定。畢竟,以現在的標準看,影視劇創作嘛,生意而已,所謂生意就是收入減去成本,剩下就是賺的。如果我的成本足夠低,那麼收入的預期也就不用太高。相反,大家可以代入想一想,如果我找最優秀的編劇還原原著精髓,照著史詩級別正劇來改編,請最優秀的演員,從臺灣島一路外景到西伯利亞,最後相會於橫店影視城,是不是想想就很過癮。

但是,這樣一部精品在獲得好口碑的同時究竟能製造多大的話題度和流量呢?真的很難說。畢竟70-90後的觀眾對於鹿鼎記的熟悉,是僅僅聽到前一句臺詞就能自動接下一句臺詞,男主結束了一個主線任務要開哪個新地圖都已經了如指掌了。你照著經典拍,成本高不談,難免會被拿來比較一番,能不能超越還兩說。咱不如就橫下心拍個爛的,上來讓男主先怎麼浮誇怎麼演,不怕爛得驚天動地,就怕糊的杳無聲息,大家上來先被嚇到了,各路視頻博主立馬跟進吐槽,相當於免費宣傳了,大家笑也笑了,罵也罵了,關注度流量也有了,最後男主出來道個歉還能賺把同情,說不定最後還能反轉一下,總會有觀眾覺得「其實沒有那麼差啊,堅持看下去還挺好的。」名也有了,哪怕是罵名;利也有了,哪怕是蠅頭小利,生意嘛,不丟人。

其實,拋開以上各種分析和批評,這部鬧劇版本的《鹿鼎記》 折射出一個更加令人唏噓的現實,那就是,並不是這一部電視劇的問題,而是近年來,金庸武俠劇這個整體的IP正在不斷劣化。固然張一山的猴版韋小寶讓觀眾們情不自禁翻出曾經的周星馳版,陳小春版重溫經典,甚至排隊去給油膩的黃曉明版道歉,但近年來在電視屏幕裡上演生物退化論的可不止是韋小寶一個金庸人物。我至今仍然記得當年張紀中版金庸是如何被口誅筆伐,大家批評黃教主浮誇的演技,把李亞鵬和黃日華進行慘烈的對比,辯論三百回合劉亦菲和李若彤誰才是最符合原著的小龍女,然而當「小籠包」橫空出世之後,大家都不說話了。

如果說「小籠包」至少還有那麼點小家碧玉的清純和憨態可掬,你能告訴我段譽,他在TVB版裡曾經是這樣的

後來在張紀中版裡是這樣的

後來冷不丁就變成了這樣

馬上2020年的新版本中還將變成這樣

史上第一版《笑傲江湖》是1984年的TVB版,那時候的令狐衝是周潤發,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令狐衝是呂頌賢,是李亞鵬,是霍建華,然後到了2018年,電視劇裡的令狐衝突然就變成了這樣一個人。

以及一眾臉長得差不多的女明星,除了能夠拿去給明星連連看增加難度之外,我看不出也沒有興趣了解她們到底是誰。金庸老爺子已經駕鶴西去,但我還是忍不住要大喊一聲,作為香港武俠IP扛把子的金庸,自他開始寫小說起,何曾受過這種待遇?!

想當初,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代浪潮改變了香港,也促成了江湖的大洗牌,重新塑造了「武俠小說」這一通俗文學門類。延續百年的「江湖社會」在中國灰飛煙滅,南拳北腿於是紛紛聚集在了香港這樣一個狹小的彈丸之地。與「武林」一同擠在香港的是一群年輕知識分子,金庸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們不同於香港土生土長的小市民,但卻必須在小市民的生意和情趣中討生活,大眾傳媒成為了他們紛紛投身的行業;香港武俠的開山祖師梁羽生最初就是作為記者報導太極拳和白鶴門的「決鬥」,眼裡看到的是一場平庸的「王八拳」,心理卻是思緒萬裡,腦洞大開,開始了《龍虎鬥京華》的報紙小說連載,從此香港武俠便一發不可收拾。恰巧金庸也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職業報人,隨著他不斷挖坑努力填坑的職業操守和專業水準,《明報》崛起,一代武林宗師就此誕生。

與此同時,一批成長於上海十裡洋場的職業電影人也南渡來到了香港,在這個南國之地開闢事業,一時間香港的電影空前繁榮,成為了南洋的文化中心。為了迎合香港高度逐利的商業價值和高度世俗的文化需求,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題材成為了首選。於是乎,這些新鮮出爐的武俠小說成為了最熱的題材,往往連載尚未結束,實體書還未出爐,劇本早已到位。在一個從50萬迅速膨脹為300萬人口的嘈雜都市中,一個全新的「江湖」應運而生。金庸和香港,是一種相互成就的共生關係。

金庸武俠最早的影視化可以追溯到1958年,由香港峨眉影片公司出品的《射鵰英雄傳》。當時的邵氏公司一口氣拍了22部充滿了「邵氏風格」的金庸武俠。八十年代末,邵氏老闆邵逸夫把精力放在了電視領域。於是我們熟悉的TVB系列金庸武俠劇開啟了大幕。八十年代萬人空巷的《射鵰英雄傳》、古天樂美顏盛世的《神鵰俠侶》、大氣磅礴的《天龍八部》以及輕鬆搞笑的陳小春版《鹿鼎記》,這幾部經典至今在大陸觀眾心目中幾乎都是「零差評」。當然同一時期還少不了黃金時代的一批著名電影導演也踏入了金庸世界,創造了一批名垂影視的經典新派武俠電影。

到此為止,金庸武俠一直是香港影視圈的頂級IP,是票房搖錢樹,是明星製造機,日後如日中天的影帝們,像梁朝偉、周潤發、張國榮、劉德華,哪個不是在初出茅廬、冉冉升起,被公司重點培養時就出演了金庸劇呢,後來的那些著名女明星也幾乎沒人能錯過金庸角色的邀約。進入新世紀,金庸武俠的翻拍又進入了新的高潮——內地班底的金庸劇成為主流。其實我個人覺得金庸對於香港出品的金庸武俠很難說沒有某種遺憾,無論是邵氏還是TVB還是劍走偏鋒的新武俠電影,都難免故事性有餘,嚴肅性不足,重娛樂而輕格局,服化道相對簡陋,拍來拍去走不出海邊那幾座山,甚至是攝影棚內搭的假山水,當年央視出手要拍《笑傲江湖》,金庸老先生寄予厚望,只收了一塊錢的版權費,然而最後的反響卻是毀譽參半,脫離了下裡巴人走向高山流水的金庸武俠似乎也有點水土不服,而後來的張紀中《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和《鹿鼎記》都沒能超越《笑傲江湖》的意境神韻和嚴肅的正劇風格,反而再次回歸了明星加商業化編劇的路子,只不過場景更宏大了一些而已。

千裡搭長篷,沒有不散的筵席。如今的金庸劇以及眾多耳熟能詳的武俠大家作品如您所見已經變成了積壓在影視公司手中的版權雞肋,據我所知很多IP都是快要到期臨時拼湊的團隊搞一搞,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都是二線演員主演,十八線演員參演,服化道簡陋俗豔、劇情鬆散敷衍,改編不知所云,運氣好的呢能雷一雷觀眾,運氣不好的比如說很多人其實不知道的夾在黃曉明版和張一山版之間的那版鹿鼎記,以及剛才提到的屌絲版令狐衝,都悄無聲息地糊掉了。這種品質上的差距我們對比一下相隔12年的兩版《笑傲江湖》片頭就能輕易感受到。

為什麼縱橫四十年的金庸武俠突然就不「靈」了呢?個人簡單總結一下大概就是,香港已經不再是那個香港,沒有了孕育故事的土壤,大師們也紛紛離場,老一代讀者對劇情耳熟能詳,新一代對套路也沒有了嚮往。另一方面,和表外甥女瓊瑤一樣,金庸作品的內核也在不斷被解構,渴望「四女同舟,齊人之福」的張無忌被當成了渣男代表,「一見楊過誤終生」也撩不動現在的小姑娘,為什麼表哥總不是好人?為什麼不接受男主的愛就一定沒有好下場?為什麼趙敏要為了愛情拋棄自己的父親和國家?就連金庸用來諷刺野心家「變態」下場的東方不敗,也從一個令人噁心的彪形大漢變成了嚮往江湖自由和人性解放的漂亮御姐。當下裡巴人的大眾流行變成了官方蓋章的經典,然後大眾再通過解構經典、最後通過毀經典吸引最後的眼球的時候,基本上作品也就進入了生涯的末期。

金庸真的會離我們而去嗎?這是一個我很怕回答的問題,不過我比較樂觀的答案是不會。因為武俠,我們還沒有看夠,對於金庸武俠世界的探索也還遠遠沒有窮盡。我依然期待著下一次「金庸熱」的到來,我們現在在開拓影視工業時總是在討論如何創造所謂的「宇宙」,而現實是宏大的金庸「武俠宇宙」其實並未被影視工業真正完美地展現過,深深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碰撞的武俠世界其實是一個取之不盡,充滿無限可能的寶庫。在未來,如果中國也能出現如《指環王》系列的影響深遠的系列巨製電影,我想金庸IP可能是最佳的選擇之一。正如金庸用解構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武俠世界的圓滿與升華,一個金庸周期的結束未嘗不是下一個金庸周期的開始。

三十年後,讓我們再看金庸。

相關焦點

  • 新之說:「猴版」韋小寶再毀經典,金庸武俠正在離我們而去嗎?
    我們再回到今天這部所謂的《鹿鼎記》,我們看到了什麼呢?,然後別人來抓你你嚇得趕緊問後門在哪裡,兩個渣渣大搖大擺在對方的地盤大聲嘲諷武俠世界裡武力值最高的群體,太監,天地會的人在大街上喊我們是天地會的快開門啊,老謀深算的高手一定要先告訴對方我的弱點在哪裡再開打,要幹倒鰲拜的康熙先幹為敬把送給鰲拜的蒙汗藥自己一口悶了……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版《鹿鼎記》的劇情,我想就是,一個大傻子在揚州遇見一小傻子,倆傻子一起去北京,被一個老傻子弄進了皇宮,小傻子遇見了一個穿黃色保暖內衣的二傻子和他的妹妹女傻子
  • 金庸的《鹿鼎記》,真的被張一山演繹成了「毀經典」嗎?
    該劇於2020年11月15日在CCTV-8經典劇場播出,並在愛奇藝、優酷視頻同步播出。剛開始大家滿懷期待的收看,但看過之後卻是空歡喜一場,只能用「毀經典」三個字來形容,真的是這樣嗎?《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按理說,韋小寶這個人物非常討喜,該劇本身就是喜劇,而他又是小人物出身,更容易讓觀者帶入角色。網友評論這一次的韋小寶卻遭遇史詩級翻車,太多的差評湧向該劇。
  • 韋小寶演成了猴?
    這麼一部金庸先生的經典作品,已經無數次被改編成各種影視作品,其中有廣受認可的,也有被嗤之以鼻的,現在敢來這麼一部,觀眾自然還是忍不住想看看。鹿鼎記》的頁面,一星差評大量出現,指出的問題和不滿之處重點集中在張一山扮演的韋小寶身上。
  • 喪失江湖道義武俠精神,張一山版韋小寶的油膩庸俗化了金庸劇
    這部由張一山、唐藝昕、張天陽等主演的翻拍版《鹿鼎記》,在正式開播前被寄予厚望。從小演過經典角色劉星的張一山,其實路人緣和觀眾緣都不錯。在金庸愛好者六神磊磊看來,該劇最大的問題在於整個創作團隊對於韋小寶人物的理解偏差,「他們把韋小寶理解為滑稽小丑,隨時要咯吱人,這是錯的,韋小寶會作弄別人,但恰恰自己最不肯平白扮小丑的,除非他別有目的。」六神磊磊認為,該劇試圖將幽默注入翻拍版本,但卻讓幽默「成了整個主創團隊身上沉重的負擔」。
  • 文化時評|不懂金庸,請別「猴化」韋小寶
    一登場就來了段評書,但頭動尾巴搖,吹鬍子瞪眼的浮誇表現,一開始就帶了用力過猛的刻意,這種無釐頭式喜劇表演,沒演活韋小寶油嘴滑舌的個性,直接引發一片吐槽之聲,有網友調侃這是西遊記版《鹿鼎記》。讓金庸粉絲更為不滿的是,該劇對於原著劇情做出的改編。原著中武功高、有擔當、豪爽、講義氣的茅十八被刻畫成武功差、暴躁無腦甚至膽小的蒼白角色,將如何承擔起推動韋小寶成長的重要作用?
  • 張一山版韋小寶撲街:那麼多版鹿鼎記,他才是金庸心中的韋小寶
    最大的笑話來了,聰明的韋小寶簡直就是個「二貨」,守著當事人,就大聲罵人「死太監」,不怕給自己惹禍上身?更可笑的是,兩人被抓住後,張一山輕咬化妝棉的「經典鏡頭」,主創是忘了帶腦子嗎?可是,到了《鹿鼎記》,金庸寫韋小寶,卻筆鋒陡轉,韋小寶是唯一的一個沒有練成絕世武功,而且還能左擁右抱,享盡豔福的男主角。
  • 顛覆武俠:金庸廢了韋小寶的武功
    一、 前言 金庸小說膾炙人口,歷來討論其作品的文章亦多,《鹿鼎記》是金庸所寫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而論者在討論《鹿鼎記》的主角韋小寶時,重點大多放在韋小寶的處世手腕及個性行為上,似乎少有人論及韋小寶的武功,目前我們所看到的現行版(修訂版)的《鹿鼎記》中,對於韋小寶武功的描述,只有半吊子的「救命六招」,和四不像的「神行百變」,根本稱不上會武功,因此論者對其武功一節皆略而不談,縱
  • 韋小寶的學習策略—古今人物與知識管理【金庸武俠版】(六)
    韋小寶的學習策略金庸先生已經離我們遠去,但金大俠給我們留下來一個永遠無法磨滅的武俠世界:「
  • 重審韋小寶:張一山演得還不夠「猴」
    韋小寶演得到底好不好,也許關鍵就在於這個人物能否意識到自己漫長的歷險記全都發生在籠子裡,如果不能,就恐怕還不如猴。文|黃遠帆《鹿鼎記》這書,本是一面哈哈鏡。照哈哈鏡的樂趣在於,儘管扭曲變形,你還是能認出那是你。韋小寶和阿Q一樣,都是誇張的諷刺畫,刺人之處也在於刨去誇張處,我們能看出那種醜陋的普遍性。
  • 40年100多部翻拍劇,最毀經典的竟是它?
    眾所周知,《鹿鼎記》是金庸老爺子的封筆之作,可惜他剛走才兩年,這部奇書就被禍禍地不成樣子。11月15日,張一山演的「綠帽猴」,哦不,「韋小寶」,一經面世,即遭網友群起而攻之,全網「一邊倒」的怒罵場面蔚為壯觀。我親自看了兩集,好傢夥,差點沒給我送走。
  • 《鹿鼎記》開播,周星馳陳小春經典在前,張一山版韋小寶表現如何
    對於《鹿鼎記》的各個影視版本,金庸曾經說過,周星馳演的是最像韋小寶的,陳小春演的韋小寶也很經典。張一山版的韋小寶又有什麼突出表現呢?金庸的每一部武俠小說都是經典之作,全都被拍成電影劇,《鹿鼎記》更是多次被重拍。1992年周星馳主演的韋小寶被觀眾視為是最接近原著的經典版本。周星馳的經典對話「我對你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有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啊!」至今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 陳小春版《鹿鼎記》中的韋小寶,為什麼會成為我們心中的經典?
    從1984年梁朝偉版本開始,就已經有7部《鹿鼎記》在拍:陳小春版、張衛健版、李小飛版、韓棟版、黃曉明版、張一山版等等。說起經典,廣為大眾喜愛的還真不多,除了周星馳版,就是山雞哥陳小春版本。周星馳版本的韋小寶,油腔滑調,但沒有任何表演痕跡,陳小春版最為經典,貼合原著。
  • 金庸筆下韋小寶,並不是猴,而是「耍猴」的高手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一反常態,刻畫了一位不會武功的男主角韋小寶。這韋小寶吃不得苦,偷奸耍滑,見了漂亮女人就邁不動腿。「辣塊媽媽」總是掛在嘴邊,而且還特喜歡賭。與其他高大上的男主角相比,確實是截然不同。
  • 金庸武俠中最大的贏家韋小寶,要是在現代社會還能這樣成功嗎?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金庸十四部武俠留給讀者朋友的武學魂寶,要說金庸武俠中人生最大的贏家,要數
  • 《鹿鼎記》9版韋小寶比拼:梁朝偉帥氣,黃曉明夢遊,張一山耍猴
    因此出現了9個韋小寶。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些不同風格的韋小寶。》在金庸心中的地位。,也成為金庸武俠改編史上的"標誌性"作品。,大部分70-80後觀眾認可的韋小寶除了周星馳外,就數陳小春版的最為經典。
  • ​《鹿鼎記》9版韋小寶比拼:梁朝偉帥氣,黃曉明夢遊,張一山耍猴
    因此出現了9個韋小寶。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些不同風格的韋小寶。這其中,由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之皇城爭霸》,首開喜劇武俠電影之先河,也成為金庸武俠改編史上的"標誌性"作品。在迄今為止的《鹿鼎記》重拍中,陳小春版的韋小寶獲得的評價非常高,大部分70-80後觀眾認可的韋小寶除了周星馳外,就數陳小春版的最為經典。
  • 盤點六部無法超越的金庸武俠電視劇,每一部都是經典
    相信很多觀眾都看過金庸武俠電視劇,金庸的武俠劇大多都塑造了很多偉大的人物形象,而這些英雄人物每一個都成了經典,金庸更是寫出了很多讓人又愛又恨的反派角色
  • 求你們,別再毀金庸經典武俠劇了
    當然,演員並未揣摩到位角色精髓,加之有幾個經典版本的珠玉在前,不受觀眾喜歡,亦是常理中事。 不得不說,近年來金庸武俠劇「內地化」後,幾乎是翻拍一部撲街一部。總結下來,口碑極差的原因,似乎大同小異。
  • 金庸武俠最經典的六部電視劇,每一部電視劇都無法超越
    相信很多觀眾都看過金庸武俠電視劇,金庸的武俠劇大多都塑造了很多偉大的人物形象,而這些英雄人物每一個都成了經典,金庸更是寫出了很多讓人又愛又恨的反派角色,而金庸的武俠小說大多都被拍成的武俠劇,這些武俠劇播出後受到了觀眾們的廣泛關注和喜愛,接下來,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金庸武俠最經典的六部電視劇,每一部影視劇至今都無法超越
  • 40年來翻拍爛劇大盤點 誰毀了你的童年「白月光」?
    天下苦國產劇久矣,除了年年產出新的爛片,它們連經典也不放過。2020年眼看就要翻篇兒,可我們依然沒逃過國產劇的毒打。既有張一山「猴版」的《鹿鼎記》,又有劉嘉玲「黑道版」的《半生緣》,前者「斬獲」2.5分(現已被粉絲刷到了2.8),後者「豪取」3.3分。講真,怕是金庸和張愛玲看到這所謂的「翻拍新版」後,保不齊也會大呼一聲「什麼玩意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