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寫校牌,傳遞教育的溫度和文化傳承的態度

2020-12-27 瀟湘晨報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誒,這校牌怎麼是紙的呢?」「您看,今天校名牌是我家孩子寫的。」近日,湖北一中學將學生手寫校名的書法作品當做校牌,每兩周更換一次,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人認為這樣做能激發學生書法興趣,有人也認為校牌是學校的名片,還是能「飽經風霜」比較好。這看似是一個不足掛齒的舉手之勞,但卻反映了一所學校教育的「溫度」和文化傳承的「態度」。(12月19日 鳳凰網)

2011年的《課標》中規定,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拓展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覺,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文化。2017年《高中課標》更是將「文化傳承與理解」作為一個單獨的任務列出。這就要求教育者要將傳統文化教育滲透進學校課程的方方面面。因此,許多學校都新增設了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項目。但問題在於,很多學校由於課時量限制和考試的壓力,課程還僅停留在「講授」階段,並未將「活動」環節落到實處,學生們只是聽聽理論,不明白學了有什麼用,久而久之也就不願多學了。

該校將「寫校牌」與書法課聯繫起來,讓學生體驗到傳統文化的「有用之處」,讓文化真正融入到同學們的生活中,從而更願意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中來。在採訪中,學生們表示自己很願意參與到書寫校牌的活動中來,認為這是對書法學習的一種獎勵和認可,並且更願意上書法課了。俗話說,「字為心聲」,學生通過書寫校牌,也能將自己對學校的感情滲透在筆墨紙間。因此,這一舉動準確地把握了中學生認知心理的同時,也體現了學校的人文關懷。

事實上,校牌作為一個學校的門面,其意義不僅停留在「學校名字叫什麼」的字面含義上,更多的是要表現一種校園文化和精神。「手寫校牌」,手寫的就是一種「生愛校,校愛生,生校愛文化」的溫度和態度,不斷地讓熱愛激發熱情,進而傳承文化。

張岱年在《中國傳統文化概論》中說:「 文化不是安排在博物館裡的陳列物品,而是真正鮮活且有生命的東西。」校牌展示的是一個學校的氣質,而不僅僅是木刻板上乾癟的文字。學生手書的飽含溫度和態度的校牌,雖是紙做的,但卻能真正經歷風雨,印刻在學生心裡。

文/張曈鈺(陝西師範大學 )

來源:紅網

作者:張曈鈺

編輯:化定興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這塊校牌有靈魂
    這所學校就是宜昌市第二十七中學學校採用學生的書法作品作為校牌這一視頻得到百萬網友觀看和點讚△點擊查看視頻12月17日宜昌市第二十七中學保安和老師懸掛一副新的校牌這幅校牌是該校806班學生範梓欣手寫的書法作品
  • 學生書法作品做校牌、捕魚宴請師生 網友:又是羨慕別人學校的一天
    自製100多種體育用品給學生使用用學生的書法當校牌將學校後山改造成果園連續六年捕魚宴請學校……學校的體育設施和學生的體育用具90%都是他通過改造廢品做成的!享受好的體育教育點讚這位「以體育人」真正用心去上體育課的體育老師海選學生的書法作品做校牌12月17日
  • 徐州:巨幅春聯亮相雲龍山下 「手寫祝福」傳承傳統文化
    泉山區副區長沈學鋒認為,「城門掛春聯,江蘇開門紅」活動使古老的城門、書法和楹聯實現了有機融合,讓我們感受到了「城門+春聯」帶來的喜慶、祥和和濃烈的新春氛圍,既表達了家國情懷,抒發了文化自信,又烘託了城市底蘊,展示了蓬勃生機。  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揭聯的那一刻。
  • 李尖尖手寫體入字庫,一手學生體能否傳遞書法正能量,你怎麼看?
    隨著《以家人之名》的熱播,一位新生代演員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因《山菊花》結緣於表演藝術,經過專業的大學教育後,出演《後宮·甄嬛傳》,扮演淳貴人,而受到廣大網友的關注,而後又憑藉一系列的電視劇迅速走紅網絡,現如今又以《以家人之名》再次躥紅網絡,成為一位」網紅「級別的演員,尤其是她所飾演的李尖尖,深得大眾的喜愛,不僅如此,她還擅長硬筆書法,其硬筆書法被收入了方正字庫,從她的硬筆書法上看,是典型的學生體
  • 課程思政優秀案例 | 「文化傳承、感恩教育」之《服飾手工藝》課程
    結藝承載著非物質遺產的傳承功能,因此我們將其作為課程思政的一個切入點,將特定節日與結藝相結合融入到思政課程設計中。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用色彩原理、服裝風格進行創意設計並使用各類材料和製作手法完成結藝服飾配件。
  • 《在一起》:展示態度,也傳遞溫度
    該劇自9月29日至10月2日在流媒體平臺播出四個故事單元以來,平均每集綜合收視率已達到1.056%,回看用戶規模位居第1,收視表現良好,堪稱有態度、有質量的短劇集作品。為了增加故事的真實性,盡最大可能地利用短劇集的特點對重大事件進行敘述,在創作的過程中,製作方還安排了主創和人物原型見面,比如導演、主創團隊一起在醫院裡體驗生活、對上海瑞金醫院的副院長陳爾真進行採訪……此外,十個單元劇集皆由不同的導演和團隊進行創作,導演之間不同的寫實風格也為十個不同的故事賦予了不同的氣質。貼近生活的選材是良好口碑的基礎。
  • 感受「家書」溫度:南農213位滯留湖北學子收到輔導員手寫書信
    這個特殊的寒假一定很難忘吧」,「同學,身在湖北的你讓老師牽腸掛肚,總是忍不住的每天問問你過的怎麼樣,是否康健無恙」,「親愛的同學,我想跟你分享一個關於『加油』的故事,這個故事與武漢有著很大的關係喲」,「滯留湖北的同學,請一定相信老師,相信母校,相信國家,戰疫即將勝利,待春光明媚重逢的日子,真想抱抱你,道一句『別來無恙』」……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滯留湖北的213位衛崗校區本科生,每人都收到了一封由學校輔導員寄來的手寫書信
  • 傳承戲曲文化 陶冶學生情操——羅田縣白廟河鎮中心小學戲曲進校園...
    2016年,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和省市縣相關文件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戲曲素養,推動戲曲傳承發展,該校響應上級號召,積極行動起來,紮實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該校在2014年秋學校鄉村少年宮項目啟動時,就成立了東腔戲興趣小組,很快就被有關部門確定為羅田縣東腔戲傳承基地。
  • 男子手寫書法失物告示火了!筆力勁挺,龍飛鳳舞,網友:一看就有功底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最重要載體,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陝西師範大學一直有重視書法的優良傳統。成立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陝師大書畫研究會,曾匯聚了衛俊秀、霍松林、黃永年、曹伯庸、劉念先等老一輩著名學人書法家。「學校堅信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和自信的重要方式。」
  • 桐城派:以教育維繫文化傳承
    桐城派:以教育維繫文化傳承 ——訪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 2019年05月24日 12:3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楠 字號 內容摘要:近日,本報記者圍繞「桐城派與書院教育」這一主題
  • 重視特色教育 弘揚粵劇文化
    華東小學宋巧榮老師給孩子們上粵劇課  華東小學校長李耀宗表示,華東小學的粵劇特色教育是龍江教育的一大特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粵劇特色教育成效顯著,學校先後被評為「順德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基地(粵劇、曲藝類)」「佛山市第一批粵劇特色創建基地學校和廣東省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
  • 漢字筆順筆畫智能糾錯 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
    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 如果不按筆順規則來寫字,將直接影響到今後的寫字速度,最終也可能影響到學習成績,甚至可能影響將來的一生。  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則和間架結構,是把字寫端正、勻稱、美觀的前提。當代著名書法家任政行先生說過:「按照筆順去書寫,不但容易把字寫穩寫好,而且能提高書寫速度。」
  • 中醫啟蒙教育: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基地,推進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
    雷校長提到:附小繼承和發揚了交大人「勤奮求實、嚴謹治學」的光榮傳統,近幾年以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探索新時代、新理念、新技術下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始終致力於培養學生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品格和關鍵能力。學校在科技創新教育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並獲得了多項榮譽。
  • 張傲月頂尖舞者走進校園 傳承文化、傳遞愛心
    青年舞蹈演員張傲月、韓宇、李德戈景、張婭姝參與此次活動,傳承文化、傳遞愛心。張傲月走進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實驗中學、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在現場用舞蹈詮釋《藍》,充滿感染力的肢體表現,展現舞蹈的魅力與中國時代質感,極具震撼。同學們真切的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與認同感。
  • ...藝術教育譜新篇——《傳承的力量》重陽節篇四川省綿陽市園藝...
    學校在發展過程中,結合學校生源結構、區位特點以及現有基礎,致力於將學校打造成一所「有溫度、有內涵」的以流動兒童為生源主體的「城市學校」。綿陽市園藝小學校貌在推進學校全面工作發展的同時,綿陽市園藝小學尤其重視學校美育教育工作。
  • 讓家風教育走進校園 讓學生心靈沐浴新風
    永州市第四中學 歐陽慧 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充滿蓬勃朝氣的新一代,當代青少年不僅要有卓越的智慧和超群的膽識,更加需要健全的人格和豁大的格局。家風是潤物細無聲的歷史傳承,也是紮根靈魂深處的文化薰陶。良好家風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培養良好家風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 【和群星】對納西族母語保護傳承的文化自信
    我用母語歌唱,2019年出版個人音樂母語演唱專輯《玉龍之約》;我用母語主持,在玉龍縣大大小小文化惠民演出的舞臺上用「鄉音」傳遞「鄉情」;我用母語播報《一周要聞》,在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用納西語向父老鄉親報告家鄉發生的重要事情……可以說,母語不僅與我終日相伴,而且將會與我相伴終身。
  • 中國最有「溫度」的大學一直堅持用毛筆手寫高考錄取通知書
    在這些眾多高校中,大家耳熟能詳的也就是那些最為著名的「985工程」、「211工程」和「雙一流工程」大學。其中就有一所中國師範類高校中的翹楚之一——陝西師範大學,這是一所位於著名的13朝古都陝西省西安市、由國家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和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我國最著名的8所師範類「211」高校之一。
  • 大冶師範附屬小學教育集團「尚雅」傳承文明 書香溢滿校園
    集團學校現有觀山和附小兩個校區,在職教師193人,教學班79個、學生5400餘人。近年來,學校積極打造「雅文化」校園特色,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課程,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多亮點」的特色教育體系。學校還開展了「朝讀經典」活動,每天早上集體誦讀《三字經》《弟子規》,並適當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專心的誦讀中,領悟傳統文化的美。每周各班從語文課中專門安排一節國學指導課,用於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和美文。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校對不同年段的學生在篇目、數量上提出不同要求,循序漸進,形成體系。在內容上,以古代經典為主,方式上以指導學生賞析為主,常抓不懈,誦讀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