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家書」溫度:南農213位滯留湖北學子收到輔導員手寫書信

2020-12-27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3月16日訊(記者 郭蓓 通訊員 盛馨 許天穎)「親愛的同學,見字如面。這個特殊的寒假一定很難忘吧」,「同學,身在湖北的你讓老師牽腸掛肚,總是忍不住的每天問問你過的怎麼樣,是否康健無恙」,「親愛的同學,我想跟你分享一個關於『加油』的故事,這個故事與武漢有著很大的關係喲」,「滯留湖北的同學,請一定相信老師,相信母校,相信國家,戰疫即將勝利,待春光明媚重逢的日子,真想抱抱你,道一句『別來無恙』」……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滯留湖北的213位衛崗校區本科生,每人都收到了一封由學校輔導員寄來的手寫書信。這213封信件捎去了跨越千裡的問候,給滯留湖北的南農學子帶來融融暖意。

南京農業大學學生工作處處長劉亮告訴記者,在學校前期開展的疫情防控期間學生思想、心理狀況動態調研中,有近20%滯留湖北的同學表示身處疫情中心,心裡難免焦慮。在每日不間斷信息化溝通手段外,學校便開始號召輔導員老師,能否通過手寫書信的方式,用文字傳遞溫度,傾聽學生所想、了解學生所需,送去慰藉與溫暖。

劉亮告訴記者,不到兩天時間,213封書信便全部寫好裝進信封。為建立長期聯繫,每封信上都留了輔導員老師聯繫方式,可以隨時與老師聯繫。

「我收到來自學校的『家書』了!」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武漢籍學生張瑞峰在收到學校寄來的書信後激動不已。他表示一定積極響應國家和學校的號召,安心堅守、潛心學習,疫情結束後與老師和同學們,在春暖花開的校園重逢。外國語學院的昌倫越同學收到書信後,還第一時間錄製了收到驚喜的小視頻。

收到「家書」的同學。

據了解,寫信的這13位年輕輔導員老師從各地返寧,在解除14天的居家隔離後立即投入到學校戰「疫」一線,用手寫書信傳遞信心與關愛。據悉,與書信一同寄去的還有213本書,涵蓋了科學、人文、散文等不同類別,均來自南京農業大學教師的匿名捐贈。

相關焦點

  • 留戀寫信:字如其人、見字如晤,書信更有溫度,更富親情
    因為手寫的書信更有溫度,更富親情。由於手書「字如其人」,所以才能「見字如晤」--看到家人、親朋的來信,就跟見了面一樣,多愜意!至於「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那種感受,就更不用說了!其實,寫信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休閒,可以讓自己的生活節奏慢下來。鋪開信紙後,先要想一想稱謂:對長輩、老師應該怎麼稱呼?對同學、摯友、晚輩應該怎麼稱呼?想好了才能動筆。
  • 手寫書信有什麼用
    軍情緊急,讀罷父親的信,不由想起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名句。天下父母,當兒女將赴湯蹈火時,在自豪的背後會有難以釋懷的擔憂。後來談及這封信時,父親告訴我,母親曾淚流半月之久。 一封信記載了一段歷史,承載了父輩與兒女之間那份如山的情感,「可憐天下父母心」。 還有就是與一些文學師友和編輯部老師之間的書信往來。
  • 174張手寫「悄悄話」,祝174位考研學子上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陳曼姣從晨光熹微到夜色漸深,圖書館、自習室記錄了浙江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174名考研學子的堅持與努力。在距離考研不到半個月的這段日子裡,輔導員李媛發現同學們或多或少都出現了緊張和焦慮情緒,於是決定在「考研加油大禮包」裡加一份手寫祝福,用元氣滿滿的「悄悄話」鼓勵174名考研學子,讓大家感受到來自學院的關愛與輔導員的支持。
  • 湖北滯留雲南蒙自遊客: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
    1350公裡,是蒙自市和武漢市之間的距離;100米,是雲南省蒙自市為滯留的湖北籍人員指定的接待酒店與蒙自市人民醫院的距離;5釐米,是酒店房門的厚度;零釐米,是蒙自市指定接待酒店工作人員與入住者的距離。
  • 超暖心|商丘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為2020考研學子送「臍橙福袋」加油包
    在商丘工學院80201多媒體教室內,土木工程學院的考研學子驚喜地收到一份「臍橙福袋」加油包。一個臍橙寓意「『臍』開得勝」、一支棒棒糖寓意「棒棒噠」。每個福袋裡還裝有一封「土木工程學院黨總支給2020土木考研學子的一封家書」「一張輔導員老師親筆手寫的祝福卡片」。
  • 特別的四史教育,95後學子講述家書故事
    特別的四史教育,95後學子講述家書故事 2020/8/3 9:43:16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昕璐
  • 筆與紙的約定|用一封家書觸碰時代的溫度
    原來書信竟有30多種叫法呢!簡稱書信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於書與材料演變等原因,書信又有許多別名、美稱。 比如,簡、柬、札、帖、箋、素、翰、雁足、雁帛、雁書、鸞箋、八行書,以及簡札、簡帖、簡牒、簡膝、書尺、書牘、音信、音訊、音問、音郵、音翰、音書、手書、手札,短簡、短書、小書等。
  • 武漢工商學院老師手寫祝福明信片感動學子 「我要把這片深情放進...
    老師們認真填寫明信片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藍靜 李洋洋 彭寵)按照錯時錯峰、自願原則,6月18日,武漢工商學院迎來首批返校的347名2020屆畢業生,學校以最暖心的方式、最細緻的服務、最飽滿的熱情,讓每一位學子在這個畢業季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
  • 十位藝術家深情誦讀雨花英烈書信詩詞:英雄心聲催我前行
    4月1日,由南京市文聯主辦的「英雄心聲催我前行——名家誦讀雨花英烈書信詩詞」系列短視頻正式在線上發布,十位藝術名家深情誦讀雨花英烈書信詩詞,在清明節期間,通過網絡表達緬懷之情,致敬英雄先輩,抒發繼續奮鬥的共同心聲。在每年清明節期間,慎終追遠、緬懷英烈、寄託哀思是我們的傳統,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強化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
  • 家書一封
    穿越兩千年的家書  戰國末期,秦軍橫掃六合,最終一統天下。可是,當時徵戰的兵士是怎樣的人?有著怎樣的思想情感?千百年來,除了模糊的史料記載以外,人們一直無法獲得直接的認識。1975年,就在湖北雲夢睡虎地,一個充滿夢幻和野性的地方,考古人員發掘了11座秦墓,其中4號墓出土的兩件木牘給人們帶來了驚喜:這是兩封秦軍士兵的家書!
  • 民國書信 |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信
    或許你記得幾十年前,你的女朋友在異地,你每周兩三封信,全都手寫,一氣呵成,那時的狀態要麼在寄信收信,要麼就是在寄信收信的路上,每封信都是珍藏,裡三層外三層,讀了又讀,回想起還是非常有意思,那種期盼的心情現在還記得,可如今,這種期盼的心情恐怕只有
  • 「想你就寫信」網絡時代不應捨棄書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作家鄭淵潔每天收到大量小讀者來信,北京市郵局為他設立了專門的郵箱。最多的時候,每天來信數以千計。鄭淵潔稱:「後來信越來越多,家人說,這些信你得處理掉,它們跟人搶地方。我說,一封信都不能扔。」鄭淵潔決定買房子讓小讀者的來信住。
  • 紙短情長「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7封家書,古詩詞裡道盡思鄉
    就像杜牧的《旅宿》當中所說,這一等,也許就是一年「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我在清晨的時候做著回家的夢,但山長路遠,一封家書往往隔年才能送到。陸遊的《漁家傲.寄仲高》當中也表示「書回已是明年事」。尤其在戰亂年代,那時收到一封家書,是千金不換的事情。杜甫《春望》當中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人民創意徵集2020封家書,今年中秋載上你的思念飛回家
    在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人民日報人民創意攜手北京稻香村,尋找2020個想家的人,徵集2020封手寫家書,將這封家書放置於你購買的「人民歲月」聯名款月餅禮盒中,在中秋節來臨之際,一併郵寄給你的家人、親人與愛人,把思念與祝福送回家。
  • 衡陽群眾」:戰「疫」書信詠人間真情
    「不忍心跟家人說再見,割捨家庭、親情來到武漢黃岡,我們永不後悔」這是近日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護士長「衡陽群眾」志願者唐肖春隨援鄂醫療隊到達湖北疫區後抽空給家人寫的書信。    「匆忙趕回家收拾行囊,來不及和您老吃飯便匆匆而去,出門看見你們側著身,弓著背,我沒有半句告別,對不起,不是不想告別,而是不敢告別」援鄂醫療隊南華附二醫院醫生「衡陽群眾」洪餘德在湖北馳援時,深夜寫下一封家書,飽含了對家人的愧疚。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滯留湖北臺胞:太辛苦的回家路
    據臺灣媒體報導,231位滯留湖北臺胞搭乘華航上海浦東定期航班,於4月20日晚間抵達臺灣桃園機場。返臺後,他們依前例被送至檢疫所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據臺媒了解,這些滯留湖北的臺胞都須先取得在鄂臺胞健康監測證明,確認近期(14天內)體溫正常才能申請離開。而為了順利搭乘第2波從上海浦東起飛的返臺飛機,不少滯留湖北臺胞從19日就陸續從家裡出發,利用飛機、高鐵,或是包車前往上海。部分乘坐小客車的旅客,要耗費超過10小時才抵達上海,有的人幾乎整晚沒有睡,路程相當辛勞。
  • 湖北高校教師滯留蒙自:感受到家的溫暖
    酒店門口貼上了「蒙自市滯留遊客指定服務點」的提示牌,工作人員正在大堂內吃著午飯。這些飯菜是由蒙自市婦幼保健院食堂配送的,兩葷兩素的盒飯。「飯菜不一定十分可口,但絕對讓大家都能吃飽。」蒙自市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徐雲傑說。
  • 「一封家書」徵文比賽獲獎作品展
    第十五屆《一封家書》徵文比賽的通知各學部團委:時光飛逝,又一屆杏林新生進入大學校園,在這裡,學子們開啟新的大學生活。展望未來,滿懷激情與嚮往;回首過去,充滿感恩與懷念。為鼓勵在校大學生抒發內心情感,傳承良好家風,弘揚家國情懷,經研究,決定舉辦南通大學杏林學院第十五屆《一封家書》徵文比賽,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二、參賽對象2020級本科生三、徵文要求緊扣徵文比賽主題,聯繫實際,書寫內心,用文字抒發對祖國的真摯情感,傳遞對父母的感恩與問候。
  • 寧大新生50多封家書被退
    寧波在線訊(記者邵巧宏通訊員郝曉帆褚晶君孫煜坤厲靜)  前不久,一位寧波父親寫給考上北大兒子的一封家書,刷爆了朋友圈。今年中秋節前,寧波大學的2907名大一新生,也忙著寫上了家書。  2907名學生,2907封滿載濃情的家書,中秋節前陸續從寧波寄出了。  算算時間,大多數家書應該能到家長手裡了。
  • 畢業生給高三考生手寫49封書信:鼓勵「新人」放鬆心態備考
    中新網吉林12月3日電 (石洪宇)「莫負韶華,珍惜時光」「這份備考作息時間表可以參考」……近日,吉林毓文中學高三(9)班的49名學生均收到了一位學姐的手寫書信。信中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放鬆心態備考,還分享了一些複習實踐中的「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