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精神:看《為了和平》之英雄兒女的精神力量源泉

2020-11-17 騰訊網

寫在前言:

☆精神,什麼是精神?精神的背後蘊藏著什麼奧秘、什麼原理。物質極大提升的今天,精神似乎在逐漸變得荒蕪。

戰場戰役中的英雄主義精神,戰前戰後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平發展中的民族奮鬥精神。這種種精神的源泉源自何處,使得多少英雄兒女無私無畏奉獻犧牲。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正義,但就是沒有哪一種無畏精神源自於為了自己。正是這些無私大愛的胸懷和信念,忘我的精神,才有了無畏強敵、無畏艱難的偉大精神源泉。

現在社交軟體聊天中喜歡打字,有時候一句話加標點、圖像和不加所表達的意思全然不一樣。因為同一句話在不同人心中的圖式(認知模型)中所推導出來的意思也不一樣。這就讓人誤以為,文字很冰冷枯燥。

偉人的文字有力量,還是偉人這個名字有力量?還是一種精神傳遞?聽到偉人的名字,比聽到偉人寫的一首詩更有力量,這是為什麼?因為偉人成功的經驗比一首有限且冰冷的詩更有力量。經驗是精神食糧,是讓無知變為已知的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什麼?是文字,還是一種精神傳遞?知識是經驗的傳遞,經驗使無知的狀態變為已知的狀態,於是獲得一種豁然開朗的精神力量。

文字是冰冷枯燥的嗎,是沒有情感的嗎?什麼文字能夠讓未知變為已知,那就是有力量的知識。

這個世間什麼才是最有力量的知識?讓未知變為已知的知識。人類恐懼的是無知,喜歡的是已知?讓人不再迷惑,覺醒重生,是讓人獲得已知的精神力量。寫作也是解開迷惑的過程,背離這一點的文字,也終究是命短的、不可永恆的。

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們一直把焦點放在豐富物質上面,而忽視了充實精神方面。缺乏精神力量薰染的人民,內心是貧瘠的、荒蕪的、迷茫的。

歷史事實證明,沒有精神的人頹靡不振,沒有精神的組織渙散不齊,沒有精神的國家走向滅亡。今天的中國人民應當踴躍發揚我們先輩用生命譜寫並流傳下來的寶貴的民族精神財富,把革命英雄主義愛國精神繼續在中華大地蔓延遍染,讓一代代後浪尋跡前浪的步伐闊步向前。

催人淚下的《為了和平》、《英雄兒女》抗美援朝宣傳紀錄片,記述著無數英雄事跡,每個英雄故事背後都蘊藏著無比巨大的精神財富。每當我們感到迷茫、迷失、絕望的時候,回來看看,一股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從無盡天空中注入全身。

一、正義擔當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鬥爭的正義性。

○如果我們這一代,遇到了第三次世界「破壞」,為了子孫後代,只有承擔下來,讓我們的子孫永享和平。

○在隨後的歲月裡,無論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風險挑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意志,從未改變,歷久彌堅。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惜和平,把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作為神聖職責,絕不會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破壞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和發展權利,破壞中國人民同其他國家人民的交流合作,破壞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

二、殊死較量

○槍聲一響,勁兒就來了。

○上甘嶺的勝利世界聞名,敵人說,對志願軍這種捨生忘死與敵人拼搏戰鬥精神不理解,看到志願軍衝鋒上陣的時候,哪怕敵人的火力再猛,志願軍也不怕犧牲、不怕傷亡,像他們的兵是不可能做到的。

○美國媒體評論說,這一次戰役實際上變成了朝鮮戰役上的「凡爾登」,即使使用原子彈,也不可能把陣地上的志願軍全部消滅。

○朝鮮戰場上與強敵較量,是中國軍隊意志與力量的迸發,是新生的共和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力的彰顯。它向世界宣告,中華民族從站起來的那一天起,再也不會屈服於任何強權勢力。今天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偉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

三、血性迸發

○激昂的號角,是召喚、是信心、是力量。對於志願軍官兵來說,每當軍號吹響,就是衝鋒陷陣的關頭,就是血性迸發的時刻。英勇頑強、視死如歸、血戰到底,人民軍隊用大無畏的氣概贏得了黨的信任、人民讚譽,也贏得了世界尊敬。

○1951年元月初,志願軍突破林津江,在釜谷裡戰鬥中,第39軍鋼鐵7連的幹部大部戰死,司號員鄭起挺身而出,帶著僅存的7名戰士,繼續與敵搏殺,面對敵人瘋狂的進攻,所有彈藥即將耗盡,寡不敵眾的鄭起吹響了衝鋒號,敵人紛紛潰散,用號角聲嚇跑敵人。

○美軍的火力一次比一次猛烈,志願軍的阻擊一次比一次頑強。無論炮火多麼猛烈,總有中國軍人一遍遍發起反擊。像「偉人」所說,武器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這些武器沒有高超的人掌握,沒有有覺悟的人去掌握,它也仍然是一堆廢鐵。

○志願軍第38軍112師第335團2營3連連長指導員戴如義左腿被炸斷,重傷也不下火線。三連戰士們子彈打光了,就跳出掩體拼刺刀,刺刀拼彎了,就赤手空拳與敵人肉搏;有的戰士被「火」彈燒著,滿身大火撲向敵人,最後只剩下副政治指導員和6名負傷戰士繼續戰鬥。

○對志願軍來說,在50年不遇的極寒環境(零下40度)中作戰,加上完全陌生的山林地帶,難度和代價都是巨大的。然而,為了勝利,他們一往無前、一無所惜。

○有一些戰士把腳凍得不能走了,就爬。就憑著一股頑強的意志,所以這個部隊是勇往直前的,沒有叫苦的。

○長津湖最悲壯的犧牲,莫過於那些在陣地上被凍僵的官兵,他們都保持著進攻的姿態。有一個連除了兩名戰士外,都被凍成永恆的雕塑,作為一支軍隊來講,特別能戰鬥,這是這支軍隊的血性;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也是這支軍隊的血性。血液,可以被嚴寒凝固成冰;血性,卻因必勝信念化為永恆。

○志願軍戰士,用生命與熱血鑄就路基,在朝鮮北部滿目瘡痍的山地,託起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確保軍用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前線。

○年輕的中國志願軍空軍有這樣一幕,以6架飛機訓練幾十小時時長與敵方美軍60架飛機訓練時長几千小時時長相遇,巧妙擊毀敵軍5架飛機,自身無一損失。年輕的空軍志願軍,儘管在駕駛技術和實戰經驗上,不及對手,但憑著「空中拼刺刀」精神,他們在朝鮮戰場上,創造了一次又一次驚人的奇蹟。一夜之間中國成為空軍大國。是什麼讓志願軍空軍如此威猛,就是勇敢不怕死。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能在戰鬥中勇敢不怕死。

○中國士兵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所攜帶的數枚製造粗劣的手「雷」,爆炸力不及美軍的一半。糧食是米和雜糧磨成粉狀,裝在一條長筒形的布袋裡,這樣一支軍隊,為什麼會永遠向前奮不顧身。就是為了勝利,不顧一切,一定要把它拿下來。一句話,為了人民的利益,再強的敵人也要把他打垮,用毅力壓倒敵人。

○朝鮮戰場上,如此艱苦,如此危險,如此殘酷,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什麼能夠無所畏懼、向死而生、血戰到底。第一條就是黨的堅強領導,這個特別是基層黨支部,發揮戰鬥堡壘的作用。另外充分發揮黨團員的模範作用,犧牲的烈士和戰鬥英雄,黨團員的比例佔得非常高。除此以外,在政治工作上充分發動廣大官兵群策群力,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克服困難就是光榮,戰勝困難就是勝利。還有一條就是我們人民軍隊的素質,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被敵人所屈服,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鬥下去。

四、英雄讚歌

○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面對氣焰囂張的強大敵人,人民軍隊曾經發出了,「三個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志願軍他們的英雄壯舉,首先他們心中有黨、有祖國、有人民軍隊,他們有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怕犧牲,不怕流血,無論是艱難險阻都要堅持奮鬥,最後奪取勝利。

○為了奪取金化以西391高地,志願軍一個營部率兩個連,潛伏到敵人陣地前沿,邱少雲就隱蔽在敵人眼皮底下,志願軍一顆「火」彈燃著了草叢,騰起的火苗卷過他的身軀,現場的氣氛馬上緊張起來,邱少雲一動,全營就會暴露,旁邊有跳水溝,只要滾下去就能把身上的火熄滅,但是他嚴守潛伏紀律,30多分鐘的忍耐時間裡,年僅26歲的他就像一尊雕像,任憑烈火燒焦棉衣和身體,直至壯烈犧牲。

邱少云為什麼不動,就是為了這個連要把這個陣地奪回來。為了勝利,不怕烈火;為了勝利,不知飢餓;為了勝利,不畏嚴寒;為了勝利,不懼傷痛;為了勝利可以獻出一切,甚至生命。為了勝利,邱少雲在烈火裡永生。

○1952年10月20日的拂曉前,上甘嶺戰役第六天,敵人設在山頂上的火力點,壓制志願軍部隊不能前進,為了佔領陣地,上級命令黃繼光和戰友負責爆破任務。危急時刻,面對敵人的瘋狂掃射,黃繼光迅速抵近火力點,連投幾枚手「雷」,在彈藥用盡後。為了戰鬥的勝利,黃繼光頑強地爬向敵火力點,在靠近地堡射孔時,奮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正在射擊的槍眼,壯烈犧牲,年僅21歲。黃繼光氣壯山河的一撲,為戰友開闢了勝利之路。戰鬥結束,戰友們發現黃繼光仍然趴在地堡上,子彈打穿了他的身體,背上留下了一個碗口大小的貫穿彈孔。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軍人以英雄氣概贏得了勝利,也以無畏精神贏得了對手尊重。為了祖國,死守每一寸土地,不放棄每一個高地,不懼犧牲,絕不後退,進行殊死戰鬥。為了祖國死不還家,為了榮譽血戰到底,為了勝利前僕後繼,這樣一支英雄軍隊,還有什麼戰爭奇蹟不能創造。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打響,此時的敵軍地面作戰兵力已達34萬。雪馬裡一戰,英軍第29旅遭志願軍遭志願軍第63軍第187師重創。在圍殲英軍格洛斯特營的戰鬥中,發生了這樣一幕。戰鬥小組長劉光子正沿山梁搜索前進,突然發現了一群正在潰逃的英軍。一看那麼多的兵怎麼辦呢?他就說,1營往左邊,2營往那邊,實際上就他一個人,接著就說給我衝。劉光子急中生智,毫不猶豫衝上前,向百倍於己的敵人發起攻擊,他用「鋒」槍掃射,用手雷炸,打得已成驚弓之鳥的英軍暈頭轉向,紛紛舉手投降。有一個人想拿槍,劉光子就開了一槍,把那一片壓倒了,後來他們就老實了。就這樣,劉光子一個人抓了一63名俘虜。

○格洛斯特營(又稱皇家陸軍雙徽營),是英軍「精銳中的精銳」。然而,曾經威名赫赫的精銳部隊,竟然被一名志願軍戰士的英雄氣概壓倒了。

○蘇聯1944年生產的莫辛·納甘「步」槍,志願軍第24軍戰士張桃芳,就是用這把「步」槍在32天內以442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抗美援朝戰場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張桃芳白天找個目標、晚上對著煤油燈練,瞄準目標一動不動。1953年元旦剛過,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過後,22歲的神槍手張桃芳,登上三個月前黃繼光灑盡熱血掩護戰友奪回的597.9高地陣地,沒過多久張桃芳就用240發子彈斃傷71個敵人,成為全連的頭號狙擊手。

張桃芳的戰績傳到傳到第24軍軍長皮定均的耳中,這位在國內解放戰爭時期中原突圍一戰成名的戰將,對此竟有些不相信。他跟參謀這麼說,如果你看到的是真實情況,就把我這雙皮靴講給他,如果不是就帶回來。作戰參謀帶著皮靴來到前沿陣地,親眼見證了「神槍手」的實力,一槍一個準,張桃芳得到了軍長的那雙皮靴,他把積攢的擊中敵人的彈殼,一起裝進這雙靴子裡,數了數,211枚。皮定均勉勵他說,既然你是第214團的,能不能再幹掉3個敵人湊齊這個數。張桃芳回到狙擊陣地,又擊殺了3個敵人。

○傷員夢話裡、腦震蕩嘴裡仍喊出的都是衝啊、殺啊,而不是疼痛。衝啊殺啊,一聲聲血脈賁張的呼喊,響徹山谷。生命中注定會有一些時光,深植於他們內心,魂牽夢縈。

○冒著敵人的炮火,志願軍白衣戰士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先後救治傷員38.3萬名,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人道主義共同創造的戰場救護史上的奇蹟。

○英雄,與時代同在。英雄,與祖國同行。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這是領袖的殷殷期望,也是全社會正在形成的風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像英雄模範那樣堅守,像英雄模範那樣奮鬥,共同譜寫新時代人民共和國的壯麗凱歌。

五、萬眾一心

○《在愛國主義旗幟下鞏固我們的偉大祖國》這篇5000字的社論,是以《人民日報》名義發表的第一篇的元旦社論,它對促進整個愛國主義熱潮,推動全國的抗美援朝運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偉人」進行慎重的審閱和修改,也反映了他對抗美援朝運動的高度重視。

○「偉人」深知,只要凝聚起新生共和國偉大的愛國主義力量,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和敵人。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身後,一場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特殊戰役早已打響。歷史事實證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英雄們捨身忘死、衛國保家,將生命化作陽光,照亮了中國人民追求和平的奮鬥之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具有家國情懷,國是第一位的,沒有國就沒有家,沒有國家的統一強盛,就沒有家庭的美滿和個人的幸福。

○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積聚成高昂的戰鬥熱情。十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司機、工人、農民,參加擔架隊、運輸隊,以合力之勢匯聚成制勝戰場的磅礴之力。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車推出來的。抗美援朝的勝利就是靠人的勝利、靠精神的勝利。

○我們弱者為什麼能戰勝,最根本的問題是群眾的作用,這是無窮的力量。當時一架飛機要15億舊幣,截至1952年5月31日,全國捐獻運動宣布結束,捐款總額達55650.6億舊幣,可購買戰鬥機3710架。在一份長長的捐獻名單上,有戲劇團體、京劇大師、著名作家、知名民主人士、佛寺僧眾,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農民、學生、職員,是沒有留下姓名的人們。老人走幾十裡路捐兩籃子雞蛋,小孩子把僅有的兩毛錢零花錢都捐給志願軍叔叔。一分錢,一份愛。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為了祖國奉獻值得。前線後方,萬眾一心。

○1951年33歲的王莘跟隨慰問團,把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歌唱祖國》,帶到了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戰場。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誰敢侵犯我們就叫他滅亡。觸景生情,有的戰士聽到都哭起來了,都感覺到把他們心裡的話都說出來了。1951年起,抗美援朝總會開始組織各界代表,赴朝鮮戰場慰問,成千上萬的著名作家、藝術家、歌曲家,各行各業的代表,一批又一批來到朝鮮戰場慰問志願軍,極大鼓舞了中朝軍隊的戰鬥意志。

○今天的生活,是全國人民努力打出來的和平,那些年中國人民勇敢無畏的身影,新生的共和國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匯聚成抗美援朝舉國一致,萬眾一心的精神高地。

六、偉大勝利

○2年零9個月的浴血奮戰中,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進行艱苦卓絕的作戰,共殲滅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71萬餘人(志願軍犧牲197653人),擊毀和繳獲飛機4268架、坦克1492輛、裝甲車92輛、汽車7949輛,繳獲各種炮4073門。

○彭元帥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在《關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工作報告》指出,我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具備著高度的精神上和政治上的團結一致,我們各族人民之間的關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友愛團結,我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蓬勃昂揚。

○1953年9月12日,「偉人」聽取報告擲地有聲指出,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抗美援朝的勝利是偉大的,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美帝國主義並不可怕,就是那麼一回事,我們取得了這條經驗。這是一條了不起的經驗。

○為什麼人打仗,我為誰人來打仗,我為誰人扛起槍,為了爹,為了娘,為了人民解放,人民解放我解放。要政治建軍,要思想工作做到位,人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沒有為了國家,為人民忠心耿耿的人,再現代化的武器也沒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弘揚和光大了「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這些精神已經深深融入幾代中國人的血脈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直面挑戰、敢於鬥爭,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寶貴精神財富。這樣一種精神,帶到了抗美援朝戰場,所以部隊鬥志昂揚,都是意氣風發。當時是高度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這是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進一步發揚起來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世代繼承下去,我們中華民族有了這種精神,這個民族就不會衰敗。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成的,同樣也面臨著溝溝坎坎,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既然有些風浪躲不過、繞不開,那就必須戰狂風、鬥惡浪,勇敢的中流擊水、奮楫爭先。

七、精神軌跡

☆秋收起義失敗後,有一支由一百多名工農子弟兵組成的連隊,一戰就犧牲了80名戰士,剩下的27名戰士沒有一個逃兵,原因就在於這個連有黨員組織。這就是在組織內部支部下連隊,支部下基層的起始。這也是組織建設、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在基層單位裡的積極作用的結果。因為有了支部的組織和思想政治建設,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才有了越戰越勇的無畏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官兵與群眾持續保持信任的紐帶,是人民子弟兵的精神高地,是愛祖國愛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

萬裡長徵,磨礪紅軍戰士,鑄就了艱苦奮鬥、不畏犧牲的精神。

飛奪瀘定橋的敢死隊,爬雪山、過草地埋下了無數忠骨英魂,狼牙山五壯士,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19歲),邱少雲,黃繼光等等。從1927年到1953年,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從軍閥瘋狂圍剿,到中日戰爭,再到國內戰爭,最後到朝鮮戰場。抒寫著中華人民不滅的精神神話。

八、精神奧秘

精神,和物質一樣,不會憑空產生。也需要通過精心栽培呵護才能結出累累碩果。

群體意識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也是革命奮鬥精神的力量來源。每個人追求的終極目標是意識的覺醒,是整個宇宙中的無窮力量。這是一種永遠都打不垮的力量,可以終結一切違背這種意識的力量。當時的中國革命之所以勝利,是偉人發現了這種力量,星星之火的力量,四萬萬底層農民的意識覺醒,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根本。

最後兩次反圍剿至湘江戰役,空降了所謂的「專業」國際高材生組織紅軍戰鬥,連連巨損,節節潰敗。再一次證明了,只有偉大領導人才可以激發群體意志的覺醒,才有源源不斷的無畏精神能量湧現。敵人的將領不僅不能夠激發他們的士兵的無私無畏的精神,還企圖以物質的獎勵、紙醉金迷的和充滿色彩的特殊慰安活動來激發他們的鬥志,而這往往適得其反,只能讓他們精神更加萎靡。

個體意識覺醒,造就偉人、民族英雄。群體意識覺醒,使全人類全體崛起。個體意識的覺醒,才具備個體意識洞察事物本質的能力,才能準確分析時事與政策之形勢。

九、精神哲理

自然發展規律是從混沌逐漸走向清晰,從無知走向已知,從無意識走向有意識。過去無產者戰勝資產階級,是無數被壓迫的群體意識的力量被激發的結果。

群體意識被什麼激發的?被諸如馬列這樣覺醒的個體意識的力量傳遞而所激發。但是這種群體意識根基淺薄,又很難持續。因為無數個體意識還是會向無知沉淪,因此很快又會衰退、沉睡。不過最終會有一天重新覺醒,只不過那一天的到來,不是強有力、有決心的政策引導,便是無知無覺的巨大災難重現。

資本主義是交換的意識覺醒,是少數個體意識生發出來的對立意識在主導著,因而二八法則在此適用,是介於無意識和有意識中間,相當於汽車的離合器。剎車相當於封建愚民思想,使群體意識沉睡。油門相當於共產主義,是群體意識的激發態產物。

全民成長,全人類學習,由無數個個體意識的覺醒向整個群體意識的生發,是走出這個循環死胡同的唯一出路。而對立意識的覺醒是打開這扇門的鑰匙。

強個體,優對立,和群體。個體意識、對立意識、群體意識三者應該齊頭並進,哪一個都不能忽視。

每一個時代都有個體意識覺醒的人在引領國家乃至世界。偉人的遠見卓識帶領四萬萬受壓迫工農走出麻木無知任人宰割的世界,是在「和群體」。一代代偉人,是昌盛時代的標誌,是個體意識覺醒帶領群體意識覺醒的標誌。

十、精神能量

都認為「傲慢」是萬罪之源,那什麼又是傲慢呢,為什麼會傲慢?是理性的湮滅,還是非理性的動物本能起主導作用。

不會管理自身能量的人更容易犯罪業,一個不能合理管理這個社會人類能量的制度必定會讓非理性本能佔據主導。

比如,人之所以會出車禍,根源不在於車禍本身,而是能量的不合理消耗所致。一個不會管理自身能量的人加上一個不會節制其國民能量的社會風氣,各種罪業必會滋長。

車禍的根源,是能量耗損導致不足的情況下,身體為了省能,本能的自動開啟省電模式。罪惡同理,非理性的動物本能佔據主導,世界就更加朦朧了。

因此,構建飽滿精神、休養生息的社會潮流,比如全民冥想、全民健走、提倡955模式、優化社會風氣等等,都能夠恢復社會中人們的能量失調,非理性本能的發生,人類自身能量和諧了,傲慢心也就沒有了,罪惡罪業也就退位了。

十一、精神原理

我們的戰士視死如歸、英雄無畏氣概,早已戰勝敵人無數次。這些精神的產生本質來自於偉大領導人的正確領導和組織,用思想武裝一個個覺醒的大腦。

警醒人心的聲聲軍號,每天從清晨響起,一直傳播到戰場衝鋒的每一時刻。激昂向上的首首軍歌,在軍隊中同聲傳唱,通過呼喚覺知的耳根,凝聚一個個有著相同信念的心靈,匯聚成堅不可摧的鋼鐵戰神。

整齊統一的步調,身心合一的步伐,富有節奏的口號,一念堅定猶如磐石,在戰場上忘我不懼、無私無畏。

嚴守紀律,是英雄的戒體,是定力的源泉,也是精神的載體。

統一行動、統一思想、統一信念,就是身心靈的統一,就是精神的高度凝聚,英雄氣概的高度激發。

十二、精神發揚

大量實例證明,英雄的精神可以複製,可以傳承。今天的物質豐富度已經是過去所不敢想像的。然而,我們很多人民卻感覺越來越迷茫,這是我們發展物質、忽視了精神的結果。

辛勤的付出換來了物質的充裕,卻換不來精神的增長。反而因為物質的豐裕,紙醉金迷、歌舞盛宴、不良社風的泛濫步步侵蝕著精神,以致精神越發萎靡。

學習偉大的思想、偉人的思想來使自己清醒、覺悟;繼承優秀的文化、英雄的氣概來滋養深處的心靈;遵從嚴明的紀律、道德法規來淨染這具受動物本能擺布的身體的舉止言行,讓優秀的民族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沉寂。

相關焦點

  • 《英雄兒女》:銀幕內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這一時期,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鼓舞著人民勇往直前;這一時期,不少文藝作品次第湧現,在戰火中創作並為人們帶來無窮精神力量;這一時期,無數文藝工作者奔向火熱的戰場,用藝術創作謳歌我們的英雄,讚頌我們的士兵,為部隊鼓士氣、壯軍威,生產出了一大批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
  • 《英雄兒女》:銀幕內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這一時期,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鼓舞著人民勇往直前;這一時期,不少文藝作品次第湧現,在戰火中創作並為人們帶來無窮精神力量;這一時期,無數文藝工作者奔向火熱的戰場,用藝術創作謳歌我們的英雄,讚頌我們的士兵,為部隊鼓士氣、壯軍威,生產出了一大批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
  • 奉獻精神如此偉大--大興安嶺中院幹警觀看紀錄片《英雄兒女》
    奉獻精神如此偉大--大興安嶺中院幹警觀看紀錄片《英雄兒女》 2020-11-16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 捍衛國際和平正義
    70年前,為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70年後的今天,我們深切緬懷志願軍英雄,銘記這場正義之戰的偉大勝利,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一部生動闡釋戰爭與和平的英雄交響
    克勞塞維茨曾說:軍隊的精神力量主要來源兩大因素——苦難和勝利。《為了和平》忠實記錄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惡劣自然環境和慘烈戰鬥場景,客觀表現了志願軍指戰員不怕困難,為爭取勝利,英勇頑強、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無論是松骨峰、長津湖、上甘嶺激戰,還是鐵道兵保暢通、衛勤兵救傷員、航空兵「空中拼刺刀」,官兵渾身都是以命相搏的血性。
  • 《為了和平》再現抗美援朝偉大歷史 振奮精神 凝聚民心 守望和平
    《為了和平》再現抗美援朝偉大歷史 振奮精神 凝聚民心 守望和平 時間:2020.10.2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視聽廣電
  • 《為了和平》觀後感
    該片回顧呈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質和偉大勝利,深入反映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集中展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生動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國情懷,充分彰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
  • 彪炳千秋的英雄讚歌 流芳萬古的精神豐碑
    原標題:彪炳千秋的英雄讚歌 流芳萬古的精神豐碑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吹響了抗美援朝的號角。
  • 紀錄片《英雄兒女》:用紀實的力量詮釋熱血忠誠
    經過再三斟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統一了認識,作出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響應祖國號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中。《永遠銘記》作為《英雄兒女》的收官之作,不僅是紀錄片的第六集的片名,更是全片的點題之筆,體現了整部作品的初心。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有290萬人參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9萬多人犧牲。英雄歸故裡,山河換新顏,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抗美援朝精神更是得到了永續傳遞。
  • 紀錄片《英雄兒女》:用紀實的力量詮釋熱血忠誠
    經過再三斟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統一了認識,作出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響應祖國號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中。《極限戰爭》《熱血忠誠》《越戰越強》三集是紀錄片《英雄兒女》展示戰鬥史實的重點段落,講述了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浴血奮戰,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
  • 經濟日報評論員:讓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發揚光大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承載著中華兒女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最高禮讚,全面總結和深刻闡釋了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歷史貢獻和時代價值。
  • 2020年高考作文預測——英雄,英雄精神、精神坐標、民族復興
    民族復興大業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 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凝聚和寄託了幾代人的夙願,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密切關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為之共同努力。
  • 寧心:精神之炬耀三湘
    億萬人民的力量一旦凝聚起來會是多麼的豪邁!歷史唯物主義認為,認識一種精神現象的本質,不能從現象本身去尋找和解釋,必須到產生這一精神現象的歷史事件和實踐活動中去尋找。無人否認,突然來襲的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威脅以及為了抗擊疫情所進行的殊死搏鬥,是當今世界、當今時代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之一。事件就是舞臺,就是熔爐,就是見證。
  • 銘記歷史,致敬英雄!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央視綜合頻道...
    《為了和平》高燃宣傳片搶先看!他們值得銘記:記住中華民族擁有如此優秀的兒女,記住這支軍隊有著如此不屈的精神!該片共6集,分別為《正義擔當》、《殊死較量》、《血性迸發》、《英雄讚歌》、《萬眾一心》、《偉大勝利》,每集約50分鐘,採取史論結合、故事表達的方式,回顧呈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質和偉大勝利,深入反映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集中展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生動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國情懷
  • 紀錄片《英雄兒女》受歡迎
    大型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再現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背景,凸顯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深刻內涵和現實意義。
  • 傳承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心聚力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具有深刻內涵和深遠意義,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1950年,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中國人民無比渴望和平安寧。然而,美國武裝幹涉朝鮮內戰,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危急關頭,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以非凡氣魄和膽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 銘記歷史,致敬英雄!6集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央視綜合頻道...
    高燃宣傳片搶先看!  他們值得銘記:  記住中華民族擁有如此優秀的兒女,  記住這支軍隊有著如此不屈的精神!,毅然決然地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果敢承擔起保衛和平的歷史使命。
  • 戰爭電影的精神內核
    《英雄兒女》中塑造的英雄人物王成,成為熒幕上穿越時空的經典形象。一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成為國人的集體記憶。   抗美援朝戰爭,不是軍隊對軍隊、士兵對士兵的「江湖決鬥」,更不是個體間的「快意恩仇」,而是一場保家衛國、反抗侵略、保衛和平的正義之戰。   正因為正義之戰,志願軍戰士們才會衝鋒向前、拼命護橋;正因為「我們吃雪,就是為了祖國人民不吃雪」的樸素信念,他們才會有愈戰愈勇的高昂士氣,創造出一個個戰爭奇蹟。
  • ——紀錄片《英雄兒女》熱播引發熱烈反響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一首盪氣迴腸的英雄戰歌。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用熱血鑄就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製的六集大型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從10月21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晚8點檔黃金時段播出,每天兩集連播。
  • 壯闊的歷史畫卷 永恆的英雄戰歌——紀錄片《英雄兒女》熱播引發...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一首盪氣迴腸的英雄戰歌。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用熱血鑄就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據主創團隊介紹,《英雄兒女》在創作中,不但通過具體的影像資料重現了戰爭時期的激烈場面和中華英雄兒女的精神,還採訪了當時保家衛國的偉大戰爭中的戰士們,聽他們講述這段難忘的經歷、鮮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