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部分年輕人說散就散的婚姻,陳小鏡覺得老年人攜手到老的感情更讓自己眼羨。
因此,便有了記錄下來的心思和舉動,並將這些照片命名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成都80後姑娘陳小鏡(化名)的電腦裡,存放著100多張「背影照」,拍攝的是她在日常生活中偶遇的一對對牽手老人。她將文件夾命名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她覺得,看到慢悠悠走在街頭的牽手老人背影,那種攜手到老的感情最令人羨慕。
相互攙扶的畫面很感人
拍攝第一張「牽手照」的時間,陳小鏡已記不大清楚了,大概是2015年春夏時節。但她還能清晰地記得,高中時,學校有一對30多歲的教師夫妻,每次晚飯後在校園裡散步,兩人總是親密地手牽著手。那時候,同學們會私下議論,覺得兩個老師的感情真好。
陳小鏡覺得自己的父母,恰好是「反面例子」。「我媽媽最不喜歡過馬路,但我爸走路的速度比較快,我希望爸爸能牽著媽媽(過馬路)。」她說,自己從來沒見過父母牽著手。印象中,過馬路時,爸爸會留心媽媽的方向,媽媽有時候會牽著爸爸的衣角。「我爸很好啊,在家洗衣服做飯,可能我的要求高了點。」
拍攝於青羊區圖書館
「上了年紀的人,走在大街上,相互攙扶著,覺得這樣的畫面很感人。」陳小鏡說,對比部分年輕人說散就散的婚姻,她覺得老年人攜手到老的感情更讓自己眼羨。因此,便有了記錄下來的心思和舉動,並將這些照片命名為「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相攜揮手道別令人動容
上下班路上、散步的公園、周末買菜的市場,偶遇相互牽手的老人,陳小鏡總會迅速掏出手機,默默地記錄下溫馨的一刻。印象最深的一張,是在臺灣自由行時,一對年過七旬的夫妻在太魯閣的情形。「同一個車,之前也沒注意到,剛開始走了20分鐘左右平路,要爬山的時候,爺爺就把奶奶牽著了。」她發現這對老夫妻牽手而行之後,刻意放緩了速度,默默地拍攝了他們許多背影。「有一段路旁邊是懸崖,兩個人走得很慢,很蹣跚,但一直安靜地牽手走著,哪怕走在隊伍的最後。」
陳小鏡跟老人搭訕後得知,他們來自新加坡,每年都會出門旅遊一次。行程即將結束時,兩位老人要提前下車去買特產。看著爺爺細心地攙扶奶奶走下車門臺階,然後和車上的隊友揮手道別,陳小鏡覺得,那一刻真的令人動容。回家後,陳小鏡挑選了最滿意的一張,放進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文件夾中。
感染朋友也拍「執子之手」
拍過100多對老人的陳小鏡現在還是單身。她覺得,並不是自己要求高,找個執子之手的soulmate(靈魂伴侶)是心中的美好嚮往。
拍攝於臺灣太魯閣
陳小鏡所拍攝的照片,許多都沒有標明時間地點,但基本上都記得在哪裡拍攝的。知道陳小鏡在拍攝「執子之手」系列,一位朋友與父母到馬來西亞旅遊時,拍下了父母牽手的照片,發給陳小鏡;一位在成都的護士妹妹受到影響,偶遇類似場景,也會拍下來發送給她……「我打算湊齊999張,慢慢拍吧。」
陳媽媽看到女兒朋友圈發的老人牽手照,曾評論「這個好」。陳小鏡肯定,爸爸也跟媽媽一起看了,但並沒有問過爸爸如何想。「我爸對我媽的好,也許是我沒看到的,能感覺出來,只是不善於行動。」有沒有想過拍一張父母的牽手照?陳小鏡笑著說,得慢慢來。
成都商報記者 於遵素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