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等候,十年一局。」在愛情迷局中躊躇、守候的佔南弦與溫暖,最終迎來了Happy Ending。5月27日,在湖南衛視播出的《溫暖的弦》正式收官。原著小說問世十年最終搬上小螢屏,《溫暖的弦》是一場關於青春與成長的盛大典禮,通過47集的故事演變,描摹出了在感情迷霧中糾結、困惑,最終逆轉為相知相守、共同成長的故事。
《溫暖的弦》的成功,少不了製片團隊的努力,正如製片人馬思竑所說,《溫暖的弦》試圖傳達一種情感價值觀,「真愛難求,且遇且珍惜」;也少不了主演們的質感演出,張翰貢獻了截然不同的「總裁」角色,而張鈞甯對細膩情感的把控讓人驚嘆。當然更應該歸功於編劇團隊,使原著《溫暖的弦》經過脫胎換骨的故事改編,最終與時代接軌。
操刀《溫暖的弦》改編,有哪些困難?十年情感跨度,如何從細部著手,讓觀眾真實可感?商戰職場與情感迷局雙線並進,又該如何偏重?帶著這些問題,編劇幫對《溫暖的弦》劇本策劃兼編劇許璐豔進行了專訪。作為新晉金牌編劇,許璐豔三部編劇作品《十五年等待候鳥》《因為遇見你》《溫暖的弦》都是同時段收視冠軍。
劇本策劃兼編劇 許璐豔
十年倏忽而過,如何貼近時代?
微調人物價值觀 聚焦情感發酵
安寧原著小說問世時,還是遙遠的十年前。那還是臺偶劇盛行的年代,陳喬恩與阮經天主演的《命中注定我愛你》紅遍兩岸三地,瑪麗蘇劇情仍然受到了全民的歡迎。十年之後,臺偶劇與港劇早已式微,國產劇則已經遠超曾經的「老師們」,90後乃至95後也已經站上歷史舞臺。
擺在劇本策劃兼編劇許璐豔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在於,曾經打動萬千讀者的虐戀情深,該怎樣進行時代性改編?
尊重原著劇情走向是第一位的,畢竟《溫暖的弦》曾與《何以笙簫默》齊名,都擁有超高人氣。許璐豔認為,與其他小說相比,《溫暖的弦》最大的特點在於情感發酵:「它不是大開大合的路線,而需要細品,畢竟佔南弦與溫暖有3年戀愛、7年等待,長達十年的跨度裡,感情變化相當微妙。因此,我們還是希望與小說保持一致,通過情節把男女主角的情感一層層剝開。」
為了與時代接軌,許璐豔和她的團隊,把《溫暖的弦》人物價值觀進行了大膽微調。女權主義風起雲湧的當下,追求事業有成同樣是女性的職業理想,因此女主角溫暖擁有了清晰完整的職場線,有了職場麗人通過自身努力完成晉升的呈現;而原著小說中,商業帝國掌門人佔南弦,變成了電視劇裡科技巨擘的創始人,他得與兩位合伙人白手起家,一同面臨商戰。「通過這些改編,讓男女主角的生活與觀眾貼近,與時代接軌。」許璐豔表示。
十年倏忽而過,觀眾對劇集情感的需求也大不一樣,虐戀接受度逐漸下降,高甜發糖成為爆款劇的「標配」,對此,許璐豔深有同感。「原著小說中,男女主角相處了很長時間才在一起,我們則設定當劇情演進到三分之二時,兩人就已經堅定對彼此的感情。」許璐豔表示:「當下觀眾並不希望等到大結局才能有Happy Ending,不時發發糖效果更佳。」
商戰強化愛情多元 雙線敘事如何平衡?
給感情做「加法」 商戰職場更接地氣
製片人馬思竑曾表示,《溫暖的弦》的核心特質是「溫暖又接地氣」。在許璐豔看來,「溫暖」是指佔南弦與溫暖的情感關係,「兩人都有心理創傷,都有解不開的心結,多年後兩人互相慰藉、治療傷口最終走到一起」;至於「地氣」,則是「有職場商戰,有愛情、兄弟情和母子情,情感呈現有相當的生活氣息」。
給感情關係做了「加法」的《溫暖的弦》,不再只拘泥於男女主角「十年一局」,多達6對感情關係彼此交織,共同構成《溫暖的弦》網格狀的都市謎題。其中,暗戀與明戀、多角戀與單戀、姐弟戀與大叔蘿莉戀一一走上臺前。「原著小說構築了相當豐富的人物關係網,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故事線,富有生命力。為了讓改編的故事更加落地,我們把人物豐富了起來,讓他們不再是功能性的紙片人。」許璐豔表示。
至於網友與觀眾對於感情類型呈現豐富,是否會湮沒感情主線的爭議,許璐豔十分坦然:「網友與觀眾自然希望看到男女主角的感情主線,但主線好不好看、旁線豐不豐富,並沒有矛盾,兩者並行不悖,共同呈現出『愛的堅守會得到回報』的主題。」
增加職場商戰元素,則是《溫暖的弦》適應時代變遷的需要。許璐豔分析,自原著小說問世的10年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前只是『有情飲水飽』,轟轟烈烈談一段愛情就好,如今需要情感關係的看點更加突出,也更需要情感共鳴。觀眾不僅希望看到男女主角的愛情,還希望看到愛情之外的事業與生活。至此,以往只作為背景呈現職場、商戰等元素,從虛化走向了真實。」
在許璐豔看來,商戰與愛情的雙線敘事並非主次不分,而是各有偏重。「從編劇的創作習慣來講,所有的故事情節都圍繞人物情感關係生發——由人而發,由情所致。《溫暖的弦》所提及的商戰和職場元素,還是要以情感為落地。」許璐豔表示:「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女主角是男主角的總助,又是男二號的多年好友。男主角與男二號有競爭關係,因此她要站在誰的立場就極有看點。」
「都市懸浮劇」盛行 如何跳出創作陷阱?
理順商業邏輯 定位「情感成長劇」
2018年以來,古裝大IP集體啞火,只剩都市題材一力獨撐。然而,圍繞「懸浮劇」偽現實主義的批評聲十分強烈。如何逃離「都市懸浮劇」的創作陷阱,是《溫暖的弦》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為了讓職場元素更加真實,許璐豔帶領編劇團隊,開始了任務繁重的調研工作。與「淺宇」科技公司定位相似,許璐豔到機器人公司採風,從中找尋出大量生動有趣的細節,直接運用到了改編中。
許璐豔表示:「商業邏輯錯誤,是商戰題材劇較容易犯錯的地方。比如在競標案例中,十年前公司的估值越大越有勝算,現在則強調適配度;比如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將決定他在商業決策中的發言,佔南弦有兩個合伙人,高訪做市場,關注數字、利潤和銷售;管惕做研發,是典型的科學家思維,考慮產品如何設計會最好。做研發的人,不會成天談又籤了一筆大單子;而做市場的人,也不會向研發伸手。」
長達十年跨度的情感經歷,也通過男女主角的表演碰撞得火光四濺。「張翰演出了質感,他不僅是簡單的套路型總裁,更是創業型總裁,在情感厚度上有很大突破。有一場戲,他在和好兄弟高訪交談,不知不覺掉下一滴眼淚,顯示出張翰沒有刻意顯帥,而把內心情感表演得很有層次。」許璐豔表示:「張鈞甯飾演的溫暖,氣質出眾,有職場白領麗人的感覺。她所飾演的溫暖,從小說到電視都是內心糾結的角色,需要通過肢體語言來呈現內心戲,表演難度很大。為了讓內心細節更豐富,我們設計當有情感困惑時,溫暖就會畫男主角,或開心、或低落的情緒,都能通過畫作的質感來折射出來。」
如果說《十五年等待候鳥》是暗戀與苦等,《因為遇見你》有甜蜜與誤會並行的波折,那麼《溫暖的弦》在情感上的關鍵詞是什麼?許璐豔透露,「成長」一以貫之。十年前,原著小說《溫暖的弦》陪伴了80後的成長,「原來愛情並不是一句『我們相愛』就能走到一起,還要面臨性格、過去經歷等現實因素的阻礙」;十年之後,曾經喜歡小說的小女生已經長大,在經歷了大學期間青澀的感情後,終於走向了成熟。
「《溫暖的弦》是獻給成長中的愛情,觀眾會伴隨著《溫暖的弦》完成情感觀的成長——原來,真正成熟的情感觀,是互相陪伴、互相依存。」許璐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