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香
對陌生人多一分善意,一個人必會在心中體悟到助人為樂的深刻含義
最近,我們被一位可愛的姑娘感動了。颱風「黑格比」襲擊浙江,8月5日凌晨,義烏稠江街道專職消防隊12名剛出完排澇搶險任務的消防隊員,來到一家小吃店吃夜宵。一位姑娘看到後悄悄為他們買了單,然後坐上計程車走了。事後,消防隊員專門製作了一個尋人短視頻,24小時刷爆了朋友圈,最終找到這位熱心姑娘並致謝。
同樣讓我們感動的,還有江蘇啟東一位雨中執勤的女輔警。見到過路老人沒有雨具遮雨,女輔警主動上前把雨衣脫下來讓給老人,並細心幫著穿好。別人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就是下意識反應,並且相信換做其他人見到老人這種情況,也會和她一樣。這一幕被女輔警的同事拍下,視頻流傳到網上後,引發了大家的點讚和共鳴。
因為「是你們擋在了我們前面」,所以用行動體貼消防員的點滴辛苦、無畏前行;因為遵從內心的善念,所以在自己也有需要的時候卻先顧著別人,兩位普通姑娘平凡卻可貴的善意之舉,讓當事人感受到來自「陌生人的溫暖」。正如消防員所說:「那一刻,大家心中都有滿滿的職業榮譽感和感動。」而當這幾段視頻被轉發、被點讚的時候,它傳遞出的良善,溫暖打動了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每個人,在全社會凝聚起一股正能量。
毋庸諱言,傳統的熟人社會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可避免地被打破。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同時也生活在一個「陌生人社會」。因為快節奏,所以我們每天都步履匆匆,無暇顧及周圍人的冷暖饑寒;因為都是陌生人,所以我們心中藏著「不安全感」,對外界總是保持警惕。我們習慣了在熟人社會中如何「守望相助」「遠親不如近鄰」,卻不知如何把握與陌生人交往的準則。人際關係遇冷的問題,似乎難以迴避。
然而,「陌生人社會」不是陌路人社會,社會的美好離不開陌生人的溫暖。正如美國知名學者弗裡德曼關於「陌生人社會」的經典描述,「陌生人保護我們,如警察」「陌生人教育我們的孩子,建造我們的房子,用我們的錢投資」。行走社會,總有一些陌生的人、溫馨的事讓我們溫暖、感動、銘記。我們不會忘記,一位名叫駱名良的火神山醫院裝修工人,花光7500元工錢買了100多箱牛奶送給醫護人員;一位名叫汪勇的武漢快遞小哥,自發接送上下班的醫務人員,並送上熱騰騰的盒飯;一位不知名的男子駕車經過南京,從車上搬下來一大箱口罩送給執勤民警……在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無數陌生人的善舉綻放出一道道溫暖人心的光芒,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寫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人的一生之中,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陌生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哪怕是日常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或是一次舉手之勞的幫扶,都可能照亮一個心靈。對陌生人多一分善意,一個人必會在心中體悟到助人為樂的深刻含義。涓涓細流,匯成江海。當每個人都把愛心與善舉傳遞下去,這個社會就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