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字幕,還能好好追劇嗎?雖然一個射手倒下了,千千萬萬個字幕組依舊還在,可當Youtube自動字幕已能識別環境音的時候,純粹靠興趣愛好聚集在一起的字幕組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字幕組
字幕組的起源是因為隨著網際網路在中國的普及,網民意識到,很多優秀的電視劇、動畫、電影都是來自歐美、日韓的作品,而CCTV等有權引進節目的影視機構,一般引進國外優秀作品的速度非常慢,涉及相關的審批手續也非常繁雜,加上中國民眾平均的外語水平只是一般,字幕組由此誕生。
然而在字幕組發展過程中,由於P2P軟體的盛行,許多字幕組使用BitTorrent之類的P2P軟體散播他們所製作的字幕及影片。雖然散播影片已經違反各國的著作權法,自行製作翻譯字幕也屬於著作的衍生作品,需要原作者授權;但因為還沒有字幕組被控告的案例,因而有字幕組主張自己的活動已經被默認。
不過2014年11月22日,國內兩家主要提供海外影視劇中文字幕下載的知名網絡平臺人人影視(中國地區)和射手網先後宣布關停。同一天,成立13年之久的老牌字幕組TLF也在微博上表示暫停更新。
似乎,一切向著規範化的方向發展。
強大的Youtube自動字幕
過去幾年,Google已不停地YouTube引入了相當強大的自動字幕功能。而在最新升級之後,這套系統甚至能夠識別出場景音效了!Sourish Chaudhuri在一篇博客中寫到:「儘管語音是用來溝通的最熟悉方式,但環境音效也是人們感知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會對環境聲產生本能的反應,比如被突然的騷動嚇了一跳、用音樂來烘託氛圍、以及情景劇中的觀眾笑聲」。
我們現在已經能夠檢測一則視頻中是否存在這類音效,將之翻譯並掛上合適的標籤。可識別的聲效類別很豐富,包括鼓掌、音樂、以及大笑等。
Youtube或許能夠很好地識別環境音效,但它的這個表達或者表述,如何能讓用戶清楚明白的了解呢?
國內視頻網站在等什麼?
前,國內主流視頻網站均未推出過自動字幕系統,不過在坊間流傳著一個能夠自動生成字幕的軟體——Autosub,最初該軟體只幫助字幕組成員自動對軸,後來的更新版本調用了谷歌的API,支持自動生成字幕,不過效果不佳,此後鮮有更新。
自動字幕涉及音頻提取、音頻分類與切分、說話人識別、大詞彙量連續語音識別、視頻文件播放、文本字幕自動生成等應用環節,對於語音助手而言還真不是件輕鬆的活,不過隨著需求的出現,相信會有嘗鮮者,利用自動視頻提昇平臺服務質量的。
電腦報新媒體:張毅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