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10點,即將迎來湖南衛視《中餐廳》第四季節目首播。作為湖南衛視的王牌模擬經營體驗節目,《中餐廳》前三季均獲得不菲的收視成績,第三季節目更是入圍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綜藝節目候選名單,作為一檔成功的綜N代節目,《中餐廳》的熱度和影響力有目共睹。
如今走到第四季,今晚開播的《中餐廳4》為何仍能讓觀眾不覺疲累、依舊吸睛?
外在觀感轉換:
中式美學回歸,
移動觀景帶來和往季全然不同的視覺感受
《中餐廳4》保持的超高新鮮度,離不開節目組大刀闊斧的創新升級。穩步走到第四季,節目組並沒有打一手延續往季模式的安全牌。
首度歸國錄製、移動營業形式、雙主廚模式加強美食屬性、飛行嘉賓升級為常駐嘉賓……第四季看點頗多,而這也不失為綜N代《中餐廳》拍攝到第四季依然關注度不減的「獨家秘方」。
首先,本季最吸引觀眾的就是「移動的中餐廳」新穎形式。脫離了固定選址、固定營業的傳統模式,第四季創新性地把中餐廳搬到遊輪上,黃曉明、趙麗穎、張亮、林述巍、李浩菲五位合伙人,從巴東啟航,沿長江經五站六地,移動營業,打造一間有意思的「快閃」餐廳。
如果說在國外錄製固定營業,是為觀眾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那麼本次回歸航行錄製,則是擔當了一次領觀眾遊祖國山河風光的「導遊」。
前三季精美且賞心悅目的拍攝畫面,被喜愛節目的「中學家」們用一個詞總結——「中式美學」。宜人的自然景觀空境,搭配誘人的美食畫面,是節目組對畫面品質始終的追求。第四季中式美學再度回歸,將鏡頭對準長江母親河,風景畫卷徐徐展開。
移動觀景帶來全然一新的視覺感受。「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波瀾壯闊長江水,煙波浩渺洞庭湖,鬱鬱蔥蔥的青色山巒,雄偉壯闊的三峽景觀,鳥鳴猿啼的詩意畫面,中式美學帶觀眾領略的,是世間一絕美景,也是中國風的直觀寫意。
船行過程中景觀變換,合伙人帶觀眾遊覽長江風光,三峽兩岸風土民俗與人情風貌隨之入鏡。淳樸的民風,雄渾高亢的峽江號子,珍貴的非遺巴楚文化,稱《中餐廳4》是最好的長江旅遊宣傳片之一也不為過。
中式美學將長江的壯美風光和人文風情一一記錄,因發生故事的這片土地是我們熟悉的「家」,無需多言就已帶動起國人自豪感。尤其在經過兩壩一峽時,國之重器三峽大壩將帶來的視覺震撼已可以想見。《中餐廳4》以長江流域具象展現中國的地大物博、河山壯美,更能從視覺和精神上對觀眾產生撼動,引導國人的自豪感、榮譽感、歸屬感傳遞。
內在情懷深化:
講好中國故事,
直抵觀眾內心的感知觸動
回國錄製,不單是地理位置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回歸,也讓美食更接地氣,沾染上地道中國味的煙火氣才更撫慰人心。
一方面,以美食為媒介搭載的是中國人的故事。中餐廳向來以美食為主打,被不少觀眾稱作是「寶藏下飯節目」。這一次,美食更像是節目的一條線,延伸連接著中部地區城市裡人們的生活故事。
從長江頭到長江尾,人們的飲食習慣和口味選擇不盡相同。而在移動營業過程中,每個人都能找到最貼近家鄉情懷的那個味道。
每到一處,中餐廳合伙人以家為單位邀請客人到餐廳吃飯,在收官站武漢,嘉賓還組成愛心送餐小分隊,關注恪守崗位的普通人,聆聽武漢防汛工作人員和醫務工作者的故事。
另一方面,文化尋根讓觀眾更感親切。長江流域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輻射地,不論是文人墨客留下的詩文化,還是列入非遺的巴楚文化,因為這是切實發生在中國本土的文化積累,更能直觀體現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文化本土性。
說到底,從國外到國內,是一次從跨文化交流到文化尋根的方向轉變。在國外錄製時,不乏有藉助中國餐飲來擴大中餐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力的用意。而回歸國內,則是溯源中國文化,在中國土地上最直接地體驗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
觀眾連結多元:
合伙人為中國青年提供職場社交成長的微縮樣本
一檔綜藝節目能否成為爆款,除了優秀的鏡頭語言、價值表達以外,是否能夠成功引發大眾內心深處普遍共鳴,也是打動觀眾的關鍵所在。《中餐廳》第三季之所以大勢出圈,和合伙人之間宛如職場般的相處模式脫不了關係,它直接碰觸到了現代「社畜」們敏感的神經。
綜藝節目歸根到底核心依然是人,觀眾樂於看到自己的偶像以一種更為活潑真實的形象出現在電視熒幕上,也樂於揣摩嘉賓之間的關係、碰撞和火花。
第四季在嘉賓陣容模式組合上,做了亮眼的改變升級。黃曉明兼任店長和船長,有過豐富經驗的他再次上任店長一職,會堅持己見還是改變自我?餐廳新人趙麗穎、李浩菲驚喜加盟,初來乍到的她們又會有什麼表現?
「雙主廚」配置則是首次出現,雖然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後廚壓力,但張亮、林述巍兩位大廚首度相遇,究竟是配合相得益彰,還是為爭廚藝發言權而「暗流湧動」?種種關係網的交織碰撞,都讓觀眾自然有想像力的發揮空間。
與此同時,本季飛行嘉賓設定也作出了改變,本季飛行嘉賓不再充當「蜻蜓點水」般的餐廳「臨時工」,一經加入就會成為常駐嘉賓,跟隨中餐廳合伙人一同營業到節目殺青。王俊凱、劉宇寧、楊超越等人作為飛行嘉賓陸續加入,倒也令節目後期依舊能保持新鮮的看點和熱度。
分析第四季嘉賓配置,「中學家」們依然能看到職場美學。本季嘉賓既有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也不乏新員工,所有嘉賓共同構成了中餐廳共同體,每個人各有自己存在的意義。職位分工以及經驗資歷不同,必然導致不同的嘉賓將表現出各不相同的行為處事方式。而這也和在其位、謀其職的現代職場理念相吻合。
再進一步,不妨將中餐廳合伙人看作一個微縮社會模型。社交之道向來是充滿熱議的社會課題,14人的嘉賓陣容足以看作一個小型社會縮影,中餐廳合伙人的相處也可視作為青年提供了社會生存的觀察樣本。
五位合伙人首期會合、共同生活,有足夠長的時間彼此熟悉磨合。王俊凱、杜海濤參加過往季節目,此次回歸也有黃曉明、林述巍等「老熟人」照拂。而中途加入的新人楊超越、劉宇寧,等待他們的則是該如何快速融入集體等社交考驗。
人與人之間如何打交道,不同性格造成的矛盾衝突如何解決,不同輩分之間需注意的社交禮儀等,這是中餐廳合伙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每一個現代人社會化生存需要學習的必修功課。
在經歷一系列轉變與升級後,《中餐廳4》與觀眾的情感連結也更緊密而深入了。
站在中國的土地上,將視野和格局對準中國,聚焦中國的資源、文化和生活,注重由內而外地講好中國人的故事,這樣與每一個你我有關的《中餐廳4》,今晚10點湖南衛視開播,確實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