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宣布了同意開放、開發浦東的重大決策。從此,浦東樹立起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旗幟,開創了一個輝煌的時代,書寫了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又一個奇蹟。
華建集團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年」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和見證者。滄海桑田,浦東大地發生巨變,一棟棟、一幢幢鱗次櫛比的摩天樓凝聚著歷代華建人的智慧和汗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華建集團推出「建證·而立浦東」系列專題,講述那段歷史歲月的進取故事,致敬歷代華建人勇擔重任、砥礪前行的奮鬥史。
上海金茂大廈是上海經典陸家嘴美景中的經典之作,這座竣工於1999年曾經的中國大陸最高樓,以其設計理念中對於中國塔形象的成功現代轉譯,成為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當代建築代表。
昔日的「第一高度」誕生記
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開發和開放浦東新區的英明決策。1992年2月下旬,時任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的李嵐清同志率領部分專業進出口總公司的負責人考察浦東新區,擬在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投資興建一幢摩天大樓,為開展對外經濟、金融、貿易活動提供世界一流的硬體設施。此舉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上海市提供環境、景觀、交通、地質最佳、價格優惠的地塊,經貿部組織所屬專業進出口公司出資,在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籌建一幢中國最高、標誌性、跨世紀的88層摩天大樓。1992年11月始,上海市人民政府相繼批准了大廈的選址、立項。
1993年5月,世界聞名的日建、波特曼和SOM等6家國內外建築設計單位參與競標。1993年5月26-28日,在上海召開了金茂大廈方案設計競賽評選會議,評選委員會由黑川紀章等十多位中外建築大師和領導組成。
評審中,日建和SOM的方案難分伯仲,黑川紀章雖是日本人,卻力挺美國SOM公司方案,因為這個方案深深打動了建築大師黑川紀章。最終,經過評選委員會高水準、公平合理的評審及業主董事會投票表決,美國芝加哥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的方案入選。
美國SOM設計事務所的總建築師Adrian D. Smith說:「我在研究中國建築風格的時候,注意到了造型美觀的中國塔。高層建築源於塔,中國的塔又是源自印度,但融入了中國文化和藝術。設計時,我取寶塔神韻,試圖創造一個舉世無雙的形象。金茂大廈不宜簡單地被劃為現代派或後現代派,它吸收了中國建築風格的文脈。」
1993年5月確定基本方案,華建集團的前身之一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作為中方顧問單位參與其中,並承擔了部分的施工圖設計工作。1994年12月完成施工圖設計並開始施工。1998年12月基本建成,成為當時中國的第一高,世界第三高!
創造多個第一,上海人口中的「中國塔」
金茂大廈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開發區的中心區,是黃浦江畔的極佳景觀點與視覺中心,它的建成刷新了多個上海乃至全國之最,建築層數,地上88層,地下3層。建築總高度為420.5米。整個大廈共設79臺電梯,其中61臺電梯,18臺自動扶梯。
金茂大廈是一座現代化、智能化的超級摩天樓。3至50層為辦公空間,可容納10000多人同時辦公的、寬敞明亮的無柱空間,總面積124,000平方米,分5組設置了26臺電梯。53至87層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級金茂凱悅大酒店,客人從地面層的酒店門廳進入,通過6.3米/秒的高速電梯直達位於54層的酒店空中門廳,酒店共有618間不同類型的客房圍繞塔樓周邊布置,與中央高達153米、佔據30餘層的中庭為鄰。88層為觀光層,可容納1000多名遊客,2臺9.3米/秒的超高速電梯用45秒將觀光賓客從地下室一層直接送達觀光層。
裙房高6層,內設展覽、會議、購物中心。51至52層為機電設備層。在地下3層裡,設有辦公維修,行政管理,後勤服務和機電用房。地面停車約60輛,地下停車約為860輛。
88層的金茂大廈的結構是鋼與鋼筋混凝土複合結構。居中的核心筒為主要的抗側力結構,核心筒四周的八根鋼柱和八根鋼筋混凝土巨型柱主要承受垂直荷載,其中八根鋼筋混凝土巨型柱還與外伸鋼桁架共同組成結構抗側力體系的一部分,整幢大樓還設三道佔2層層高的外伸桁架,有效地提高了結構抗側向荷載的能力。地下室佔地約19650平方米,挖土深達19.65米,「二牆合一」的地下連續牆深達36米,周長為568.4米。主樓建築範圍內,採用直徑為90釐米的鋼管樁,共429根,樁端標高深達地下79米。
中國塔如何在400米龐然大物上重現?
塔樓的銀色基調與天空背景交相輝映,反映出周圍建築和環境的色彩。它隨時空的轉換而變幻莫測,或銀光閃閃,或金光錚亮,或晶瑩剔透,或撲朔迷離,令人駐足凝視,留下美不勝收的印象。
雖以中國塔的形象為起點,但如何將塔的形象恰如其分地運用在這樣一座400多米高、十倍於一般中國塔的龐然大物上,是這一方案成功的關鍵。
一方面,金茂大廈的平面採用雙軸對稱的形式,它的形體通過其平面方正與切角的轉換,立面收放節奏韻律的變化,蘊涵了中國塔造型的寓意,形成有節奏的律動美感,並真實反映了本大樓空間組合特點和經濟可靠的超高層結構體系。雙軸對稱的主樓形式和階梯狀造型,以逐漸加快的節奏向上伸展直到高聳的塔尖,對密簷塔輪廓的巧妙抽象和與超高層建築巨型結構體系的巧妙結合,成為完美實現其總體意象的重要一環。
另一方面,大廈又顯示出現代的新奇。大廈外牆由鋁、玻璃和不鏽鋼組成。塔樓鋁框玻璃幕牆表面的不鏽鋼飾件,它的精緻與塔樓的大尺度,相映成趣,並使塔樓時時刻刻展現著千變萬化的光色,千姿百態的身影。層疊的不鏽鋼管,如同一張用蕾絲製成的網,給大廈罩上了一層銀光閃閃的表皮,同時精緻的不鏽鋼管也平和了塔樓的龐大尺度。在這裡「高技」的表達不是通過結構語彙,而是通過層層疊疊的誇張金屬裝飾來傳遞。白天,塔樓以明快的金屬表面呈現光影的千變萬化;夜晚,塔樓和塔尖被映射得如同一座閃閃發光的寶塔,傳統意象的幾何要素和輪廓,融合在全球化、高科技的摩天樓上,在上海城市的天際線中熠熠生輝。
裙房水平展開的體型與塔樓的挺直恰成對比,屋頂和天窗採用了表面經過塘瓷處理的玻璃和鋁材。波浪形的屋頂恰似一本翻開的書卷,塔樓猶如一支直衝雲霄的巨筆,給金茂大廈增添了文化氣息。
31層高的酒店中庭,讓心靈遠離塵囂
以這座魔都重要地標建築為載體,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開創了豪華酒店的新模式,創造了上海酒店類建築的新紀元,也創造了可以屬於遊客私有的俯瞰上海絢麗城市景觀的新體驗。在金茂凱悅大酒店之前,上海的旅館通常是一棟獨立的建築大廈、單一的酒店經營。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主持設計的金茂凱悅大酒店打破了這種常規。作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級豪華酒店,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米。為了讓所有客房均朝外,都可以看到上海的美景,設計去掉了核心筒中部的混凝土隔牆,保留周邊核心筒主要牆體,通過轉換將電梯井移至核心筒邊,使之酒店部分形成31層高的中庭。一踏進56層中庭咖啡吧,就會被中庭的巍峨壯觀所震撼。高152米、直徑27米的中庭,四周有28層環廊和小挑臺圍繞,環廊與挑臺虛實相間,經過點點閃爍的燈光勾勒和欄杆銅飾的反光,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在56層中庭咖啡吧向上仰望,28道環廊光影迷離,印射出的一圈圈彩色螺旋紋,令人目眩神迷,不知身在何處。整個中庭金碧輝煌,給人以「時光隧道」的豐富想像,同時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節節高升」的良好祝願,是金茂標誌性景觀之一。
坐在酒店87層的酒廊,人們可以隔著玻璃幕牆,臨空遠眺上海的繁華夜景,感受酒店的高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位於紐約洛克菲勒中心65層的「彩虹廳」,一度以世界之最的頂樓餐廳飲譽世界,而當金茂落成之後,87層的金茂凱悅「九重天」酒廊成為當時全世界最高的頂樓餐廳。登臨金茂之巔,極目遠眺,可鳥瞰上海日新月異的國際化大都市景觀,俯攬長江口渾然天成的海天浩瀚,欣賞申城動人心弦的璀璨夜景,抑或只是坐著聆樂品酒,讓心靈遠離塵囂,飄入九重天外。
節能大戶:一年省電124萬元
金茂大廈,號稱「垂直的金融街」,每天有1.5萬人上班、觀光和居住。日耗電能14萬度,每天僅水、電、天然氣3種能源耗費10多萬元,一年的能源耗費約4000多萬元。不過,作為我國單體建築總能耗最大的辦公酒店綜合建築,金茂大廈既是能耗大戶,也是「節能大王」,是單位面積能耗最低的一幢大樓。因為,金茂大廈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各種節能措施。如外圍護幕牆體系採用背面鍍有一層反射膜的銀灰色中空玻璃,具有隔熱的功能。擔任大樓裡冷暖調節和補充新風的是功率高達28000千瓦的空調機組,由於採用了VAV變風量系統,它能夠根據用戶的熱負荷而自動調節送風量。地下車庫的通風系統則可依據二氧化碳的濃度數據,自動調節開關。金茂大廈內先進的能源計費系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門每時每刻的能耗。大廈內先進的自控設備監控著3萬餘個機電設備控制點,如宴會廳空調只在宴會開始前一小時才自動開啟,大樓內7.8萬套照明燈具都要達到節能標準才可採用。這一系列節能舉措,一年可節電約124萬元,據稱,其中辦公區的能耗指標已低於美國商用建築物平均水平。
2019年是全球標誌性超高層建築上海金茂大廈建成運營20周年。金茂大廈獲得「全球50座最具影響力高層建築」的稱號。
上海金茂大廈
總建築面積:289500平方米 (地上232349平方米 /地下57151平方米)
建築層數:地上88層/地下3層
建築高度:420.5米
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核芯筒—鋼結構伸臂桁架
設計/竣工時間:1994年/1998年
設計單位:芝加哥SOM公司
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設計顧問,部分施工圖)
來源:華建集團
本文資料來源網絡,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我們儘快處理。
聯絡、投稿、投訴
投稿郵箱:jianzhumingy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