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要來了,趕緊補習一下相關知識

2021-03-01 音樂之友

每個人聽大提琴的演奏都經常會深深的沉進去。思緒跟著琴聲時而暗流湧動,時而驚濤駭浪。琴聲華麗卻又純樸,或近或遠,或強或弱都揪著聽者的心。最後每個聽者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事,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在國內,人們對大提琴的了解的確不如歐洲,畢竟大提琴起源於歐洲,就像古箏、二胡,歐洲人遠不可能了解得像國人這麼徹底。不過,近幾年來大提琴在我國的舞臺上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大提琴無與倫比的音色和獨特的音樂表現力。

好的故事讓人感同身受,好的音樂讓人身臨其境。大提琴是一門可以做到兩者兼得的樂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門富有音樂張力的樂器。

▼Viola da Gamba

大提琴的祖先,是一種古老的,名為「Viola da Gamba」的六弦提琴,又稱為「膝琴」。這門樂器音色柔美朦朧,別有一番風味。

▼巴赫《G小調膝琴奏鳴曲》

到17世紀,隨著音樂演出場所逐漸由宮廷移向空間更大的公共場所,對樂器音量的要求也就增大,於是必須要將這種古提琴加以改造。經過很多年的改造和實踐,終於進化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大提琴。

▼大提琴

大提琴和古膝琴最明顯的不同,是將六弦改為四弦,音量更大,音色更為優雅柔和,更有張力。這項完美的改造,使大提琴能夠取代18世紀仍然頗受喜愛的古膝琴,成為交響樂隊中重要的弦樂聲部。同時也成為了一種表現力很強的獨奏樂器。

▼巴赫《G大調第一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奏曲》

樂器的發聲頻率、發聲方式越接近人的聲音,就越容易在心理層面上產生觸動,引起人的情緒波動,讓人產生共鳴。

大提琴有著非常接近成熟男性的音色,演奏出的旋律意境深遠,相較於其他樂器更能引起人們內心深沉、憂傷的情緒。

▼電影《入殮師》大提琴配樂

其實,大提琴是一門音域寬廣的樂器,不僅低音區渾厚,深沉,高音區華麗且富有歌唱性,因此不僅能表達深沉複雜的感情,也能演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

▼大提琴《流浪者之歌》

演奏大提琴的姿勢,會讓人感覺演奏者是懷抱著大提琴在演奏。這能給聽眾帶來人與琴的相互依偎感、以及演奏者和聽眾都有懷抱音樂的溫馨感。

▼大提琴的演奏姿勢

自17世紀義大利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裡埃裡創作了第一部大提琴獨奏曲之後,作曲家們相繼創作了大量的大提琴的獨奏曲,協奏曲,室內樂。18世紀的巴赫、維瓦爾第、塔爾蒂尼、萊奧等作曲家,模仿小提琴協奏曲的寫法為大提琴創作了數量不少的大提琴協奏曲。

18、19世紀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作曲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更是為大提琴創作了大量的傳世佳作。

▼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舉幾個最常演奏的大提琴曲目: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第五大提琴奏鳴曲》、勃拉姆斯《A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雙協奏曲》、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聖-桑《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舒伯特《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等。

▼貝多芬《第五大提琴奏鳴曲》

近現代湧現了很多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和室內樂組合。小編精選幾個給大家稍作講解。

▼大提琴家 卡薩爾斯

卡薩爾斯(Pablo Casals,1876~1973),西班牙大提琴家,一生從事演奏活動。他發現了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樂譜,研究多年,並將其發揚光大。他發展了大提琴的演奏技術,為大提琴提升到獨奏樂器的地位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深受後世的大提琴演奏者的尊崇。

▼大提琴家 託特裡埃

託特裡埃(Paul Tortelier,1914~1990),法國大提琴家、指揮家。以獨奏和室內樂著稱。演奏的曲目範圍非常廣泛。擅長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和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演奏富有氣魄和感染力,技巧卓越。

▼大提琴家 杜普蕾

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1945~1987),英國女大提琴家。演奏灑脫奔放,不拘小節。杜普蕾作為二十世紀最為著名的大提琴家之一,也幾乎是史上最出色的女大提琴家。雖然演奏生涯只有短短10年,但即便在她逝世31年後的今天,她為EMI錄製的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依然是古典界最暢銷的唱片之一。

▼大提琴家 馬友友

馬友友(Yo-Yo Ma,1955~),美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多次獲得葛萊美獎,演奏範圍非常廣泛,古典與現代兼收並蓄。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

國內外還有不少重要的大提琴組合,和獨奏家一樣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如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和維也納愛樂6把大提琴等世界著名的重奏組以及朱亦兵大提琴樂團等

▼朱亦兵大提琴樂團

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創建於2007年,樂團成員由五男一女組成。這六位充滿個性魅力的演奏家給了我們顛覆古典的幽默情調,玫瑰花、筷子、可以活動的譜架等,都可用在所演奏的音樂中。這六位音樂家不僅是名樂手,還是出色的演員,通過戲劇性的表演,展示了他們完美的技巧和充滿個性的音樂風格。

▼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 名曲聯奏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是柏林愛樂樂團中成立時間最久也是最出色的室內樂組合,在卡拉揚擔任音樂總監時組成。他們成功地遊走在跨界和古典的邊緣,不讓自己的音樂風格受到限制,不斷嘗試超越所有可能的極限。曲目變化多樣。不論是古典曲目還是南美風格的探戈,甚至改編甲殼蟲樂隊的經典名曲,都在12把大提琴的弓弦下呈現出甚至超越原曲的特殊味道。他們可以說代表了目前世界上大提琴組合的最高水平。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

近幾日,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重奏組將來到我國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舉辦四場場音樂會。

7月3日

北京國家大劇院

7月4日

上海上海大劇院

7月5日

深圳深圳音樂廳

7月6日

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

樂迷們千萬不可錯過啊!


點擊下列關鍵詞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音樂家:

舒曼 | 帕瓦羅蒂 | 瑪麗拉·喬納斯 | 比奇夫人 | 朱踐耳 | 卡拉斯 | 伯恩斯坦 | 瑪利亞·皮爾斯 | 海菲茨 |西貝柳斯 | 小澤徵爾 | 王羽佳 | 舒伯特 | 陳薩 | 朱亦兵 | 蕭邦 | 傅聰 | 巴赫 | 國王歌手 | 波格萊裡奇 |卡拉揚 | 梅紐因 | 杜普蕾 | 柴科夫斯基 | 譚盾 | 黃自 | 陳其鋼 | 華格納 | 馬勒 | 海頓 | 許斐平 | 霍洛維茨 | 郎朗

其他:

殤 | 小提琴 | 音樂電影 | 大俗曲 | 電影音樂 | 芭蕾舞(一) | 芭蕾舞(二) | 木心 | 卡農 | 賦格 | 平安夜 | 歡樂頌 | 紀錄片 | 餘華 | 霍金

點擊 閱讀原文 填寫問卷調查,有份禮物等你來拆!

相關焦點

  •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演奏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演奏披頭四:昨日The Beatles-Yesterday「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是柏林愛樂樂團中歷史最悠久也最出色的室內樂組合,在卡拉揚擔任音樂總監時期,由樂團大提琴手Rudolf Weinsheimer策劃組成。
  •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 創立於一九七四年,隸屬於著名的柏林愛樂管弦樂團,代表了世界上大提琴組合的最高水平。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演奏《Faure: Pavane, Op.50》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演奏《讚美詩》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玫瑰人生主題曲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錄製過大量唱片,曾兩次贏得古典唱片回聲大獎,他們同時也以演奏爵士樂、探戈音樂和先鋒音樂著稱,多元化的曲目儲備使得十二把大提琴在世界各地巡演的曲目單始終充滿驚喜
  •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帶你漫步經典樂聲
    ,奏響《鐵達尼號》主題曲,這把哀傷深沉的樂聲,正是來自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組(The 12 cellists of the Berlin Philharmonic)。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是柏林愛樂樂團中歷史最悠久也最出色的室內樂組合。在卡拉揚擔任音樂總監時期,由樂團大提琴手Rudolf Weinsheimer策劃組成。
  • 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室內樂的瑰寶啊!
    視頻中的室內樂組合名叫「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光看前綴,相信大家也能猜到它什麼來頭了!對,它就來自赫赫有名的世界頂級管弦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然而,「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終於改變了大提琴的處境,讓它們翻身做了主角!
  • 柏林12把大提琴柔情演繹《Yesterday》往昔在腦海浮現
    建議用外接音響設備播放今天小編給各位帶來了柏林12把大提琴演繹的經典名曲《Yesterday》是風靡全球的披頭四樂隊發行的一首巴洛克流行風格歌曲,由保羅·麥卡特尼作詞、作曲、演唱,喬治·馬丁製作,收錄於披頭四於1965年8月
  • 柏林愛樂的孤獨夜晚
    它有時候出現在教堂的唱詩班,有時候出現在街頭的藝人表演,但最好的音樂從晚上八點開始,它出現在柏林愛樂音樂廳。這是每天晚上音樂會的開場時間,也是一天當中最熱鬧的時段。整個大廳迴蕩著演出的廣播,工作人員急匆匆地幫快要遲到的觀眾找座位,連樓梯上都會有人提醒,快點,音樂就要開始了!一切從2020年3月12日開始變得不太一樣。
  • 柏林愛樂奧登薩默2013新專輯《單簧管素描》
    2011年三月,年僅二十二歲的奧地利單簧管演奏家安德烈·奧登薩默(Andreas Ottensamer)坐上了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的位置。在此之前,他是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的單簧管首席!   奧登薩默1989年出生於維也納,四歲開始學習鋼琴,十歲進入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學習大提琴,十四歲開始學習單簧管。在學期間,奧登薩默曾經參與維也納愛樂與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樂團協演,並且加入馬勒青年管弦樂團。   奧登薩默以他美麗的音色以及獨特的音樂性得到樂評人的稱讚。
  • 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同臺,是什麼體驗?
    廢話不多說,先上一段視頻感受一下,頂尖樂團的首席們都是怎麼玩出花來的。這個畫風清新的組合是維也納-柏林愛樂音樂家合奏團(Philharmonix)也被粉絲們稱作「圍脖」,由7名音樂家組成,有3位成員來自維也納愛樂樂團,2位來自柏林愛樂樂團,其中包括柏林愛樂樂團第一首席、小提琴家諾亞·邦迪克斯-巴爾格雷,維也納愛樂樂團單簧管首席丹尼爾·奧登薩默等。
  • 拉特在柏林愛樂都幹了些什麼?
    有評論家如此評價:還好,西蒙·拉特沒有留下太多不愉快,應該算得上是平穩離開柏林愛樂了。16年前的拉特  有人回憶了當年拉特第一次與柏林愛樂合作的場景:那是1987年,西蒙·拉特首次與柏林愛樂合作指揮馬勒的《第六交響曲》。這個年輕的利物浦人在尋找藝術家的入口時迷了路。
  • 柏林愛樂的孤獨夜晚|百家故事
    一切從2020年3月12日開始變得不太一樣。這是柏林愛樂暫停公開演出的第一天,那天晚上的主角是英國指揮家西蒙·拉特(Simon Rattle),他是柏林愛樂前任首席指揮,與樂團有16年的合作經驗。他也是最受歡迎的世界指揮大師之一,舉辦他的音樂會的晚上,音樂廳外面總是堵車。
  • 如歌如訴-大提琴的藝術
    1938年一位英國樂評在專門討論弦樂的雜誌《The Strad》上發表了一篇聆聽費爾曼演奏後寫到「他絕對是當代第一的大提琴家」 在費爾曼裡演奏裡,你能聽到世界首屈一指的壯麗的大提琴藝術!他是大提琴家裡的維尼亞夫斯基。」身為大提琴家兼作曲家大衛‧包佩世界公認的大提琴之王, 留下為數不少的大提琴作品。他才華出眾,演奏風格高貴而真摯,深深吸引廣大的樂迷。
  • 柏林愛樂與中國
    ▲ 在西安旅遊柏林愛樂的首次中國之行距今已經快40年了。亞洲,特別是中國,除了經濟水平大幅提高外,古典音樂市場也日新月異。回顧當年,一支德國的頂級老牌樂隊要來中國演出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啊!事實上,音樂家們越來越覺得日本是第二故鄉,這要歸功於東京的三得利音樂廳:它於1986年建成,坐落於赫伯特 ·馮 ·卡拉揚廣場,看上去就像是柏林愛樂音樂廳的建築堂兄弟。另一個在亞洲建立新友誼的嘗試是1984年柏林愛樂在韓國的首次客串演出,但這最初只是一次性事件。因此,在卡拉揚的最後幾年以及整個阿巴多時代,日本是所有亞洲巡演的唯一目的地。
  • 【會員風採】杭州愛樂樂團大提琴首席——翟慧莉
    【會員風採】杭州愛樂樂團大提琴首席——翟慧莉 2020-12-10 0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家張集老師帶你了解大提琴
    ▲張集老師與中國愛樂樂團的同事們弦樂四重奏演奏家:張集、張建立、姜帥、徐文超(從左至右)小編:您認為學習大提琴最難攻克的是什麼?張集老師:大提琴和其他弓弦樂器一樣,我認為最難攻克的就是右手的運弓和發音,弓與弦的摩擦就好比是歌唱家的聲帶,每位歌唱家的聲音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拉琴也是一樣。同樣的一把琴在不同人的手裡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和音色,如何才能把琴的聲音和音色發揮出來,是需要長時間的基本功練習和自己用耳朵聽自己的聲音,要自己去給自己提要求。
  • 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大提琴導師趙雲鵬|琴聲無邊,桃李滿園
    導師面對面 趙雲鵬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首席中國愛樂-青少年交響樂團大提琴聲部導師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曾獲美國南加州大學全額獎學金進行深造並獲研究生學位,是近年來活躍在中國古典樂壇上的大提琴演奏家。曾與小提琴家林昭亮、徐維聆、大提琴家米沙·梅斯基等傑出音樂家合作演奏孟德爾頌弦樂八重奏;先後與中國愛樂樂團成功演出了古爾達爵士大提琴協奏曲和埃爾加協奏曲;2012年受文化部派遣,赴比利時與維也納愛樂四重奏組合作演奏室內樂。近年來,趙雲鵬還多次獲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新年音樂會擔任獨奏、重奏演出。
  • 傳說中柏林愛樂手中神秘的三張王牌!
    在2017的柏林森林音樂會上,指揮古斯塔夫·杜達梅爾在返場曲《柏林的空氣》中還調皮地和首席小提琴手丹尼爾·斯塔布拉瓦交換樂器和指揮棒,由杜達梅爾拉小提琴,由斯塔布拉瓦來指揮樂隊。在2000年冠名為 「舞韻與節奏之夜」的音樂會中,在長野健的指揮之下柏林愛樂樂團還特別演奏了我國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創作的《霸王別姬》。
  • 「亞青」聯袂世界頂級大提琴家 來津奏響青春
    8月12日「亞青」將在在天津大劇院音樂廳舉辦音樂會,與世界頂級大提琴獨奏家史蒂芬·伊瑟利斯合作,由樂團首席指揮詹姆斯·朱特執棒,上演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馬勒《第四交響曲》等經典曲目。被譽為「世界上最震撼的樂團之一」的亞洲青年管弦樂團「亞青」由來自亞洲十多個國家最優秀的青年音樂家組成  強強聯手奏響青春樂章  此次演出一經開票就獲得較高關注,由亞洲傑出青年音樂家組成的百人豪華編制,更有世界頂級大提琴家史蒂芬
  • 2019柏林愛樂樂團新年音樂會
    負責執棒這場音樂會的指揮家是丹尼爾·巴倫博伊姆,他是柏林愛樂樂團最老的朋友之一。1969 年,他作為客席指揮首次指揮了柏林愛樂樂團。 1970 年又與紐約愛樂樂團一起進行了首次成功的合作。 到了1975 年,著名指揮大師索爾蒂卸去巴黎管弦樂團的常任指揮以後,巴倫鮑伊姆便作為傑出的青年指揮家被聘為該團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就這樣,年僅33 歲的巴倫博伊姆手下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具有世界水平的龐大交響樂團。
  • 柏林愛樂:音樂一直都在
    這是柏林最孤獨的夜晚。細心設計的新禮節無法掩飾音樂家的遺憾,面對空空蕩蕩的觀眾席奉獻激情四射的音樂,想必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觀眾來不了,他們就想辦法把音樂送過去。西蒙·拉特說,這個音樂的夜晚是他和柏林愛樂想要向世界傳遞的一個信號:音樂還在(The music is still there)。
  • 一種歷史:卡拉揚率柏林愛樂中國行內幕
    文中提到讓卡拉揚叫好的姜建華,我想起件事,有一年我在湖北劇院聽新年音樂會,有一個節目是姜女士拉《二泉映月》,結果下面咳嗽聲說話聲手機鈴聲四起,半天安靜不下來,她實在受不了,示意觀眾安靜。結果此舉沒帶來安靜反而招來噓聲,甚至有幾個人帶頭喊:看莫斯看,快拉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