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聽大提琴的演奏都經常會深深的沉進去。思緒跟著琴聲時而暗流湧動,時而驚濤駭浪。琴聲華麗卻又純樸,或近或遠,或強或弱都揪著聽者的心。最後每個聽者都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故事,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在國內,人們對大提琴的了解的確不如歐洲,畢竟大提琴起源於歐洲,就像古箏、二胡,歐洲人遠不可能了解得像國人這麼徹底。不過,近幾年來大提琴在我國的舞臺上越來越活躍,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大提琴無與倫比的音色和獨特的音樂表現力。
好的故事讓人感同身受,好的音樂讓人身臨其境。大提琴是一門可以做到兩者兼得的樂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門富有音樂張力的樂器。
▼Viola da Gamba
大提琴的祖先,是一種古老的,名為「Viola da Gamba」的六弦提琴,又稱為「膝琴」。這門樂器音色柔美朦朧,別有一番風味。
▼巴赫《G小調膝琴奏鳴曲》
到17世紀,隨著音樂演出場所逐漸由宮廷移向空間更大的公共場所,對樂器音量的要求也就增大,於是必須要將這種古提琴加以改造。經過很多年的改造和實踐,終於進化成我們今天看到的大提琴。
▼大提琴
大提琴和古膝琴最明顯的不同,是將六弦改為四弦,音量更大,音色更為優雅柔和,更有張力。這項完美的改造,使大提琴能夠取代18世紀仍然頗受喜愛的古膝琴,成為交響樂隊中重要的弦樂聲部。同時也成為了一種表現力很強的獨奏樂器。
▼巴赫《G大調第一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奏曲》
樂器的發聲頻率、發聲方式越接近人的聲音,就越容易在心理層面上產生觸動,引起人的情緒波動,讓人產生共鳴。
大提琴有著非常接近成熟男性的音色,演奏出的旋律意境深遠,相較於其他樂器更能引起人們內心深沉、憂傷的情緒。
▼電影《入殮師》大提琴配樂
其實,大提琴是一門音域寬廣的樂器,不僅低音區渾厚,深沉,高音區華麗且富有歌唱性,因此不僅能表達深沉複雜的感情,也能演奏出高亢激昂的旋律。
▼大提琴《流浪者之歌》
演奏大提琴的姿勢,會讓人感覺演奏者是懷抱著大提琴在演奏。這能給聽眾帶來人與琴的相互依偎感、以及演奏者和聽眾都有懷抱音樂的溫馨感。
▼大提琴的演奏姿勢
自17世紀義大利大提琴家多曼尼科·加布裡埃裡創作了第一部大提琴獨奏曲之後,作曲家們相繼創作了大量的大提琴的獨奏曲,協奏曲,室內樂。18世紀的巴赫、維瓦爾第、塔爾蒂尼、萊奧等作曲家,模仿小提琴協奏曲的寫法為大提琴創作了數量不少的大提琴協奏曲。
18、19世紀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作曲家,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更是為大提琴創作了大量的傳世佳作。
▼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舉幾個最常演奏的大提琴曲目: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第五大提琴奏鳴曲》、勃拉姆斯《A小調小提琴與大提琴雙協奏曲》、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聖-桑《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舒伯特《A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等。
▼貝多芬《第五大提琴奏鳴曲》
近現代湧現了很多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和室內樂組合。小編精選幾個給大家稍作講解。
▼大提琴家 卡薩爾斯
卡薩爾斯(Pablo Casals,1876~1973),西班牙大提琴家,一生從事演奏活動。他發現了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樂譜,研究多年,並將其發揚光大。他發展了大提琴的演奏技術,為大提琴提升到獨奏樂器的地位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深受後世的大提琴演奏者的尊崇。
▼大提琴家 託特裡埃
託特裡埃(Paul Tortelier,1914~1990),法國大提琴家、指揮家。以獨奏和室內樂著稱。演奏的曲目範圍非常廣泛。擅長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和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演奏富有氣魄和感染力,技巧卓越。
▼大提琴家 杜普蕾
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e,1945~1987),英國女大提琴家。演奏灑脫奔放,不拘小節。杜普蕾作為二十世紀最為著名的大提琴家之一,也幾乎是史上最出色的女大提琴家。雖然演奏生涯只有短短10年,但即便在她逝世31年後的今天,她為EMI錄製的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依然是古典界最暢銷的唱片之一。
▼大提琴家 馬友友
馬友友(Yo-Yo Ma,1955~),美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多次獲得葛萊美獎,演奏範圍非常廣泛,古典與現代兼收並蓄。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
國內外還有不少重要的大提琴組合,和獨奏家一樣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如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和維也納愛樂6把大提琴等世界著名的重奏組以及朱亦兵大提琴樂團等
▼朱亦兵大提琴樂團
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創建於2007年,樂團成員由五男一女組成。這六位充滿個性魅力的演奏家給了我們顛覆古典的幽默情調,玫瑰花、筷子、可以活動的譜架等,都可用在所演奏的音樂中。這六位音樂家不僅是名樂手,還是出色的演員,通過戲劇性的表演,展示了他們完美的技巧和充滿個性的音樂風格。
▼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 名曲聯奏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是柏林愛樂樂團中成立時間最久也是最出色的室內樂組合,在卡拉揚擔任音樂總監時組成。他們成功地遊走在跨界和古典的邊緣,不讓自己的音樂風格受到限制,不斷嘗試超越所有可能的極限。曲目變化多樣。不論是古典曲目還是南美風格的探戈,甚至改編甲殼蟲樂隊的經典名曲,都在12把大提琴的弓弦下呈現出甚至超越原曲的特殊味道。他們可以說代表了目前世界上大提琴組合的最高水平。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
近幾日,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重奏組將來到我國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舉辦四場場音樂會。
7月3日
北京國家大劇院
7月4日
上海上海大劇院
7月5日
深圳深圳音樂廳
7月6日
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
樂迷們千萬不可錯過啊!
點擊下列關鍵詞閱讀更多精彩文章
音樂家:
舒曼 | 帕瓦羅蒂 | 瑪麗拉·喬納斯 | 比奇夫人 | 朱踐耳 | 卡拉斯 | 伯恩斯坦 | 瑪利亞·皮爾斯 | 海菲茨 |西貝柳斯 | 小澤徵爾 | 王羽佳 | 舒伯特 | 陳薩 | 朱亦兵 | 蕭邦 | 傅聰 | 巴赫 | 國王歌手 | 波格萊裡奇 |卡拉揚 | 梅紐因 | 杜普蕾 | 柴科夫斯基 | 譚盾 | 黃自 | 陳其鋼 | 華格納 | 馬勒 | 海頓 | 許斐平 | 霍洛維茨 | 郎朗
其他:
殤 | 小提琴 | 音樂電影 | 大俗曲 | 電影音樂 | 芭蕾舞(一) | 芭蕾舞(二) | 木心 | 卡農 | 賦格 | 平安夜 | 歡樂頌 | 紀錄片 | 餘華 | 霍金
點擊 閱讀原文 填寫問卷調查,有份禮物等你來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