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清歌
8月21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42.4億,成功躋身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三。就在《哪吒》向《流浪地球》發起衝擊的重要時刻,《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於今日正式登陸全國院線,以強勁的票房表現成為了「小魔童」繼續攀登票房總榜的最大阻礙,讓人忍不住感嘆:「速激」系列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魅力?國產電影需要怎麼做,才能也出現這樣一棵系列電影票房的「常青樹」呢?
8月23日,國內院線迎來了暑期檔的最後一波高潮,由戴維·利奇執導,好萊塢動作明星道恩·強森和傑森·斯坦森共同主演的《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正式上映。該片的映前預售票房高達近1.3億,在零點場的助力下僅用時17分鐘,實時累計票房就輕鬆破億。
從2001年起,專注機車與戰鬥、風馳電掣與血腥拼殺的《速度與激情》IP已經延續了將近20年,雖然觀眾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些許倦怠情緒,但8月2日《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在北美等地上映後,仍然成功斬獲北美開畫票房第一的好成績,並在前兩周獲得了北美1.17億美元的票房、全球3.52億票房的成績。
不光在海外票房表現優異,《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國內票房也在一路走高。根據貓眼電影數據,《速度與激情5》內地總票房2.52億,《速度與激情6》4.13億,《速度與激情7》24.26億,《速度與激情8》26.7億。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在正式上映首日更是以52.6%的高排片佔比,對已經上映將近一個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構成了鮮明「威脅」,說不定今年暑期檔的結尾就是這兩個「光頭哥」的天下了。
壓縮版的「速激」宇宙
作為「速激」系列的第一部外傳,《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借鑑「漫威宇宙」的單人電影模式,不再聚焦飛車家族的故事,而是將視線轉移到了原系列電影中的兩個配角——道恩·強森飾演的盧克斯·霍伯斯和傑森·斯坦森飾演的德卡特·肖身上。
一個是美國外交安全局的忠誠特工、身材魁梧的執法者,一個是前英國軍事特工精英、無法無天的惡棍,兩個人在《速度與激情7》中一碰面就衝突不斷。而在《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中,為了打敗該系列電影史上最強大的反派布裡克斯頓,這對不共戴天的宿敵不得不聯手。
對於為環球影業吸金無數的《速度與激情》系列來說,其IP長盛不衰的因素就在於前8部電影當中,始終貫徹著的以硬漢熱血為主、家庭親情為輔的英雄主義情懷。
與此同時,系列電影也需要不斷創新來保持生命力,《特別行動》為《速度與激情》系列注入的新元素就是壓縮「速度與激情」宇宙,探究肖和霍布斯的二人世界。
為了推動兩位主角的關係向同仇敵愾轉變,本片在塑造反派上可以說另闢蹊徑,傑森和強森兩位演員都有職業摔跤手或是跆拳道、空手道技術背景,要讓反派跟他們旗鼓相當基本只能依靠「開掛」。
於是反面人物布裡克斯頓被設定成了通過高科技進行了基因增強的無政府主義者,擁有改造進化過的軀體、刀槍不入的特製戰服和炫酷黑科技摩託,只要面對的不是兩位主角就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有這樣一位頭頂超級光環的大反派,該片號稱將《速度與激情》系列的動作場面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霍布斯與肖不僅橫跨了大洲大洋,在車諾比橫衝直撞,還要在薩摩亞開著改裝車與直升飛機對壘。
看起來確實激動人心、令人熱血沸騰,但《速度與激情》系列一直都是以賽車題材為核心,在這次的電影中各種造型前衛、性能強悍的賽車還能擁有多少戲份呢?系列電影並不是新鮮事,早在無聲片時期,喜劇大師卓別林就以「流浪漢」系列奠定了自己在影壇的地位,後續為觀眾所熟知的好萊塢系列電影還有《星球大戰》系列、《星際迷航》系列、「007」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眾多影史留名的精品之作。
要打造較為成熟的系列電影,就需要有相對穩定的核心團隊、不變的故事內核、相同或相似的核心角色,並遵循一定的故事模式開展創作,通過形成一套完整、穩定的人物關係網,以統一的風格特徵去保持系列電影的風味和在觀眾中的影響力。
因此,在主題、風格、美學層面追求統一始終是系列電影重要的創作思路。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始終以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學習生活和冒險故事為線索;「狄仁傑」系列的故事主線是狄仁傑偵破的各種離奇案件;而「速度與激情」系列的本質其實是同樣的人物、相似的情節模式在不同時間、地點、背景下的一次次再現。
為了最大化利用已經獲得市場檢驗的人物、故事模式,系列電影還有一重殺手鐧,就是採用固定演員班底。不管是「速度與激情」系列中的男主角保羅·沃克,還是「碟中諜」系列的男主角湯姆·克魯斯,「諜影重重」系列的男主角馬特·達蒙,他們的個人魅力和能力都已經與系列電影的成功密不可分。
要拍系列電影,認真規劃先行
相對獨立電影的創作,系列電影在保證票房收益、規避市場風險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將一個核心創意以多部電影「組團」的方式推向市場,不僅有利於樹立品牌形象,也可以增加粉絲黏性,使後續作品的創作更加穩定、順暢。
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片尾的三個彩蛋中,就有一個是關於電影《姜子牙》的。姜子牙這個人物同樣來源自經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之後「哪吒」這個角色也會在「彩條屋」的重磅續作《大聖歸來2》中出現。也許,哪吒、孫悟空、姜子牙等神話人物真的能夠藉由這個機會,成為中國版的「超級英雄」。
然而要製作高質量的系列電影,不論是創作之處就準備拍攝系列電影,還是作品成功之後增加前傳或續集,首先需要做到的都是摒棄急於賺快錢的風氣。在系列電影立項之初,製作團隊就要對整個系列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多在人物的塑造和故事邏輯上做功夫。
否則的話,系列電影的生產方式雖然容易給觀眾留下更深的印象,也很容易令人感到審美疲勞。如果只是套用前作的模式,講一個新意不大的故事,很快就會將剛剛建立起來的系列電影口碑磨滅殆盡,最終被市場無情拋棄。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口碑票房雙贏,為彩條屋影業的「封神宇宙」贏得了一個響亮的開門紅,國產系列動畫電影在之後的日子裡究竟能夠走多遠,作為觀眾的我們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