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如平地一聲雷般的激起了國人對中國動畫史的回顧和熱烈討論。中國動畫在中國的存在概念的基本上與中國足球不分伯仲。但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降世,就跟當初發現踢假球的足球球迷一樣,心中悄悄燃起了對中國足球的期望之火。
這部完全中國原創的首部動畫電影上映,博得觀眾歡心並取得傲人的票房成績後,甚至參與競爭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獎。這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得希望。
既然電影取得了這麼高得專注度,導演一定馬上會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讓我們瞬間回憶起2009年風靡中國的優秀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英文名see through。這部動畫自問世以來拿獎簡直拿到手軟,甚至在歐美動畫界佔有了一席之地,獲得了不少獎項,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去搜索一下這部短片動畫獲得的獎項。在這個短片動畫的風頭過去之後,導演餃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什麼大動作,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出現,觀眾們重新回憶起這個八零後動畫才子。
影片片尾職員表我們可以看到,配音指導,動作指導,分鏡指導,包括前期的宣傳海報,都有餃子的身影,幾乎每個環節都由其親自操刀,看得出這部電影凝聚了餃子的太多心血。
雖然每部電影都會凝聚劇組人的心血,但是並不是每部電影都能取得成功,對於《哪吒之魔童降世》來說,電影人的心血是沒有白費的。將近47個億的票房是對這部電影工作人員的最大告慰了。
關於電影題材
《哪吒》系列的電影電視劇已經被中國很多電影人改編製作拍攝,也塑造了很多經典的熒幕哪吒形象,屬於大眾百看不厭的題材。而且這種關於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的題材,也不需要為了廣電的審核割棄太多難以割捨的要點。
關於電影特效上,因為這是一部動畫,影片特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部電影完全擺脫了「五毛錢特效」的評價詛咒,首先在視覺效果上為大眾接受,最起碼能能保證觀眾觀影時的視覺享受,這是觀眾能夠將電影進行到底的基礎。
關於視覺效果,我們通過電影的介紹了解到關於申公豹變身的特效,為了達到預期效果,合作的特效公司兩個月都沒完成任務,組內工作人員有的甚至因為要求過於苛刻最終離職,後來更換了特效公司,才完成了最後的製作。
這些都說明了這邊電影對質量的看重,是一部想著能夠打動人心的電影,是一部有追求有理想的電影。
通過百科我們能夠了解到,影片製作歷時三年多時間,影片鏡頭數從超5000多鏡頭,最終「精選」不到2000呈現在大銀幕上,特效鏡頭佔比高達80%,為了給觀眾帶來最好的觀影體驗,劇組可謂是煞費苦心。
就這種對觀眾的尊重態度,一定會得到觀眾的尊重,最終漂亮的票房的戰績也說明這個道理。
「我命由我不由天」
電影上映之後,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風靡網絡,甚至媲美當年阿里巴巴上市後馬雲的「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成為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條。
「我命由我不由天」可能是導演對對抗命運的吶喊,因為我們知道導演餃子的出身和畢業後的工作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在創作《打,打個大西瓜》期間靠媽媽接濟,過的很拮据。這句話也說到得到了觀眾的追捧。
現在的生活,每個人都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為了生機奔波,有很多人接受到了命運不公平的對待。而「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電影中心臺詞不出意外的引起了觀眾的共鳴。一部電影既然中心思想得到了觀眾的認可,還有什麼理由不會得到觀眾的好評。
但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充滿歧視命運的話,吸引的但是大部分的男觀眾,由於男性和女性的差異,男性在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中承擔了壓力表較大的部分,聽到為自己命運吶喊,當然是雙手雙腳支持。
但是這麼電影同樣受到了很多女性觀眾的追捧,究其原因,很神奇,是這部定影中注入的耽美文化。
耽美文化的注入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在餘溫尚存的《陳情令》播出之後上映的。《陳情令》的播出激起了很多女性對耽美文化的追求。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和敖丙透露的耽美氣息,正好迎合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口味,後期甚至出現了哪吒和敖丙的同人文。
不知道從何時起,耽美文化開始在中國風靡,隨著臺灣頒布了對同性戀承認的法律,耽美的也是在中國影視夾縫中生存,觀眾為了嗑到gay糖,也是使出全身力氣,一點點暗示就能意淫,都開始來篩選孩子的名字了。這也是電影能夠俘獲女性芳心的重要原因。
這部電影能夠取得成功,我們分析了很多,上述原因肯定是大方面,電影一點過還有其他的地方引起了人們注意和喜愛,總之我們通過這部電影,看到了未來中國動畫的希望,就這一點,足夠讓我們驕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