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視頻+音頻+全文配圖

2021-03-02 雲加富



《金剛經》讀誦▪王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二品 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第七品 無得無說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九品 一相無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第十品 莊嚴淨土分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第十一品 無為福勝分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第十四品 離相寂滅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複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

我當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轉發,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


感恩您的關注,本平臺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長期轉發分享傳統文化精彩講課視頻、公益論壇、及一切利益眾生的正能量!如果您有精彩內容可以提供給我們,通過平臺分享出去讓讓多人受益。有什麼更好的建議也可反饋給我們!感恩家人!您的持續收看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平臺編輯:

陶海濤  手機:19143339409  微信QQ:1140123585

相關焦點

  • 敦煌文物珍品: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材 質:什色紙 現 藏:英國國家圖書館 S.4324什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藏經洞出土的數以萬計的寫經的一件,卻極有價值,S.4324《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卷文書的價值有三:其一,再現了紙的染色以及重複利用問題;其二,再現了紙的黏連問題;其三,凸顯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地位問題。
  • 敦煌遺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劉弘珪書唐朝儀鳳元年手稿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於唐代儀鳳元年十一月由劉弘珪抄寫。這是武則天為母親追福而發願敬造的經書之一,楷書字體飄逸,規整雋秀。卷後題記有抄寫時間、用紙數量,書手、初校者、再校者、三校者、詳閱者、裝潢手、使、判官等人的信息。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原文全文
    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於意云何?
  • 淨心滌塵,辭舊迎新—《鄭培亮書法刻石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在此,特邀鄭培亮老師攜所作《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大家送上祝福! 《鄭培亮書法刻石》十卷本首批五卷即將由書法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今天呈現給大家的是五百多篇(部)作品中的一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鄭培亮原任教於高等院校,後調入中國書法家協會,長期從事理論研究、展覽策劃、編輯出版等工作。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注音
    《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金剛經》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認為前半部說眾生空,後半部說法空。
  • 書法名家楊永法新作《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出版發行
    日前,知名學者、書法名家、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永法創作的《楊永法楷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由上海書畫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98歲高齡的書畫泰鬥陳佩秋先生為該著作作序。《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五千多字,是佛教重要經典之一。全經文字簡潔、思想深奧。
  •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原文;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訴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 釋經論部·毗曇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卷上  天親菩薩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法門句義及次第,  世間不解離明慧,
  • 宏圓法師 主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講記 第1講(共15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共同學習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們都簡稱為《金剛經》。自古以來,此經的讀誦者無數,稱讚者無邊,六祖慧能大師說:「金剛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求,三世諸佛從中出」。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般若」原來是這個意思!受益匪淺
    金剛經說到《金剛經》不得不說禪宗六祖慧能。慧能大師自幼不幸,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人世,從此慧能和母親相依為命。從學術上來講,《金剛經》屬於般若部。」般若「這兩個字讀」bore」,是音譯過來的。在過去,大師們翻譯佛經的時候,觀念完全不同的字原則上要音譯,並不是把它直接翻譯過來,因為如果直接翻譯,在漢字中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表達這個詞的意思。
  • 心經解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叫做心經,它是佛門中的經典之一。這部經文是每個修行之人都會誦的一部經,它的每句經文都有很深的意思。為此,在修這部經時,師兄可以看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翻譯,這樣能讓自己對這部經有一定的認識。
  • 你知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這幾個名詞真正所代表的寓意嗎
    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其中「般若」並不是漢語的說法,而是印度語。在印度語裡面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的意思。但是這個智慧跟我們平時說的智慧還有一些區別。這裡的智慧是指每一個人都有與佛有著平等的智慧。但是般若並不是有實相的,不是本來就具有的,是修行而來的。即使六道輪迴也麼有讓它受到改變。就是說般若是不會被傷害的,叫金剛經也是用了形容般若的意思。
  • 第三期眾籌助印經書《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月21日無名功德主66.005月23日無名功德主90.005月23日王淇10.005月29日無名功德主1.005月31日無名功德主10.005月31日無名功德主20.006月1日無名功德主100.006月9日無名功德主10.006月12日無名功德主3.00總計786.00註:名單如有遺漏請微信留言或者聯繫我們24小時熱線:4007-161-796《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敦煌出土:唐代武則天為母親祈福制經書手稿《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敦煌出土(卷首殘,卷尾齊全)的:唐代武則天為母親祈福敬制的經書,宮廷手稿《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尺寸為457.3X25.7釐米,硬黃紙,有烏絲欄,共殘存十紙,每紙長47釐米,高15.7釐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依據梵文原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念法為Praj ā -p ā ramit ā -h daya-s ū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然經文由「觀自在菩薩」作為經文的開始,但實際在此靈鷲山般若會中,佛陀亦在此會上,為觀自在菩薩對舍利弗的指導作證明。
  • 常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的你,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精髓嗎?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現在很多的人都在修行的經書,師兄不要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經文只有二百六十個字,但是其中包含的內容是有很多,所以師兄在誦讀的時候,一定要用心,並且堅持的去體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內容是什麼。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所要闡述的核心內容,究竟是什麼?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下簡稱《金剛經》)是佛教用以修行的經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這些佛經僅僅只是用來念誦的,無需理解內容。這是因為他們對「念佛誦經」的一種誤解。佛教中真正講究的,就是修行。如何去修行,就需要依照佛經的內容來作為依止。
  • 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這三個詞都有什麼殊勝含義?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也有版本前面多加了兩個字——《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八個字都有不可思議的妙用,我們下面一一來介紹。這裡的「金剛」指的並不是四大金剛等護法神,也不是我們常說的珍貴的金剛石(鑽石),而是佛法中所說的一種寶物——金剛玉。在佛法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體相用」,這個比較深奧,這裡咱們就以這個「金剛玉」為例簡單說明一下,各位師兄有個大概印象就行。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注音)《開
  • 字帖 | 日本空海《金剛般若經開題殘卷》高清注釋合集
    | 《書法字典+字庫版》目錄 / 點擊進入全卷為空海親筆所撰寫的中國唐代義淨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開題」。所謂開題,就是將佛教經典的題名加以解釋,並闡述其大要。全卷書於唐代,日本平安時代,從文中有加筆改正的地方,可以知道它是一份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