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樂中學校歌》
詞/曲:劉運禎
印嶺玲瓏
昭水晶瑩
環繞我平中
青年的樂園
多士受陶熔
生活自覺自治
學習自發自動
五育並重
手腦並用
迎接新潮流
建設新平中
*平樂中學校歌詞曲由平樂中學第14任校長劉運禎所作。他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文學系,後任平樂中學校長,任期6年。
PINGLE SENIOR HIGH SCHOOL
建校時間:1902年
佔地面積:65550平米
地理位置:平樂縣新安街261號
校服顏色:深湖藍、雲海白
平中校訓:天道酬勤 厚德載物
李朋儒 ©攝製
王熹 ©剪輯
Samuel Karl Bohn ©配樂
近年來,平樂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項目建設,學校辦學條件改善;落實各項政策,教師隊伍加強;規範辦學行為,教育質量前全面提升;關注教育公平,適齡兒童入學得到全面保障。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在新安大道的冬日晨輝中,我們仿佛看到一位歷經百年風雨的世紀老人,昂然走來。她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她,就是平樂中學。
平樂縣平樂中學,是一所公辦完全中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2018年秋,學校恢復初中部。學校現有41個高中教學班和12個初中教學班,在校學生3100多人。
截至2020年7月,學校佔地面積65550平米,校舍總面積49059平米,有學生公寓樓4棟,可容納3100人住宿。
平樂中學現建有400米環形塑膠跑道,按自治區示範高中標準裝備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同時擁有多媒體行動裝置、語音室、美術室、舞蹈室、圖書室、師生閱覽室等各種功能室。
學校藏書12萬餘冊,電視監控室、學生食堂、體育館及綜合科技大樓設備完善齊全,完全滿足教學及學生學習、生活需要。
全校各個教室、功能室均已安裝電教平臺、投影機和展示臺,並提供網絡接口,視頻和音頻接口,能進行CAI課件演示。
學校還配備校園VOD點播系統及智能系統、多媒體互動網絡、校園寬帶網、一卡通系統。
平樂中學現有教職工235多人,其中專任教師近210人,有高級教師76人,中級教師106人,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達98%。
教育前輩陶知行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理念,影響著平中一代代教育工作者。
他們把最好的年華獻給教育事業,奉行著「德高、業精、風正、紀嚴」的育人追求,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以德育創新為龍頭,以科研興校為核心。一直以來,平樂中學努力挖掘百年辦學文化,不斷提升學校品質和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創建校風正、校園美、質量高、現代化、有特色的平中品牌。
平樂中學的發展,源於對自我的超越,平樂中學的成功,源於創新與勤奮,平樂中學的面貌,源於師生的精神。
學校遵循教育規律,挖掘百年辦學的文化內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符合校情的辦學思想體系:
「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未來奠基」是平樂中學的辦學理念,「以人本管理為主,以制度管理為輔」是平樂中學的管理理念。
而「學在平中、教在平中,成長在平中、發展在平中」、「我是平樂中學主人,我是平樂中學形象」,則是這裡的師生一輩輩接力傳承的永恆共識。
百年滄桑,淘盡萬千浮沙;百度風雨,沐浴千萬英傑。平樂中學創辦至今,歷經了10次校名變更,2次校址變遷,以及29任校長的開拓不止、耕耘不輟。
「南國嘉樹,名曰香樟。披日月光華,孕古雅風騷。」從靈須到虯根,從青黃淺草到覆雲擢心,請聽小布為你講述,平樂中學這株摩天巨木的漫漫成長史——
為順應「廢科舉,興學堂」的新潮流,平樂知府譚國恩倡辦「平樂郡中學堂」,堂舍建於府城隍廟與道鄉書院之間(現平樂縣人大院內),後遷至南洲,1954年搬至今址。
平樂中學舊址
譚國恩重視並致力於新學堂的開辦,《廣西教育史》稱其「實開風氣之先聲,是清末廣西創辦學堂的先行者,對廣西新學堂的創建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其功不可沒也。」
平樂知府吳徵鰲應時勢之要求,依照日本之學制及建築形式,奏準朝廷籌款再建校舍,平樂郡中學堂改名為平樂府官立中學堂。
學堂改為學校,監督改為校長,謝啟中為平樂中學第一任校長。
第二舊址
6月,平樂廢府留縣。平樂府官立中學堂改為平樂八縣合立中學,招收平樂、荔浦、昭平、富鍾、賀縣、修仁、恭城、蒙山八縣學生。
舊辦公樓
富鍾縣分為富川、鐘山兩縣,學校改稱平樂九縣合立中學。
學校收歸省辦,改稱廣西省立第十一中學,後改為廣西省立第十中學。
孫中山先生為學子演講
同年11月27日,孫中山先生從水路由梧州至桂林途經平樂,在平樂中學他對全體師生進行了激情洋溢的演講,勉勵學生勤奮讀書,報效祖國。
抗日戰爭時期,平樂縣第一個共產黨支部——平樂中學地下黨支部建立,平樂中學黨支部掀起了震驚廣西當局的「三·二九」學生運動。
胡耀邦親切接見平中師生
新中國成立後,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視察廣西路經平樂,接見了平樂中學師生。平樂中學的建設發展始終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
4月,平樂縣立初級中學與廣西省立高級中學合併,稱廣西省立平樂中學。此前,平樂中學屬省立中學。1958年,學校更名為廣西平樂縣平樂中學。
老宿舍樓
十年動亂時期,學生停課、批鬥、鬧革命。改革開放新時期,隨著1977年恢復高考,學校的各項工作也步入了正軌。
2005年3月,平樂中學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2018年8月,平樂中學恢復初中辦學。
風雨樓新枝
春秋代序,輾轉著118個年輪的印跡。撫昔追今,站在新的高點眺望。這樣的平中,還是不是你記憶中的模樣?
平樂中學,納山水之鐘靈,承詩書而毓秀;寄社會之厚望,擔興邦之重任。蓬勃進取的平中精神,正如其校徽上一捧躍動的紅色火焰,燃燒於世紀學府的上空,攜科學民主之風,擎時代教育變革之旗幟,勇立潮頭。
在上級領導的重視、社會的支持、校友的關注下,平樂中學奮力開拓,積極創新,收穫許多榮譽——
桂林市第25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講故事暨演講比賽中學組特等獎
平樂縣教育系統安全衛士先進集體
平樂縣教育系統體育先進集體
▌2019年
平樂縣校園文化藝術節群舞比賽二等獎
平樂縣中小學生籃球賽第一名
平樂縣校園文化藝術節群舞比賽二等獎
▌2020年
平樂縣第一屆中小學學生合唱比賽一等獎
平樂縣安全工作先進集體
不僅佳績遍地開花,平中學子更是桃李天下。或通達政治,或勤勉科技,或躬行教育,或嫻於文化……佔各行業之鰲頭,領各戰線之風騷。
恢復高考以來,共有100多名平中學子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等名校錄取,上百人留學海外,求學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平中的英才俊傑層出不窮:有中共廣西地委第一任書記、傑出校友廖夢樵烈士,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展鵬,原自治區黨委常委、區政法委書記彭祖意,中國運載火箭研究專家潘紹珍,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後起之秀莫興國等。
平中的風流人物不計其數:有一代武俠小說大師梁羽生,華人在美國創辦第一張大報的創始人李亞頻,無線電測向世界冠軍、世界級運動健將譚順天、蘭春嬌,當紅作家辛夷塢等。
前輩的傳奇故事,激勵著平中這艘古老航船上的年輕「水手」們。曾經,有在校學子在微博上,這樣驕傲地寫道——「前有梁羽生,現有辛夷塢,明天,將有我。」
對於深愛平樂中學的人來說,記憶中的她,不僅僅是桂江水畔的那一方樓宇、草木和人群,而是無價青春澆鑄的燦爛昨天。
在每個平中人心裡,都有一條通往的十八歲的路,或花葉繁茂,或荊棘叢生,縱然馬隨塵去,曾經的那位平中少年,終將原路月滿歸來。
關於平中,你是否有這樣的「獨家」記憶——
離開平中以後,看過煙火鬧市,跨過山川湖海。到頭來發現,還是很喜歡教室窗外一青二白,拌著積雨雲的天空。青年人充滿希望的眼睛裡,銀杏之明黃,漿果之深紅,松林之濃綠,美不勝收。
別以為平中的校園裡只有讀書聲,仔細聽,畫架前4B鉛筆在素描紙上排線的摩擦,琴房斷斷續續傳出的德彪西,播音社或慷慨或柔和的詩句,聲聲悅耳。
翻開泛黃的同學錄,曾經熱血沸騰的誓言裡,有人想搞科研,有人想進律所,有人想做演員,有人想上太空……回望在平中的那三年,原來最好的成就,是成為自己。
無論何時,平中的一草一木總在瘋狂生長,夏有香樟冬有苦楝,秋有桂花落滿臺階。月月都飄香,四季都漂亮。掃清潔區的同學,總是撿回滿兜的楓葉當做書籤。
平中的學子布遍海角天涯,不需要過多的提及,一句口頭禪、一個小習慣,就能默契地知道彼此曾是校友。如果讓你用一句話證明自己曾是平中人,你會如何表達?
「等下吃什麼?」是在平中上學時最快樂也最糾結的問題,偶爾還抱怨阿姨放多了鹽,但也許每個平中人都會有一種食堂情結吧,工作了在外面吃著十幾塊的米線,心裡卻突然懷念起食堂的碎肉粉來。
畢業後再經過平中,隔著大門望見點點光暈,像靜謐宇宙中自轉的星球。自己已經少有這樣專心的夜晚,一堵牆就隔絕外面的紛擾,一盞燈就能照亮學海的邊界。這裡,依然是內心深處最驕傲的地方,每一次見面,都想要認真地對她說:好久不見,我的母校。
百年沉澱凝書香,世紀跨越育棟梁。聲聲校訓還迴蕩在耳邊,平中的故事仍在續寫。
勤學、多思、律己、明理的人文精神,交由一代代昭州學子的薪火相傳,必能讓千年昭州古城,永遠煥發勃勃生機。
今後,平樂中學將繼續秉承先進的辦學理念,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實施人本管理,突出內涵發展,用智慧和心血,為世紀學府再譜新篇。
尾聲
118年來
共有四萬餘名學子從平中畢業
屏幕前的你
是或曾是那四萬分之一嗎?
#你是否記得自己的班級和班主任
在評論區留言告訴小布吧#
90°旋轉手機
讓藍色的火炬做指引
回溯這百年長廊上的名校崢嶸史
看看在這裡
還找得到當時的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