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 14 年考上哈佛醫學院,但直到上周才想起來大哭一場……

2021-02-15 丁香園

今天有部片令我看得不淡定了,全程都在「熱血沸騰」和「淚流滿面」之間轉換。

忍不住想要安利給大家——

《醫生日記》(Doctors' Diaries)

此片由美國公共電視網(PBS)製作,記錄了 7 名醫學生從進入醫學院直至此後 21 年的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

看過的人,都被它徵服了——

圖片來自豆瓣評論

那麼這部片到底有什麼魅力?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987 年,7 名年輕人順利考入哈佛,成為醫學院的一年級學生。

能進入世界頂尖的醫學殿堂,那種心情,想必經歷過的人都懂……

7 人之一的盧安達就一直不敢相信自己上了哈佛醫學院。剛到學校時,她還總感覺自己會被拉到一旁問有沒有收到第二封信,上面寫著:對不起,第一封信寄錯了……

而為了考上醫學院,很多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湯姆就是其中之一。

和國內那些復讀多年的朋友差不多,做過舉重運動員和汽車修理工的湯姆就連考了 14 年,終於被醫學院錄取。

進入醫學院的第一年,他已經 31 歲,順便八卦一句,那時的他還剛剛結束了一段長達十年的婚姻。

一年級的湯姆

總之,從這些新生的臉上,你可以看到兩個詞——自豪、興奮。

一年級的學生們

帶著這份自豪和興奮,醫學院的課程對他們來說是奇妙而有趣的。

比如——

解剖課:對於許多一年級的醫學生來說,解剖學課程是一種深刻而動人的儀式。

婦科檢查課:艾利奧特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將擴陰器放進道具陰道裡。而就算是面對的只是模特,他也感覺很彆扭。

他還不小心把螺絲擰得太緊,導致拔不出來,老師都忍不住大笑。

練習接診:傑試著給一個患者做體格檢查,詢問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後,他硬生生地擠出一句:

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測量你的生命體徵……

但患者根本不懂「生命體徵」是什麼意思,弄得場面十分尷尬。

然而,這其中更多的是辛苦。

辛苦到什麼程度——

湯姆每天要花整整六個小時學習,六個小時聽起來不長,不過人家所說的六小時可是每一秒都花在學習上。

他用秒表記錄自己的學習時間,就算是上廁所或喝杯咖啡,都要按下秒表記錄。

儘管如此,繁重的學業和巨大的壓力還是把這個彪形大漢壓得喘不過氣兒——

這是我一生中最情緒化的一段時間.

我花了 14 個年頭才考上醫學院,

而直到上個禮拜我才想起來大哭一場……

而對於女生簡來說,這段時間更是相當艱難——

第一年的生物化學和生理課就已經把自己耗幹了,

我幾乎沒有時間打理自己,

連續幾周都沒有時間洗衣服,

我的痘痘像火山爆發一樣(冒出來)。

就這樣拼命地努力了兩年,在醫學院的第二年末,他們終於迎來了全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美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USMLE)共分為三部分,分別為 Step1 基礎學醫學考試,Step2 臨床醫學考試,Step2 醫患溝通和病曆書寫能力,Step3 臨床醫學考試。

在醫學院第二年進行的是 Step1,這一步主要是基礎醫學考試,就是對學生的基本醫學常識做一個考察,包括解剖學、組織和胚胎學、微生物和免疫學、藥理學、病理學等學科。

出乎意料的是,這些學霸本以為會取得高分,而他們考完後卻備受打擊——

不敢相信自己只會那麼點兒,

我們在學校都很優秀,(本來以為)肯定能考八九十分的,

(但結果)真的很打擊人。

然而,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更打擊人的還在後面——

醫學院的第三年,他們離開校園,來到波士頓的教學醫院去了解各個專科的實際工作。

在為期兩年的醫院工作中,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湯姆在經歷了「把聽診器拿反了」的尷尬之後,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犯錯。

從他的口中我們得知,這裡有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

最頂層的是主治醫師,他很厲害,幾乎無所不能,你可以把他比成一個高高在上的神;在他之下,是總住院醫師或高年資住院醫師,他像是大主教,可以直接和主治醫師溝通;

再往下一等的是你每天都能見到的牧師,也就是實習醫生,雖然他們不能直接和全能的主治醫師說話,但他們可以和住院醫師溝通;

在實習醫生下面,就是像我一樣的三年級醫學生,在這麼多權威下面,這些三年級的學生最多算個戰戰兢兢的小僧侶。

另一邊,傑也沮喪地感覺到自己「什麼都不懂」。

在為一個患者做完神經檢查後,傑向主治醫師報告說這名患者可能存在「舌體偏斜」的症狀。

主治醫師嚴厲地詢問了他,並且毫不留情面地讓他難堪——

醫師:等等,姑且說她真的是舌體偏斜,這又意味著什麼?

傑:這意味著她的腦神經有問題。

醫師:在哪邊?

傑:右側第十二對腦神經(舌下神經)。

醫師:病灶在哪裡?

傑:大腦的左側皮質,或者... 

醫師:你見過皮質病變引起的舌體偏斜嗎?

傑:沒有

醫師:為什麼?

傑:因為我到神經科才一周…… 

而讓傑難受的還不止這些,他在一個月甚至不到一個月時就要換家醫院。不熟悉新的環境,不熟悉身邊人,不知道怎麼做哪些操作,好像四處飄蕩,無依無靠。

而在忙碌的婦產科,艾利奧特的經歷也並不如意。

他每天加班加點,生物鐘完全被打亂,但因為能夠親手迎接新生命,他還是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而正當他要把婦產科當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時,卻意外地得知科室的人給自己的評分很低。對此他非常失望,這個插曲也間接地導致了他後來沒有選擇進入婦產科。

度過了艱苦的四年,他們終於迎來了人生的小高潮——畢業。

畢業典禮上,看到學位書上用拉丁文寫著「醫學博士」(M.D.),大家都樂開了花。這也意味著,這 7 位終於可以作為一名醫生到醫院工作了。

他們被配到不同的醫院作為實習生開始工作,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年輕的醫生們充滿幹勁。

然而,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很快就被現實壓得粉碎。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他們實習期,那就是——超負荷。

簡被分配在波士頓市立醫院的內科實習,高強度的工作幾乎讓她吃不消——

作為一名實習生,

你不得不拼命工作,犧牲健康。

我現在感覺筋疲力盡,

只要一想到呆在這樣一個經營不善的醫院常年待下去,

就會覺得很沒意思。

肉眼可見簡的膚質變差了

在劍橋醫院的傑面臨同樣的問題。

他當時的狀態是 ,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關心病人,因為他已經筋疲力盡,甚至在工作中也會精神恍惚,犯下一些常識性的錯誤。

這種狀態對他的家庭也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

傑真的沒有時間去做別的事情

(就算回到家裡)他非常疲倦,而且牢騷不斷

傑的妻子凱薩琳

同樣,在弗萊明聯合醫院實習的艾利奧特也越來越疲憊。

他每周工作八九十個小時,一年裡根本沒有一個周末是休息的,每隔三天就要值一次夜班。 

跟傑的情況一樣,這些問題也直接地影響到艾利奧特的家庭——

婚後一年就感覺很艱難

(丈夫根本沒有時間陪我)我常常感到很寂寞

艾利奧特的妻子梅麗莎

更糟糕的是,有的實習生很少有時間真正照顧病人,更多的時候,他們充當著免費勞動力,幫高年資的醫生處理雜事。

總之,筋疲力盡、缺乏價值感,是這段時間裡他們的共同狀態,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他們只能默默承受,這也許就是成為一名醫生的必經之路。

轉眼間又過了十幾年。

傑完成了四年住院醫師培訓後當上了一名精神科醫師,還開了一家私人診所;艾利奧特成了一名麻醉師,同時做一些科學研究工作;戴維成了一名眼科專家……

而與他們幾個相比,湯姆的情況就要糟得多。

結束了住院醫師培訓後,湯姆搬到印第安納州,在布盧明頓醫院的急診室裡做一名急診醫生。他很享受當時的工作狀態——

這是我的工作,我愛它。

我喜歡沒日沒夜沒有休假地工作……

但令人意外的是,合同到期後,醫院卻不再與他續約。

對此,湯姆的說法是——

我的工作理念和急診室管理者有所出入,我總是因為花時間與患者接觸而遲交病歷……

同時,我的紋身、髮型、講話的方式,讓我怎麼看都不像「一個醫生應該有的樣子」……

第四次結婚後,湯姆成了一名「流動醫生」,也就是說他不得不四處奔波,只為找到一份急診室的工作。更加諷刺的是,作為一名有著 15 年急救經驗的醫生,他卻根本負擔不起自己醫療保險。

當攝製組再一次見到湯姆時,他身材肥胖,行動遲緩,看得出,他的健康狀況已經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湯姆之外,7 位中的其他 3 名男生也都先後經歷了離婚。

而跟相繼離婚的男同胞們不同,簡則在 40 歲之後終於成立了自己的家庭。

在工作方面,簡仍然留在自己做實習生和住院醫師的波士頓市立醫院,在那裡,她從事著內科、基礎保健和預防醫學。

這家醫院的座右銘是「無一例外的照顧」,因為來這裡的患者幾乎都是這個城市裡的貧困、邊緣人士。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患者都經受過嚴重的暴力創傷,比如被強姦,被綁架,房屋被燒毀,很多患者面臨藥物濫用,愛滋病,家庭暴力等問題。

在這種環境裡待久了,很多醫生都因無法忍受而選擇了離開,而簡則選擇直面,她試圖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現狀,盡力幫助患者。儘管初級保健工作與付出相比,工資少得可憐,她依然兢兢業業地奮鬥著。

而另一個女生謝裡爾,是 7 人當中唯一沒有從事醫療的一個。

結束了 4 年的兒科住院醫師培訓後,謝裡爾創辦了自己的移動醫療診所——「The Family Van 」(家庭旅行車)。

此外,她還成立了「Echoing Green」(綠色回聲)(一個致力於社會改革的非盈利組織),作為「Echoing Green」的主席,她主要的工作是四處社交、演講,為相關企業募資。

對於為什麼沒有留在醫院做一名兒科醫生,她解釋道——

在兒科最讓人沮喪的地方在於:

當你把一個受傷的兒童治好了以後,

他還是會回到原來那個讓他受傷的地方繼續被傷害,

因此我意識到改變殘缺的教育、經濟體系比當一名醫生更重要。

中年的謝裡爾雖然還沒有結婚,但生活非常快樂充實。

當簡三歲的女兒告訴她,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的時候,簡的心裡五味雜陳,因為這條道路有多麼艱難,要作出多大的犧牲,她自己心裡最清楚。

但是另一方面,她想,「這又何嘗不是一份生命的饋贈,如果這是女兒選擇的路,自己只能支持。」

湯姆反思自己的職業生涯時總結道——

從醫多年,我從中感受到了極端悲傷和快樂,活了大半輩子,我想不出其他任何一樣東西像從醫一樣沉重。

然而,當被問到「如果能重來,你還會選擇當一名醫生嗎?」,湯姆還是堅定地回答——會!

如果能重來,你還會選擇當一名醫生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每一為醫者都會有自己心中的答案。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很多從業者來說,「醫生」早已不僅僅只是一份職業。(責任編輯:joy)

 2008 年秋

距離他們進入醫學院

的第 21 個年頭

相關焦點

  • 細數美國頂尖醫學院,不止於有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醫學院中的戰鬥機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自178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醫學教育的創新和影響。對生物醫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申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
  • 美國頂尖醫學院,除了哈佛醫學院還有哪些呢?
    美國哪些醫學院在2020USNews最佳醫學院排名中名列前茅呢?一起來看看吧。Harvard University哈佛醫學院(HMS)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醫學院,它因高超的醫學技術與每年錄取的學生最少而聞名世界。與商學院,法學院共同佔有世界高等學術殿堂的一席地位,學院每年錄取的國際學生極少極少,這樣保證了學生的質量。
  • 美2019最佳醫學院排名新鮮出爐 哈佛醫學院居首
    3月20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發布了「2019年美國最佳醫學院排行榜單」。在科研榜單中,哈佛醫學院位居第一。《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發布的大學排名分為三類,分別為本科(Best Colleges)、研究生院(Best Graduate Schools)和世界大學(Best Global Universities)排名。
  • 哈佛醫學院營養學系研討會舉辦
    其中,達能紐迪希亞研究中心贊助的哈佛醫學院營養學系研討會已在9月舉辦,主要探討腸道微生物、益生菌及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討會公布的歷史研究顯示,新生兒的分娩方式會影響其免疫系統和/或繼承其母體機能紊亂的風險。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母體子宮內並非無菌環境。由此得知,無論採用何種分娩方式,胎兒都暴露在存在於胎盤和羊水中的微生物中,而且這些微生物大多與飲食有關。
  • 高校女神:考上哈佛的復旦的雙胞胎姐妹花,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高校女神:考上哈佛的復旦的雙胞胎姐妹花,現在過得怎麼樣了?6年前一對復旦的雙胞胎姐妹花,憑著高學歷和清秀的長相,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那麼現在這對雙胞胎過得怎麼樣了呢?這對雙胞胎的人生還是很精彩的,初高中都就讀於南京外國語學校,並雙雙被保送到了復旦大學的英語系。
  • 最貧窮的女孩如何考上哈佛?淺談經典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但此時,Liz突然想明白,她決定去讀書。 《風雨哈佛路》 在填寫申請表時,Liz對自己說, 「我知道在那個時刻我要做出選擇,我可以寫所有我生命中發生的事情並為之辯護,或者我可以推我自己一把
  • 最貧窮的女孩兒如何考上哈佛?淺談經典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但此時,Liz突然想明白,她決定去讀書。>「我知道在那個時刻我要做出選擇,我可以寫所有我生命中發生的事情並為之辯護,或者我可以推我自己一把,讓我的生活變好。」《風雨哈佛路》之後,Liz一邊讀書一邊打工,用兩年的時間完成4年的學業,最後考上哈佛大學。
  • 深度扒皮:哈佛大學醫學院這回在中國身上,算是徹底砸牌子了
    這篇哈佛大學的論文,隨後被美國廣播公司進行了「獨家」報導,並在美國CNN、英國BBC等一眾西方主流媒體「無腦」地跟進下,在境外輿論場迅速傳播開來,進而引來了想將美國政府防疫失職的責任推卸給中國的美國總統川普及其支持者,以及一直想要抹黑中國的「港獨」「臺獨」勢力的瘋狂擴散。
  • 哈佛醫學院院長談恆大合作抗疫 早已從中方獲悉疫情
    今年2月12日,哈佛大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恆大集團成立了「中美新冠病毒肺炎科研攻關專家組」。5月15日,哈佛醫學院召開線上媒體發布會,首次披露三方合作抗疫的最新進展。哈佛醫學院院長George Daley、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等出席。
  • 美研最強的大學之哈佛醫學院申請全解
    兩個多世紀以來,哈佛醫學院不僅在教授醫學實踐方面表現出色,而且在實踐醫學實踐方面也表現出色。在HMS,學生可以追求個人興趣,發現他們的呼喚,並發現他們如何改變醫學,科學和社會的結構。那麼美國醫學研究生教育最強的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到底如何申請及錄取呢?
  • 聯手恆大鐘南山抗疫進展神速 哈佛醫學院院長:史無前例
    5月15日,哈佛醫學院召開線上媒體發布會,首次披露三方合作抗疫最新進展。新進展:已啟動92個科研項目記者從會上獲悉,自專家組成立以來,三方團隊每周召開視頻會,圍繞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感染與致病機理、臨床治療、藥物及疫苗研發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討,目前啟動92個科研項目。
  • 大S崩潰發微博:我突然全身癱軟想大哭一場!網友表示深有同感
    01大S崩潰發微博:我突然全身癱瘓想大哭一場!前段時間,大S在微博中寫道:「玥兒先是不明原因的高燒不退,後又猛拉肚子,我抱著她跑醫院、驗尿、驗屎,只要她醒著就大哭,我就一直抱著她。……我突然全身癱軟想大哭一場!」直到醫生確診了玥兒的病因,並表示無大礙的時候,大S才算是鬆了一口氣,全身癱軟地坐在地上,好想大哭一場。
  • 看過姚安娜履歷,才發現普通家庭孩子考上哈佛,比登天還要難
    「華為二公主」、「哈佛學霸」、「芭蕾舞舞者」,直至官宣出道。鎂光燈下,她想以另一種身份和大家見面。但更多人覺得「任正非之女」這種title刷新了娛樂圈的二代財富值天花板。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但說不上來。難道就是因為——白天給老闆打工,晚上給公主打投嗎?
  • 哈佛醫學院4畢業生擔心面臨殘酷現實
    布蘭卡·莫拉萊斯(Blanca Morales)走進哈佛醫學院大廳的時候,她在考慮自己的謙卑根基和如何被迫在父母和實現成為醫生的夢想之間選擇。布蘭卡·莫拉萊斯和另外三名哈佛醫學院的同學已成為兒童入境推遲遞解(DACA)項目的招牌,國會議員正在首都華盛頓辯論DACA項目。儘管部分人認為DACA受益者應當獲準留下,也許為他們提供入籍道路,就像總統川普所建議的那樣。但是很多學生卻擔心包括他們家人在內的其他無證移民被遞解。
  • 哈佛醫學院:被吼的孩子大腦容易受傷,父母停止吼叫會更有效
    「你就不能安靜一會兒嗎,怎麼勁給我添亂?」大家應該經常會看到這種場景,面對不聽話無法管教的孩子,父母總是在忍不住發火,對孩子吼叫,無視孩子的一些需求,嚴重的可能還會對自己的孩子動手,但是兇完孩子又會後悔。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其實每個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有些父母不知道的是,自己認為的對孩子的愛,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會讓孩子感到窒息。
  • 明德立人分享2020美國留學醫學院排名,在JHU和哈佛之間艱難抉擇
    15%)教師資源(研究醫學院模型10%,初級保健醫學院模型為15%)研究型醫學院的排行榜中,第一名被哈佛大學收割,以醫學專業著稱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排名第二。TOP 1Harvard University錄取率:3.4%本科GPA中位數:3.93MCAT錄取分數中位數:519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自178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醫學教育的創新和影響。對生物醫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申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
  • 訪學招聘|哈佛醫學院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
    哈佛醫學院(HMS)即哈佛大學醫學院,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醫學院,它因高超的醫學技術與每年錄取的學生最少而聞名世界。  想要出國訪問學習的小夥伴看過來啦,哈佛醫學院遺傳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免疫學方向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51訪學網小編每周定時更新最新的訪學招聘信息,感謝關注51訪學。
  • 訪學招聘|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炎症和神經生物學方向
    哈佛醫學院(HMS)即哈佛大學醫學院,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醫學院,它因高超的醫學技術與每年錄取的學生最少而聞名世界。  想要出國訪問學習的小夥伴看過來啦,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炎症和神經生物學方向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51訪學網小編每周定時更新最新的訪學招聘信息,感謝關注51訪學。
  • 與哈佛醫學院齊名,這所大學擁有全美最早的護理學院之一
    早在1889年,約翰·霍普斯金大學就建立了全美最早的護理學院之一,霍普金斯醫學院也是全美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醫學院,學校在1916年,創辦了全美第一所公共衛生學院。霍普金斯醫學院更是連續21年被評為全美最佳醫院,成為每個臨床醫生心中的聖殿。
  • 拜登將任命哈佛醫學院教授、愛滋病專家瓦倫斯基為CDC主任
    據美國媒體POLITICO當地時間12月6日報導,當選總統拜登將任命哈佛醫學院教授羅謝爾·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為美國疾控中心(CDC)主任。目前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為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