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運市場走出多年陰霾,陽明海運第三季度盈利27.36億臺幣

2020-12-27 騰訊網

陽明海運發布第三季財務報告,盈利27.36億元臺幣,這是陽明海運近10年來單季最佳成績;長榮海運第三季盈利81.85億元臺幣,Eps達1.7元;萬海航運盈利17.96億元臺幣,臺灣貨櫃海運三巨頭紛紛交出好成績。

今年疫情襲來,長榮海運首季虧損,陽明海運上半年持續虧損,第三季突然爆發。Yahoo新聞分析,由幾個有利因素促成:

第一,歐美疫情逐漸解封後帶動的補貨潮;

第二,出口樞紐貨櫃短缺;

第三,空運能力不足;

第四,防疫商品及個人護理配備需求強勁;

第五,船員因防疫隔離難以替補;

第六,貿易戰加上疫情,導致海運承運人(船公司)賣船,貨櫃需求更吃緊。

缺櫃、租船成本上漲,貨櫃海運漲價潮轉移至東南亞航線,第四季已暴漲5倍以上,漲價潮來得又急又猛,頻創天價。業者指出,以目前市場緊俏狀況評估,缺櫃潮短期不會緩解。

今年貨櫃航運的運價歷經非洲、北美、南美、歐洲線暴漲後,甚至連因競爭者多,長期維持在1,000美元以下且走勢平淡的歐洲線都能漲價成功,更顯得市況需求相當火爆。

第四季漲價潮轉移到第三季運價不漲反跌的東南亞航線,第四季落後補漲,不但周周運價上漲,更上演周周創新高價的戲碼。

根據數據顯示,20日上海至東南亞航線運價每TEU(20英尺貨櫃)達802美元,創新高,對照今年9月底每TEU僅有131美元,第四季以來上漲超過五倍,達512.21%,漲幅驚人。業者能順利漲價成功,最關鍵原因一樣是老問題「缺櫃」、「租船成本過高」。

由於同業都漲價,臺灣經營亞洲航線的業者也趁勢調漲,發布漲價公告予客戶,宣布11月30日起調高臺灣出口到東南亞航線每TEU運價漲500美元,每FEU(40英尺貨櫃)漲1,000美元。

東南亞航線運價已創新高,30日是否能調漲成功及一次漲足?業者信誓旦旦強調,就是沒有柜子,租不到船,漲價有望順利。由於今年與客戶籤訂的合約價的保證運量已出完,第四季營運幾乎是採取現貨價,對業者的財務將更增添想像空間。

今年以來運價漲幅前三大為東南亞航線363%,美西航線172.87%,澳新航線155.65%;至於美東航線上漲82.75%。美東、美西航線運量龐大,今年運價更飆漲,屬於黃金航線,長榮更因此第三季毛利率衝上24.46%,第四季隨著其他航線也補漲,第四季獲利可觀。

業者稱此次貨櫃航運景氣循環由谷底翻揚是「天時、地利及人和」利多匯集,包括燃油成本低、新船下水增速趨緩、產業秩序好轉,殺價競爭有限。

相關焦點

  • 陽明海運與長榮海運獲5.4億美元政府支持貸款
    據The Loadstar報導,陽明海運將從臺灣當局手中裡獲得80億新臺幣(合2.7億美元)的財務援助。該低息貸款是臺灣貨櫃行業165億新臺幣救助計劃的一部分。另一家臺灣班輪公司長榮海運也已申請80億新臺幣的貸款,由政府擔保,以提供資金流動性並幫助承運人度過Covid-19的衝擊。長榮海運發言人表示,「申請正在處理中,貸款須經公司董事會批准。我們想澄清的是,這是政府擔保的貸款,而不是國家援助。」
  • 陽明海運完成現金增資成功募資60億新臺幣!
    據臺媒消息,11月27日,陽明海運宣布年度現金增資案募資完成,共發行新股5億股,每股溢價發行為新臺幣12元,
  • 中遠海運要撤資高雄港項目,引發臺灣震動;陽明海運轉虧為盈,再投入20艘新船!
    據悉,由中國遠洋、中國海運及招商國際3家大陸航運公司合資的香港商政龍投資有限公司(CHEER DRAGON INVESTMENT LIMITED)在2012年底以40.5億臺幣入股陽明海運旗下高明貨櫃碼頭公司30%持股,當時中國遠洋與陽明海運同屬CKYH聯盟,另陽明與中國海運也有多條航線聯營,兩家公司入股高明後,同時也成為高明重要客戶。
  • 陽明海運謝志堅退休,繼任者非航運背景
    航運界網消息,陽明海運(2609TW)董事長謝志堅到齡退休,據臺灣媒體報導,繼任者是陽明海運董事、臺當局政界經濟學家鄭貞茂,預計將於10月正式出任陽明海運董事長一職。
  • 「外行」鄭貞茂正式掌舵陽明海運
    董事會期許鄭貞茂帶領陽明海運開創新局,再締佳績。 鄭貞茂自2018年起擔任陽明董事,至今已經超過2年。陽明海運指出,鄭貞茂對公司營運已有相當程度了解,加上鄭貞茂學經歷與財經專業,全體董事一致認同並推選擔任董事長暨總執行長一職,期許帶領陽明海運開創新局,再締佳績。
  • 季度利潤預翻5倍,單月盈利超10年總和!酸!又給船工打工的一天
    物流業務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將為800萬美元至900萬美元,而19年第四季度為760萬美元。據悉,美森報告期內第一季度業績淨利潤為380萬美元;第二季度業績淨利潤為3280萬美元;第三季度業績淨利潤7090萬美元。與此同時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森輪船的債務同比下降6360萬美元,至7.6億美元。美森輪船預計將在2021年2月23日公布第四季度業績報告。
  • 財報季|臺灣三大船司一盈兩虧,長榮、陽明的虧損引發合併猜測
    日前,臺灣三大船公司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和萬海航運,均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數據。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不同程度地虧損,萬海航運繼續保持盈利,但淨利潤同比減少。▲萬海保持盈利,長榮和陽明的虧損引發合併猜測2020第一季度,陽明海運錄得2700萬美元的虧損,長榮海運報告淨虧損1500萬美元。萬海航運保持盈利,實現利潤為300萬美元,但是遠低於去年同期3500萬美元的利潤水平。
  • 全球十大船司第三季度班輪公司大賺!
    預計2020年集運業的息稅前利潤,將達到142億美元。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集運市場經歷了貨櫃短缺、海運費暴漲。同時,各班輪公司繼續實行嚴格的運力管理和成本把控,在此背景下,班輪公司的業績大幅提升。10家班輪公司在第三季度全部實現盈利,利潤總額達到34.12億美元,去年同期為不到8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27倍。其中,馬士基的利潤最高,達到10.43億美元,也是唯一一家利潤達到10億規模的班輪公司。長榮海運的利潤增幅最大,同比增長達到令人咋舌近60倍。
  • 【業界】"情歌王子"搞海運,被臺海運公司前高層私吞1.3億臺幣
    臺灣媒體11月9日報導韓國海運臺灣負責人自稱3度與王令麟主導的臺灣東森國際合作,卻遭主管私吞新臺幣1.3億元回扣,東森國際表示,未與韓國業者籤造船合約,也對佣金情事不知情。出道前,他還擔任韓國知名海運、船運公司的臺灣負責人,自稱三度與王令麟主導的東森國際,展開租船、造船合作,卻遭東森國際時任航運部副總經理潘凌雲、協理周英朗,私吞1.3億元(臺幣)回扣。後東森國際表示針對當日出刊的「周刊王」報導該公司涉及租船收受佣金案,指出是公司前高階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 ...海運貨櫃一櫃難求,價格飛漲近3倍,頻頻爆艙甩櫃,發生了什麼?
    據中國交通新聞網報導,對於航線運價上調和運力緊張背後的原因,上海航運交易所分析認為,部分是因為海運市場有所回暖。目前部分國家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各類生產經營活動處於恢復階段,市場對於民生物資和防疫物資需求有所上升,推動運輸需求緩慢復甦,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運價上漲。但同時,上海航運交易所也指出,歐亞航線運價上漲,並不意味著市場已完全恢復。
  • 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創10年新高
    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創10年新高海運新聞國際船舶網2020-08-18 15:08:51閱讀:8受益於運價運量雙雙上揚以及油價下跌,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不但成功扭虧為盈,獲利更創下近十年來新高
  • 陽明海運「維明」輪船員發熱,船長發布求救信要求緊急援助
    臺灣陽明海運一艘貨櫃船上近日有一名大陸船員出現發熱症狀,但船上已無口罩庫存,船員面臨感染風險。船長不得不對外發布求救信,要求公司緊急援助,否則該船「隨時面臨停擺的危機」。「維明」輪船長強調,該船沒有收到陽明海運提供任何一個醫用口罩,存量為零,根本無法遵循公司的防疫指示,無法要求全體船員佩戴口罩。他甚至在求救信中直言:「本船已經面臨隨時停擺的危機,請公司重視並立即送口罩上船,如果沒有實質的支持,光靠努力、犧牲、奉獻等,終將成為義和團。」
  • 鄭貞茂任陽明海運董事長
    航運界網消息,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陽明海運」)召開第351次董事會,通過鄭貞茂先生自2020年10月1日起接任董事長兼總執行長。 鄭貞茂董事長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碩士,自臺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基層做起,曾任花旗(臺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臺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臺當局農業金庫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臺當局「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務,並曾於國立政治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副教授,兼具豐富的金融財務實務及學術經歷,於歷任單位中具傑出成績,備受肯定。
  • 2020年三季度最掙錢的全球班輪公司top100丨航運界
    穆勒 - 馬士基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增長39%至23億美元,但營收下降1.4%至99億美元。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但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和自由現金流充裕均基於嚴格的成本控制、靈活的運力部署、高度重視客戶需求以及進一步推行數位化服務舉措。此外,與第二季度相比,業績表現受益於需求的持續恢復。
  • 首次發行海外債券,長榮海運籌集3億美元資金!
    搜航網獲悉,臺灣班輪公司長榮海運(Evergreen Marine Corporation)將向海外投資者籌集3億美元的資金,以支付公司的運營費用。作為全球第二大貨櫃海運聯盟(Ocean Alliance)的成員,Evergreen表示,新船將提高其競爭力。Evergreen補充說,這些新造船減少了燃料消耗,並且由於其準確的運輸時間表,可以保持服務水平。該公司是第七大貨櫃船公司,擁有107艘自有船舶和87艘租船,總運力約為125萬標準箱。
  • 關於韓進海運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昨日晚間(9月21日),韓進海運的主要股東大韓航空批准了600億韓元(約合5400萬美元)的援助。與此同時,今日(9月22日),韓國產業銀行(KDS)表示,也將借出500億韓元(約合4500萬美元)。加上昨日大韓航空的600億韓元,這1100億韓元,將共同用來幫助韓進海運解決現在被困的貨物和船隻。
  • 發力海外市場 小米與中遠海運集運籤署服務框架協議
    【手機中國新聞】近日,小米集團與中遠海運貨櫃運輸有限公司正式籤署服務框架協議,雙方通過直籤模式達成全球五大洲的國際海運的合作。據了解,雙方的此次合作將助力小米國際業務的發展。小米與中遠海運貨櫃運輸有限公司正式籤署服務框架協議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在西歐地區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07.3%,市佔率達到13.3%,在該地區的排名升至前三。而伴隨著小米國際業務的增長,小米對國際物流和交付的穩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跟進中遠海運集運?長榮海運澄清不漲價傳言
    長榮海運放棄美國線漲價計劃引發市場關注,針對業界猜測長榮海運「跟隨中遠海運不漲價」的說法,長榮海運近日明確澄清,擬定運價是依據價格和市場需求,絕非跟隨其他航運公司腳步。
  • "情歌王子"搞海運,被臺海運公司前高層私吞1.3億元回扣
    臺灣媒體11月9日報導韓國海運臺灣負責人自稱3度與王令麟主導的臺灣東森國際合作,卻遭主管私吞新臺幣1.3億元回扣,東森國際表示,未與韓國業者籤造船合約,也對佣金情事不知情。出道前,他還擔任韓國知名海運、船運公司的臺灣負責人,自稱三度與王令麟主導的東森國際,展開租船、造船合作,卻遭東森國際時任航運部副總經理潘凌雲、協理周英朗,私吞1.3億元(臺幣)回扣。 後東森國際表示針對當日出刊的「周刊王」報導該公司涉及租船收受佣金案,指出是公司前高階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 觀察與思考|集運市場表現搶眼,今年會一直火下去嗎?
    10月13日,馬士基集團發布公告,根據第三季度業績表現及第四季度預期,A.P.穆勒-馬士基調整2020年全年業績預期。A.P.穆勒-馬士基執行長施索仁表示:「在第三季度,A.P.穆勒-馬士基所有業務表現良好,特別是海運及物流與服務業務向好,所以業績有望實現穩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