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人心的五一小長假來了!
說起假期,旅行跟美食都必不可少。而久居在外的朋友或許就想趁著假期回家陪陪家人,嘗嘗「媽媽的味道」。
核桃君以前在家上學的時候,經常晚自習回家,媽媽已經熬好熱氣騰騰、香噴噴的皮蛋瘦肉粥,在家等著惡狼般的我。
一小碗香米跟瘦肉混在一起熬煮,肉香與米香結合,再放上些許切碎的皮蛋,最後盛碗撒上蔥花,別提有多美滋滋!
然而就這樣一碗「舌尖上的中國」,前段時間在義大利卻被禁!止!了!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前段時間,兩名中餐廳老闆因為進口800多枚皮蛋,被義大利警方拘留。警方表示:「這些蛋不適合人類食用。」
關鍵給出的理由還一本正經。
根據歐盟法律,這類帶殼蛋的加工過程不被承認,並且已經發生轉化,不能被定義為蛋製品,禁止從任何第三國進口。
對此,中國網友不樂意了,紛紛表示:「朋友,你認真的嗎?」
「中國菜譜文化博大精深,你們沒口福啊」
「傻乎乎的,不會蘸點醬油嗎?」
那話又說回來,皮蛋到底在老外心裡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CNN旅遊頻道就曾經出一篇文章《我吃過最讓人噁心的食物是…》
其中,中國的皮蛋榮登「全球最噁心的食物」榜首。
給出的副標題也是相當匪夷所思。
Century eggs -- not as old as they sound, but they taste like it.
松花蛋(百年老蛋)——雖然並沒有名字說的那麼老,但吃著真的像顆老蛋
CNN的美食博主Danny Holwerda是這麼描述的:
「It's awful -- it tastes like the devil cooked eggs for me,」 said Holwerda. 「It tastes like something that used to be an egg, but made some really horrible choices."
「超級難吃!它吃起來就像是魔鬼煮出來的蛋」,赫爾威達這樣說道,「嘗起來就像是那種曾經是個蛋,但做過非常可怕的處理」。
「I'm actually in the middle of a month-long project for my blog. There have been some memorable ones so far, but none as awful as century eggs.」
實際上,我正在為我的博客做一個為期一個月的項目,至今為止,確實有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食物,但從來沒有像皮蛋這麼可怕的東西。
不僅是CNN,《福布斯》、《每日郵報》等外刊都多次將皮蛋評選為「最噁心奇怪的食物之一」。
在《電訊報》列出的#死前一定要去嘗試的20種奇怪的食物#中,中國的皮蛋位居第二。
一同入選的還有東南亞的蛇酒(Snake wine)、柬埔寨的油炸蜘蛛(Fried spiders)、澳大利亞的木蠹蛾幼蟲(Witchetty grub),冰島的海鸚心臟(Puffin heart)……
無論是從食物形態、還是東西原型來說,看起來要比皮蛋噁心的多。
來感受一下這些神奇的食物
油炸蜘蛛(Fried spiders)
圖源:the telegraph
海鸚(Puffin)
圖源:the telegraph
而對大部分外國人來說,吃皮蛋就像是在用生命做賭注,還是一不小心就會嗝屁的那種。
看看他們的吃皮蛋的反應你就知道了
就連那位被中國網友譽為「位於食物鏈頂端」的貝爾格裡爾斯(Bear Grylls),吃起皮蛋,表情相當猙獰。
崩潰 1.0
崩潰 2.0
崩潰 3.0
要知道貝爾可是專業的冒險家,曾經主持過美國探索頻道節目《荒野求生》。
他在急劇惡劣的條件都能生存,喝過大象糞便榨出的水、生吃過老鼠、野生森林裡的昆蟲等等。
而普通人的試吃反映就很搞笑了
看完,核桃君只想說一句,真的有這麼誇張嘛……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外國人都如此抗拒皮蛋,個別老外還是很喜歡吃中國皮蛋的。
美國亞馬遜上,皮蛋的銷量非常可觀,而且好評如潮。
許多買家評論說非常美味,這就是她們所需要的:
甚至有網友買來當作禮物送給女!朋!友!
確實,由於飲食文化的差異,外國人無法接受中國部分美食以及飲食習慣,但中國人對一些國外沒事及飲食習慣,也是嘆為觀止。
國外也有很多讓大部分中國人無法接受的食物和飲食習慣。
前!方!高!能!
木蠹蛾幼蟲,澳大利亞(Witchetty grub)
The witchetty grub is a term used in Australia for the large, white, wood-eating larvae of several moths. The term may also apply to larvae of other cossid moths, ghost moths, and longhorn beetles.
木蠹蛾幼蟲是澳大利亞對幾種大型的、白色食木幼蟲的統稱。這一名稱也適用於其他飛蛾、蟲草蝠蛾以及天牛的幼蟲。
The different larvae are said to taste similar, probably because they have similar wood-eating habits.
不同種類的幼蟲據說味道相近,可能是因為它們都有相似的食木習慣。
看得核桃一身雞皮疙瘩,吃幼蠶嗎?……
一種螞蟻幼蟲(Escamoles,Mexico)
We all know that tequila is a product of the tequila plant,or blue agave.But did you know that people also enjoy ant larvae which is harvested from the plant’s roots? Mexicans supposedly call this unusual snack 「inset caviar」.
我們都知道龍舌蘭酒是由龍舌蘭植物或藍色龍舌蘭做出來的。但你知道嗎?人們也喜歡食用從這種植物根部獲取的螞蟻幼蟲。墨西哥人把這種不尋常的小吃稱為「昆蟲魚子醬」。
這個晶瑩飽滿的顆粒居然是螞蟻幼蟲!你敢嘗試嗎?
鯡魚罐頭(Surstromming,Sweden)
The Swedish like nothing more than a bit of herring-preferably as sour and fermented as possible. The smell of Surstromming is so strong when you open the container that it's generally eaten outdoors.
瑞典人最喜歡吃鯡魚罐頭,而且是越酸越好,發酵的越久越好。由於一打開鯡魚罐頭,味道就太強烈了,因此它通常只能在室外食用。
這是外國版的「臭豆腐」嗎?但程度更深!由於它實在是太臭了,連瑞典政府也規定不允許在住宅區內開啟鯡魚罐頭。
除此之外,某些飲食習慣也會讓人產生分歧。
比如外國人難以理解中國人用筷子吃意面,中國人難以接受印度人用手吃飯等等,都是因為飲食文化差異。
世界之大,各國美食千奇百怪,飲食習慣也各不相同。
但核桃君認為,大家吃得開心最重要。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