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化身宋徽宗和蔡京共賞《千裡江山圖》;「乾隆皇帝王凱」夢中和王羲之、黃公望爭論各種釉彩大瓶的燒制;梁家輝穿越為司馬光回憶家父司馬池尋覓石鼓……12月3日,CCTV綜合頻道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明星成為「國寶守護人」與文博界達人一起,向千萬觀眾敘說9家博物館、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因為文博與綜藝首次聯姻,節目一推出就引來各方關注,而在當天節目結束後,《國家寶藏》的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和001號講解員張國立就分別接受了記者的微信採訪,因為大家都很興奮,那場採訪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
於蕾專訪
比我做央視春晚更有價值
記者:請問於導,從《非常6+1》《詠樂匯》《回聲嘹亮》《開門大吉》到四屆春晚的總撰稿、總體設計,您親歷了多檔大型電視欄目的創作和誕生,《國家寶藏》對於您來說有沒有特別的意義?
於蕾:它最特別的意義在於,它真的是一個從無到有,完全由我們自己創造的節目。它完全是我們央視的自主版權。我們的節目大概改了四五版,後來除了名字沒有改,整個的模式、選擇、內容都變了好多。不停推翻才走到了今天。
記者:《國家寶藏》讓中國九大博物館齊聚一堂實屬不易,可以說是一大創舉,在這兩年來,背後的艱辛肯定很多吧?
於蕾:我覺得最大的難處是內容創新本身。其實做電視綜藝節目這麼多年,形式創新是很容易的,但內容上的創新是非常有挑戰的。到底我們要怎麼樣詮釋自己的初心?這是最難的。看到節目播出,我覺得可能在做春晚的時候,我們也沒有感到這麼大的一種價值實現的感覺。在這麼長時間的創作過程中,了解到的文物、了解到的歷史,走過的博物館,真的有無數的東西讓我們覺得震撼,所以我們希望把這種東西傳達出去,這是最寶貴的。我們也看到了好多網友的評價啊,大家都熱血沸騰。這個就是我們做節目的初心,激活博物館的資源,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我們民族最寶貴最燦爛的那些最偉大的東西,大家看到的時候真的不可能不驕傲。
記者:是怎麼想到用 「前世傳奇」「今生故事」兩個部分去展示國寶的?
於蕾:任何一個好節目,其實都是講故事的。有很多人問過我說這個,為什麼選國寶這麼沉悶的一個話題?其實,博物館和國寶一點都不沉悶,是我們沒有選擇一個好的角度去講好它。前世今生是我們想告訴大家,每一件國寶就像一個走過了歷史滄桑的活著的人,他們有誕生和流傳過程中的傳奇,然後一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不同的人。
記者:關於前世故事編排成小品,有些是有史實依據的,有些有想像成分。那編劇的出發點是什麼?
於蕾:關於前世故事的這一Part呢,因為很多文物其實歷史記載並不多,比如說《千裡江山圖》,實際上關於《千裡江山圖》所有的研究都來自於圖上蔡京的那一段兒題跋。那麼我們的這個故事也是基於那段兒題跋進行的一個合理的猜想。所有被公認的歷史,其實也都是現有史料的集合,然後進行的合理的猜想。這個中間,當然要寓教於樂、雅俗共賞。當然我們也希望在普及的過程中,不要讓觀眾誤會,因此也標註了本故事基於史實合理的虛構。
記者:您在搭建節目時,對001號講解員有怎樣的構想,怎麼會想到邀請張國立老師來擔任這個角色?
於蕾:我呢,其實和國立老師交情頗深。因為2014年春晚的時候,他是唯一一個臺外的主持人,而我是那一年的總撰稿,所以,整個的臺本文案和主持人所有的溝通,他們的話語形態的界定,都是我來完成的,這個過程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然後我在做這個節目,確實心裡覺得他是最合適的,無論是從資歷啊,分量啊,還有這個話語的講述感上,他都當之無愧。
記者:明星守護人的選擇呢?
於蕾:27件國寶有27組「國寶守護人」,一個明星國寶守護人帶來一個今生故事。明星國寶守護人的選擇,是選擇和國寶氣質相合的人。比方說梁家輝吧,他帶來的今生人物也姓梁,是一個一家五代的故事。每個明星在自己節目裡都會講,他們守護這件國寶的感受,還有選擇這件國寶的原因。關於每個明星為什麼和這件國寶搭在一起,大家會在一期期節目裡找到答案的。
張國立專訪
傳承中華文化 我必須來
記者:張老師,是什麼想法讓您參加 《國家寶藏》這檔節目?
張國立:我覺得這個節目形式使國寶「活」起來。還有一個製片方說這是一個中華文脈的傳承,就這兩點,我覺得現在能有這樣的節目,真的是太好了,我必須來。
記者:您自己有收藏的愛好麼?
張國立:我沒有收藏的習慣。跟王剛呢、鐵林呢,他們兩個都有這個習慣也受一些影響。我收過,拍賣過,由王剛幫助我拍賣了一件龍袍,緙絲龍袍,就這一件,然後其他呢,就是一點瓷器小件兒。
記者:《國家寶藏》是一檔需要一定文化底蘊的節目,您在錄製之前有做大量功課嗎?
張國立:是的。因為你如果不做功課的話,連那個名稱你都說不溜。所以我要知道這些,每次選擇國寶以後,節目組都會給我一些資料,我都會提前把它看了。這樣的話我才能在現場臨時發揮,提一些既有知識性又好看,有趣味的這個話題。
記者:《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引領了文化綜藝的浪潮,而《國家寶藏》無疑讓這類節目又走上了巔峰,作為「001號講解員」,您最大的壓力是什麼?最想給觀眾傳達怎樣的理念?
張國立:最大的壓力,我覺得是來自於我自己吧。因為每一件國寶的前世今生的故事,都要演繹得非常好,而且我的這個語言和他們基本上按照這個框架走,還得要出一點兒自己的新問題,這是不小的壓力。我覺得這個節目要傳達的理念非常清楚,就是讓我們看到老祖宗的智慧,讓我們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這是我們的一種文脈的傳承。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這種文化自信吧。
本報記者 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