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天價片酬在當時引來的爭議並不小。在招股說明書未披露具體數字以前,周迅和霍建華兩人的片酬被稱達到1.5億,接近《如懿傳》製作成本的50%。適逢當時演員流量論的說法日囂塵上,央視在2016年8月26日的《新聞直播間》中點名批評了《如懿傳》。
黃瀾當時表示,爭議對於《如懿傳》既是利好,也是挑戰,「一部好的作品,如果有市場期待,是應該的。不過錢多也是壓力,也不覺得賣出天價多麼值得驕傲,關鍵在於把《如懿傳》拍好。」曹華益也在一次採訪中強調,《如懿傳》這個項目上,演員片酬完全控制在30%左右,「關於網絡上的言論,我們希望用作品來自證清白。」
2016年6月,新麗傳媒還宣布將《如懿傳》除中國大陸外的全球版權授予福斯傳媒集團,該劇將在其旗下的華語旗艦頻道衛視中文臺獨家首播。對外界來說,這至少是新麗釋放出的某種主動訊號:強調文化輸出為己任,古裝劇一直以來就是劇集出海的主流梯隊,也在過去這段時間被賦予了大國自信與文化崛起的雙重意義。
但是,對風向的把握沒有體現在《如懿傳》這個大頭部的古裝項目中。歷史原型為乾隆朝後宮的《如懿傳》有著權謀、宮鬥等多項敏感元素。從2011年4月起,廣電總局就明令禁止宮鬥戲、涉案戲、穿越劇在上星頻道黃金檔播出,並在2013年開啟古裝劇的限額時代,兩部古裝劇原則上甚至不能接檔播出。
理論上,這會讓衛視平臺對《如懿傳》的評估受到影響,至少信心會因此降低。在今年鼓勵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的前提下,根據《三聲》(微信ID:tosansheng)此前獲得的消息,東方衛視與江蘇衛視最早寄希望於審批儘早通過,但此事卻始終懸而未決。
即使沒有「限古令」,《如懿傳》本身也踩到了其它雷點。例如,在去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就要求「行業組織出臺電視劇成本配置比例指導意見」,「嚴禁播出機構以明星為唯一議價標準」。
在崔永元將整個娛樂圈攪得人仰馬翻以後,8月11日,新麗傳媒還與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一同頒布《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共同抵制藝人天價片酬,單個演員的單集片酬(含稅)不得超過100萬元,其總片酬(含稅)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
今年年初,隨著新麗第三次放棄IPO、轉投騰訊,《如懿傳》也被傳在衝刺跨年檔前夕臨時撤檔。同時,根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受影視行業資金流轉過慢等因素拖累,新麗傳媒2017年現金流量淨額為-3.1億。此外,2014-2016年新麗的應收帳款分別高達6億、6.7億和6.9億,佔其當年營收比重分別為74%、89%和78%。
留給《如懿傳》的時間已經不多。就在本周一,閱文集團宣布以不超過155億現金加發行新股的方式,收購新麗傳媒100%的股權。公告稱,新麗傳媒將在閱文集團幫助下,接觸閱文集團的內容庫、作家平臺及編輯隊伍等資源,為觀眾創造更好的內容,實現共融共生。
但為了完成這筆收購,新麗需要完成多項先決條件,其中就包括《如懿傳》最終能夠在中國境內順利播出。對於急需募集資金的新麗來說,想要走出產能擴張以外的道路、或高位投靠於騰訊的泛娛樂體系,就要在《如懿傳》上有所規劃,甚至有所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