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精彩節目——關乃忠:第一二胡協奏曲

2021-02-22 CCOM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

本期為大家推送第十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的精彩節目:關乃忠作品《第一二胡協奏曲》。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馬向華攜手著名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夏小湯聯袂出演,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協奏。

《第一二胡協奏曲》創作於1987年,是關乃忠先生移居香港期間創作的。這部作品是受二胡演奏家黃安源先生之約而作。彼時正好關先生的中學同學馬希文路過香港,聚在一起聊起了過去的時光,回憶起過去特殊年代的痛苦,飽受磨難的經歷,因此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激發了作曲家內心創作的欲望。

《第一二胡協奏曲》將中國民間戲曲的風格和特色與西方現代作曲技巧相結合,力圖拓展樂器的新的表現範圍。嚴格按照協奏曲的形式創作,其中,第三樂章以「do、sol、la"三個音為音樂主題,相互進行不同形式的轉換,在當時的二胡曲目中具有相當的獨特性。

下面請欣賞精彩視頻!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本微信公眾號所有推送視頻版權歸中央音樂學院所有,請勿轉載。

第一樂章:主題巧妙的運用了河北梆子的素材,經過作曲技法的變形處理,使其有了新的音樂形象和音樂效果。副題是主題的倒影,旋律優美,但是音樂的情緒與主題不盡相同,多了浪漫的情感在其中。

第二樂章:三段式的結構。主題旋律緩慢而憂鬱,充分發揮了二胡這個樂器內在的深沉韻味;中段的旋律較明快活躍,好似苦悶的情緒中不滅的理想在閃耀、跳動;樂章的最後又回到如嘆息般的旋律中,內斂而深沉。

第三樂章:由「do、sol、la」三個音構成的主旋律,通過作曲技法進行加花、重複、變換,樂章開始的快板部分節奏強烈,富有推動性,緊接著的慢板旋律如同是對光明未來的憧憬。

馬向華 MA XIANGHUA

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民樂學科主任。山東濟南人,198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師從馮智皓老師、聶靖宇老師。自1991年開始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長福教授。1994年免試保送中央音樂學院攻讀學士學位,1998年以優異成績獲中央音樂學院免試保送攻讀碩士學位。此外,在祖國各地研修學習不同的地方音樂,得到甘尚時、餘其偉、閔惠芬、林心銘等老師的多方指導,獲益良多。2001年以優秀的學習成績和卓越的表演能力留校任教。在國內、國際重大器樂賽事中,馬向華屢獲殊榮,多次榮獲第一名,被譽為二胡賽事「常勝軍」,包括1989年藝術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獲二胡少年專業組一等獎、1997年臺北中國器樂大獎賽二胡組第一名等等。在校期間,多次獲得一等獎學金。從9歲開始國內國際演奏生涯,十多年來足跡遍及中國各地及、港澳臺地區、美國、加拿大、德國、丹麥、法國、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葡萄牙、英國、瑞士、瑞典、荷蘭、比利時等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舉行獨奏音樂會,並灌錄出版了多張個人專輯。其中包括多種風格及大量技術性、高難度的二胡曲目。經常參與各國藝術節、音樂節以及其它重要國際演出。合作過的樂團包括英國皇家愛樂交響樂團、法國交響樂團、義大利威尼斯歌劇院交響樂團、俄羅斯愛樂交響樂團、東京交響樂團、夏威夷交響樂團、澳洲青年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臺北市國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等。全球多個國家的電視臺、電臺,平面媒體均為其做過不同的特輯及專訪。馬向華以其精湛的技術、紮實的功底,深厚的文化,質樸、真實的情感,敏銳、精簡、樸素、含蓄的演繹活躍於樂壇,隨著長期的藝術研究和舞臺磨練,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和心智哲學,其演奏藝術日趨天然而全面,富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大家風範。無論是獨奏、重奏、還是各種形式的組合,舞臺表達言之有物,箇中興味能讀出幾分因人而異的新音樂、新思想,誠實靜心淡定每場演奏,有感而發,德音,才能謂之為「樂」,跨越自我表現,人琴表達自然而然,舞臺交流心平氣和。憑藉出色的演奏、演繹及樂壇影響力,馬向華經常被著名作曲家指定為合作對象,包括1999年在北京音樂廳與廣播交響樂團首演了著名作曲家黃安倫的二胡協奏曲《敦煌古譜四首》,2002年在東京首演著名作曲家石井真木的二胡新作《人間如夢·三》,2002年在北京國際音樂節與中國愛樂樂團首演著名作曲家陳其綱的二胡協奏曲《逝去時光》獲得好評,並成功地與夏威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了著名作曲家譚盾的胡琴協奏曲《臥虎藏龍》等。馬向華被業內人士譽為中國當代傑出的青年二胡演奏家,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用科學的教學理念與舞臺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結構合理的教學系統。更重要的是,通過舞臺實踐對演奏者的全面素質有了更高的系統的並具有一定思想力量的理論研究成果。馬向華撰寫了多篇具有「音樂價值」的音樂論著及音樂文獻,她提出的《手到、心到、意念到》三位一體的整全演奏論點、《精確、速度、力量》的弓弦世界、《演奏的修為、運化與表達》的本性演奏,《等待,跟隨,信任與謙讓》的室內樂原則、《論演奏》的表演通著等,這些音樂文獻表明了馬向華的音樂教育新思想,目光限制已從樂器的技巧、技法、指法範疇上升到思想與意識的層面,在舞臺、教學及訓練的世界裡,流程、精確、速度、和力量在這裡被上升為一種紀律和計算,風格不再是贏得觀眾矚目的聚焦,天然表達才是享受觀眾未及發現的樂趣,技法也不再是演奏世界裡的比拼,演奏計算才是舞臺最本質的內在。她的這些獨特的藝術修為具有非常的感染力,在她的思想裡,舞臺不只在是耀眼外表,更在氣度內涵,精緻韻味,動靜張弛間,人格風範表露無餘。這些研究成果「不斷挖掘」了她「在歷史經驗演奏過程的起點上構建與之起點一致的邏輯解釋」,她的「內在感受」漸進闡明了「演奏、音樂、人體、意識、本原」其中的本質關係,她的時代使命及音樂成就為中國樂器走向更高更亮的音樂世界做出了應有的努力。

夏小湯 XIA XIAOTANG

現擔任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中國青年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團長助理。16歲時跟隨著名指揮家俞鋒教授學習交響樂指揮。2005年開始擔任中國青年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2006年榮獲中國國際指揮比賽金獎。2007年起兼任中國愛樂樂團指揮. 合作過的樂團包括上海交響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法國貝桑松交響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法蘭克福歌劇院交響樂團、西班牙卡達克斯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韓國首爾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美國美洲交響樂團、舊金山巴羅克樂團、深圳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北京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與貴陽交響樂團等.

曾經與眾多國內外著名演奏家和作曲家合作,其中包括譚盾、潘德列斯基、王健、朗朗、孫秀葦、阿蘭·列菲維(Alain Lefèvre)、諏訪內晶子(Akiko Suwanai)、王羽佳、大衛·弗雷(David Fray)、卡蒂雅·布尼婭季什維利(Khatia Buniatishvili)、內爾森·福萊爾(Nelson Freire)、安妮-秋子·邁耶斯(Anne-Akiko Meyers)、艾曼努埃爾·帕胡德(Emmanuel Pahud)、薛偉、呂思清、葉小鋼、郭文景、陳其鋼與唐建平等。夏小湯指揮中國愛樂樂團合作錄製了貝多芬第五與第七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第十交響曲等作品的唱片,並與歌唱家袁晨野合作錄製馬勒《少年的魔術號角》,與鋼琴家王羽佳合作錄製了普羅科夫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與吉它演奏家楊雪菲一起錄製了《阿蘭胡埃斯協奏曲》,與濮存晰、廖昌永、王秀芬、張建一等合作拍攝藝術電影《黃河大合唱》。夏小湯也是國內眾多著名歌唱家的首選合作指揮,同宋祖英、董文華、張也、閻維文、蔣大為、佟鐵鑫、吳碧霞、呂繼宏等都有過合作。夏小湯還是中國三大男高音(戴玉強、魏松與莫華倫)長期合作指揮。目前,夏小湯每年在全球指揮50場以上的音樂會,多次參加中國國僑辦組織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的演出,在全球一些華人聚集的主要大城市舉行音樂會,並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等合作,在美國東西海岸巡迴演出。2015年攜手中國愛樂樂團一起在中亞、西亞與歐洲巡迴演出,2016年再次攜手中國愛樂樂團在東南亞和南亞進行巡迴演出。夏小湯指揮詮釋的當代作品準確、細膩、音響豐富、層次清晰,得到了世界上多位作曲家的讚譽。譚盾的《水樂》與《紙樂》、陳其鋼的《源》與《京劇瞬間》、潘德列斯基的《廣島受難者的輓歌》等等,給觀眾和作曲家本人留下了美妙的瞬間。夏小湯也經常和眾多流行音樂巨星合作,包括周杰倫、John Legend、張靚穎、孫楠、克裡斯·波蒂(Chris Botti)、鳳凰傳奇、楊坤等。

夏小湯現在還擔任「三高」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三高」交響樂團由國家高級幹部(部長以上)、高級軍官(少將以上)、高級教授(終身教授和正教授)組成,2012年12月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演出,多位國家領導人和一百多位駐華大使出席了音樂會,並對音樂會的指揮家高度讚譽,音樂會演出盛況空前。現在夏小湯帶領「三高樂團」(現改名為滿天星交響樂團)在中國大力推廣和宣傳高雅音樂,積極倡導「使中國音樂化」。

作為中國青年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夏小湯一直致力於樂團的發展和建設,統領該樂團在國內外一些城市舉行了幾百場音樂會,並率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多次赴歐洲巡迴演出。2008年赴韓國首爾演出理查·史特勞斯《唐璜》和拉赫瑪尼諾夫第二交響曲,其激情和深刻的音樂表現使全場觀眾起立鼓掌,熱淚盈眶。近年來夏小湯和中國青年交響樂團樂團多次赴歐洲演出,包括在倫敦、維也納、柏林、日內瓦與克拉科夫等城市的音樂會。近年來,他率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演出了馬勒第一、第四與第五交響曲,貝多芬第五、第六與第九交響曲,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理查·施特勞斯《蒂爾的惡作劇》與《英雄生涯》,德彪西《大海》以及勃拉姆斯的四部交響曲等作品。夏小湯指揮風格嚴謹、準確、激情、瀟灑,每次演出都留下許多激動非凡的美妙瞬間,廣受音樂家們的好評。眾多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都可以看到他的報導,稱其為」極具天才的指揮家」,「每一個細胞都在指揮音樂」,「是在用心靈的歌聲表達音樂的指揮家」,「追尋他的手勢就能完全了解音樂的內容」,「音樂與視覺完美享受的指揮家」 。

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

THE SYMPHONY ORCHESTRA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隸屬於中央音樂學院,是一支國際化的職業交響樂團。樂團由來自國內外的優秀的職業樂手組成。為實現建設「雙一流」大學的目標,響應國家推動藝術水平發展、培養高精尖音樂人才的戰略發展需要的號召,樂團作為國家音樂藝術創作和表演的重要載體,不僅承擔著中央音樂學院在國內外的各項演出任務,而且兼具了中央音樂學院的樂隊教學,還承載著交響樂研究的重要任務。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將會成為中國樂壇獨具特色的藝術團體。

樂團成立於2016年12月,由我國著名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教授擔任樂團總監。所有樂團演奏員都是通過數次全球範圍招聘、嚴格考核取得的演奏席位。他們以熱情洋溢、嚴肅認真的演奏態度,精湛的演奏技巧,完美的闡釋著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

樂團成立後,前期進行了「國家藝術基金」全國青年指揮人才培養計劃的系列培訓演出;在2016年10月的第一屆北京蕭邦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在2017年3月正式啟動後就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指揮家及指揮專業學員們一同排練,進行了完美的配合,並成功的舉行了兩場專場音樂會,展示了樂團獨有魅力的演奏風採,獲得了社會專業人士及觀眾們的一致好評;2017年4月起,樂團進入2017-2018年的演出音樂季,連續舉行了各種形式的音樂會,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餘所音樂學院聯盟成立開幕與閉幕音樂會、高雅藝術進校園國內巡迴演出、「什洛莫·敏茨」國際小提琴大賽等相關音樂會。至今演出近五十餘場,這些場次音樂會震撼了國內外音樂界,尤其是樂團的高質量演奏,獲得了國內外眾多音樂家高度讚賞。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開局之年系列交響音樂會的輝煌成就,向國內外音樂愛好者展示了一個國際化交響樂團的嶄新魅力及國內交響樂演奏的引領力。

相關焦點

  • 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播出2019第十二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
    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於2019年11月3日至9日在中央音樂學院王府音樂廳成功舉辦。
  • 精彩預告|第十三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
    2010年於北京成功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14年參加德國漢諾瓦「紀念約翰.施特勞斯誕辰190周年」系列音樂會,2015年受德國「Harz」國際音樂節的邀請再次演奏施特勞斯《Burleske》, 2016年在德國哈勒國際藝術節及德國國際夏令營Lüneburg Heide演出貝多芬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同年11月,又於廈門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2017年,作為施坦威特邀青年鋼琴演奏家,於天津「五月音樂節
  • 大地音詩 | 第十一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系列音樂會
    曾獲中國大管學會中國作品大賽專業三等獎、西安音樂學院首屆木管比賽二等獎、第一屆亞太地區管樂大賽巴松大學組第三名,2018年七月獲得了中央音樂學院第十四屆室內樂管樂比賽巴松組第三名。2017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繼續跟隨溫泉教授深造圓號。曾韻近年來接連在各大國際、國內比賽取得成績。2013年7月獲得中央音樂學院第十一屆管樂室內樂銅管獨奏比賽圓號專業第一名。2016年7月在芬蘭獲得第四屆列克薩國際圓號比賽第一名。2017年11月在義大利獲得第28屆「Citta di Porcia」國際圓號比賽第一名。
  • 與樂同行 | 第十三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開幕式音樂會 | 精彩預告
    在這美麗的季節,我們迎來了2020第十三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2020第十三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主要亮點如下:1)為表演專業新秀學生提供高端的平臺,為作曲家們創造新作品的上演機會,本屆音樂節在中央音樂學院領導帶領下、在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支持下,將以線上音樂會的方式向全國觀眾展示中央音樂學院優秀青年演奏家及學子們銳不可擋,朝氣蓬勃的舞臺藝術。
  • 中央音樂學院第五屆室內樂音樂節將開幕
    中央音樂學院室內樂音樂節始於2008年,由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全球傑出華人鋼琴家由熹創辦並擔任總監,至今已有五年的豐富經驗與積累。五年來,中央音樂學院室內樂音樂節致力於室內樂的推廣和發展,齊聚世界樂壇的優秀演奏家和教育家們,與學院的師生們切磋演奏技藝,闡釋教學心得。
  • 【室內樂作品音樂會第1場】第九屆中國—東協音樂周 北京當代樂團專場音樂會(一)
    主要作品有:交響速寫《太平鼓》;《第一、二弦樂四重奏》;為室內樂隊而作的《板式三章》;為女高音、鋼琴及打擊樂而作的《遙遠的落日》;為曲笛、二胡及打擊樂而作的《圖騰·舞》;為交響樂隊而作的《圖騰·歌》;為民族管弦樂隊而作的《節日序曲》等60餘部(首)。
  • 音樂周||第九屆中國—東協音樂周閉幕式音樂會
    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獲學士學位。1991年至1999年在上海歌劇團任作曲家。200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獲博士學位。 其代表作有:交響詩篇《土樓迴響》《第一狂想詩—為阿佤山的記憶》《火車託卡塔》《交響日記—中山號艦1922年》《琵琶與七把大提琴的室內樂》《瓷器》等。民族管弦樂作品有:音詩《沙迪爾傳奇》《馬可波羅與布魯漢公主》等。
  • 紅梅花開——於紅梅與民族室內樂音樂會即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於紅梅教授將攜手指揮家林濤教授,中央音樂學院聖風室內樂團、中央音樂學院藝境室內樂團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紅梅花開」於紅梅與民族室內樂音樂會。作為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之一,於紅梅曾榮獲在美國紐約舉行的Pro Musicis International Award 「樂府國際音樂大獎」。她的專輯《於紅梅二胡協奏曲專輯》榮獲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專輯《迷胡》榮獲在美國舉辦的Indie Awards「世界獨立唱片大獎」之「最佳世界民族音樂獎」,這是自此世界矚目的音樂大獎設立四十多年以來,第一位華人音樂家獲此殊榮。
  • 預告 | 劉宇【二胡博士學位音樂會】
    現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樂系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副會長。紫禁城室內樂團成員。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蔣青教授並得到蔣風之先生親傳。1982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劉明源教授,1986年畢業並留校任教至今。
  • 第八屆中央音樂學院國際室內樂音樂節精彩回顧之中德音樂橋專場音樂會——王傳越演唱六首藝術歌曲(上)
    上一期為大家推送了第八屆中央音樂學院國際室內樂音樂節之中德音樂橋專題音樂會中曼弗裡德·福柯先生與楊戈芳先生演繹的勃拉姆斯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00。本期繼續推送中德音樂橋專場音樂會的精彩節目——藝術歌曲《致音樂》、《我愛你》、《奉獻》,王傳越演唱。本場音樂會得到了漢堡駐上海聯絡處的大力支持!
  • 領略二胡大師風採 感受民族音樂之大美
    作為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之一,於紅梅曾榮獲在美國紐約舉行的Pro Musicis International Award 「樂府國際音樂大獎」。她的專輯《於紅梅二胡協奏曲專輯》榮獲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專輯《迷胡》榮獲在美國舉辦的Indie Awards「世界獨立唱片大獎」之「最佳世界民族音樂獎」,這是自此世界矚目的音樂大獎設立四十多年以來,第一位華人音樂家獲此殊榮。
  • 雙胡琴協奏曲《楚頌》臺灣首演版,別問我為什麼聽得停不下來!
    2005年與湖南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作曲家黃安倫先生的二胡協奏曲《二胡暢想曲五號》,2014年5月在美國成功舉辦二胡獨奏音樂會;2014年11月與中央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合作首演作曲家李博禪的雙胡琴協奏曲《楚頌》;2015年9月在法國蒙彼利埃成功舉辦二胡獨奏音樂會;2015年12月與臺北市立國樂團合作舉辦「樂舞陽春」二胡協奏曲音樂會;2016年10月與荷蘭ATLAS室內樂團合作首演著名作曲家
  • 【2019中國器樂大賽】畢友恆決賽、總決賽回顧:二胡演奏《弦歌吟》《第一二胡狂想曲》職業少年拉弦樂組精選
    ,弦歌聲聲,吟唱興衰與悲喜,首演於第33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第一二胡狂想曲》是江蘇無錫籍作曲家王建民根據云南多個少數民族的音樂為素材,並加以融合與提煉而創作的一首極具雲南音樂風格又體現了時代氣息的優秀二胡曲。
  • 沉浸在音樂的海洋裡!中央音樂學院第一屆弦樂藝術節開始了
    樂團自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行過中國韓國室內樂藝術周及大師班、中國、新加坡室內樂藝術周及大師班、第一屆國際小提琴藝術節、首屆巴洛克音樂節。赴美國深造時,她在紐約成功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受邀在曼哈頓室內樂音樂節中演出並受到好評。2010年以全優成績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因成績優異,獲曼哈頓音樂學院院長授予的優秀學生獎。同年任教於母校中央音樂學院。
  • 10月1日正式發行 | 《弦道古今——馬可二胡獨奏專輯》
    : 《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關乃忠 曲第一樂章 序曲第二樂章 戰亂第三樂章 恨與愛第四樂章 情與責‍‍▲視頻節選於2013年馬可碩士畢業二胡獨奏音樂會 其創作種類多元化,包括管弦樂、室內樂、大型民族管弦樂及至於兒童音樂、電子音樂、影視配樂及音樂劇場、跨界藝術製作。近期創作《鬼忌》獲得「文建會2003年民族音樂創作獎」絲竹室內樂和吹打組金獎,《第二二胡協奏曲》同時獲得協奏曲銀獎,《霧社一九三〇》獲得「文建會2002年民族音樂創作獎」合奏組銅獎。2005年《鬼忌》、《第二二胡協奏曲》同時入圍「第十六屆金曲獎」(傳統和藝術音樂作品獎)。
  •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子獲楊尼格洛國際青少年大提琴比賽第2名
    2月1日,在克羅埃西亞剛剛結束的第12屆楊尼格洛國際青少年大提琴比賽中,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初一大提琴專業劉天紫同學榮獲ll組第二名佳績。劉天紫同學還受邀在閉幕式暨獲獎者音樂會上演奏埃爾加《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 範早早鋼琴碩士室內音樂會23日北京奏響
    2019年12月23日20:30在中央音樂學院綜合樓1001演奏廳即將舉辦「範早早鋼琴碩士室內音樂會」,屆時歡迎您的的到來。2010年8月與著名指揮家鄭小瑛執棒的廈門愛樂樂團在鼓浪嶼音樂廳合作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2011年受邀參加德國Goslar音樂節以及阿里瓦迪大師班,並在當地舉辦鋼琴獨奏會。2013年受邀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第六屆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重奏音樂會。2014年受邀參加第三屆北京「青年藝術節「開幕式演出。2015年隨「未來朝歌」現代室內樂團,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進行巡演。
  • 感悟現代音樂的美麗與力量——2017北京現代音樂節綜述
    由國家教育部、文化部支持,中央音樂學院主辦的國家級藝術盛會——2017北京現代音樂節5月21日晚開幕,27日閉幕,這是北京現代音樂節自創辦以來的第十五屆。歷經十四年,中央音樂學院北京現代音樂節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國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現代音樂盛會與文化盛會。本屆北京現代音樂節結構至簡,主要分為兩大板塊——音樂會、講座與大師課。
  • 中央音樂學院陳柏安笛子碩士音樂會將舉辦
    2001年調入中央音樂學院任教。1998年舉辦畢業獨奏音樂會。2011年舉辦「笛韻.非凡」碩士獨奏音樂會。2012年舉辦「笛韻華章」協奏曲專場音樂會。2016年於國家大劇院舉辦「非同凡響——袁非凡的笛語世界」原創作品獨奏音樂會。曾獲「第六屆臺灣民族器樂(笛子)協奏曲大賽」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