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東協音樂周
北京當代樂團專場音樂會(一)
時間:12月19日下午16:00
地點: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廳
演奏:北京當代樂團
指揮:張柏赫
石峰
《彝寨古歌》為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而作
(2005) 12』
姚晨
《忐忑》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
(2011)11′
郭鳴
《西湖·夏》為鋼琴三重奏而作「西湖·四季」之二
(2020) 8′
吳基學
《轍》鋼琴獨奏
(2003)10』
吳少雄
《聽雨》鋼琴獨奏
(1987)6』
鋼琴獨奏(特邀):陳斯凡
覃鋒達
《空》 為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而作
(2020) 11』
鄭陽
《能量Ⅳ》為短笛(長笛)、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五重奏)而作
(2017)6』
文子洋
《望川5》 為小提琴獨奏而作
( 2019)8′
徐孟東
《練習曲》——為打擊樂三重奏(馬林巴2、顫音琴1)
(2020)7』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現當代作曲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研究」成果)
演奏:
打擊樂:楊寅之 鄧文惠 馬潔如
長笛:林笑語
單簧管:周逸凡
小提琴:麥天龍
大提琴:李中澤
鋼琴:叢榕
石峰,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作曲系講師, 2015年獲得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專業 碩士學位,師從楊勇教授。2018年獲得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專業 博士學位,師從羅新民教授。2016年,歌劇《悲憫的愛》入選國家歌劇推廣計劃。2014年,室內樂《月夜·影》獲得第二屆「中國之聲」作曲比賽三等獎。2015年,室內樂《月夜·影》收錄於「中國之聲」(第二屆)作曲比賽獲獎作品集《中西混合樂器室內樂卷》(合集),且音頻已灌碟,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姚晨的音樂根植於東方和西方的音樂傳統,其音樂語言充分運用了當代作曲技法的開放性。 長期與世界頂級音樂團體和音樂家合作,他的音樂經常出現在許多著名的國際音樂節上,比如美國坦格伍德音樂節,日本太平洋國際音樂節,法國國家廣播電臺音樂節及北京現代音樂節。 他接受過許多國際音樂獎項和委約,包括哈佛大學佛朗姆基金會,法國國家廣播電臺,美國伯恩斯坦基金會等等。美國芝加哥大學作曲博士,目前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
郭鳴,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系主任。
主要作品有:交響速寫《太平鼓》;《第一、二弦樂四重奏》;為室內樂隊而作的《板式三章》;為女高音、鋼琴及打擊樂而作的《遙遠的落日》;為曲笛、二胡及打擊樂而作的《圖騰·舞》;為交響樂隊而作的《圖騰·歌》;為民族管弦樂隊而作的《節日序曲》等60餘部(首)。其創作的部分作品曾榮獲第六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作品(室內樂)二等獎(一等獎空缺);第十七屆全國音樂作品評比優秀作品獎;2002年臺灣『民族音樂創作獎』優秀作品獎;遼寧省第五屆藝術節作曲金獎等多個獎項。部分作品曾在北京、上海、瀋陽、香港、臺灣、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韓國等地公演。
吳基學,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研究生導師、作曲系主任。
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及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尹明五、趙光、趙曉生、Martin Christopf Redel、Peter Herrmann、Claus-steffen Mhankopf等教授。
創作有交響樂、室內樂、獨奏、合唱、歌曲等。有十餘部作品在德國、希臘、西班牙、義大利、烏克蘭及國內舉辦的作曲比賽中獲得高獎。
指導學生作品有十餘部在美國、塞爾維亞、烏克蘭、巴西及國內舉辦的作曲比賽中獲獎。
吳少雄,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原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一級作曲、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交響樂作品《刺桐城》《海峽之脈》獲國際、國內大獎。先後創作了十二部舞劇音樂,其中《絲海簫音》、《惠安女人》、《黃道婆》分別獲文化部第一、三屆全國舞劇觀摩演出(比賽)作曲第一名及第三、十一、十二屆文華音樂創作獎。先後出版十張個人CD專輯,其中《海靈》獲首屆中國文藝音像獎一等獎:《原野》獲第五屆中國金唱片獎一等獎。
先後獲1991年《中國音樂年鑑》「中國音樂名人」提名,1999年中國文聯「中國當代百名優秀文藝家」,及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文化部優秀專家、福建省優秀專家。
覃鋒達,博士,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高為傑教授。現為廣西藝術學院作曲系專任教師。
鄭陽,青年作曲家。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原軍藝)作曲專業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理事。
200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2011年保送研究生,師從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秦文琛教授。
2016年G20國際峰會、2017金磚國際峰會、2019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等國家重大文藝演出音樂主創成員。
作品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時代交響」、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文聯藝術基金、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項目、中宣部重點出版物選題等。
曾在「美國巴洛基金國際作曲比賽」、「文旅部全國交響樂作品比賽」等國內外多個作曲比賽中斬獲重要獎項。
接受國家文旅部、中國交響樂團、北京現代音樂節、波蘭「華沙之秋」國際音樂節、深圳「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等各類委約創作。
作品在10幾個國家由30餘個知名樂團廣泛公演,均獲很高評價。
部分作品在人民音樂出版社等出版發行。
近幾年,其創作得到了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葉小綱院士的指導與支持。
文子洋,自小學六年級起師從黃虎威教授學習和聲與作曲。2016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先後師從陳泳鋼、賈國平教授,現師從於秦文琛教授。
自14歲起在《音樂創作》等刊物發表作品14首、出版著作兩部,在30餘項音樂比賽中獲獎:包括「藝創獎」國際作曲比賽一等獎、Contempo作曲比賽一等獎、中國東協音樂周作曲比賽一等獎等。三次獲得教育部國家獎學金、以及寶鋼優秀學生獎學金、北京市三好學生等表彰,作品在美、俄、德、奧、日等7國與國內的眾多城市上演。
徐孟東博士,上海音樂學院二級教授,博導;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上海領軍人才,享政府特貼。中國音協理事兼音教委副主任,中國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副會長。原任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等。杭州師大和瀋陽、武漢等專業音樂院校特聘教授。創作各類音樂作品數十部,發表學術論著百萬字,獲全國音樂作品評獎一等文華大獎、文化部創新獎、德國現代弦樂藝術節優秀作品獎等國內外重要獎項,及全國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文化部區永熙音樂教育獎、上海文藝人才最高獎等。曾擔任多項重大音樂比賽評委。
主要作品:管弦樂曲《交響舞詩》、《交響幻想曲》、《交響變奏曲》、《遠籟》、《音詩·精衛》、《前奏曲·浦江晨鐘》等;室內樂曲《第一弦樂四重奏》、《驚夢》、《菩提》系列、《弦管之樂》等;多媒體音樂劇場《白娘子》(與楊立青等合作)、合唱《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由國內外多個交響樂團和室內樂團在各類重大音樂活動中演出,人民音樂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總譜。多部作品入選「中國音樂百年典藏」、「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交響樂作品展演」等。
陳斯凡,留法鋼琴家,中國-東協音樂大使,任教於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鋼琴系。
楊寅之,山葉籤約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博士研究生在讀,師從楊茹文教授學習西洋打擊樂,2018年作為中國大陸首位選手入選Tromp打擊樂比賽,2019年作為中國大陸首位選手入選第74屆日內瓦國際比賽,進入第二輪。
2016年獲得希臘國際打擊樂比賽小軍鼓第三名(第一名空缺)
2018年獲得第三屆IPEA國際打擊樂比賽第一名
鄧文惠,2017年考⼊上海⾳樂學院現代器樂與打擊樂系,師從楊茹文教授學習西洋打擊樂,羅天琪副教授學習中國打擊樂等。在校期間曾榮獲"傅成賢獎學金",併入選首屆上海音樂學院"登峰人才計劃"。(全院共20名)。日本東京國際打擊樂大賽青年社會A組合打擊樂金獎。PAS·北京國際打擊樂大賽演奏家組小軍鼓,傳統打擊樂金獎。CCTV中國電視器樂大賽總決賽第一名。2020德國柏林國際音樂大賽打擊樂職業組首獎。
馬潔如,自幼師從上海音樂學院打擊樂教授楊茹文老師學習西洋打擊樂至今。2012年9月獲得希臘第二屆國際打擊樂比賽A組馬林巴一等獎;2013年8月獲得第八屆全國青少年打擊樂比賽專業青年組馬林巴一等獎;
2014年5月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西洋打擊樂專業。2016年5月獲得第一屆「鼓動·國音」國際打擊樂藝術周既「國音獎」全國青少年打擊樂展演賽馬林巴、小軍鼓、顫音琴金獎;2016年10月獲得第一屆「IPEA」打擊樂比賽專業少年組馬林巴、小軍鼓一等獎;
2017年專業保送上海音樂學院。2017年10月獲得第二屆「IPEA」打擊樂比賽重奏演奏家組三等獎;2018年7月獲得第一屆日本東京國際打擊樂比賽青年社會組馬林巴金獎、小軍鼓銅獎;2018年10月獲得第三屆「IPEA」打擊樂比賽組合演奏家組三等獎。2019年10月獲得第四屆「IPEA」打擊樂比賽馬林巴演奏家組第二名。2019年選入上海音樂學院首批「登峰人才」培養計劃。在校期間多次參加《賀綠汀》、《炎黃頌》等交響樂隊與歌劇演出。
9歲起跟隨長笛演奏家邵兵和馬勇老師學習長笛,2010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樸美香教授,2016年考入美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長笛演奏家Cynthia Meyers教授和著名長笛教育家John Heiss並獲得本科學位。
林笑語對當代音樂抱有極大的熱情,演奏極具張力和感染力,她的曲目不僅囊括了貝裡奧、布列茲、克拉姆、格裡塞、尹伊桑、武滿徹等著名作曲家的作品,還有一系列當代作曲家專門為她寫作的新作品。她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的當代樂團和波士頓Alinéa Ensemble中擔任長笛演奏員,並數次隨北京當代樂團在國內演出。2020年獲得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頒發的約翰·凱奇獎,此獎項每年授予一位為當代音樂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演奏家。
周逸凡,1997年10月出生於北京。2016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單簧管,師從袁源教授。2016、2018年在中央音樂學院第二屆、第三屆國際單簧管藝術節中演出。201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擔任單簧管首席,並隨團演出馬勒第一交響曲,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和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等。2018年,榮獲中央音樂學院第十五屆管樂室內樂木管獨奏比賽,單簧管獨奏三等獎。2019年經選拔赴法國參加布菲單簧管大師班,隨Pierre Genisson 、Patrick Messina學習單簧管,並參加音樂會演出。2020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繼續攻讀研究生。多次與中國電影樂團合作演出,並與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經典歌劇之夜,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新入職教師匯報音樂會。在校期間,師從多位大師的指點:柏林愛樂樂團單簧管首席Wenzel Fuchs ,捷克演奏家Milan Rericha,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單簧管教授Oskar Espina Ruiz,法國巴黎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單簧管首席Philippe Cuper,美國匹堡蒂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Alexander Fiterstein,日內瓦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Romain Guyot,以色列愛樂樂團單簧管首席Ron Selka,並廣泛獲得好評。
麥天龍,曾師從廣西藝術學院董學堯教授。200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嶽麟副教授至今。2012年獲得香港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三名,2013年保送進入中央音樂學院。2016年獲得美國bravo音樂節比賽第一名,並曾擔任中國青年交響樂團二提琴首席。2017年以優異成績保送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除了繼續獨奏的學習,同時跟隨楊戈芳教授學習室內樂演奏,同年獲得國家獎學金。
在室內樂方面,參與組建了「Element」鋼琴三重奏,於2017年在上海國際室內樂音樂節比賽中獲獎,2019年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中獲得二等獎。2018年參與組建「Vivace」弦樂四重奏,並收到天津茱莉亞與加拿大Mcgill音樂學院的邀請,參加大師班及演出。曾在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山西晉中學院等地舉辦了音樂會。另外,曾參演了海峽兩岸校際交流音樂會,天津音樂學院室內樂音樂節,2019珠海弦樂大師班開幕式及閉幕式等,皆大獲好評。
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管弦系,在校期間曾獲國家獎學金。2014年獲陝西省器樂大賽青年組一等獎, 先後成功舉辦室內樂、奏鳴曲、協奏曲專場音樂會、室內樂大師班及演出。2017獲得愛琴杯國際大提琴比賽表演、漢堡國際音樂大賽西北賽區金獎。2018年舉辦個人畢業音樂會。大學期間師從西安音樂學院馮琦越教授,後隨演奏家朱亦兵學習,隨中央音樂學院博導馬雯教授學習至今。並以專業及總分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
叢榕,滿族,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2009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後保送中央音樂學院,先後師從陳曼春、盛原教授 。2014年通過選拔作為鋼琴系唯一入選的學生赴德國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公派留學一年。在校期間多次榮獲附中專業優秀獎學金·楊竣獎學金·研究生學業獎學金等。參加第一屆長沙國際鋼琴比賽獲專業青年組第一名,並受邀擔任第二屆長沙國際鋼琴邀請賽評委。2019年她獲得香港亞青賽中國作品大獎組第一名和組委會頒發的「牛恩德」特別獎。
叢榕樂於藝術實踐,經常以獨奏,協奏,室內樂,新作品首演等方式演出,她曾在廈門、成都、上海、天津、長沙、珠海、秦皇島、瀋陽以及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清華大學,人民大學,中國音樂學院國音堂,北京音樂廳演出。她14歲在廈門舉辦首場獨奏音樂會,留德期間在漢堡成功舉辦個人獨奏會並首演自己創作的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2016年與國家大劇院小提琴、大提琴家、男中音歌唱家舉辦室內樂專場音樂會;2017-2019在學院舉辦多場獨奏及重奏音樂會,受到諸多好評。叢榕參加過的音樂節有:美國紐約鍵盤學院ikfi音樂節,義大利perugia鋼琴音樂節,北京太廟國際室內樂音樂節和北京國際音樂大師班,並多次受邀參加北京現代音樂節、北京青年藝術節、北京巴洛克音樂節、中國當代音樂研究論壇的演出。她還跟隨小提琴家薛偉合作錄製中央電視臺《音樂大講堂》,跟隨盛原教授錄製中央臺《音樂告訴你》等節目。2016年她加入ENSEMBLE NOVEL現代樂團。
青年指揮家,1993年出生於北京,現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於指揮系系主任、著名指揮家陳琳教授。2010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於青年指揮家陳冰副教授。2013年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在校期間擔任中央音樂學院交響管樂團指揮和中國少年室內樂團助理指揮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2013級指揮系唯一保送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並繼續在指揮系深造。研究生學習期間獲得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並擔任北京當代樂團指揮,演出了大量的二十世紀音樂和當代作品。2017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中國青年指揮人才培養計劃」。第一屆葡萄牙大西洋海岸國際指揮比賽總決賽8強選手。2018年經全球選拔入選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比賽。2019年受邀成為中央廣播電視臺央視綜合頻道《國際藝苑》特別節目「樂來樂有趣」的外請嘉賓。曾受到美國費城交響樂團音樂總監Yannick Nézet-Séguin的指導並得到肯定與讚揚。 作為優秀的青年指揮,張柏赫已經在國內許多交響樂團留下了他的身影,至今已有: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寧波交響樂團、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北京電影交響樂團、吉林省交響樂團、EOS樂團、中央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等。
北京當代樂團(Beijing Contemporary Soloists)成立於2018年秋天,是中國首支職業現代室內樂團。當今的中國,民族樂團、 交響樂團繽紛林立,北京當代樂團肩負著自己獨特的使命。樂團宗旨是在廣闊的國際藝術視野下,聚焦二十世紀以來的經典現代音樂作品,並大力推動中國當代音樂的發展,立志成為當代中國音樂新風尚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樂團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秦文琛教授擔任藝術總監。
在2019/20演出季中,北京當代樂團將在北京當代音樂節、廣西東協音樂周、上海當代音樂周等重要的音樂節亮相,曲目囊括了如米哈伊、尹伊桑、克拉姆、武滿徹、細川俊夫、卡特、庫塔克、布列茲、裡蓋蒂、芬尼豪赫、周文中、朱踐耳、葉小綱、郭文景、許舒亞、秦文琛、莫五平、葉國輝、溫德青、瞿小松、陳曉勇、梁雷等60餘位中外當代作曲家的作品。
官網|https://camwn.gx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