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我是未成年人,殺人不用償命!

2021-02-07 邊走邊畫
在中國人的傳統認知裡,不,全世界人民的傳統認知裡,欠債還錢,殺人償命,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但事實上,有的人殺人,就是不用償命,甚至連坐牢服刑都不用。新華網廣西頻道在2013年5月6日報導,廣西一名未滿13歲少女,尚在就讀小學六年級,因不滿同班同學比自己長得漂亮,遂懷恨在心,約她至自家,將其殺害,還砍斷頭顱、手臂裝入袋中。廣西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顯示,13歲的周某和不滿13歲的覃某是同班同學,平時關係比較好,且兩家是鄰居,住房相隔不足150米。事發那天,覃某邀周某到家中玩,乘周某低頭擺弄手機之際,用木凳砸她頭部至其暈倒。之後用菜刀、啤酒瓶、割紙刀、剪刀等兇器,對周某行兇……公安機關認定覃某故意殺人,因其作案時未滿14歲,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收容教養3年。周某的父母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判處,覃某父母賠償周家各項費用10.8萬元。算起來,這個殘忍殺死同窗好友的女生,早就過了3年收容教養期,已經回歸社會。不知道3年教育,能否讓她意識到自己所犯罪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件6年前的案子之所以被大家熱議,是因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刑法規定的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稱為刑事責任年齡。各國對此規定不一。印度刑法規定從七歲開始負刑事責任,西班牙等國刑法規定為九歲,日韓等國刑法規定為十四歲。中國刑法規定,不滿十四周歲是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不管實施何種法益侵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保護未成年人,大家都懂。可擱在這個案子裡,你能接受嗎?隨便百度一下,發現類似的事件太多了,讓人毛骨悚然。
湖南省邵東縣廉橋鎮長龍村,一個星期天,13歲的劉某、12歲的趙某、11歲的孫某閒來無事,跑去新廉小學溜達。他們爬牆進入校內,將小賣部的門撬開,盜走麵包、棒棒糖之類的東西。三個孩子發現學校只有一名50多歲的女老師值班守校,就商議搶她的錢花。他們把老師引出房間,持木棒襲擊老師,把她打倒在地。老師爬起來退到自己住房的廁所內呼救,三人繼續對老師實施毆打,用毛巾捂住她的口鼻。幾分鐘後,女老師沒了呼吸。他們一通亂翻找錢財,將屍體藏匿在臥室,清理血跡後逃離現場。
三個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因為都不滿14歲,不追究刑事責任,報送工讀學校教育。陝西神木6個未成年人,最小的14歲,最大的17歲,其中還有兩名女生。他們把一名15歲少女帶至賓館強迫賣淫,因嫖客不滿意,就脫光少女衣服,輪流用皮帶、拳腳、磚頭等進行長達數個小時的毆打。少女死亡後,施惡者將她肢解,掩埋在牆角處……強迫賣淫、肢解、埋屍,這些恐怖的字眼,像是電影裡的驚悚情節,但卻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事件被報導後,迅速被推上熱搜。一條評論獲得2000多個贊:
未成年人的惡,才是最可怕的惡,因為沒有尺寸、沒有底線、沒有約束。英國利物浦兩名10歲男孩,平常就調皮搗蛋,經常幹壞事。某天他們突然有了新想法:誘拐一個小孩來玩玩。他們成功地帶走了2歲男孩詹姆,領著他走了四公裡路,一路拳腳相加。在鐵道旁,他們拽掉詹姆的鞋子和褲子,搬起石頭砸他、踢他、把電池塞進他的嘴裡,拿顏料往他眼睛裡灌……可憐的小詹姆就這樣被虐待致死。兩個惡童把他的遺體放在鐵軌上,希望火車碾過來製造交通事故的假象……法官原本判處兩個孩子10年徒刑,但是超過30萬人認為判決過輕,聯名請願,最後法官改判為15年。後來,因為人權組織求情,兩個孩子在獄中表現也好,服刑8年後出獄。日本歷史上有一件十分出名的案件,曾經多次被寫成書,拍成電影,畫成連環畫、動漫。這就是綾瀨水泥殺人案,極為殘忍的未成年人輪姦虐待致死案!
1989年,在東京杜江東區某處一個圓柱形油桶內,有群眾向警方報警稱發現了一具形狀異常慘烈,被水泥密封的女屍。經過資料配對,警察發現女屍正是在1988年11月到1989年1月失蹤的女高中生古田順子。警察發現,古田順子在生前曾經反覆被火燒,幾百次強姦,毆打,最後被殺害。整個施暴過程持續了41天。兇手很快被擒拿歸案,是4個還在讀高中的未成年人,最小的16歲。他們對於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態度極其輕鬆,看上去並不是很在意。由於都是未成年人,因此都未被判處死刑。4人分別被判處5-20年的不定期及有期徒刑。面對洶湧的民意,東京高級法院解釋說:「本案因為作案人均為未成年人,所以依法進行從輕判決。儘管與成人犯罪的刑罰相比,這一判決似乎過於寬宏大量,但本著拯救和教育青少年為目的,本庭認為這一判決是合適的。」英國兩名10歲小惡魔,其中一人出獄後多次藏毒、鬥毆,再次入獄。日本這4名未成年犯罪,A犯出獄後改名,因犯欺詐及經濟犯罪再次被捕。B犯從少年犯管教所刑滿釋放後,因他案又被判處4年徒刑。惟一公布姓名、露臉的神作讓刑滿釋放後,因為毆打刺傷一名男子,再次被逮捕。D犯在少管所中飽受欺凌,患上了人群恐懼症,成為幽閉青年,足不出戶。未成年人就像一張白紙,純粹、簡單,寫下什麼就是什麼。
他們幾乎有一個共同特徵:對生命毫不在意。甚至有一些人早就知道:我是未成年人,你能拿我怎麼樣?去年12月2日,湖南省沅江市12歲少年吳兵,持刀瘋狂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爭議和討論。事後他還說,「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殺的是我媽。」「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一語成讖!4天後,已經被釋放的吳兵要重返學校,引發了其他家長的強烈恐慌和反對,當地公安機關表示,「他這麼小,我們不可能把他怎麼樣」。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名作《彷徨之刃》講述了一個未成年人犯罪的故事,作者借小說人物之口問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正義存於人們心底,還是空洞的條文中?法律保護的是受害之人,還是兇手?」《中國教育發展報告》白皮書顯示,我國未成年犯罪開始呈現低齡化趨勢。2016年全國法院新收未成年罪犯中,初中生犯罪竟佔到了68.08%。國內很多法律界人士都在呼籲降低犯罪擔責的年齡,最高檢也在蘊釀分級制度。但是在新規新法沒有出臺前,都將一直使用這個規定。法律條文或許可以修改,但面對一個個花季生命的凋零,再大的懲罰,也換不回她們鮮活的人生。即使受害方可以走民事訴訟的程序,爭取賠償,可又如何能彌補得了親人慘死的痛苦?人,是神性和動物性的總和。但如果教育缺失,那人將只剩下動物性。阻止未成年人做惡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源頭上遏制,而不是等到傷害造成之後,再靠法律來制裁。生下他,就要愛他,管教他,約束他。教他辨識善惡,教他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給他樹立愛的榜樣,立規矩,讓他有道德感,有底線,明白什麼是法律法規,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魯迅說,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對於那些逝去的人來說,不讓悲劇重演,才是最大的告慰。

· end 

佛家言六道輪迴,這世間有些人的所做所為,真讓你相信他的前世可能是惡畜。除了家庭教育缺失,真有天生惡人,無目的作惡。也只能相信,白雲悠悠,天地之間,自有公道人心。所有的惡,終有惡報。

|  一帆。東北女子。傳統媒體從業者。喜歡旅行。愛看電影。手繪愛好者。一筆一紙,記錄歲月裡的點點滴滴。

長按二維碼關注邊走邊畫

相關焦點

  • 「殺人償命」:常識還是誤解?
    東漢章帝時,一年輕人因父親被人侮辱,一怒之下當場將侮辱者殺死,章帝下令免其死刑;唐律還規定「誤殺、戲殺、過失殺」均不用償命,唐玄宗747年更是頒發詔令,所有應該判處斬、絞死刑的,均「代之重杖」,廢除死刑達12年之久;宋太祖趙匡胤曾推行「決杖、流放、刺面」三刑合一的替用刑,以寬恕普通死罪;刺面明清以後
  • 江歌案兇犯判20年,在日本殺人不用償命?| 狄公斷案
    「那等下次那個惡魔放出來,我去倭國把他給殺了,替江媽媽報仇,反正在那鬼地方殺人也不用償命。」如燕賭氣道。狄公知道如燕說的是氣話,沒有搭理她,轉頭問道: 「元芳,對此你怎麼看?」「這可能和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有關吧。
  • 「殺人償命」觀念的初步反思
    藉此,在社會公眾心中根深蒂固的「殺人償命」的觀念能夠在一些案件中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影響案件的走向,左右被告人的命運。有鑑於此,需要對「殺人償命」的觀念作一個認真的審視。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殺人償命」的觀念由來已久。荀子曾說:「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百王之所同,不知其所由來也。」類似地,漢高祖劉邦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 「殺人償命」一定「天經地義」嗎:關於死刑的倫理思考
    如果羅爾斯的公共理性觀是個我們暫時可以接受的起點,那麼,目前許多社會知名人士動輒以「殺人償命」(或更準確地說,「惡性殺人者必須償命」)作為討論死刑存廢之前提,恐就有偏離公共理性之嫌,因為「殺人償命」並不是一項可以獨立於全面性的宗教教義、倫理學說或世界觀而成立的價值或原則,不論這些宗教是庶民的或是菁英的、不論這些倫理學說和世界觀是東方的或是西方的,皆不能改變其本質。
  • 大連13歲殺人犯無刑責: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都是未成年罪犯!
    我說這三個細節是想說,這是一個身強力壯,會尾隨、騷擾、強行摟抱女性,殺人後知道留下指紋和血液會查到自己,並且很明確的知道14周歲會負刑事責任的人。換句話說,他很清楚自己做了什麼,現在正在做什麼,而這些他都不可以做!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地殺人,是因為他知道,他不會受到處罰。
  • 說說江歌事件:殺人償命,天經地義
    我對此事的看法如下: 1、江歌母親,我抱以無限同情,自己的女兒慘死,因此痛苦、「瘋狂「,希望得到劉鑫的真誠道歉及發起籤名要求處死兇嫌陳世峰,完全可以理解; 2、江歌是見義勇為,為幫助好朋友而死。受益者劉鑫,甚至可以說因此撿回了一條命,她及家人,應該在第一時間撫慰、感謝江歌的母親,是人之常情。
  • 「馬加爵案」主審法官涉故意殺人被公訴 曾司法解釋「殺人償命」
    曾司法解釋「殺人償命」在審理馬加爵案件的時候,刀文兵曾經解釋過「殺人償命」,說這是民間的普遍說法,但也並不絕對。刀文兵表示以前受理的(案件),從司法實踐來說,故意殺人也好,故意傷害也好,都是致人死亡,最終的處理結果應該來說,還是有很多都不是判處死刑的,因為我們在考慮被告人,決定被告人刑期的時候,量刑的時候,我們法院可能更多考慮的,一個是被告人的主觀惡意性,他的犯罪事實,他的手段是否殘忍,同時他造成的後果以及這類案件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可能綜合這些因素,統一來作一個綜合的考慮和衡量。
  • 想殺人不償命,就先娶了她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最高可以判到死刑;故意殺人,更不用說,正常十年起步,最高判死刑。那是不是說,如果想殺一個人,把她娶回家,折磨死就不用償命了呢?要弄明白上面那個問題,我們得首先搞清楚,什麼是虐待。很明顯,當人死了之後,推斷他究竟是想殺人,還只是想家暴,是不容易的。正如,某幼兒被虐待致死案,經辦檢察官說,人是在被打後2個月死的,很難推斷被告人當時有殺人或故意傷害的想法。而家暴發生的時候,往往又是在封閉的空間,無人看見,無人得知。這只能靠傷害的症狀,被告人的口供去推斷。
  • 未成年人直播、網暴殺人,這片沒人看?
    一方面,未成年人直播一不小心就會被封號。另一方面,媽媽也知道這樣不光彩。但為了維持家裡的收入,她又不得不這麼做。奧華很懂事,他也喜歡唱歌。在這眾生相裡,也有你我的影子。但這,還不是它最殘酷的一面。03在屏幕後「殺人」2018年8月20號,四川德陽市。公共泳池內,因為一個小小的碰撞,男孩往安醫生頭上吐了口水。
  • 白巖松談13歲男孩殺人:未成年人犯罪 法律怎麼改?
    央視網消息:看一個新聞漫畫,上面就一句話「殺人強姦又怎麼樣,我又沒成年」。未成年人現在是一個社會關注的焦點,無論是保護也好,還是預防犯罪也好,其實現在社會上的人都很關注,所以很多委員和代表他們的意見都是比較的激烈的。  由於近期在大連剛剛發生一起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惡性殺人案件,使得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次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的討論,更加受到輿論的關注。而這起案件,也在對法律修改的討論中被不少代表提及。
  • 【深度分析】:未成年人與精神病人的免死金牌,是怎麼來的?
    ——他們會認為神靈殺人放火,並不是神靈們自己道德有問題,而是人類有原罪所招致的懲罰。(這個答案,妙不妙?)那麼同理可知,在西方人的人文主義時代,如果一個人傷害了另一個人,一個民族傷害了另一個民族,他們更傾向於認為是,是被傷害者存在道德義務,而不是犯罪者存在道德責任。 具體到個人,如果我傷害了你,肯定是你先天就有被傷害的前因後果。
  • 不滿14歲殺人無罪,我反對!
    但其實,未成年人的刑事標準年齡是由《刑法》規定的,並不是《未成年人保護法》。而且未成年人犯罪也不是以訛傳訛的那樣,「只要不滿18歲,就不用負刑事責任」。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對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共8項重罪應當負刑事責任。So~ 以後再有類似新聞,大家就別再罵《未成年人保護法》了。
  • 12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將負刑責 適用條件非常嚴格
    12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將負刑責對法定最低刑責年齡非普遍性降低,且適用條件非常嚴格彭新林介紹,此次刑法修正案(十一)對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範圍作出的修改「此次未成年人刑責年齡範圍調整適用範圍非常有限,並不是普遍性降低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下限。其目的是對於極少數、極個別的惡性案件進行有效制裁。」彭新林說。他解釋,司法實踐中能夠符合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案件非常少。
  • [話電影]未成年人直播、網暴殺人,紀錄片《正在連接》這片慎看!
    一方面,未成年人直播一不小心就會被封號。另一方面,媽媽也知道這樣不光彩。但為了維持家裡的收入,她又不得不這麼做。奧華很懂事,他也喜歡唱歌。在這眾生相裡,也有你我的影子。但這,還不是它最殘酷的一面.叄 | 在屏幕後「殺人」2018年8月20號,四川德陽市。公共泳池內,因為一個小小的碰撞,男孩往安醫生頭上吐了口水。
  • 14歲少年殺人被判17年檢方抗訴 現改判無期
    未成年人變「殺人魔頭」震驚社會 「若未成年人一貫表現差、屢教不改,以前有實施過多次違法犯罪記錄的,當然可以在量刑時酌情予以從重處罰。」彭新林如是說。【案件】「我想弄死他,反正我才十四歲,殺人不必償命」) 文 | 姜欣 劉璠來源丨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微信ID:sdjiancha)我當時就想割了他脖子動脈,就想讓他死。
  • 少年犯們的自白:「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他跟自己的叔叔說:「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由於其他家長反對,最後吳某被親屬送往長沙某收容所。不到一個月時間,又一個未成年殺人了,事情持續發酵到了2019年。很多人用一句「TA還只是個孩子」,就輕易化解了一樁樁殺人案件。可怕的是這些殺了人的孩子絲毫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反倒還很得意。既然未成年犯罪也不用背罪名受重罰,那是不是大家都可以去模仿了?
  • 殺人不用償命?引爆2019年黑暴運動的陳同佳案為何遲遲未能引渡
    我先還原一下潘曉穎命案。基於司法管轄權問題,即使陳同佳招認殺人,律政司未能控告他謀殺。陳同佳之後在香港高等法院僅被以洗黑錢罪判刑29個月!那麼一個殺人疑犯,至今未能接受法律的判決,令被害人安息,這個問題又放在香港人的眼前!這個問題解決方法就是香港趕快再度進行逃犯條例的修訂,讓陳同佳在香港審判,那麼陳同佳最多只會終身監禁!要麼就是押陳同佳去臺灣審判。但是臺灣當局設置了許多障礙,至今不發陳同佳籤證。
  • 追究低齡未成年人刑事責任芻議
    其第二款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之所以增加這一款,筆者的理解是: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的被害人絕大多數是他們的同齡人甚至年齡更小的人,要用這一規定來保護廣大未成年人或其他容易受到其侵害的人,同時預防極少數頑劣的低齡未成年人實施極其嚴重的罪行,以體現對他們的嚴管厚愛。關於這款規定的理解與適用,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討論:一是這裡的「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是指罪名還是行為。
  • 夢見父親殺人將要坐牢預示著什麼 夢見父親殺人被判刑是什麼意思
    夢見父親殺人了,快要坐牢了,什麼意思?我奶奶說了,夢裡見血是好事,鴻運來了.夢見父親殺人警察正在找他預示著什麼?夢見爸爸殺人:各種運勢將會持續上升,會受到他人的尊重,有機會發財。未成年人夢見爸爸殺人則健康方面:仍需小心護理足部。過敏現象有可能發生。作息不正常往往引發心律不齊。上班族夢見爸爸殺人主職場:處於往前衝的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