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度確診病例已經超過900萬,累計死亡人數接近14萬。印度本身醫療條件就比較落後,而且貧民窟人口眾多、密集、衛生條件差,這些都讓印度疫情像一個「定時炸彈」。但是最近,莫迪面臨著比疫情還要嚴重的情況。
在11月26日到28日期間,數以萬計的印度農民從全國各地湧入新德裡。僅新德裡周邊兩個邦就有30萬農民將進入新德裡,抗議農民衝擊路障、投擲石塊並揮舞旗幟。其實抗議已經持續了2個多月,但是這次規模非常大,為何印度突然爆發抗議活動?
此前印度一直是「最低保證價格」,以「保證價格」購買糧食,確保批發農產品售價維持平衡。但是今年9月莫迪開始推動新的農業改革法案,新法案意味著印度政府不再以「最低保證價格」從印度農民手中收購糧食,從而導致這些糧食市場被大企業操控,導致規模較小的農戶債務增加,許多人將因此失去土地。
而莫迪的新農業改革正值其經濟嚴重萎縮之際,據印度國家統計局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今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萎縮7.5%,印度經濟已經陷入近25年來的首次衰退區間。由於莫迪缺乏全面財政政策,這將進一步阻礙印度經濟復甦。隨著印度的通貨膨脹率達到7.4%,農民債務越來越重。
由於收成不好、乾旱和不斷增長的債務,印度農民生存環境非常艱難,在2019年,幾乎每天就有28個農民自殺,而因為還債務和生存很多農民不得不賣掉土地。而在疫情期間,工作機會更是少之甚少。簡言之,莫迪把大量的中小自耕農民變成無地的「無產者」,這麼多的失地農民印度如何消化?
靠印度的製造業根本消化不了,在這背景下遲早要爆發蔓延全印度的抗議活動。而這種抗議和西方很多國家抗議活動有很大差別,西方是為了所謂的「民主和自由」,而在印度則關乎生存。
事實上,印度總人口中有半數以上從事農業,農業對印度的GDP貢獻率接近15% 。雖然印度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保護印度一半人口的同時也限制了印度的發展,中國的做法是把工業和城市先搞起來吸引農民自己進城落戶改變生產方式,但印度是直接取消了對農民的保護引進私人資本,這個弄不好會動搖國本。
從鈔票新政開始,到稅務新政、製造業新政、防疫棒打新政、自力更生「印度製造」,還延伸到外交傍美新政、軍事挑釁中國新政...莫大仙花樣百出。他上位以來的全民亢進,嚴重超過印度的實際,超過印度的承受力,所帶來的總效應只能是倒退,甚至是一個分裂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