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老宅想起往事,王女士掩面哭泣 華商報記者 於卓 攝
昨日,西安市北郊河止西村,王女士帶華商報記者來到父親生前的小院。院子即將重新改造,她希望能為院中20多年的棕櫚樹找個好歸宿 華商報記者 於卓 攝
20年前,王女士的父親在西安北郊河址西村的老宅院裡,種下4棵30釐米高的小棕櫚樹苗;如今,她父親早已過世,曾經的小樹苗已長成6米多高的大棕櫚樹。兄妹5人不願老宅閒置,想在原址上蓋新房,但想到要砍掉4棵棕櫚樹,又於心不忍。睹物思人,王女士不禁潸然淚下。
女兒:為改善子女生活,父親種下棕櫚樹
昨日上午10時許,當王女士推開老宅斑駁陳舊的木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雜草叢生的院落裡,堆放著老式寫字檯、老式架子床、雜物木箱、盛放小麥的大瓷缸……4棵6米多高的棕櫚樹,蔥蔥鬱鬱地生長在院落西北側,在棕櫚樹的空隙中,一棵果實纍纍的石榴樹已將枝椏伸出圍牆外,院落東側有棵碗口粗的香椿樹。王女士環顧四周,望了一眼棕櫚樹,突然聲音哽咽,潸然淚下:「看到棕櫚樹,就想起我爸……」
待情緒稍稍平復,王女士說,院子裡的這些樹都是父親20年前親手所栽,當初30釐米高的小棕櫚樹苗現在都長成了6米多高的大樹。言語間頗多感慨。
她說,她家兄妹5人,多年前他們一家7口人便生活在這座老宅子裡。父親是名退伍軍人,非常勤快,20年前在院子裡栽種下樹苗,希望長大後賣些錢改善他們兄妹的生活。後來他們兄妹5人各自成家立業,父親於2001年因病離世後,老宅也閒置,多年無人居住,但父親栽種的樹木依舊生長旺盛。
園林局:高熱天氣影響移栽樹木成活率
「老王當初種樹,也是想改善孩子們的生活。」鄰居吳先生說,王女士的父親老王和他是多年鄰居,老王曾是紅旗廠的職工,由於以前生活艱苦,所以閒暇時,老王便在院子裡栽種樹苗。
王女士50歲的哥哥說,他是家裡的老大,在老宅裡住的時間最長,對這些樹也很有感情。如今兄妹5人商量後,決定在老宅蓋新房,但又不忍心砍伐父親所栽樹木,所以心情複雜。「如果有公共綠化場地或者公園、大學校園需要,我們願意無償捐贈這些樹,也算我們做兒女的給父親一個交代吧。」
昨日,華商報記者從西安市市容園林局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一般家中自栽樹木,若非古樹名木,不需辦理手續便可砍伐移栽。但移栽樹木的最佳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至次年三四月間,現在的高熱天氣會影響移栽樹木的成活率。此外,移栽花費也需根據樹木的栽種布局、植株大小、運送路程等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