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有一部英劇和一部美劇闖入了影迷的視線,都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大家對世界的認知,沒錯,那部美劇就是如今火遍宇宙的《權力的遊戲》,而那部英劇則叫《黑鏡》。6年之後的2017年,《黑鏡》第四季從英劇變成了美劇,又過了兩年,兩部曾經改變影迷認知的美劇雙雙爛尾,一個6.6分,一個6.2分,想當年,他們倆可都是位居9.4分的神劇啊,所以難道美劇爛尾已經成了傳統了麼?
算起來,《黑鏡》開始顯露出爛尾跡象是從第三季開始的,早過《權力的遊戲》,英國人眼看著搞不定就把壓力轉給了美國人,美國人自信地接下了這個攤子,但僅拍出了個8.3分。到了第五季,《黑鏡》為了不至於爛尾請來了英劇前三季的製片人查理布魯克,但還是爛出了新高度,可見,對一部劇來說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製片人這個角色,而是編劇啊親,同樣的製片人,沒有了原著的加持,《權遊》都敢拍成翔。
我們來看看《黑鏡》第五季的故事到底有多爛,重點說一下第一集。
這一集叫《生死搏擊》,主演是新任美隊獵鷹,在這裡飾演丹尼。年輕的丹尼和卡爾是一對好基友,夜夜笙歌,出入酒吧,喝酒撩妹。丹尼在酒吧遇到了意中人西奧,和她結婚,生了孩子,過起了婚姻生活。
轉眼間就到了11年後,丹尼38歲生日那天,卡爾來到了現場,和丹尼不同,卡爾還是遊戲人間,以把妹為樂,最大的興趣愛好是玩遊戲和換女朋友。他給丹尼送了《生死搏擊》這個他們從小玩到大的遊戲。
夜晚降臨,他們相約著嗨一把,各自打開了遊戲,但和11年前不同,這款遊戲帶有現今火熱的VR虛擬設置,帶上設備,玩起自由搏擊的真實感倍增,幾乎可以同步遊戲裡的全部感受。
基於這個設定,他們倆居然在第一場對決結束之後親了起來,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打架變成了約pao,唯一不同的是每次都會換地點(求西奧的心理陰影面積)。
哦對了,要說明一下,他們倆選的是一對男女,卡爾充當女性角色,丹尼是小哥哥。沉迷虛擬快感無法自拔的丹尼嚴重忽視了妻子西奧的身體需求,在他們的結婚紀念日,西奧和丹尼進行了一次深入溝通,丹尼的良心受到了強烈的譴責,決定不再和卡爾約,回歸日常真實的生活。
7個月後,西奧懷上了二胎。不明就裡的她做了一件傻事:邀請卡爾來家裡吃飯,重新見面的兩個好基友舊情復燃,又在午夜約了一發。西奧原本以為要防著的是自己的閨蜜,沒想到還有老公的好基友。
丹尼再次良心不安,要求見面來個親親確定一下自己到底是不是愛上了真實的卡爾,但親後發現並沒有,於是打了起來,被路過的警察帶進了警察局喝茶,他們的事情也自然被西奧知道。
而故事的結尾則是西奧和丹尼達成協議,一年(或是一個月)可以在某一天放棄婚姻的承諾,各自去嗨。
就這一集,敗光了《黑鏡》之前積攢的所有好評,力度堪比二丫搞死夜王。
試想當初的首相上豬是多麼驚豔,到這裡縱然上了北極熊還是無法挽救平庸的故事,拖沓的節奏和辣雞一般的價值觀。
老實說,我不太懂故事為什麼不直接從11後這裡開始講起,而要增加完全沒有作用的情節來鋪墊,就像我同樣不明白這個故事到底是想說中年婚姻危機、同性之愛,還是虛擬世界的強大吸引力,同時更不明白在最後的轉折處做的各自去嗨是什麼意思,合著虛擬世界太過強大,人類就無法抵抗了?
大概這個結尾是為了迎合「對科技的悲觀主義」這個《黑鏡》一直以來的主題,認為科技帶來的儘是害處,於是硬轉也要轉到那裡去,結果轉到了溝裡。
我們知道,像《黑鏡》這種美劇就好比是短篇小說,一定要精煉,簡潔,如果做不到文以載道,至少要讓故事好看,如果連故事都不好看,那還是不要放出來丟人現眼,砸招牌了。
當年的《黑鏡》除了首相上豬,還有《急轉直下》、《一千五百萬》、《白熊》等等口碑爆表的短故事,深刻闡述了科技是如何對人類生活起反作用的,這在舉國崇拜科學技術的時候相當於當頭一棒,警告世人要對力量存有敬畏,存有懷疑,存有思考,不能盲從,這是人文學者對科學技術的超前憂患,更是人類可以不斷發展的關鍵,我們不能創造技術,又被技術束縛,技術的本質是提高效率,是一種工具。我們喜歡《黑鏡》也就是喜歡它的悲觀和警惕,那種讓我們害怕的感覺。
可《黑鏡》已經不再是當初如利刀一般劃開世界的先行者,它已經跟不上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