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數爛尾美劇編劇四大罪

2021-02-15 調皮客愛陌生

最近《權力的遊戲》最新一集上映後,又在社交網絡上又遭到觀眾的口誅筆伐、萬般嘲諷。

在如今彈幕文化如此發達的網絡時代,基本上每個視頻網站都配有彈幕功能。觀眾在眼睛被吸引的同時,手指也不閒著,邊看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邊敲鍵盤發彈幕點讚。

這是所有觀眾參與,對節目的一場二次創作。

那當然,有無數觀眾盯著, 並且隨時準備發彈幕刷存在感的這場二次創作,肯定比只有幾個編劇創作的原劇本更加細緻全面,甚至不少粉絲會反覆二刷、三刷去抓細節吐槽,以至於不少人覺得網友咋這麼有閒呢?

因此,一個畫面細節沒處理好,都會有一大片的彈幕刷屏反問。一個故事情節太過粗糙,立刻會被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用各種表情包吐槽轉發。

如果還沒意識到彈幕吐槽文化對當今影視行業的重大影響,想想當年火遍大江南北,這些年又被扒出來的瓊瑤劇。

無論是對心機BOY爾康在劇中各種情節的再次吐槽,還是對瓊瑤劇裡那些奇葩臺詞比如「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她失去的可是愛情啊」搬出來對瓊瑤愛情觀的質問,都能得到網友的大量響應和共鳴。

當年坐在電視機前的你,看到電視裡播放的連續劇裡這些略顯突兀的情節和有一絲不對勁的臺詞,你可能只會跟身邊的人咕囔一句,覺得可能只有自己會這麼想。

現在,你在彈幕上實時吐槽後,會有無數人給你點讚以及回應你。

原來大家都這麼覺得啊!I am not alone!

你獲得了更大的認同感後,於是懷有更大的熱情再次投入到這場二次創作當中。

 

如果要說近幾年大熱長青的美劇,能數得上的真的不多,《權力的遊戲》算是一個。

尤其是開播以來,就以又黃又暴的情節風格,以及對主角毫不仁慈的摧殘和死法,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熱議。

我也是在此劇火了之後,聽聞了又黃又暴的情節傳言後,開始補回這部劇,沒想到開始追的時候,巔峰已過。

如果說《權力的遊戲》第七季隱隱約約看得出,老是哪兒有點不對勁。那從最終季第二集的夜王之死開始,編劇已經徹底破罐子破摔了,把一部原本可以封官終結的神劇,寫成無法挽回的爛尾。

更可氣的是,連爛尾的套路和手段都跟其他已經爛尾的美劇十分相似。

作為半個美劇迷,今天就來細數爛尾美劇編劇4大罪:

動不動輕易殺人又不收拾爛攤子。

動不動故事平穩推進又強行反轉劇情。

動不動故造懸念又沒法圓謊。

動不動前期鋪墊眾多又一筆帶過。

 

一、動不動輕易殺人又不收拾爛攤子

相比國產劇和港產片,美劇讓我感覺到很不一樣的一點就是,總是有角色在裡面被輕易被槍殺。最初我心想:啊……可能是因為我們是沐浴在社會主義陽光下的禁槍社會,所以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電視宣傳,都不可能出現太多槍殺情節。美國很多地方不禁槍,所以這也理所當然。

後來美劇看多了,開始覺得有點不對勁。慢著,在大街上殺了人,就這麼把人原封不動丟大馬路上?不怕別人報案,警察根據彈道分析抓人?

更何況,在很多情節裡,看到的都是「激情殺人」。某角色持槍襲擊目標後,順手就把幾個人幹掉逃跑。

姑且不論一把手槍有多少發子彈,決定要殺個人確定沒有很強的心理障礙需要克服嗎?

看到讓我不爽的人,是否揮拳揍他我都要經歷很長的心理抗爭,因為我知道打人是不對的(搞不好還打不過)。美劇裡面「激情殺人」為啥看起來如此輕易?而且殺人後,還沒有明顯的心理創傷障礙,良心不會痛嗎?

大多數情況下,美劇編劇想的都是:人殺都殺了,那就趕緊繼續推進劇情下去,別再糾結掛掉領盒飯的角色了。

難道編劇就考慮下殺人的後果和麻煩嗎?現實中要是殺個人,那得多少爛攤子要收拾。難道除了殺人,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美劇編劇說:不,那太燒腦了,死了一了百了,還有比這更簡單粗暴的故事線收線的辦法嗎?

在這點上,《絕命毒師》真是業界大大的良心啊!一部講製毒販毒的劇,本來可以展示大開殺戒、罔顧後果,畢竟觀眾會覺得毒販火拼死幾個人太正常了。但《絕命毒師》一開場兩主角製毒誤殺了兩人,還經歷了特別強烈的內心交戰和良心折磨,顫顫巍巍的想著怎麼處理body,還進一步搞出更多爛攤子。

 

二、動不動故事平穩推進又強行反轉劇情

不少的美劇,其實跟國內連續劇很不一樣的一點是,它們是邊拍邊寫劇本的。

所以,大多數美劇,一定有一個很亮眼吸睛的開場,才能夠吸引導演去拍,投資人去投,和觀眾去看。但是,編劇的智慧總是有限的,國內國外都是如此。

靈光一現,寫出了一個絕妙的開場故事和頭幾集的故事線。媽的,腦袋突然宕機了,寫不下去了,這是常有的事情。

這個時候,導演懵逼了,我都拍了幾集了,觀眾目光都看過來了,你編劇TM說寫不出來了?

現在的觀眾這麼挑剔,都需要刺激眼球的劇情和畫面,才能保持注意力不換臺不退出,所以偶爾會搞點黃暴鏡頭增加點趣味(《權力的遊戲》大家沒少看)。

但這套路不能用太多,不然整個劇風都帶歪了。所以,編劇經常在平穩推進的故事線上,突然強行反轉劇情。

所以美劇的劇情跌宕起伏,明顯比其他地方的劇作要多得多。

「這倆這一集好上了,過了兩集這倆還在一起有啥意思?」

「這貨這麼討厭沒有觀眾緣,咋還不去死?」

邊拍邊寫劇本有這點好處,編劇可以從網上聽到觀眾真實的各種想法,來以此創作自己的劇本。

這也有挺多狗血被打臉的故事。

《越獄》第一季裡面,男主史高飛女朋友莎拉醫生被殺害斬首了。觀眾都特別憤怒,結果到第三季這部劇人氣實在不行了,又把人家復活了。(「腦袋都快遞到貨了,這還能有假?這還能復活?」)

現在的觀眾都沒耐心,穩步推進故事線這一套行不通,如果太好預料的話,觀眾看啥看,自己腦補得了。

但實在無法忍受,罔顧角色人設,強行反轉劇情。

就拿最近被口水淹沒的《權力的遊戲》來說吧。

狡猾陰險的小指頭,趁亂拾階而上一步步登向權力的巔峰,卻毫無防備的被眾人審判一刀割喉?

信守承諾的弒君者,卻拔X無情,背棄誓言回去尋舊愛同死?

一向聰明通透的小惡魔,當了龍媽的國王之手後,昏招頻出屢屢犯錯險成「最佳內應」?

見風使舵自保有術的瓦裡斯,就這麼束手就擒被龍炎噴成渣渣?

編劇說: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人性,這就是人啊。

對,梟雄可以死得窩囊,像泰溫被射死在馬桶上,但小指頭的故事線明顯沒有完結,匆匆殺角,就像是強行關停故事線。

對,人可以受起心動念幹擾,像羅柏發誓要娶平民之女,但一個理智正常的角色,利弊天平傾斜太明顯了還做錯抉擇,簡直難以理解。

對,聰明人偶爾也會犯渾,像懵圈的雪諾也偶爾會正確決策一樣,但一個前期塑造這麼聰明絕頂的角色,就是為了讓他後期屢屢犯渾打破人設?

對,自保之人也會捨身取義,就像紅女巫在打敗夜王后摘掉項鍊化成灰燼,但瓦裡斯明顯還沒到時候。

我能想到的就是,編劇決定了角色幹什麼,而不是角色自己決定了幹什麼。但是觀眾想要精彩的故事,而不是一套說辭說:「啊~現實就是如此,這很正常,Valar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

可能這就是原作馬丁和兩DB編劇的差別,原作會顧及角色的人設和故事合理,編劇只看觀眾臉色和迫切收縮故事線。

(配圖來自微博@英式沒品笑話百科)

 

三、動不動故造懸念又沒法圓謊

作為看了不少美劇的我,發現美劇經常會埋下故事線,比如說立下某些FLAG,提到某些地方和事情,製造出懸念以待後面劇情響應。

當然,這是很好吸引觀眾的手段(套路?),就像脫口秀相聲裡面的埋下的包袱,必要時候抖出來,效果會特別好。

但是啊~目光短淺的編劇,管挖不管埋。況且他們也顧不了這麼長遠,當下這部劇如果看的人少,就要被砍了。活在當下吧,能挖多少先挖下,先穩住收視率,後面再慢慢填。

多挖坑,激起觀眾的期待和話題,讓他們自己用豐富的想像力去猜測劇情,然後保持劇作的熱度,好辦法。

但是,經常的情況是,坑挖太多了,有些人物寫不下去了,就乾脆寫死了,有些坑實在想不到填的辦法了,就直接放棄了。

我們經常就會看到,我們熱烈討論的某一個細節,感覺像是預言了將來要發生某件事情似的,結果神馬關係都沒有。

比如說,有權遊影迷指出原著女巫對瑟曦的預言,說「她會被兄弟掐死」(這也是她終生仇恨提利昂,想要殺死他的原因)。然後第七季第一集瑟曦和詹姆站在維斯特洛大陸地圖上,瑟曦站在頸澤,詹姆站在五指半島,再加上詹姆那「弒君者」的名號,瑟曦的命運簡直昭然若揭。

結果,瑟曦和詹姆在君臨之戰的地穴中一起相擁被石頭砸死,跟預言一點關係都沒有。

 

四、動不動前期鋪墊眾多又一筆帶過

這個其實跟第三個很類似,但是更加著實讓人費解,以及讓觀眾更加惱怒。

挖坑不埋,觀眾就當作是編劇放的煙霧彈,讓劇情更難以猜測。

但是前期鋪墊眾多又一筆帶過,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一個製作精良的電影宣傳片欺騙,跑進電影院一看是部爛片一樣讓人難受。挑起觀眾的期望值又狠狠砸下來,這不是驚喜,這是驚嚇。

更何況,前期鋪墊眾多,預示後續應該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邊寫邊拍的劇本,完全可以確定拍攝重點和創作重點。

結果,真的只有一筆,菜的一筆。

又拿《權力的遊戲》最終季的君臨之戰來說,前面瑟後不止一次說了想要大象,又說高價請了戰鬥力強勁的黃金團保衛,又毫不合理的成功偷襲射殺了一條龍和擊潰了艦隊。

這些我都可以理解為,大幅削弱龍媽的戰鬥力,好讓君臨之戰變得更勢均力敵一些。

結果,君臨之戰沒看到大象就算了,門口站崗的豪華傭兵黃金團還沒戰鬥就死光了,龍媽幾乎是靠著一條龍就徹底擊潰了君臨。

讓人意外吧?是的,也同樣的讓人失望。

就像費心費力搭好的舞臺,宣傳造勢到位,觀眾興致被吊起來了。結果,你就給我看這玩意兒?!

 

 

這就是我總結的爛尾美劇編劇4大罪:

殺人不洗地、任性瞎反轉、挖坑不填土、造勢又拆臺。

文章最後,讓我用微博@谷大白話的一段對《權力的遊戲》最終季的吐槽,結束這篇文章:

五十五晚拍大戰,畫面漆黑看不見。

馬族大軍無垢者,一句臺詞活一半。

珊莎誓言如兒戲,伊耿身世天下傳。

龍燒君臨一小時,白靈告別沒預算。

 

北境開起星巴克,點杯拿鐵暖暖手。

小惡魔與瓦裡斯,智商下線弱成狗。

騙炮之後尋舊愛,詹姆一去不回頭。

二丫也是負心人,提起褲子轉身走。

 

雪諾划水逛菜場,兩句臺詞來回用。

攸倫變身神箭手,隔山射龍也能中。

劇情不夠宿命湊,龍媽強行被逼瘋。

男女老少一起烤,急得市民猛敲鐘。

 

相關焦點

  • 美劇《三體》要開拍,權遊編劇操刀,爛尾預訂?
    三體宇宙發布了聯合製作的主創名單,權遊編劇David Benioff和D.B. Weiss赫然出現在其中。這兩位編劇可是大名鼎鼎,俗稱2DB,代表作《權力的遊戲》。他們出名不是因為編劇水平高,而是因為編劇水平爛。
  • 破冰爛尾,權遊爛尾:誰該為爛尾負責?
    或許是資方爸爸有話語權,「自作聰明」地請了編劇做了調整和修改,自以為可以吸引年輕觀眾,結果反倒遭到口碑反噬,著實可惜。電視劇頻頻爛尾,誰該為爛尾負責?(IC photo/圖)又爛尾了。5月30日晚,近期頗為火爆的緝毒大劇《破冰行動》迎來大結局。
  • 爛尾電視劇盤點:10部開局史詩,結局爛尾的美劇
    接下來「劇逗君」跟大家扒一扒大夥都耳熟能詳的10部「經典」爛尾美劇。TOP1 《權力的遊戲》觀眾對《權力的遊戲》最後一季的期待比紅堡最高的塔尖還要高,不幸的是,粉絲和劇評家們對編劇大衛·貝尼奧夫和D.B.韋斯結束故事的方式都無法接受。
  • 推薦八部精彩的「爛尾」美劇
    我們覺得,春節期間刷劇,還是看完整一個故事的「連續劇」更過癮;3、大部分劇集並沒有真正爛尾,主創還是儘可能給了一個說得過去的收尾劇情;4、有完整播完兩季的劇集。出於個人偏愛,我們還是推薦了;5、文末有資源連結;6、可能有一點點劇透。
  • 「爛尾」是神劇墮落的終極宿命
    因為在經年累月的消耗之中,資金成本、編劇腦洞、演員膨脹……都是壓垮神劇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爛尾的美劇不是好美劇 在美劇圈裡有一句話叫做:「你不能保證世界上任何一部美劇不爛尾。」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高開低走、狗尾續貂基本上是美劇的慣常操作。
  • 閒說| 這12部爛尾的美劇,真把觀眾當傻子?
    今天,時光網總結了12部那些開播時勢頭正旺,播著播著漸漸「爛尾」的美劇。當然了,所謂「爛尾」,也都是該劇自己和自己縱向比較,這個名單中許多美劇的巔峰狀態,也是其它無數劇集無可比擬的。愛之深才會責之切嘛,對於一個劇集的期待越高,它草草的收尾才會更加讓人失望。註:本名單中只列舉了已完結的美劇(《行屍走肉》畢竟還沒完結嘛),歡迎補充。
  • 《權力的遊戲》製片人擔任劇版《三體》編劇,網友吐槽:別爛尾
    Weiss ,熟悉美劇的人可能會記得這兩人曾經是《權力的遊戲》的製片人,當時《權力的遊戲》大結局爛尾,很多粉絲把罪怪在這兩個製片人身上,這次他們擔任三體的編劇和製片人,只能祈求他們好好發揮,別把《三體》毀了。
  • 這部頂級美劇,如今連男主角都罷演了,追了8季的它要爛尾了麼?
    但是誰知道呢,硬是在追完好幾季的行屍走肉之後,慢慢地就沒再看過了,而今突然出現這樣的消息就是裡面的當家男一號將會罷演最新一季的行屍走肉,這部當年的頂級美劇難道就要走向爛尾了麼?誰曾料想,當初只是隨便看看的美劇,如今也已經走到了第九季了。若是你是這部劇的死忠粉的話,試問一句這整整八季,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呢?其實從第六季開始這部劇就不在神壇上了。
  • 現象級美劇《權力的遊戲》迎來史詩級爛尾 網友擦乾眼淚開始自己...
    現象級美劇《權力的遊戲》最終季大結局開播前10個半小時,該劇原著《冰與火之歌》的中文譯者之一屈暢發了這樣一條微博。這個想法比較理智,也代表了一部分《權遊》迷、《冰火》迷的看法——劇集再爛尾,總體上還是心懷感激的——因為,這是我們和《權遊》共同經歷、成長的8年。2011年4月17日首播的美劇《權力的遊戲》,於2019年5月20日落下帷幕。
  • 編劇無心,《偶然發現的一天》要爛尾,為什麼韓劇這麼容易爛尾?
    小編覺得《偶然發現的一天》也逃脫不了韓劇爛尾的命運,看了昨天播放的12集後很多觀眾在彈幕留言這是要爛尾的節奏,最近播出的幾集明顯沒有開播時的節奏,最後僅剩下4集了編劇該怎麼圓回來!在12集端午和一天再次改變了場景,不過換來的卻是端午提前手術。一天和端午在現代場景中自以為有意識講出來的對話和古代漫畫裡的對白相同,可不可以理解為他們一直想要改變命運,但是卻一直在重複著命運。
  • 這部美劇和《權力的遊戲》一起開播 也和它一起從神劇變成爛尾
    2011年有一部英劇和一部美劇闖入了影迷的視線,都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大家對世界的認知,沒錯,那部美劇就是如今火遍宇宙的《權力的遊戲》,而那部英劇則叫《黑鏡》。6年之後的2017年,《黑鏡》第四季從英劇變成了美劇,又過了兩年,兩部曾經改變影迷認知的美劇雙雙爛尾,一個6.6分,一個6.2分,想當年,他們倆可都是位居9.4分的神劇啊,所以難道美劇爛尾已經成了傳統了麼?
  • 為什麼別的美劇被罵爛尾,《生活大爆炸》大結局卻備受好評?
    美劇粉都知道,很多美劇在經過多年的拍攝後,經常會畫風走偏,最後被罵爛尾,但《生活大爆炸》的結局卻備受好評,讓粉絲越看越捨不得!為什麼《生活大爆炸》的大結局能這麼成功呢?夢想成真美劇一般的套路都是「主角登場,配角來來去去,戀愛線拖劇情」。
  • 楚喬傳結局爛尾慘遭吐槽,關於爛尾劇編劇還有話要說
    劇中,男女主角「星玥夫婦」讓不少cp粉十分看好,but最後這爛尾的結局,依然阻擋不了各位看官想要給編劇寄刀片的心。最後一集林狗飾演的宇文玥被燕洵一箭射入胸口後喪失了主角光環奄奄一息,口中卻依然哀叫道:星兒,快走。emm估計星月黨看到這裡床單都要哭溼了。
  • 「爛尾劇」批量誕生:保守的編劇與不羈的觀眾
    爛尾不只是編劇的鍋,如何一步步被砍大家都在拼命搶開頭,這種現象越來越突出。提到爛尾,編劇月關直指當下的創作誤區。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開頭,忽視了創作本身的內在規律。編劇湯祈岑坦言,在前十場戲中,有的創作者都會對每場戲中的人物性格深挖,但在後十場戲中,可能只要三四場戲,保持人物性格就好。為了追求爆頭,滿足「七分鐘定生死」的收視法則,編劇將極致高潮前置,而後面應該推向高潮的情節無潮可推,造成情節坍塌和爛尾。這樣的亂象讓編劇高璇感觸頗深。劇本前後的矛盾也變得越來越明顯。
  •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又爛尾,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編劇的套路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又爛尾,走過最長的路,就是編劇的套路多少年裡,我們深深陷在了韓劇潮流中不可自拔,跟著韓劇男女主角一起哭一起笑,被劇情虐的死去活來,被熒幕上的長腿大叔,長腿小鮮肉迷的不要不要的,韓劇粉的我們從此就撲在了追韓劇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這些年我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韓國編劇的套路
  • 追了十年的美劇終於完結,豆瓣9.6,還好沒爛尾
    常看美劇會後知後覺,越來越的老牌美劇正在向我們告別。 自《摩登家庭》全劇終之後,美劇《國土安全》也迎來了大結局。 第八季第十二集,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就這麼完結了。
  • 追到「爛尾」的幾部美劇,實在不想吐槽,你都看過麼
    閒著沒失蹤,不如看電影,哈嘍大家好我是付同學,美劇不像國產電視劇一樣,他們大多分成好幾部分,一個完成的電視劇要分成好幾季,如果不是忠實的鐵粉很難堅持看下去,甚至有些電視劇演著演著就爛尾了,偏離了故事客觀的發展方向,國產劇也是一樣,一般故事結尾總是達不到觀眾想要的結果。
  • 韓劇《迷霧》爛尾了,不哭!編劇是「人肉印鈔機」的高分美劇《迷霧》依然有最令人窒息的結局!
    爛尾的結局高密度深力度扎了觀眾姥爺們的心!網上已經形成了萬眾一心的爛尾吐槽現場!韓劇《迷霧》爛尾了不要緊,還有美劇《迷霧》!另外,有一部金大爺寫的小說改編的電影你一定看過,那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 《一千零一夜》編劇終於回到了爛尾結局,柏海還活著結局是HE
    爛尾的國產電視劇,我想《一千零一夜》一定能夠擁有姓名。每年會有新的爛尾電視劇,而爛尾電視劇出現後出現爛尾電視劇盤點,《一千零一夜》就會再次被提起,劇情到編劇又再次被憤憤不平的觀眾鞭屍202年了,《一千零一夜》的編劇終於站出來解答了,編劇回答了粉絲的提問,原來《一千零一夜》的結尾是happy ending
  • 《下一站是幸福》同款編劇,所以爛尾預定?
    ,爛尾也不奇怪了。=爛尾? ​其實並不能怪編劇將重點放在愛情戲的描繪上,畢竟甜甜的戀愛戲誰不愛呢?編劇們不敢對家庭戲過多著墨,或者說家庭戲的存在是為了愛情戲而服務。至於《一家人之名》會不會爛尾,就看編劇怎麼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