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權力的遊戲》最新一集上映後,又在社交網絡上又遭到觀眾的口誅筆伐、萬般嘲諷。
在如今彈幕文化如此發達的網絡時代,基本上每個視頻網站都配有彈幕功能。觀眾在眼睛被吸引的同時,手指也不閒著,邊看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邊敲鍵盤發彈幕點讚。
這是所有觀眾參與,對節目的一場二次創作。
那當然,有無數觀眾盯著, 並且隨時準備發彈幕刷存在感的這場二次創作,肯定比只有幾個編劇創作的原劇本更加細緻全面,甚至不少粉絲會反覆二刷、三刷去抓細節吐槽,以至於不少人覺得網友咋這麼有閒呢?
因此,一個畫面細節沒處理好,都會有一大片的彈幕刷屏反問。一個故事情節太過粗糙,立刻會被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用各種表情包吐槽轉發。
如果還沒意識到彈幕吐槽文化對當今影視行業的重大影響,想想當年火遍大江南北,這些年又被扒出來的瓊瑤劇。
無論是對心機BOY爾康在劇中各種情節的再次吐槽,還是對瓊瑤劇裡那些奇葩臺詞比如「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她失去的可是愛情啊」搬出來對瓊瑤愛情觀的質問,都能得到網友的大量響應和共鳴。
當年坐在電視機前的你,看到電視裡播放的連續劇裡這些略顯突兀的情節和有一絲不對勁的臺詞,你可能只會跟身邊的人咕囔一句,覺得可能只有自己會這麼想。
現在,你在彈幕上實時吐槽後,會有無數人給你點讚以及回應你。
原來大家都這麼覺得啊!I am not alone!
你獲得了更大的認同感後,於是懷有更大的熱情再次投入到這場二次創作當中。
如果要說近幾年大熱長青的美劇,能數得上的真的不多,《權力的遊戲》算是一個。
尤其是開播以來,就以又黃又暴的情節風格,以及對主角毫不仁慈的摧殘和死法,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熱議。
我也是在此劇火了之後,聽聞了又黃又暴的情節傳言後,開始補回這部劇,沒想到開始追的時候,巔峰已過。
如果說《權力的遊戲》第七季隱隱約約看得出,老是哪兒有點不對勁。那從最終季第二集的夜王之死開始,編劇已經徹底破罐子破摔了,把一部原本可以封官終結的神劇,寫成無法挽回的爛尾。
更可氣的是,連爛尾的套路和手段都跟其他已經爛尾的美劇十分相似。
作為半個美劇迷,今天就來細數爛尾美劇編劇4大罪:
動不動輕易殺人又不收拾爛攤子。
動不動故事平穩推進又強行反轉劇情。
動不動故造懸念又沒法圓謊。
動不動前期鋪墊眾多又一筆帶過。
一、動不動輕易殺人又不收拾爛攤子
相比國產劇和港產片,美劇讓我感覺到很不一樣的一點就是,總是有角色在裡面被輕易被槍殺。最初我心想:啊……可能是因為我們是沐浴在社會主義陽光下的禁槍社會,所以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電視宣傳,都不可能出現太多槍殺情節。美國很多地方不禁槍,所以這也理所當然。
後來美劇看多了,開始覺得有點不對勁。慢著,在大街上殺了人,就這麼把人原封不動丟大馬路上?不怕別人報案,警察根據彈道分析抓人?
更何況,在很多情節裡,看到的都是「激情殺人」。某角色持槍襲擊目標後,順手就把幾個人幹掉逃跑。
姑且不論一把手槍有多少發子彈,決定要殺個人確定沒有很強的心理障礙需要克服嗎?
看到讓我不爽的人,是否揮拳揍他我都要經歷很長的心理抗爭,因為我知道打人是不對的(搞不好還打不過)。美劇裡面「激情殺人」為啥看起來如此輕易?而且殺人後,還沒有明顯的心理創傷障礙,良心不會痛嗎?
大多數情況下,美劇編劇想的都是:人殺都殺了,那就趕緊繼續推進劇情下去,別再糾結掛掉領盒飯的角色了。
難道編劇就考慮下殺人的後果和麻煩嗎?現實中要是殺個人,那得多少爛攤子要收拾。難道除了殺人,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
美劇編劇說:不,那太燒腦了,死了一了百了,還有比這更簡單粗暴的故事線收線的辦法嗎?
在這點上,《絕命毒師》真是業界大大的良心啊!一部講製毒販毒的劇,本來可以展示大開殺戒、罔顧後果,畢竟觀眾會覺得毒販火拼死幾個人太正常了。但《絕命毒師》一開場兩主角製毒誤殺了兩人,還經歷了特別強烈的內心交戰和良心折磨,顫顫巍巍的想著怎麼處理body,還進一步搞出更多爛攤子。
二、動不動故事平穩推進又強行反轉劇情
不少的美劇,其實跟國內連續劇很不一樣的一點是,它們是邊拍邊寫劇本的。
所以,大多數美劇,一定有一個很亮眼吸睛的開場,才能夠吸引導演去拍,投資人去投,和觀眾去看。但是,編劇的智慧總是有限的,國內國外都是如此。
靈光一現,寫出了一個絕妙的開場故事和頭幾集的故事線。媽的,腦袋突然宕機了,寫不下去了,這是常有的事情。
這個時候,導演懵逼了,我都拍了幾集了,觀眾目光都看過來了,你編劇TM說寫不出來了?
現在的觀眾這麼挑剔,都需要刺激眼球的劇情和畫面,才能保持注意力不換臺不退出,所以偶爾會搞點黃暴鏡頭增加點趣味(《權力的遊戲》大家沒少看)。
但這套路不能用太多,不然整個劇風都帶歪了。所以,編劇經常在平穩推進的故事線上,突然強行反轉劇情。
所以美劇的劇情跌宕起伏,明顯比其他地方的劇作要多得多。
「這倆這一集好上了,過了兩集這倆還在一起有啥意思?」
「這貨這麼討厭沒有觀眾緣,咋還不去死?」
邊拍邊寫劇本有這點好處,編劇可以從網上聽到觀眾真實的各種想法,來以此創作自己的劇本。
這也有挺多狗血被打臉的故事。
《越獄》第一季裡面,男主史高飛女朋友莎拉醫生被殺害斬首了。觀眾都特別憤怒,結果到第三季這部劇人氣實在不行了,又把人家復活了。(「腦袋都快遞到貨了,這還能有假?這還能復活?」)
現在的觀眾都沒耐心,穩步推進故事線這一套行不通,如果太好預料的話,觀眾看啥看,自己腦補得了。
但實在無法忍受,罔顧角色人設,強行反轉劇情。
就拿最近被口水淹沒的《權力的遊戲》來說吧。
狡猾陰險的小指頭,趁亂拾階而上一步步登向權力的巔峰,卻毫無防備的被眾人審判一刀割喉?
信守承諾的弒君者,卻拔X無情,背棄誓言回去尋舊愛同死?
一向聰明通透的小惡魔,當了龍媽的國王之手後,昏招頻出屢屢犯錯險成「最佳內應」?
見風使舵自保有術的瓦裡斯,就這麼束手就擒被龍炎噴成渣渣?
編劇說: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人性,這就是人啊。
對,梟雄可以死得窩囊,像泰溫被射死在馬桶上,但小指頭的故事線明顯沒有完結,匆匆殺角,就像是強行關停故事線。
對,人可以受起心動念幹擾,像羅柏發誓要娶平民之女,但一個理智正常的角色,利弊天平傾斜太明顯了還做錯抉擇,簡直難以理解。
對,聰明人偶爾也會犯渾,像懵圈的雪諾也偶爾會正確決策一樣,但一個前期塑造這麼聰明絕頂的角色,就是為了讓他後期屢屢犯渾打破人設?
對,自保之人也會捨身取義,就像紅女巫在打敗夜王后摘掉項鍊化成灰燼,但瓦裡斯明顯還沒到時候。
我能想到的就是,編劇決定了角色幹什麼,而不是角色自己決定了幹什麼。但是觀眾想要精彩的故事,而不是一套說辭說:「啊~現實就是如此,這很正常,Valar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
可能這就是原作馬丁和兩DB編劇的差別,原作會顧及角色的人設和故事合理,編劇只看觀眾臉色和迫切收縮故事線。
(配圖來自微博@英式沒品笑話百科)
三、動不動故造懸念又沒法圓謊
作為看了不少美劇的我,發現美劇經常會埋下故事線,比如說立下某些FLAG,提到某些地方和事情,製造出懸念以待後面劇情響應。
當然,這是很好吸引觀眾的手段(套路?),就像脫口秀相聲裡面的埋下的包袱,必要時候抖出來,效果會特別好。
但是啊~目光短淺的編劇,管挖不管埋。況且他們也顧不了這麼長遠,當下這部劇如果看的人少,就要被砍了。活在當下吧,能挖多少先挖下,先穩住收視率,後面再慢慢填。
多挖坑,激起觀眾的期待和話題,讓他們自己用豐富的想像力去猜測劇情,然後保持劇作的熱度,好辦法。
但是,經常的情況是,坑挖太多了,有些人物寫不下去了,就乾脆寫死了,有些坑實在想不到填的辦法了,就直接放棄了。
我們經常就會看到,我們熱烈討論的某一個細節,感覺像是預言了將來要發生某件事情似的,結果神馬關係都沒有。
比如說,有權遊影迷指出原著女巫對瑟曦的預言,說「她會被兄弟掐死」(這也是她終生仇恨提利昂,想要殺死他的原因)。然後第七季第一集瑟曦和詹姆站在維斯特洛大陸地圖上,瑟曦站在頸澤,詹姆站在五指半島,再加上詹姆那「弒君者」的名號,瑟曦的命運簡直昭然若揭。
結果,瑟曦和詹姆在君臨之戰的地穴中一起相擁被石頭砸死,跟預言一點關係都沒有。
四、動不動前期鋪墊眾多又一筆帶過
這個其實跟第三個很類似,但是更加著實讓人費解,以及讓觀眾更加惱怒。
挖坑不埋,觀眾就當作是編劇放的煙霧彈,讓劇情更難以猜測。
但是前期鋪墊眾多又一筆帶過,這種感覺,就像是被一個製作精良的電影宣傳片欺騙,跑進電影院一看是部爛片一樣讓人難受。挑起觀眾的期望值又狠狠砸下來,這不是驚喜,這是驚嚇。
更何況,前期鋪墊眾多,預示後續應該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邊寫邊拍的劇本,完全可以確定拍攝重點和創作重點。
結果,真的只有一筆,菜的一筆。
又拿《權力的遊戲》最終季的君臨之戰來說,前面瑟後不止一次說了想要大象,又說高價請了戰鬥力強勁的黃金團保衛,又毫不合理的成功偷襲射殺了一條龍和擊潰了艦隊。
這些我都可以理解為,大幅削弱龍媽的戰鬥力,好讓君臨之戰變得更勢均力敵一些。
結果,君臨之戰沒看到大象就算了,門口站崗的豪華傭兵黃金團還沒戰鬥就死光了,龍媽幾乎是靠著一條龍就徹底擊潰了君臨。
讓人意外吧?是的,也同樣的讓人失望。
就像費心費力搭好的舞臺,宣傳造勢到位,觀眾興致被吊起來了。結果,你就給我看這玩意兒?!
這就是我總結的爛尾美劇編劇4大罪:
殺人不洗地、任性瞎反轉、挖坑不填土、造勢又拆臺。
文章最後,讓我用微博@谷大白話的一段對《權力的遊戲》最終季的吐槽,結束這篇文章:
五十五晚拍大戰,畫面漆黑看不見。
馬族大軍無垢者,一句臺詞活一半。
珊莎誓言如兒戲,伊耿身世天下傳。
龍燒君臨一小時,白靈告別沒預算。
北境開起星巴克,點杯拿鐵暖暖手。
小惡魔與瓦裡斯,智商下線弱成狗。
騙炮之後尋舊愛,詹姆一去不回頭。
二丫也是負心人,提起褲子轉身走。
雪諾划水逛菜場,兩句臺詞來回用。
攸倫變身神箭手,隔山射龍也能中。
劇情不夠宿命湊,龍媽強行被逼瘋。
男女老少一起烤,急得市民猛敲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