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洽微信ID:guosijiaaa
(文/徐喆)六小齡童版的《西遊記》我們幾乎是從小看到大的。看悟空打妖怪、看師徒調笑,想必是一代8090後童年的記憶。如今《西遊記》要拍3D版了,六小齡童、馬德華、遲重瑞、劉大剛師徒四人又要重聚了!想想都有點小激動呢。
看到3D版《西遊記》的海報就燃了!
作為重播神劇的老版《西遊記》,裡面的各種元素至今還被各大影迷們津津樂道,比如美女、比如音樂。網友himiko_111整理了86版《西遊記》裡的超豪華陣容音樂,我們一起回顧一下,你對哪幾首有印象?
老版西遊記裡的音樂真是超豪華的陣容,在數量方面還沒有哪部國產劇可以超越的。一部優秀的作品,必定有一套優秀的音樂。老版《西遊記》的音樂採用了電聲音樂,洋氣又不失民族風格,而且沒有時代感,沒有地域感,現在聽來也完全不過時。比如,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經過不同的配器和變奏,可以渲染各種各樣的氣氛和心情,也可以變成完全不同的風格。悲傷和快樂、緊張和活潑、天界和凡間、空靈和詭異、大唐風和異域風等。
也許你可能不知道「許鏡清」這個名字,但是,當我唱起「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你肯定聽過,肯定很耳熟。這首西遊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至今仍然經久不衰,寫下這神作的大師,正是許鏡清老師。他幾乎包攬了西遊記中所有的音樂(只有唐王送別唐僧上路時的那一段音樂不是他老人家寫的)。比如,至今都被評為中國樂壇經典的《女兒情》、《天竺少女》、《何必西天萬裡遙》等等。
片頭曲:
有多少網友兒時看到類似的波濤衝擊石礁的鏡頭,就以為西遊記來了?
西遊記的片頭曲好多觀眾都不知道名字,很神秘。一部如此優秀的電視作品的片頭曲,居然沒有名 字?這算不算是最高境界啊?營造一種虛無境界?哈哈,開個玩笑!我問過許老師,他老人家親口說的「沒有名字!!!!」。不過,在貼子中,為了方便稱呼,我們姑且說成是《西遊記序曲》吧!
可能單聽此曲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和電視畫面一結合,聲音和畫面配合得天衣無縫,馬上就是一首神曲!馬上一個神奇而瑰麗的世界就出現在觀眾的面前:仙鶴、嫦娥輕盈優美的舞姿,唐僧夕陽下獨自騎著白馬,悟空在茫茫大海中劃著木伐,身影顯得那麼的瘦小,滄桑、艱辛、苦澀、心酸.一下徵服了無數觀眾,真乃是神作,無可匹敵!可以說《西遊記序曲》配合畫面,是我看過的所有電視劇的片頭中,最棒最完美最天衣無縫的片頭,沒有之一。真是太震撼了,太有中國味了!
整首樂曲是該磅礴的磅礴、該空靈的空靈、該唯美的唯美、該夢幻的夢幻、該滄桑的滄桑、該俏皮的俏皮。儘管這樣,當時還遭到了專家們的集體狂轟「太洋氣了」、「有辱中國古典名著」等云云。
一開頭那「啾啾--」,是以前那些專家們最不待見的聲音了。可是,在楊導的看來,卻是非常能表現孫悟空上天入地的聲音。在我看來,這「絲絲--咚咚--」的聲音,是西遊記最具代表性的音符,騰雲駕霧的輕盈空靈就是這樣的吧。這是任何新拍的西遊記的樂曲中,所沒有的感覺。
接著是那大家耳熟能詳的小號奏出的「噹噹擋當,噹噹擋當」(這個靈感是來自一位敲飯盒的民工叔叔,高手在民間啊,不知還能否找到當時敲飯盒的那民工叔叔?)。伴隨著電貝司和「咚咚」的音效,有種要突破些什麼東西、即將破繭而出的感覺。
「破繭」還在進行時,那「噹噹擋當」的小號還在繼續,但主旋律已經悄悄地變成了古箏啦。
此時,銅管樂齊奏,磅礴的氣勢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很有破繭而出、衝破雲層的氣勢。中間加入手鼓和響板,略帶佛味。
曲調一轉,在動感的架子鼓聲中,飄來一陣陣天籟般的女聲哼唱「啊」,配合仙鶴仙子在唯美的仙境中轉圈的畫面,真是無比的空靈夢幻,繞梁三日。此聲只應天上有啊!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這裡加入編鐘和古箏,增加了夢幻的氣氛。也很濃的中國味兒的。
這一段是重複銅管樂齊奏部分(唐僧上樓梯那兒),無比振奮人心。
特別是配上無數天馬奔騰的畫面,一幅無比壯觀的萬馬奔騰圖。
曲調再一轉,由弦樂做主旋律,就好像一股細水長流的小溪,潺潺的流過來。配合嫦娥優美輕盈的舞姿,我竟然感覺聽著音樂是可以飄起來的,這段音樂是輕飄飄的。這畫面怎一個「美」字了得啊?這音樂怎兩個「輕盈」字了得啊?
曲調又一轉,回到那天籟般的女聲哼唱(仙鶴轉圈那兒)。配合唐僧在夕陽下獨自騎馬的鏡頭,充滿了滄桑感。
這音樂酷吧?配合不同的畫面,可以唯美空靈,也可以滄桑。
此次,音樂卻沒有急著轉調,而是重複上一段女聲哼唱。先是海浪拍打石礁的鏡頭,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再是小猴子在茫茫大海中划船的瘦小身影,有種滄桑艱辛的感覺,看著讓人心酸,讓人忍不住眼圈紅潤。
師徒二人的這畫面、這意境,我很難有詞語表達出來了。唐僧的餘暉獨行馬、悟空的早朝片孤舟,也體現出西遊記的主體思想,那就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堅持不懈、不畏艱難困苦。
曲調再次轉變。此時,主旋律的銅管樂再次齊奏,畫面則是師徒五眾取經的路途了,音樂又充滿了驚險和未知。
特別是這一幅畫面,小時候看到這畫面時,總覺得這裡有些詭異,好像前方有什麼危險在等待著師徒四人(小孩子的我都能有這樣的感覺,可見這音樂和畫面能傳達的思想是多麼的通俗明了了)。
結尾部分,一連串節奏感十足、活潑的音符,加上鏡頭的暫停,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俏皮、詭異邪魅、夢幻、動感和唯美的氣氛。
這個地方的主旋律是以手鼓為主(略顯詭異),不時插入用銅管樂齊奏,非常有氣勢,同時也告訴大家,樂曲即將到達尾聲。加入響板和「咚咚」的音效,繼續西遊記特有的風格。
以上,就是西遊記片頭曲給我帶來的感受了。特別我看了許老師的博客之後,我發覺他的音樂的思想,連我這普通觀眾的都能完全感受到,可見他的西遊記音樂是很通俗易懂的,又很有靈魂和內涵。現在的影視劇裡還能找到這樣的片頭嗎?老版西遊記的經典,不是因為一個人物演繹得經典而經典,是由於其各個方面的經典而經典。
片尾曲: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啦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許鏡清和閻肅兩位老師合作的《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曲的神奇之處,不是我等可以用語言所能完全表達出來的。歌詞相當勵志,琅琅上口,大氣又有民族韻味,詞曲結合相當完美,也是唐僧師徒的寫照。這首歌曲至今都還是那麼振奮人心,還被評為難以超越的經典歌曲之一。
誰能想像得到在錄這首歌曲初期,是怎麼樣一種場景啊?當初第一次錄完《敢》之後,整個樂隊「譁」的一下子全散了,各自收拾樂器就走人了。許老師心裡感到無比悽涼,哪怕是哪個隊員過來,對他說聲不錯,他也就心裡有點兒安慰了。
這首歌在當時還被說成是俗不可耐,有精神汙染的嫌疑,還被點名批評,央視高層要求楊潔導演把這個作曲的換下來,幸得楊導力排眾議,保住了許老師。
後來,當《敢》被評為某些媒體十大金曲時,想發個獎都找不到作者。最後,一家媒體跑到許老師所在的單位的傳達室(農業電影製片廠),補發了一個獎盃。這其中的內幕真是耐人尋味啊,想想也挺可笑的,老版西遊記不管是電視劇還是音樂,在各種逆境中歷經了很多磨難,仍然生存了下來,這也算是「寶劍鋒從磨礪出」吧!
「一番番春秋冬夏」這句旋律,是在北京的一個普通的冬天,許老師坐在公交車上,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雪花、匆匆趕路的行人和忙忙碌碌的小販子們,感慨不已,腦子裡忽然閃現了這句旋律。於是,馬上下車,掏出口袋裡的煙盒,攔住一個路過的小學生,問那孩子借了一支鉛筆,趴在電線桿上把這首旋律記在了煙盒上。小學生還好奇的問「叔叔,你在寫什麼呀?」。回到家之後,許老師趕忙把其它的部分也完成了。所以,整首《敢》只用了20多分鐘完成。
《敢》旋律的配器,前奏是長號等銅管樂齊奏,架子鼓伴奏,再加入西遊記音樂中特有的「咚咚」,西遊記的感覺就來了。因為那「咚咚」的音效,仿佛是西遊記的代表性的音符,非常上進、振奮人心,也很有騰雲駕霧的感覺,中間的響板還略帶佛味。這是任何版本的新西遊記音樂所沒有的感覺。然後,由揚琴和響板等民族樂器過渡到主旋律,這種中西樂器結合的方式,實在是太自然太和諧了。
許老師在西遊記音樂中,有不少細節的值得去注意的。續集的《敢》,前奏也是用長號等銅管樂齊奏,電聲樂伴奏,很震撼很氣勢磅礴,但少了一點兒振奮和佛味,那「碰塔塔碰塔」的節奏,多了流行歌曲配器的味道。
片頭曲和片尾曲。這兩首曲子的神奇之處,不是凡夫俗子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說再多也顯得蒼白詞窮,沒有它倆就不是西遊記的感覺。
除了片頭片尾曲,其實劇中的四位主角都有各自的主題曲。師父的主題曲有《走啊走》、《晴空月兒明》、《青青菩提樹》,這些突出師父的堅定信念和虔誠的佛心。還有,劇中沒出現過的《唐僧抒懷》。
孤獨的師傅
純音樂的,如《放生曲》、《江流兒》。
悟空一個人的主題曲是最多的,如《大聖歌》、《五百年桑田滄海》、《官封弼馬溫》、《逍遙自在的孫大聖》,所表達的感情 或熱血、或悲涼、或活潑、或詼諧,真是應有盡有,每一首歌曲都那麼符合悟空。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配樂就是《官封弼馬溫》了,相當的活潑詼諧。還有純音樂的,如《初進靈霄殿》、《大鬧蟠桃會》、《歡樂花果山》等等。
快樂的花果山
三星洞學藝
大聖鬧天宮
八戒的主題曲有《豬八戒背媳婦》,劇中沒有出現過的《豬八戒之歌》,都以詼諧為主,非常符合八戒的個性。
豬八戒背媳婦
悟淨也有自己的主題曲《沙和尚宣言》,雖然在劇中沒有播放。
另外,還有師徒吵架時虐心催淚的《吹不散這點點愁》。
而取經團隊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取經歸來》。特別是當聽到《敢問路在何方》,會馬上想到師徒四人和一匹白馬,而且這首歌曲傳唱很廣。取經團隊的純音樂有《風雨行路難》。
眾神仙妖精美女凡人等等一系列的配角龍套,好多都有各自的主題曲,比如觀音、嫦娥、四大天王、王母、哪吒、鐵扇公主、白骨精等等。甚至有些配角還不止一首主題曲,比如女兒國王。
這些音樂集要真的出來了,你說說該是有多豪華~!
觀察者網
「私人訂製外媒內參」
訪問www.guancha.cn感受超凡資訊體驗
訂閱ID:guanchacn
微博:@觀察者網
▲我們致力於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獨立時政傳媒:
▲找我們可以加微博@觀察者網私信(微博@觀察者網)。
▲我們歡迎您的投稿(zhuanlan@guancha.cn)。
▲我們更希望您能加入我們(hr@guancha.cn),點擊->了解應聘要求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