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是我們進步的前提,我們不僅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保持永不懈怠的探索,對於自身的求知也要永不止步,人體存在很多奧秘,在這之中或許就隱藏了健康的關鍵信息,人體的一些常見生理現象,你對它們的了解有多少呢?比如放屁這件小事,人每天都會放屁,有時候放屁的次數很多,有時候放屁的氣味有點臭,有時候屁來的不是時候,放出來令人尷尬,憋著不放,屁似乎就消失了……那麼,你知道屁是從哪裡來的嗎?放屁是否和健康有一定關係,那些憋著不放的屁,又去了哪裡?
01「屁」從哪裡來,人為什麼會放屁?
屁是人體產生的一種氣體,它由99%的無味氣體外加1%的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組成,屁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氮氣等,而散發臭味的主要是硫化氫以及氨這些成分。那麼,我們的身體裡是怎麼產生成分如此複雜的氣體呢?根據屁的成因,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的屁,我們稱之為消化屁
消化屁,顧名思義,主要和我們的飲食有關,我們每天都會吃進去大量食物,而消化這些食物,直到它們形成糞便排出體外,需要大概7-12小時,當這些食物殘渣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裡,就容易滋生有毒物質,再加上我們的腸道內原本存在的菌群,尤其是大腸桿菌的存在,它們主要依賴食物殘渣為生,如果腸道內殘留的廢棄物過多,停留時間過久,給腸道細菌提供了足夠的食物來源,就會釋放大量氣體。當腸道內細菌釋放的氣體量增加,就會增加腸道壓力,將這些氣體排出,也就形成了屁。
由於這種類型的屁和我們平時吃的食物有關,如果發覺自己放屁的次數變多了,可能因為當天吃了比較多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地瓜、土豆這些食物。如果發現自己放出了臭屁,也不必太過緊張,偶爾放臭屁,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通常和蛋白質的攝入量有關。比如肉類、蛋類這種高蛋白食物,如果每天吃的量比較多,那麼形成的屁就可能帶有比較明顯的臭味。
第二種類型的屁,我們稱之為空氣屁
空氣屁的形成就顯得簡單許多,我們所處的這個空間,被氣體所填滿,雖然體內體外壓強沒有相差很大,但當我們張嘴說話、吃東西的時候,空氣就會趁機溜進我們的身體,這些氣體積攢多了,也會形成屁,通常來說,聲音比較響的屁是空氣屁的概率算比較大的。所以,西北風不能亂喝,喝多了容易放屁。
02屁憋著不放,會怎麼樣?
很多「有經驗」的朋友談論起自己在重要場合產生放屁的欲望是怎麼處理時,常常爽朗一笑說,很簡單,直接把屁憋住,它就沒有了。憋住的屁,真的就消失在我們體內了嗎?其實並沒有,被憋住沒放的屁,又回到了腸道內,並且它們會順著血液在體內進行遊走。要知道,屁的成分對身體來說是含有毒性的,尤其是消化食物所形成的屁,如果憋著不放,容易造成身體的慢性中毒,有誘發腸梗阻的風險。
看到這裡,你還會認為放屁是一件小事嗎?放屁也是一種排毒的方式,我們都要做個「有屁就放」的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