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60歲後才醒悟!

2020-12-24 網易新聞

生而為人,難免為「三碗面」所累:人面、情面、場面

但王陽明卻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他說:「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生是非雜亂,總有不稱人心,生活紛擾冗長,總有不盡人意。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

在王陽明看來,為人處世,若是掌握了這「三不管」,真的會自在灑脫許多,否則只會越活越累。

1、不管人非笑

王陽明認為,人活在世,難免被閒人抓住一些話柄。所以,當碰上沒什麼實質性意義的嘲笑時,我們完全可以不用在乎。

不然總是活在別人的口中,把別人的片面評價看得很重,我們會越活越累,畢竟錢是自己掙的,衣服是自己買的,吃的也是自家飯,和別人完全不搭邊,何必讓別人佔用我們太多的精力呢?

2、不管人毀謗

人活在世,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那麼面對他人的毀謗和指責,我們該怎麼做呢?

王陽明認為:「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如果自己能將極度憤怒的情緒與狀態,消餌於無形,則是丈夫所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你儘管行端坐正,謠言自會止於智者。

真正聰明的人,在為人處事上:遇事不爭,是一種氣度;遇謗不辯,是一種坦蕩;遇人不怨,更是一份自信。

3、不管人榮辱

王陽明曾兩次科舉考試落榜,但他的父親是當朝有名的狀元,狀元之子連續兩次落榜,恥辱不?可王陽明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別人以落榜為恥,我以落榜之後動心為恥。

大道至簡,當你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只是做一個純粹真實的自己時,就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敗和低谷所困,最後也容易收穫成功。

有時候,人的痛苦就是心念與欲望在作祟,心胸寬闊的人,榮辱得失處之泰然,常常無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禍卻無禍。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學者奉為圭臬。

《知行合一——王陽明》影響了無數人,都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曾國藩等人對王陽明也非常推崇,「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

不同的年齡段讀這本書都會有新的認知,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學習運用心學則是在利我們人生的器。

很多人說古人的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看不明白,這本書含有注釋,淺白易懂,大人小孩都可以看明白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三碗面」要吃,分別是人面、情面、場面。  其實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尋找做好這三碗面的方法,明代的王陽明也是這樣,他認為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非常複雜,其他的一切都不過是浮雲。    王陽明的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如何「修心」,他還在自己的「心學」體系提到:人生在世要做到三不管,往後餘生都會順風順水!那到底是哪三不管呢?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這一輩子要吃三碗面,那就是人面、情面和場面,要想有所成,就不得不「煮」好這三碗面。早在百年前,明代一哥王陽明就已經在探究為人處世的奧秘,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人心是最複雜的,別的都是浮雲。作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治心,他曾提到:「為人處世做到三不管,往後餘生順風順水!」1、不管人非笑心理學上有個「鴕鳥心態」,指的就是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在沙子裡,其實,就是一種逃避問題的懦弱行為。
  • 王陽明:真正自在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心學集大成著王陽明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他告誡世人,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才能過自在人生,別等老了以後才知道!一、不問過去「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是一條永不回頭的旅途,過去的光榮也好、遺憾也好,都將變成你人生經歷的一個部分,可以用來回憶,但是千萬別沉迷在陰影之中,找不到前方的路。「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別等到50歲才知道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不問過去,不問將來,不問人心。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事,思之何益?真正聰明成熟的人,只會活在當下,不會讓太多的昨天佔據自己的今天。活得乾淨灑脫,才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王陽明:人想要幹大事,一輩子「三不爭」,別等到40歲以後才明白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看到一些爭強好勝的人,有好勝心,不服輸的勁頭其實是件好事。不服輸的人更能經受住磨難,所以也更容易獲得成功。但是有些事可以爭,有些事最好別爭。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三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不爭過往。
  • 王陽明:為人處世做好這「三不管」,往後餘生才可順風又順水
    被世人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的心學大家王陽明,就曾說過一段話:「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我只是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王陽明認為,為人處世要做好這「三不管」,你的內心才可不動如山,餘生才能順風順水。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四不爭」,別等到中年才知道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四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一、不爭口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與人爭口舌上浪費時間,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為什麼要和不喜歡你的人浪費時間爭論他們誹謗你的話呢?
  • 王陽明:操心之人累一生,若想幸福,這3件事你別「瞎操心」
    生而為人,最忌諱的便是胡思亂想,通常只有經歷過操勞的人,他們才知道無事是多麼的幸福,唯有心靜神寧的人,他們才知道多心是多麼的勞累。」忙「字左邊是」心「,右邊是」亡「,假若太忙,內心則亡。所以一切痛苦、操勞、疲憊,實際上皆是來源於內心,假若修煉好內心,人則能心曠神怡,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早已悟透了這個道理,因此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寫盡了心酸,訴說了一生的過往。而人活一世,無非圖個坦坦蕩蕩,求個問心無愧。而人這一生基本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曾經的年少輕狂到上了年紀以後變得成熟穩重。而人這一生有那麼幾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人這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就是30歲、40歲。為什麼說這兩個年齡階段很重要?比如有一句老話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以說,30歲這個年紀,要對自己未來有清晰的·規劃,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而到了四十歲,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往後的人生中任何選擇不能僅僅只考慮到個人。
  • 王陽明:越是有福之人,越是不會管這3件事,別等到40歲才知道!
    被譽為是「心學大師」的王陽明對此給出了他的見解,王陽明是一生都在探究為人處世和修心治心的奧秘,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人心是最複雜的,別的都是浮雲,想要有擁有幸福的人生,就要「修心」,而修心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內心純淨,首先就是做到三不管。
  • 真正有福氣的人,都是「自求多福」
    可見,真正的強者,是自勝者強;真正有福氣的人,都是自求多福。正如《左傳》有云:禍福無門,唯人所召,人生的好與壞都是靠自我招致的。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個年輕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一位禪師正撐著傘走了過來,於是喊道:「禪師!出家人慈悲為懷,講究普度眾生,請你帶我一程吧!」
  • 王陽明告誡奔六的60後:當你老了,請慢慢適應孤獨吧
    漸漸地,漸漸地,我們這批60後,就要人到六十了。人到六十,是要進入老年人隊伍的了,在這樣的一個年齡,我們已經開始老了。隨著年紀的老去,我們突然發現,孤獨開始如影隨形了。和身邊的朋友聊起這個話題,大家都深有感觸地說道:是啊,我們這批60後,開始老了。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寫過,當你老了,就請慢慢適應孤獨吧。那麼,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摔倒了才知道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摔倒了才知道!著名人物心學大師王陽明不用多言大家都了解,他創辦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兩大心學體系備受了眾多後代的青睞,不但影響到了我們中國人,乃至在國外也是有他的一波忠實粉絲。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社會,而人上構成社會的基本因素。
  • 王陽明:真正強大的人,懂得用良心激發人性最大的善意
    王陽明曾經說過,人最大的法寶就是明白良心的作用。對於你們每一個人來說,真正強大的人往往懂得如何激發最大的善意,這是一個人內心最強大的東西。對每個人來說,我們都有善良的天使和邪惡的一面。真正強大的人,他們深刻理解人的這一特性,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會用內心的良知去激發人內心的善意,這就是良知所發揮的最大作用。
  • 真正有福氣的女人,多數是「沉默」的
    作者:巧姐講情感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很多時候,人總是會在意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玄學,比如福氣,不管是娶妻還是嫁人,有福氣的人似乎備受關注。真正有福氣的女人,多數是「沉默」的 沉默的女人,低調朋友多我們都知道,三個女人一臺戲,女人們圍坐在一起,很少有沉默的時候,因為總有很多家裡長家裡短的八卦可以說。
  • 「人若有福,開口就知」: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這樣說話
    記得有一次,爺爺告訴我說:「人若有福,開口就知」,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這樣說話!爺爺說:真正有福氣的人,懂得以迂為直,給他人一個臺階有人喜歡當眾談及對方的錯處,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爺爺指出: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在公眾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因此,當對方為自己的失誤而愧疚時,千萬不要當面指責批評他,要為他找出一個體面的臺階。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出現3種怪相,別等40歲後才明白
    三、左顧右盼、賊眉鼠眼王陽明:那些長相賊眉鼠眼,喜歡左顧右盼的人,往往心術不正。在影視劇中,一出場就左顧右盼,眼神中透著狡猾,眼白露出、兩腮無肉的人,多半會刻畫成一個賊眉鼠眼的小人形象。雖然有點刻板印象,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意義。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五十,要對這3件事情「心狠」!
    人到五十,很多人都會有「中年危機」,這是因為就正常情況來說,人的一生大多也就是八九十歲,頂多也就一百來歲吧,活到了五十歲也就說明人的一生道路走到了一半了,是時候跨越這一道分水嶺,迎來人生後半場的時候了。
  • 王陽明告誡:為人處世做好「三不管」,往後餘生順風又順水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要端好「三碗面」,人面、情面和場面,想要在社會上混出一番作為,這3碗面不得不端好,那應該要怎麼做呢?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在為人處事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他曾提出人生掌握這3不管,就能在社會上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