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2020-12-27 網易

2020-12-03 10:10:12 來源: 魯事資訊

舉報

  人的一生有「三碗面」要吃,分別是人面、情面、場面。如果想要在社會上混出頭,成就一番事業,就不得不把這3碗面做好。

  其實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尋找做好這三碗面的方法,明代的王陽明也是這樣,他認為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非常複雜,其他的一切都不過是浮雲。

  

  王陽明的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如何「修心」,他還在自己的「心學」體系提到:人生在世要做到三不管,往後餘生都會順風順水!那到底是哪三不管呢?1、不管人毀謗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從「不管誹謗」開始的。作家馮唐有次應邀去做主持人,節目結束後,有些人在網上批評他不專業,是一片嘲笑和誹謗。有不少朋友看不下去,就詢問馮唐為什麼不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名譽。馮唐只是淡淡地說:「別人罵我是他們自己的事。這個世間的所有事分為兩種在:關我何事,關你何事」。

  

  是的,人一輩子不過就是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只是活在別人的嘴裡,就十分荒唐。真正聰明的人都活在自己心裡,遭受誹謗的時候,不解釋,過一段時間別人就會忘了這件事,不會繼續自討沒趣。2、不管人非笑

  鴕鳥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頭埋在土裡,來躲避危險。其實生活中很多人心裡都藏著「鴕鳥心理」,當聽到別人的嘲笑時,很多人一邊告訴自己不要聽,一邊又在心裡難受。

  

  孔子在周遊列國之時,不少文人都嘲笑他:「你這樣各地遊說,不就是顯擺自己的能耐嗎?」孔子並不惱怒,不動聲色。後來孔子到了鄭國,與他的弟子走散了。弟子向一名隱士打聽孔子的去處,沒想到他嘲諷:「累累然若喪家之犬」。雖然孔子被人嘲諷,但是他並不生氣,反而自嘲:「我雖外貌不死狗,可是現在這種情況,確實像一個喪家犬」。

  

  人的一生難免會聽到嘲諷和是非,如果每次聽到這些,都要生氣,那豈不是會被累死。3、不管人榮辱

  這裡的榮辱,大多是指得失。這一點王陽明非常明白,他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王陽明參加科舉,但是兩次落榜。但是因為王陽明的父親是狀元,狀元的兒子落榜,當然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但是王陽明卻沒有在意自己落榜,他說:「別人因為落榜羞愧,而我會因為為何落榜而羞愧」。後來王陽明進入官場,遭到同僚的排擠,但是他憑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反而自己更加逍遙。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心學強調知行合一,即認識與現實密不可分,如果一個人把內心做到極致,那他的生活一定不會太差!在現在短視頻橫行的年代,和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消遣上,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會記得自己的本心呢?

  

  當你內心浮躁,難以平靜之時,當你遇到困境,難以逃離之時,不妨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總結了王陽明的全部學說和理論,是我們修心養性的不二之選。

  無論是買來給誰看,這本書都能使我們獲益匪淺!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

  人面重要,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掙;場面微妙,需要每個人去迎合;情面險要,需要每個人用心去經營,人活一輩子,端好這「三碗面」,將來混得不會太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這一輩子要吃三碗面,那就是人面、情面和場面,要想有所成,就不得不「煮」好這三碗面。早在百年前,明代一哥王陽明就已經在探究為人處世的奧秘,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人心是最複雜的,別的都是浮雲。作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王陽明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治心,他曾提到:「為人處世做到三不管,往後餘生順風順水!」1、不管人非笑心理學上有個「鴕鳥心態」,指的就是鴕鳥在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在沙子裡,其實,就是一種逃避問題的懦弱行為。
  • 王陽明:真正自在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心學集大成著王陽明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他告誡世人,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才能過自在人生,別等老了以後才知道!一、不問過去「開弓沒有回頭箭」,人生是一條永不回頭的旅途,過去的光榮也好、遺憾也好,都將變成你人生經歷的一個部分,可以用來回憶,但是千萬別沉迷在陰影之中,找不到前方的路。「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60歲後才醒悟!
    生而為人,難免為「三碗面」所累:人面、情面、場面。但王陽明卻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他說:「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人想要幹大事,一輩子「三不爭」,別等到40歲以後才明白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看到一些爭強好勝的人,有好勝心,不服輸的勁頭其實是件好事。不服輸的人更能經受住磨難,所以也更容易獲得成功。但是有些事可以爭,有些事最好別爭。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三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不爭過往。
  • 王陽明:事業止步不前,多半是卡在了3個點上,別等50以後才頓悟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後人稱之為繼孔子之後的聖人,王陽明、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可見王陽明在歷史上的地位之高。王陽明一生致力於心學的研究,關於人如何做事、修心,王陽明的許多話一語道破,幫助後來者解決了困擾了很多年的難題。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別等到50歲才知道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不問過去,不問將來,不問人心。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事,思之何益?真正聰明成熟的人,只會活在當下,不會讓太多的昨天佔據自己的今天。活得乾淨灑脫,才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王陽明:36歲面臨人生低谷時,我做了三件事,從此人生一路開掛
    王陽明:36歲面臨人生低谷時,我做了三件事,從此人生一路開掛談及王陽明,大家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是心學的集大成者,是明代中期以後最有影響力的儒家學派。按王士禎來說:「王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 王陽明:為人處世做好這「三不管」,往後餘生才可順風又順水
    被世人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的心學大家王陽明,就曾說過一段話:「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我只是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王陽明認為,為人處世要做好這「三不管」,你的內心才可不動如山,餘生才能順風順水。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跌倒後才頓悟!
    人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和世俗有了不解之緣,據統計,每個人一生都要碰到800萬人,形形色色,有的真誠,有的虛偽,有的至死不渝,也有的忘恩負義;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不是金錢和名譽,而是修心。古人其實早就悟透了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是非常厲害的,修心是他一生的追求,而且他的心學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一個人的內心經常是什麼狀態,就會通過微表情顯露出來,時間一長,自然會形成一定的固定神態或影響一個人的面貌,可謂是「相由心生」。俗話說:防人之心不可無。
  • 王陽明:世界上有3種人命苦,不容易幸福,希望你不是其中之一
    有些人的幸福是賺多多的錢,有些人的幸福是多活很多年,有些人的幸福是自由自在,有些人的幸福是子孫滿堂……其實真正的幸福是由心而生的,倘若內心幸福了,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幸福;倘若內心不快樂,即使家財萬貫也不幸福。
  • 王陽明:世界上有3種人命苦,不容易幸福,希望你不在其中之一
    有些人的幸福是賺多多的錢,有些人的幸福是多活很多年,有些人的幸福是自由自在,有些人的幸福是子孫滿堂……其實真正的幸福是由心而生的,倘若內心幸福了,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幸福;倘若內心不快樂,即使家財萬貫也不幸福。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四不爭」,別等到中年才知道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四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一、不爭口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與人爭口舌上浪費時間,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為什麼要和不喜歡你的人浪費時間爭論他們誹謗你的話呢?
  • 王陽明:操心之人累一生,若想幸福,這3件事你別「瞎操心」
    生而為人,最忌諱的便是胡思亂想,通常只有經歷過操勞的人,他們才知道無事是多麼的幸福,唯有心靜神寧的人,他們才知道多心是多麼的勞累。」忙「字左邊是」心「,右邊是」亡「,假若太忙,內心則亡。所以一切痛苦、操勞、疲憊,實際上皆是來源於內心,假若修煉好內心,人則能心曠神怡,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早已悟透了這個道理,因此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心學。
  • 王陽明:真正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這樣做,沒錢沒勢,照樣出人頭地
    它是告訴世人,一個人深陷低谷的時候,如果能夠挺下來,那麼這個人以後的人生,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困難,也都能順利度過。當初王陽明,被宦官劉瑾陷害,然後被貶,36歲那年,去到了龍場頓悟,可以說,人生已經到了谷底,但這也是王陽明的人生轉折點,在龍場,王陽明先是讓自己生存下來,然後每天修行,直到有一天,他終於悟出了王陽明心學,還從此成了聖人。
  •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寫盡了心酸,訴說了一生的過往。而人活一世,無非圖個坦坦蕩蕩,求個問心無愧。而人這一生基本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曾經的年少輕狂到上了年紀以後變得成熟穩重。而人這一生有那麼幾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人這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就是30歲、40歲。為什麼說這兩個年齡階段很重要?比如有一句老話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以說,30歲這個年紀,要對自己未來有清晰的·規劃,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而到了四十歲,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往後的人生中任何選擇不能僅僅只考慮到個人。
  • 王陽明:真正強大的人,懂得用良心激發人性最大的善意
    王陽明曾經說過,人最大的法寶就是明白良心的作用。對於你們每一個人來說,真正強大的人往往懂得如何激發最大的善意,這是一個人內心最強大的東西。對每個人來說,我們都有善良的天使和邪惡的一面。真正強大的人,他們深刻理解人的這一特性,所以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會用內心的良知去激發人內心的善意,這就是良知所發揮的最大作用。
  • 王陽明:一個人是否命苦,到了50歲的時候,就會一目了然,別不信
    五十歲,就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因為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明白了自己已經不是一腔熱血的青年,知道了自身的局限性,很多事情已經沒有精力再去做,所以這個時候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
  • 王陽明的「英雄之旅」
    更有意思的是,英雄的成長軌跡都是相同的,通常會包括啟程、啟蒙、歸來三個階段。在英雄成長的旅程當中,通常都會遭遇一個「掉入深淵」的過程,他們會經歷一次或者多次的失敗,並且在這種失敗中爬起來,從而獲得了一種人生的頓悟,這種頓悟可以稱之為命運之神的一種「恩惠」,英雄會帶著這種「恩惠」歸來,並把這種恩惠回饋給更多的人。
  • 88歲老人忠告:人窮想翻身,就去做這2件事,別等40歲以後才頓悟
    88歲老人忠告:人窮想翻身,就去做這2件事,別等40歲以後才頓悟風有風的自由,雲有雲的溫柔。不同的人,獲取幸福感的來源也不同,每個人握緊自己覺得重要的,並守住那個「入口」,不讓幸福流失就夠了。之所以會成功,因為我對成功抱以強烈的願望和堅定的信心以及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