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碗面」要吃,分別是人面、情面、場面。如果想要在社會上混出頭,成就一番事業,就不得不把這3碗面做好。
其實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尋找做好這三碗面的方法,明代的王陽明也是這樣,他認為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非常複雜,其他的一切都不過是浮雲。
王陽明的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如何「修心」,他還在自己的「心學」體系提到:人生在世要做到三不管,往後餘生都會順風順水!那到底是哪三不管呢?1、不管人毀謗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從「不管誹謗」開始的。作家馮唐有次應邀去做主持人,節目結束後,有些人在網上批評他不專業,是一片嘲笑和誹謗。有不少朋友看不下去,就詢問馮唐為什麼不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名譽。馮唐只是淡淡地說:「別人罵我是他們自己的事。這個世間的所有事分為兩種在:關我何事,關你何事」。
是的,人一輩子不過就是幾十年的時間,如果只是活在別人的嘴裡,就十分荒唐。真正聰明的人都活在自己心裡,遭受誹謗的時候,不解釋,過一段時間別人就會忘了這件事,不會繼續自討沒趣。2、不管人非笑
鴕鳥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頭埋在土裡,來躲避危險。其實生活中很多人心裡都藏著「鴕鳥心理」,當聽到別人的嘲笑時,很多人一邊告訴自己不要聽,一邊又在心裡難受。
孔子在周遊列國之時,不少文人都嘲笑他:「你這樣各地遊說,不就是顯擺自己的能耐嗎?」孔子並不惱怒,不動聲色。後來孔子到了鄭國,與他的弟子走散了。弟子向一名隱士打聽孔子的去處,沒想到他嘲諷:「累累然若喪家之犬」。雖然孔子被人嘲諷,但是他並不生氣,反而自嘲:「我雖外貌不死狗,可是現在這種情況,確實像一個喪家犬」。
人的一生難免會聽到嘲諷和是非,如果每次聽到這些,都要生氣,那豈不是會被累死。3、不管人榮辱
這裡的榮辱,大多是指得失。這一點王陽明非常明白,他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王陽明參加科舉,但是兩次落榜。但是因為王陽明的父親是狀元,狀元的兒子落榜,當然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但是王陽明卻沒有在意自己落榜,他說:「別人因為落榜羞愧,而我會因為為何落榜而羞愧」。後來王陽明進入官場,遭到同僚的排擠,但是他憑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反而自己更加逍遙。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心學強調知行合一,即認識與現實密不可分,如果一個人把內心做到極致,那他的生活一定不會太差!在現在短視頻橫行的年代,和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消遣上,捫心自問,有多少人會記得自己的本心呢?
當你內心浮躁,難以平靜之時,當你遇到困境,難以逃離之時,不妨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總結了王陽明的全部學說和理論,是我們修心養性的不二之選。
無論是買來給誰看,這本書都能使我們獲益匪淺!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
人面重要,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掙;場面微妙,需要每個人去迎合;情面險要,需要每個人用心去經營,人活一輩子,端好這「三碗面」,將來混得不會太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