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臺灣遇見設計小確幸~ 2018TID金獎驚喜揭曉!

2021-02-10 163設計情報

8月17日

第十一屆臺灣TID大獎頒獎禮

在臺北松煙誠品B1表演廳圓滿落幕

本屆大賽收到來自世界各地作品共計860件

並吸引了亞太地區500餘位設計師

共赴臺北見證十二個TID金獎的誕生~


網易設計作為官方協辦媒體,在現場進行了獨家圖文直播報導~

戳原文連結看直播~

現場大咖雲集

CSID理事長龔書章表示,TID獎一直致力於找出具有不同時代性與影響力的作品,讓設計師們能找到未來的方向,打開不同視野及範疇。無論是評審還是設計師,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TID獎的精神。

TID獎作為華人地區重要的室內設計交流平臺,必須帶領設計界思考下一步方向,將來設計將不再局限於室內空間,如何讓臺灣的設計動能與公共社會做連接才是未來趨勢。

獲獎設計師

除了頒獎盛典,還有精彩的同期活動:CISD結合本次APSDA 亞太設計聯盟年會及各國代表團來訪之時特別舉辦 「國際設計工作營」 集合臺灣12所大專院校室內設計相關科系師生與來自各成員國的優秀設計師,由社會設計思考出發,標示「小島大設計 - Big Design」為年會主題 一同帶領年輕學子進行文化碰撞,將空間設計由私領域擴大至:

為群眾設計 Design for People

為公共設計 Design for Public

為環境設計 Design for Environment

為卓越設計 Design for Excellence

為真理設計 Design for Truth

APSDA 2018,讓我們與世界一起Think big, design big, for big.

國際設計工作營

 金獎揭曉 

光間-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室空間重塑

梁豫漳、蔡大仁 、吳明傑 

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頒獎人:杜文正建築事務所負責人 杜文正



公共空間類TID獎


MING皮革工作室

黃重蔚

新澄室內裝修工作室 

頒獎人:臺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 張光民



工作空間類TID獎

分子藥局
李智翔 
水相設計
頒獎人:博上廣告董事長 許益謙


商業空間類-購物空間TID獎


禾乃川豆制所

蔡嘉豪

本埠有限公司B+P Architects

頒獎嘉賓:CSID副理事長陸希傑

商業空間類-餐飲空間TID獎


Hotel Mono(新加坡)

曾國棟 William Chan

Spacedge Designs

頒獎嘉賓:室內設計雜誌總編輯 黃湘娟

(本人未到現場)


商業空間類-休閒空間TID獎


山坡之家hillside house

劉冠宏

無有有限公司

頒獎嘉賓:今品空間計劃優先主持人 楊岸


居住空間類-復層TID獎

灰色 20 度 C Grey 20℃

鄭明輝 armin

蟲點子創意設計

頒獎嘉賓:自由心向創意出版部總編輯 葉怡蘭


居住空間-單層空間TID獎


貓屋

金鑫 

南京反幾建築設計事務所

頒獎嘉賓:漣漪人基金會董事長及肯夢學院創辦人 朱平

晴雲感知

邵唯晏

竹工凡木設計有限公司

頒獎嘉賓:CSID榮譽理事長王玉麟


展覽空間TID獎


心之所向-煙臺富力灣(中國)

韋傑 Vinck Van

廣東卓藝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頒獎嘉賓:齊物設計事業 總監 甘泰來

空間裝置藝術類TID獎


XYZ 嬉遊中 - 城市家遊站

鄭又維

彡苗空間實驗

頒獎嘉賓:臺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

臨時建築與裝置類TID獎


Speaker Cloud

邱柏文、 王菱檥 

柏成設計J.C. Architecture

頒獎嘉賓:APSDA理事長MR.AR CHRIS YAP



品牌設計類TID獎


思謬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呂秋翰

頒獎人:龔書章



新銳獎設定宗旨:為了將臺灣的設計能量帶向國際,TID特別為35歲以下新生代設計師設置了新銳獎。希望鼓勵新生代設計師能在這樣的氛圍下奮起,與中生代設計師共同承先啟後,向世界展現臺灣室內設計更豐沛的力量。

評審團獎-社會設計類

仙跡巖腳下的光影工作室

李達 

巖午設計工作室


評審團獎-創新設計類

繼光工務所

吳建志

賴人碩建築師事務所


評審團獎-環境設計類

涼涼海之濱

辜達齊 

一起設計

為了延續頒獎盛典的喜悅及增進各地設計師的交流,在第十一屆TID獎頒獎典禮結束後,主辦方CSID還籌備了輕鬆的「設計師之夜」的活動,由臺灣設計師組成的樂隊開唱~ 燃爆全場~

特別節目

倒立先生黃明鄭帶來了一個很特別的節目——《倒立看臺灣》。每一個片段都是來自不同人的生活歷程的結晶,同時也呼應著本屆【小島大創意THINK BIG DESIGN BIG 】的主題。讓大家共同嘗試用不一樣的角度,重新認識臺灣。

(編輯:吳焰超)

本次獲獎作品也較以往呈現了更多元的面向,並將TID Award的核心精神拉出室內,不再只著重於作品的氛圍,使設計真正著眼於空間與社會、自然環境關係及設計思考的概念。結合視覺藝術空間、文化資產空間、與文化傳承的目標。

點擊 原文連結 查看網易設計獨家現場圖文直播~

相關焦點

  • 彰顯中國設計多元化!2019 TID Award 臺灣室內設計金獎獲獎名單
    2019 第12屆 中國臺灣室內設計大獎2019 TID Awar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 (TID award)是大中華地區室內設計領域的重要競賽平臺該賽事除了凝聚當代臺灣設計菁英的設計創意思維之外,更成為觀察大中華地區室內設計發展的重要平臺,記錄與觀察來自兩岸各地設計作品,所呈現的各式各樣當代「生活空間」的面貌,更是作為研究當代華人生活形式與區域文化的重要場域。2019年8月31日,TID獎頒獎典禮於臺南市美術館二館如約舉行,眾所期待的金獎、新銳獎、評審團特別獎和年度大獎得主名單也已經揭曉。
  • 臺灣人的小確幸
    臺灣人的小確幸 小確幸是近年來臺灣很流行的用語。
  • CSID「2019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結果揭曉! 本屆首次不分類金獎呈現設計跨界多樣性!
    第十二屆TID臺灣室內設計大獎頒獎典禮於臺南市美術館2館的跨域展演廳盛大展開,8月31日揭開2019 TID Award 各項金獎 、新鋭獎、評審團特別獎及令人矚目的年度大獎。葉東泰老師的開場表演;攝影/邱佩儀臺灣CSID理事長龔書章表示,今年金獎不分類,端看作品本身。
  • 你好,小確幸 發在2016臺灣大選前
    小確幸這個詞出自村上春樹的一篇散文,傳到臺灣後迅速成為臺灣人追求的一種社會風尚。▲春上村樹: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罷了,很多事物都可以產生小確幸,只要你用心體會就成什麼是臺灣「小確幸」?我一直覺得臺灣才是保存中國傳統文化最完好的地方,儒家倡導的溫良恭儉讓在這裡都可找到。臺灣小確幸的形成或許和臺灣飄零的歷史以及過了經濟快速發展有關。在被日本佔領長達50年的時間裡,臺灣人民不斷反抗,也不斷學習日本先進的技術以及教育。在蔣介石去臺灣前又帶走了大批的財寶,軍隊與大量人才。
  • 帶著父母一起旅行-愛上臺灣的小確幸
    趁青春和夢想還在》、《有一天,我遇見了世界》等,一生相信愛情。#帶著父母一起旅行-愛上臺灣的小確幸# DAY5·再遇臺北開始的開始,結束的結束,再次回到這座豐富的城市,回味與咀嚼這座城市的細膩味道。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 趙剛 ▍「小確幸」:臺灣太陽花一代的政治認同
    因為這裡畢竟牽涉到一個客觀的知識問題:人們為什麼在一個特定的時空中(此處,臺灣2013~2014),不約而同地使用了一個新名詞,來指認他們的「幸福感」?如此說來,「小確幸」應該被視為存在於一種特定歷史與社會條件下的能指,它並非「古已有之」。 「小確幸」固然是各個人所經歷的不同的幸福感,幾乎是人言人殊,但如果我們把「小確幸」僅限定於這個個人層次,那其實也同樣意味著拒絕知識對象化了。
  • 2017第十屆 TID Award 臺灣室內設計大獎頒獎典禮金獎最終揭曉
    TID Award 臺灣室內設計大獎經過了9年,它不僅是臺灣室內設計界的重要大獎外,近年來也成為兩岸四地及亞太華人地區非常重要的專業獎項,2016年突破800件作品參賽,選出72件獲獎作品,11座金獎殊榮分別由臺灣5位、香港1位、大陸5位優秀設計師獲得,所有獲獎作品更走出臺灣,經過倫敦、香港、臺北、臺南、臺中各站,連結中、港、臺各地設計精銳共同參與,完成首次世界巡迴作品展與國際論壇,定義亞洲空間新趨勢做為
  • 臺灣計程車司機的「小確幸」
    臺灣計程車內擺放的百合花令人眼前一亮。(圖片來自網絡)不少臺灣人追求「小確幸」,計程車(臺灣對計程車的稱呼)司機的話語間也多有流露。60多歲的陳姓司機告訴我,「平時載客人,有人花錢讓我們逛街多好。沒去過的地方很多,臺灣很多地方風景都很好,雖然小,好玩的地方還是蠻多。」
  • 「小確幸」的與世無爭, 暗含臺灣問題的隱性根源 | 文化縱橫
    「小確幸」這個夾著濃濃東洋風的外來語,來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的是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臺灣的「時報出版社」分別在2002年和2007年出過的《藍格漢斯島的午後》以及《尋找漩渦貓的方法》這兩本插畫散文集,大概就是這個詞飄洋過海來到臺灣的兩個載體。但這個詞來到臺灣後,浸染流行,成為現在的流行語,大概也不過是這幾年的事。
  • 外媒觀察夾娃娃機風潮,日經新聞:臺灣的小確幸經濟學
    在臺灣,夾娃娃機正掀起熱潮。(回顧:臺灣娃娃機店數量年增5成)夾娃娃機過去一般設置在百貨店和夜市等有限的場所,但最近在街頭巷尾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小型店鋪不斷出現。到底發生了什麼?夾娃娃機抓住了被稱為「小確幸」的臺灣現代消費傾向。隨著經濟發展告一段落,臺灣迎來低增長時代,工資難以提高。因此,不求大的成功,而是像喝上一杯咖啡等這些可以在日常獲得小小幸福的低價消費受到歡迎。
  • 旅行家 行走灣灣,遇見心中的小確幸!
    走過很多城市,邂逅了很多陌生人.突然有一天,很想去追逐一次小清新,去尋找心中的小確幸,去尋找最真切和細微的幸福。臺灣,就是屬於小清新的地方!去過臺灣的人或許都會有這樣的感觸,讓你感動的不是那些熱門景點,而是不經意路過的一條老街、一條小巷,或是路邊阿嬤哼的童謠、飽經滄桑的孤單鐵軌、春天裡滿山的櫻花...
  • 探店 舌尖上的小確幸!魔都首家港式點心糖水專門鋪來嘍!
    最近,有一個詞很火,叫「小確幸」。村上春樹曾說沒有小確幸的人生,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罷了,「小確幸」,就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當你尋覓飽食到一頓幸福溫暖味道的美食時,這就是生活中的小確幸。這家薄荷色文藝港式餐廳,店門口設計成雜貨鋪的模樣,精緻的雜貨小物瀰漫著往昔特有的文藝氣息,暖色鳥籠燈飾搭配整體清新的薄荷色調,起初看上去還以為是家小資咖啡館。
  • 在​臺灣的便利店廣告裡,能看到不經意的小確幸...
    「灑上在布拉格旅行時擦的香水今天的臺北也可以很布拉格」便利店廣告裡的「臺灣味兒」多看一些臺灣廣告,你就會發現有一類廣告自成一派,它們在視覺呈現上有著一種極高的辨識度,姑且稱之為「臺灣味兒」。如果要給這類廣告打個標籤,我想會是「文藝治癒系」。很多便利店廣告也有這股「臺灣味兒」,除了畫面呈現上獨具特色,也偏愛以系列或簡短的小短片形式推出。看過《單身教我的7件事》、《全聯經濟美學》等廣告後,發現這些便利店廣告還有以下一些共性:這類廣告的故事性都不太強,更偏重於一種態度的表達。以一種緩緩展開的方式,一種自然的方式過渡,一種水到渠成的方式結尾。
  • 臺灣品牌文案:如何將「小確幸」用到極致?
    作者:梅花網Maggie臺灣人口中的"小確幸",原本是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的是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
  • 沒有了大陸,臺灣哪有什麼「小確幸」!
    根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2月5日至10日民調「是否認同口罩禁止出口的措施」,有81.8%表示支持(包含62.5%非常支持,19.3%還算支持),有8.8%的人不太支持,5.6%非常不支持,3.8%不知道或沒意見。也就是說,八成以上的臺灣民眾是支持臺當局不向大陸援助口罩的(雖然大陸也不需要臺灣那點口罩)!
  • 提升 臺灣民宿&文創深度感悟之旅:發現在地漫遊的小確幸
    是到一處像家一樣溫暖舒適而有人情味的地方 臺灣 • 民宿 去過臺灣民宿的人不難發現他們秉持珍惜土地的醇厚養分,投入對己意義深刻的夢想,為自己和別人都提供溫暖,把人生經營的像一首詩般,讓人體驗到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確幸。
  • 將小確幸用到極致的臺灣,原來廣告也可以如此好看
    臺灣人口中的"小確幸",原本是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的是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
  • 醉心武俠、公開示愛…… 臺灣「大人物」也有「小確幸」
    、郭臺銘幸福「曬娃」到劉兆玄重出「江湖」醉心「武俠」,臺灣「大人物」其實也有「小確幸」(微小而確切的幸福)。  今年七夕情人節,臺灣不少政治人物在社交網絡上秀恩愛、曬幸福,與民眾分享他們的「小確幸」,比如馬英九為了紀念與夫人周美青結婚38年,特別訂製了小驚喜。
  • 恐怖、兇殺、情色、喜劇、小確幸都有了.今年臺灣電影不簡單!
    剛剛揭曉的金馬獎,臺灣本土電影大放光彩。《血觀音》攬獲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等三個重量級大獎。《大佛普拉斯》、《紅色女孩》、《強尼凱克》等,也都是今年的華語佳作,臺灣出品。下面介紹的6部臺灣電影,目前沒有一部在內地院線上映,但給人的期待值都特別高。它們有的是類型片中的佼佼者,有的是文藝小確幸的延續。
  • @班長,遇見你是我的小確幸
    我的班長,遇見你,真的是我的小確幸。」作者:渠 冉、王浩翔陝西武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