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映的電影「迫降航班(Flight)」是一部探討飛行員駕駛技巧與倫理的影片。這部電影中丹澤爾·華盛頓飾演的飛行員在成功挽救一次飛行事故後成為了國家英雄。但此後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對飛行事故展開了調查,發現了飛行員有濫用藥物的問題。影片的結尾並沒有簡單將航班事故歸結為製造商維護的問題,或者是飛行員的駕駛問題,本片最接近現實的部分在於:所有航空事故,都是飛行員與飛機互動所產生的複雜結果,我們所能做到的,是儘量減少所有不安定因素,將航空事故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
奧蘭多市,Southjet Air的機長Whitaker(威機長)與乘務員Trina顛鸞倒鳳一夜之後,準備開始9點飛往亞特蘭大的航班。
不過在這之前,他需要「醒腦」一下……有些親估計要嘀咕了:這是要毀的節奏啊。但這本片並非傳統的悲劇。
10月上午的雨天,天黑的仿佛傍晚,機長在最後一刻登上飛機。
與副駕Ken打招呼之後,「吸氧」以「檢測」氧氣系統。
同時表明他最近很疲憊……
飛機起飛時有30度的側風,亂流使機艙裡氣氛很凝重。
威機長加速上衝,終於在兩片雲之間衝到了陽光之下,乘客紛紛鼓掌。
威機長將飛機交給副駕,去跟乘客打招呼:「40分鐘之後到達亞特蘭大」,順便喝果汁醒酒……
不幸的是,飛機尾部突然發生巨響,升降機卡住,飛機開始俯衝……
機長緊急處理,然而液壓系統失靈、引擎起火、失靈紛紛襲來……
機長決定翻轉機體,以維持平飛……
之後申請迫降,落在就近的農場上。
機長醒來時,工會領導告訴他,他拯救了近百人的生命,但依然有六個人不治而亡。
事故的調查隨即開始。為了躲避媒體的追蹤,威機長決定不回家,住到了農場裡。他的第一件事兒是清空房子裡的酒——他的酒精史一定不會逃過調查,不論調查結果是什麼。一旦他被裁定有過失,就面臨著故意殺人的審判。
工會為他請來了律師,律師的責任是極力撇清他的責任,讓飛機製造商負責;而飛機製造商也會極力的在他身上尋找漏洞,二者將在聽證會上展開較量。
而威機長過人的駕駛功力也得到了承認:在十個人在模擬機上面臨同樣的狀況時,沒有一個人能做到像他一樣迫降。
聽證會上,主持人指出,飛機尾翼上的一顆螺絲已經被磨平,這顆螺絲「超期」服役了1200多個小時,終於在此次飛行中卡住了尾翼,造成了飛機俯衝並無法控制。
但機組人員的血檢結果也出來了:有一個血液樣本被檢出了酒精。在工會的遊說之下,威機長本可以不表示態度,讓死去的兩個機組成員承擔責任。然而他說:Trina沒有喝酒,喝酒的是我。他承認,事發當天,他已經連續喝了四天的酒……甚至連離婚,都是因為喝酒。
最終威機長因為「故意殺人罪」進了監獄,但他說:「十多年了,我不願再撒謊。」他真正的清醒過來,面對自我。
TIPS:這部電影取材於兩個真實事件:
1、2000年阿拉斯加航空261號班機墜機事故:1月31日一架阿拉斯加航空的,載有88人的MD-83,因控制尾翼的一零件發生致命故障而倒著衝入太平洋,機上所有人員無一倖存。
事後調查查明飛機機件維修不足導致過度磨損,並在飛行過程中引發了飛行控制系統災難性故障。空難的可能原因是「因飛行途中水平安定面配平系統制動螺杆上的梯形螺紋損毀而造成俯仰系統失控。螺杆螺紋的損毀歸因於阿拉斯加航空對其所裝配製動螺杆潤滑不足導致其過度磨損。」
2、2001年8月24日加拿大越洋航空236次航班事故:8月24日,由機長羅伯特·皮切(Robert Piché)和副機長Dirk DeJager駕駛的236號班機,於大西洋上空漏盡燃料失去動力,後來成功以滑翔方式降落在亞速爾群島,無人死亡。
但事故調查顯示:機長羅伯特是事故的元兇。首先,在加入跨大西洋航空公司前,他曾因在美國販大麻而蹲過喬治亞州監獄,後因「已移居加拿大」而獲大赦。其次,調查官員透露,但有證據顯示:機長曾用正常工作的左引擎的燃料去「救濟」癱瘓的右引擎。這一冒險決定有可能導致了原本可以保障繼續安全飛行的右引擎也發生了同樣的漏油情況。
版權聲明:
本文系《環球飛行》雜誌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聯繫我們========
如果您想投稿或推薦優秀稿件,歡迎通過微信或郵箱聯繫我們,優秀原創稿件將發表在《環球飛行》雜誌上。
郵件發送至:worldflight@can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