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評職稱難 易成「代寫代發論文」受騙群體

2020-12-27 西部網

今年41歲的王女士是江蘇省泰州市某醫院的一名護士,因為評職稱,她需要在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年不執筆的王女士聽朋友介紹,網絡上有「槍手」專做「代寫代發表論文」的生意,便有些動心。


資料圖

讓人沒想到的是,王女士遇到了騙子。據偵破此案的江蘇省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以下簡稱「姜堰警方」)介紹,該犯罪團夥累計作案1000餘起,詐騙600餘萬元。其中,涉及的受害人多為醫生、護士,每人被騙數額在5000元到1萬元左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醫護人員評職稱難是普遍現象。很多醫護人員不斷呼籲,國家要對傳統的職稱評審制度進行改革,要把醫護人員從職稱論文中解脫出來,讓大家擁有更好的從業狀態。

「代發代寫」論文的商家盯上醫護人員

去年5月,王女士通過網絡搜索,搜到不少「代寫代發表論文」的「商家」。隨後,她選擇其中一家「機構」做了簡單諮詢,並添加對方提供的微信號建立聯繫。

對方聲稱不僅可以代發論文,甚至可以根據職業需求提供代寫服務,並保證代寫的論文能夠見刊。對方還給王女士發來一些以往的「成功範例」,表示「公司要深度合作幾家期刊」,並提醒不要擔心。

雙方商定好價格後,王女士通過微信先給對方轉了3000元「定金」,並約定論文寫好,確認後再談刊發的事。3個月後,王女士如期收到了論文,內容與自己的課題相關,但質量不高,按正常情況應該很難刊發。對方卻告訴她,只要再交稿費,就能刊發在國家級期刊上。王女士雖有些疑心,還是轉過去商定的5500元。轉帳之後,等了數月,也沒見論文發表。

王女士不斷聯繫對方,卻始終無人回復。意識到被騙後,今年4月底,又羞愧又氣惱的王女士在家人勸說下,向姜堰警方報警。

接警後,姜堰警方詳細詢問其被騙過程,對相關轉帳記錄等證據進行收集核查。此後,反詐中心民警重點圍繞作案微信號深入研判,鎖定犯罪嫌疑人為廣東湛江人黃某。進一步偵查後,警方確定這個以黃某為首的團夥至少有10餘名成員,並明確了該犯罪團夥主要窩點位於雲南昆明和廣東湛江。

5月12日,姜堰警方組織20餘名警力奔赴兩地實施抓捕,經過多次踩點偵查,在當地警方的支持下,一舉抓獲了包括黃某在內的12名犯罪嫌疑人,現場扣押手機、電腦等用於詐騙的工具百餘件。

據姜堰公安分局辦案民警孫喬介紹,該犯罪團夥中大多數人是初中文化,高中文化只有兩人,他們根本不具備代寫、代發專業論文的能力。

除了讓王女士受騙的網絡平臺廣告,孫喬說,團夥裡還有幾名工作人員負責線下「跑業務」。他們把目光重點投向各地的醫院,拍下醫護人員的通訊錄,匯總到公司系統裡。之後,辦公室裡的其他工作人員再虛構一個某某期刊的編輯身份,一個個給醫生、護士發簡訊打電話,問是否有相關需求,尋求具體「合作」。

「代發代寫論文」的生意很紅火

「代寫、代發表論文本身就是不光彩的事,很多人收到的代寫論文質量很差,不能發表,發現被騙後,還是選擇了『沉默』,犯罪團夥很聰明,他們正是利用了這一心理實施詐騙。」孫喬說。

被抓後,犯罪嫌疑人黃某等人如實交代了以「代寫、代發表論文」為幌子實施詐騙的犯罪事實。

兩年前,這個團夥的「領頭人」黃某聽朋友介紹,在網上幫人代寫論文來錢快,還可以在網上接單,再把文章題目發給專門的「槍手」代寫,從中賺取差價。

黃某此前沒有正式職業,便計劃在雲南昆明開設第一家「公司」。一段時間後,他發現生意很「紅火」,索性直接幹起了以「代寫代發表論文」實施詐騙的「生意」。為了「發展業務」,他還招了兩個妹妹、同村人士和幾名廣西朋友加入團隊,並在廣東湛江開設第二家「分公司」,試圖牟取更多的利益。

泰州市公安局披露的信息顯示,為增加迷惑性,犯罪嫌疑人掌握了一些代寫代發論文的「套路」和專業術語。

一般情況下,犯罪嫌疑人按照所需發稿的期刊級別和字數收取5000元至9000元不等的「代寫稿費和刊發費用」,並承諾,收到款後3個月內在指定刊物上發表。事實上,收款後,他們從來沒有向指定刊物投稿,如果對方催得急,便隨便將文章發到一些沒有期刊號的業餘雜誌上應付,或直接不予理睬。

對此,泰州市公安局提醒,尋找「槍手」代寫、代發論文,不僅有違學術精神和職業道德,在魚龍混雜的網絡空間尋找「商家」,還極易落入詐騙陷阱,得不償失。

醫護人員評職稱難在哪

2017年,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曾一次性撤銷了旗下雜誌《腫瘤生物學》中107篇涉嫌造假的中國醫學論文,國內多家頂級醫院的醫生涉嫌其中,甚至不乏重點科室的知名醫生。

這一現象讓人不禁好奇,醫護人員評職稱究竟有多難?為何醫護人員更容易陷入論文造假泥潭?

今年48歲的陳英(化名)是南京一家二甲醫院感染科護士。兩年前,從業近30年的陳英終於通過層層審核評上了正高級職稱。

她說,醫護行業評職稱有著嚴格的工作年限要求。陳英在中專畢業後自考本科學歷,取得護士資格5年後又報考了初級職稱護師。此後,每隔5年可以再依次申報中級職稱主管護師、副高級職稱副主任護師、正高級職稱主任護師,每晉升一級都要參加相應的考試。

在中高級職稱評定中,申報者的論文和學術成果是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現在國家對發表論文的要求越來越高,想評上高級職稱必須在統計源核心期刊或者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才行」。

從副高晉升到正高,光核心期刊,陳英就發了6篇。她畢業於1990年,當時班裡大約40個人,目前只有她一人評上了正高級職稱。

事實上,即便日常工作表現和學術論文都達標,也不一定能夠順利晉升,還要看所在單位有沒有職稱晉升名額。2009年陳英拿到副高級職稱後,又過了9年才等到一個正高級主任護師申報名額,最終「擠破了頭」,順利晉升。

「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代寫論文的廣告電話,現在醫院的科室越分越細,要發現一個學術上的創新點很難,也難有科研成果出來。這些客觀原因都催生了論文買賣和論文造假。」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副主任醫師李侗曾說。作為一線臨床醫生,他每周工作時間遠遠超出了國家規定的40小時,幾乎沒有完整的周末休息時間。要想研究課題寫論文,他只能在不多的休息時間裡再擠一擠。

醫護人員職稱評審制度期待改革

曾有業內人士公開撰文稱,醫生最重要的職責是看病,高質量完成醫療手術。當下「畸形」的醫療圈職稱晉升體系,讓本就繁忙的醫生們疲憊不堪。「再去搞『小白鼠』試驗,申請科研基金,醫生們哪還有精力好好去鑽研醫術?」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醫生分析,把論文和科研成果作為醫師晉升的必備條件,醫生的名氣大小、工資高低、醫院和科室排名情況,都直接或間接和課題成果掛鈎,最終導致了臨床醫生,包括基層的醫生都要去申請課題做研究。這對實際中的治病救人沒有太大幫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醫生不再看重傳統的公立醫院職稱評價體系,不再甘於用20年青春換回一個副高、正高職稱,而是選擇離開公立醫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去年4月,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分層分類制定評審標準,提高基層衛生人才評審的專業性、針對性和科學性,同時優化評審條件,基層衛生專業職稱外語成績可不作為申報條件。關於論文、科研要求,不作硬性規定,可作為評審的參考條件。

李侗曾表示,其實,醫療機構對醫生的職稱晉升考核體系一直是「醫療和科研並重」,但是相對科研論文來說,臨床的考核難以量化,在實際的執行中逐漸演變成了「重科研、重論文」,看病反倒不是最主要的了。

一位在醫療圈浸淫多年的醫生建議:對於擅長臨床的醫生,職稱考核時可以主要看患者評價、手術數量和床位周轉率這些臨床上的評定指標;對於擅長科研的醫生應該重點考察其科研情況,讓他們可以在醫學研究領域有更大作為。

「臨床醫生重臨床科研不應對立的,好的臨床醫生必須懂基礎、善思考,應該引導醫護工作者在臨床工作中思考,用科研成果指導日常工作,而不是單純為了晉升而發表論文。」李侗曾說。

編輯:鍾瑩

相關焦點

  • 電商「助推」論文代寫、期刊代發,誰評學術端與不端?
    Bianews調查了期刊發布論文的代理市場,發現科研論文代寫、代發幾乎已成為完整產業鏈。學術中介在網絡大行其道在淘寶網上,搜索「發表」關鍵字,就能看到不少提供論文代理髮布期刊的中介商家。是什麼催生論文期刊發表代理市場呢?在期刊發布論文,除了學者有發布的主觀需求外,還有不少「不得不」。其一,一些企業工程師、高校教師等在評職稱時有發學術論文到期刊上的硬性要求。有高校要求教師每年一篇核心期刊。其二,部分高校強制要求碩士博士研讀期間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 只有初高中學歷 12人「代寫代發論文」騙得600餘萬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通訊員 吳勁松 張玉成  今年41歲的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居民王女士是當地某醫院的一名職工,由於所在單位評定職稱,她需要在相關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年不執筆的王女士有些煩惱,她聽朋友介紹,網絡上有「槍手」專做「代寫代發表論文」的生意,便有些動心。  去年5月,王女士通過網絡搜索,搜到不少「代寫代發表論文」的「商家」。
  • 醫學SCI論文亂象:第三方代發、槍手橫行
    除了一名並列第一作者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一名博士(英文名Yan Yan)外,其餘作者均為天佑醫院傳染科醫務人員。知情者劉某反映稱,上述SCI論文是劉黎和周健花費兩萬餘元,由一家名為萬方匯智(北京)國際文化傳播中心的第三方機構操作,將一篇早已在國內發表的論文,由萬方匯智修改、翻譯、潤色並且代投代發,存在重複發表、不當署名等問題。
  • 論文代寫揭秘:無任何學歷審核 記者成"資深寫手"
    論文代寫揭秘:無任何學歷審核 記者成"資深寫手" 原標題:   關於影視明星翟天臨學術不端的新聞,如同一場蝴蝶效應,讓最近輿論炸了鍋。  論文是道坎兒。論文優劣,判定成績,完成論文,順利畢業。這是眾多高校學子,在畢業季的寫照。
  • 代寫論文這十年:有的研究生靠這個,買房買車
    在她的指導下,我從知網資料庫裡下載了幾篇相同領域的文章,從中分別摘取了「問題」、「原因」和「解決措施」,採用「轉述」的方法拼湊成了一篇新的論文——「問題」可以替換為「不足」,「原因」可以改為「緣由」,「措施」可以寫成「途徑」。論文順利通過了萬方數據和知網數據的「查重」檢測,「客戶」很滿意,後來據說還拿到了當年所在學校的優秀畢業論文獎。
  • 「論文代寫」不該十年不倒
    10年前,長江日報記者曾以《房奴博士一年賣8篇SCI論文》為題,報導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如今,當年30歲的「房奴博士」已變身為40歲的「論文寫手」,不變的是他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年老店」的標籤。
  • 畢業論文槍手平均月入過萬:兩萬字碩士論文要價至少六千
    大學的六月是離別的季節,不少大學生、研究生感嘆時光易逝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肚裡沒有料,畢業論文都寫不出。而不少上班族,疲於應付職稱論文,於是,他們走上了找人代寫論文的捷徑。找人代寫論文靠譜嗎?違法嗎?又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 畢業論文槍手月入過萬:兩萬字碩士論文要價六千
    提起論文,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一段痛苦的記憶:大學畢業需要發表論文、碩士研究生畢業需要發表論文、博士畢業需要發表論文、科研課題結題需要發表論文、評職稱也需要發表論文……  每年的三月到五月,不少大學生趕寫畢業論文時才發現幾年學的知識連篇文章也湊不夠。到了工作崗位,為了評職稱又要寫論文,逼得不少人都在尋找「捷徑」。
  • 沒有助理可以評中級職稱嗎,評中級工程師職稱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工程行業都是有評職稱的需求,例如建築工程行業,職稱不但可以提高個人的收入待遇,也能用於企業的資質升級等等。而目前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沒有助理可以評中級不?評中級工程師職稱又有啥要求?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那麼今天空格職稱就來為各位答疑解惑!
  • 買論文?做代筆?你還真膽大——「論文代寫」究竟有什麼貓膩?
    有業內人士指出,學生要加強自律,針對通過不正當手段完成、發表論文的人員,應加大懲處力度。然而,現實情況中,類似易奇這樣的畢業生不少,他們是論文代寫黑色產業鏈中的一環。一家自稱「有三四年論文代寫經驗」商家的客服介紹,博士論文代寫是8000元,碩士論文代寫是4500元。「教育層次越高,老師能力越強,所以價格差距大。」該客服說,團隊的論文代寫老師都是全職的。隨後,記者稱學校正在嚴查學術不端行為,擔心論文代寫被學校查到。
  • 震驚 央視揭論文造假黑色產業鏈!涉及500多所高校 博士論文也能「造」
    可是你知道嗎,論文造假的背後早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央視新聞的記者歷經兩個多月的調查,「潛伏」進了多家論文造假公司,為您揭開這個產業鏈觸目驚心的黑幕。代寫代發職稱、學位論文  要價幾千到幾萬元不等現在在網上搜索「論文發表」,隨便就能找到上萬個相關網站,有的甚至直接寫著提供論文代寫服務。
  • 給自由職業者評職稱,是對人才的尊重
    給自由職業人才評職稱,在北京市正在大力推進,僅是動漫遊戲、數字編輯這兩個專業,目前已有1300餘人取得了相應職稱。去年年底,北京市還有一批自由職業人才獲得了高級和中級職稱,其中有網絡作家,有二十多年紮根宋莊的職業畫家,還有初露頭角的青年美術家、懷揣藝術夢想的年輕演員。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甚至有碩士學歷的老師,是先取得了教授的職稱,再去讀博。還有從海外回來的博士,直接就可以入職高校,成為副教授。而現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水平也水漲船高。「碩士遍地走」,博士畢業進入高校,一般要以博士後的身份加入科研或者教學團隊,職務上都達不到,所謂職稱也就更難獲得了。
  • 醫護職稱改革來了!護理工作時間將作為申報條件
    科學合理對待論文,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各個環節,不得把論文篇數和 SCI(科學引文索引)等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評審的直接依據。 對在國內和國外期刊發表的論文要同等對待,鼓勵更多成果在具有影響力的國內期刊發表。不得將人才榮譽性稱號與職稱評審直接掛鈎。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甚至有碩士學歷的老師,是先取得了教授的職稱,再去讀博。還有從海外回來的博士,直接就可以入職高校,成為副教授。而現在,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水平也水漲船高。「碩士遍地走」,博士畢業進入高校,一般要以博士後的身份加入科研或者教學團隊,職務上都達不到,所謂職稱也就更難獲得了。
  • 起底SCI論文小鋪:買賣論文何以十年不倒,牟利數百萬?
    買賣SCI論文的「十年老店」「有需要物理、化學、材料類稿子的朋友就來找我吧——SCI論文代寫代發,中英互譯,淘寶交易,十年老店。」8月初,記者暗訪進入「論文寫手」提供的一家網站上的博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張不太清晰戴著眼鏡的大頭照。
  • 樊秀娣:論文造假系統裡:誰騙了誰?
    近日在人民網上看到標題為《初高中學歷騙子代寫代發論文,兩年獲利超600萬…》的文章,講的是昆明刑偵支隊協助江蘇泰州姜堰警方搗毀了一個以「買賣、代發論文」為由實施詐騙的犯罪團夥。
  • 護理專業評職稱論文如何投稿發表?投稿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細節?
    同時,一篇優秀的護理論文還可以使作者的學術成果、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點得以展示和傳播,與社會學界同仁、廣大讀者互相借鑑,有助於擴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業界、學術界的影響力。那麼護理論文應該如何起稿、投稿、發表能夠更容易發表成功呢?
  • 糾正「假論文」背後的真問題,必須從權力壟斷下的職稱評審監督機制...
    農發所幫派勢力在1998年為了排斥打擊妨礙他們以權謀私的正直學者,竟然把五位參評者提供的十篇代表作中唯一一篇受到學術界和政府部門好評的優秀論文弄成「最低分數」還覺得不解氣,還要弄成「不及格」,甚至三十多分。還要盜用「外單位專家」的名義。實在是辱人太過!欺人太甚!古人云:「士可殺不可辱!」,「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條,造假舞弊的群體大匯演。職稱評定製度的靈魂是「評審」二字。
  • 沒論文也能評職稱,還有多名教師被直聘為教授!這所高校放大招
    沒有足夠「達標」論文的水建學院教師裴金萍憑藉39年來全身心撲在教學一線的赫赫戰績,晉升為教授。 「本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就是以副教授來畫句號的,沒想到在新政策下,我竟然評上了正高職稱。」裴金萍高興地說,「這給我們教學為主型教師吃了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