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寵物來說,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從2月份開始,寵物遺棄事件就在愈演愈烈,關於狗狗的新冠狀病毒有關報導,也讓很多城市和小區出現了「禁狗令」。我們帳號作為一家動物收容所的帳號,就想通過對收容所經營的理解,結合現狀,談一談2020年動物收容工作需要做的一些轉變。
2020年流浪動物主要來源:棄養,控制棄養就是控制流浪動物
2020年棄養寵物來源擴大是必然結果,原因不外乎三個:
一是在4月份之後復工的人群大有人在,在未復工期間內,寵物一定會給低收入人群帶來重大壓力,這經濟壓力是造成學生群體產生棄養行為的重要原因;二是受疫情期間輿論影響,可能會有些寵物家長認為貓狗會傳播疾病,為了家人健康而產生的棄養;三是受疫情影響,各地寵物醫院無法復工,導致生病寵物無法及時治療或發情期寵物無法及時絕育,導致的丟棄病寵和意外繁殖後的棄養。
而對於部分地區,也下發了捕殺流浪狗的通知。所以對於2020年的流浪動物來說,應該是相當尷尬且難熬的時間。
從2000年之後的寵物熱開始,流浪動物就已經是一個社會性問題了。在日愈嚴重的流浪動物泛濫的情況下,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也在逐漸成立一些小型的動物救助組織,為流浪動物安排一個臨時的住所,或者尋找可靠的領養。
寵物棄養和丟失一直是流浪動物最大的來源,那麼在2020年寵物飼養比較嚴格,市場比較蕭條的情況下,作為一家動物收容所,應該把重點放到棄養動物的收容上來。當控制住棄養源頭,就相當於控制住了流浪動物數量。接受棄養動物和流浪動物到底有什麼區別?如果繼續往下看各位讀者就會發現,其實這兩者對收容所來講意義完全不一樣。
收容遺棄動物和救助流浪動物對收容所來說,有什麼區別?
曾經動物救助站的主要面向對象,是路邊無主的流浪動物,進行治療、絕育後找有心人領養。但我們通過前文可以了解,流浪動物來源是棄養寵物,那麼控制住棄養寵物,從某一方面講就是控制住了流浪動物的主要來源。為什麼2020年以後,動物收容所的工作對象重點需要從流浪動物身上轉移到遺棄動物身上呢?因為對於收容所來說,遺棄動物的收容相對流浪動物,有以下幾個非常大的優勢。
棄養群體大。無論什麼時間,寵物棄養總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尤其在新形勢下棄養群體會更加龐大。收容流程更易操作。和流浪動物不同,棄養動物不需要野外誘導捕捉,由主人送到基地或由相關工作人員上門接取,在收容流程上會更加簡單,節省大量不必要的人工和時間成本。動物健康度更有保證。棄養寵物都是家庭寵物,本身就已經具備了充分的疫苗甚至絕育基礎,這個基礎對於一家動物收容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動物救助和收容的最大成本之一就是醫療成本,而節約下來的醫療成本,可以實現對流浪動物數量最大化的TNR(絕育後放生)處理,或給現有的動物提高相當大的生活質量。節約醫療經費,把這些經費用到其他地方,不僅不會違背救助理念,反而會讓救助工作開展時適應性更強。而下文也會說到,為何把經費的一部分放在改善飼養環境上。更適合領養:動物輪換速度更快。家養寵物親人度和外表,較流浪動物,都有質的不同。而棄養動物進入收容所後,因為其更健康、表現更親人、有更高的觀賞價值,所以會更有助於領養工作。領養成功率的提高,帶來最大的效益就是動物流動速度更快,避免了動物大量堆積高密度飼養的情況出現。動物飼養密度的降低,又會帶來更低的消耗節約更多資源,同時對工作人員來說,健康更有保障,工作強度又會降低。健康漂亮親人的寵物領養後,二次棄養率也會低很多。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工作重點轉移到棄養寵物的接收時,一切工作變得簡單且明朗了。因為:節約了醫療經費和飼養密度,對寵物來說會有更好的生活,節約的經費可以用於流浪無主動物的絕育又能進一步減少流浪動物數量,而且控制住棄養,就是控制了流浪動物。這雖然看起來對流浪無主動物來說,會有那麼一些不公平,但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動物收容所應該具備的一些意義後,也許大家就不會這麼想了。
一家健康的動物收容所,應該傳達一個怎樣的理念,應該包含怎麼樣的意義?
收養目標從流浪動物轉為以家庭棄養動物為主,這看起來的確對流浪動物有一些不公平。可能會有人有疑問:每一隻寵物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為什麼還要區分對待呢?難道流浪動物就不應該受到關照,得到收容嗎?接下裡當各位了解一家動物收容所應表現出的意義時,恐怕就不會這麼想了。
回到最原始的無差別救助情況下,我們看到了什麼呢?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這樣的:
等等諸如此類高密度低質量的動物生活環境。在動物管理上,區分一隻動物是否被照料得當的最直接辦法,就是觀察這隻動物是否表現出應有的自然行為。奔跑、標記、互相交流、聞嗅、舔毛、玩耍等等行為,都是一隻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動物應該具備的表現,而這種表現在飼養管理時,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飼養環境是否符合動物需求。
這也就是為何著名的動物園中都會配置複雜的飼養場景,用落葉、高樹、溪流和泥土等等場景去儘可能還原最適宜動物生存的環境。
對於一家動物收容所,收容數量不是衡量運營健康度的唯一標準,比數量更重要的,是收容的動物是否表現出最正常的狀態。
因為動物收容所的意義,可並非僅僅是收容動物那麼簡單。比收容動物需要表現出的含義,是以下幾點:
有展示動物的責任。收容是一方面,我們還有一個任務是把動物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前來領養或在網絡上關注的朋友們。展示的不僅是一隻貓或一隻狗那麼簡單,還包括它們的行為。追逐打鬧的狗狗,舔毛洗臉的萌貓,悠閒散步和蹭人褲腿的貓咪都是作為一家動物收容所要展現的一點。這個展示不是要體現收容了幾百上千隻的數量,而是在展示過程中,讓其他人用視覺、聽覺、嗅覺等其他感官,來感受來自動物的美好,映入眼帘的不應該是臭烘烘亂糟糟的場景。有傳達科學養寵的教育責任。在養寵文明度尚未達到理想狀態的現狀下,收容所在飼養時就有傳達教育的任務,譬如:飼養狗狗定時餵食磨牙棒滿足它的撕咬欲望,給貓咪梳毛降低毛球症的發病,給貓咪玩逗貓棒滿足狩獵欲望等等。這些動作向外界傳達這樣一個思想:養寵物並非看起來那麼簡單,作為一個合格的主人,它們是需要玩耍和陪伴的。同時,也傳達著人寵和諧共處的理念。有科普的責任。一隻流浪貓在未經絕育的情況下,一生中最多可以直接和間接生產超過30萬隻貓咪;狗狗的肛門腺有何作用;每年有多少狗狗因為未栓繩車禍死亡;狗狗拆家怎麼辦……等等問題,當一隻寵物被領養時,是一個非常恰當的科普時機,讓主人增進對寵物的認識,對棄養寵物結果的了解,這比單純的救助工作更需要人們的注意。
這只是一家動物收容所除了救助和收容工作外,最基礎的工作意義。流浪動物的救助和領養,不是靠的某一家組織和個人的努力,再多的飼養量對於龐大的流浪動物數量來說也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從以上幾點我們首先明白:1.動物收容所不一定以收容數量越多越好;2.動物收容所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需要承載更多的文化責任;3.從養寵生活出發,控制棄養行為的可能性降低,就是就是控制了流浪動物的來源。
這也就是為何收容所的重點,在2020年應該從流浪動物的救助工作重點,轉移到遺棄動物的收養上的原因。
在養寵生活中,棄養寵物有時候是一種逼不得已的行為,可能有工作異地變動,可能有家人健康原因,可能有更多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可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時有條件讓寵物隨著自己移居外地的,這就造成了主人不得不把寵物轉送朋友更有甚者直接遺棄,而轉送的寵物,往往一年內的棄養率相當高。
如果一家動物收容機構能處理妥當這些棄養寵物,那麼對於今後的收容所運營和降低流浪動物數量,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降低運營成本,促進動物流動,推廣文明養寵,才能讓收容所在多年的運營中能進能退。
更多收容所故事,歡迎關注【哈嘍領養嗎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