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一世的怒吼:必須滅掉那幫海盜!
歷史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會對同一事物得出相反的結論。
醫院騎士團自從退守羅德島之後,就成了基督教插入伊斯蘭世界的一根釘子。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想繼續擴張,就必須先拔掉它。
對於26歲剛剛繼位的蘇萊曼一世來說,盤踞在羅德島的醫院騎士團就是一群強盜。雖然這幫子歐洲騎士人不算太多,但是組織嚴密、意志堅強,軍事素養很高。多年以來,這些人駕駛槳帆船貓在小海灣裡,一看到奧斯曼土耳其的商船和朝聖船,立馬衝過去「打砸搶」。
16世紀初的數年時間,地中海東部地區經常饑荒,全靠運糧船拯救平民的生命。結果醫院騎士團趁機打劫,1512年他們甚至一次就劫掠了18艘開往伊斯坦堡的運糧船,能不遭人恨?
不僅如此,這幫子所謂的歐洲「貴族」,還把劫掠來的穆斯林當成奴隸賣掉。穆斯林的史官表示:「先知的孩子中有多少被這些謊言的後嗣俘虜……他們罪大惡極、不可饒恕。」
所以你看,在土耳其人的眼中,醫院騎士團這幫子人,就是如假包換、喪心病狂的海盜,必須除掉。
在基督教世界,駐紮在羅德島的騎士們,又變成了對抗異教徒的英雄。沒辦法,這就是不同立場看問題。
李爾·亞當: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菲利普·維裡耶·德·李爾·亞當,剛剛成為醫院騎士團的大團長。1521年9月,他收到了一封來自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的信,立刻意識到大戰來臨。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當年十字軍把伊斯蘭世界攪得天翻地覆,各種嘚瑟。現在,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一腳踹開基督教世界的大門,來報仇了。
57歲的李爾·亞當從法國前往羅德島的路上,心情十分沉重。剛離開法國港口,艦隊中的一艘船就著火了。在馬爾他海峽,旗艦「聖瑪麗」號居然被閃電劈中,9人因此而死,李爾·亞當的佩劍也被毀了。在西西里島整修船隻的時候,土耳其人的戰船竟然悄悄跟了過來,李爾·亞當不得不偷偷摸摸地離開……
你看,一路的兇兆。
然而,李爾·亞當也無路可走啊,只能硬著頭皮上。當時,雖然教皇大聲疾呼,希望西歐的基督教國家再聯合起來,但沒人搭理他。大家都各忙各的事兒,各掙各的錢,嘴上說著一定盡力而為,實際上扭頭就忘。
這不就是妥妥的「天道輪迴」?當年十字軍一路拿下耶路撒冷的時候,伊斯蘭世界不也是窩裡鬥嘛。
李爾·亞當只能靠自己,幸好騎士團存了不少錢,趕緊從義大利、希臘和克裡特收購糧食,火藥作坊全力運作,所有人都忙活起來了。到1522年4月,騎士團把還沒有完全成熟的小麥收割之後,躲進城裡準備拼死一戰了。
當然,李爾·亞當還是有一定把握的,畢竟羅德島的防禦系統幾經改造,已經屬於當時歐洲城防系統的最高水平。李爾·亞當還帶來了義大利最頂尖的軍事工程師加布裡埃利·塔蒂尼,後者一上岸就開始對防禦工程進行調整,測量距離和射界,完善羅德島的防禦。
1480年,奧斯曼軍隊圍攻羅德島的時候,面對的還是典型的中世紀堡壘,主要是為了抵禦攻城雲梯和攻城器械,對持續的巨炮轟擊沒什麼抵抗力。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城牆高度降低但厚度大大增加,擁有射界開闊的帶拐角的稜堡,傾斜胸牆可以一定程度上讓炮彈偏轉降低損傷。
另外,城牆上有長射程火炮基座、喇叭口狀的射擊孔、帶有隱蔽炮臺的內層防禦圈,以及深深的雙道壕溝。敵人的士兵會暴露在交叉火力之下,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英國學者羅傑·克勞利在《海洋帝國:地中海大決戰》中統計,羅德島的守軍很可能只有500名騎士和1500名僱傭兵。就算再加上當地男性居民,總兵力也不會超過7000人。但是,奧斯曼帝國的兵力據稱達到了20萬。
這巨大的兵力差距啊!人數不夠技術來湊,騎士團只能依靠先進的城防系統了。說實話,歐洲國家要是一揮手也能召集數十萬兵力,完全碾壓對手,可能也沒啥心思研究改進防禦系統和武器裝備了——都是逼出來的。
蘇萊曼一世:工兵隨便死,羅德島必須滅!
羅德島的防禦這麼強,蘇萊曼一世一清二楚。20萬大軍聽起來很唬人,但如果只能在城下被人屠戮,也玩不了多久的。
奧斯曼帝國的艦隊運來了五花八門的各式火炮,比如已經落後的射石炮、中世紀晚期的巔峰之作「蜥炮」、發射輕型炮彈的「蛇炮」,以及恐怖的臼炮。這些火炮在攻城戰中有各自的作用,但蘇萊曼一世並不指望靠它們轟開厚厚的城牆,他要用工兵。
據記載,奧斯曼軍隊的工兵有可能接近6萬人,規模十分龐大。登陸羅德島之後,它們首先被派到前線,挖掘出一道與城防線平行的壕溝,在前面豎起木柵欄,防止騎士團出城偷襲。
之後,工兵開始挖掘一道道蜘蛛網一樣的坑道,全部向城牆方向延伸。這是一種中世紀就非常流行的攻城方式:從地下挖到城牆下面,放火焚燒或者安放炸藥,把城牆直接炸塌。
騎士團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一開始就對工兵全力攻擊,奧斯曼軍隊的坑道工兵死傷慘重。但是,蘇萊曼一世表示:工兵有的是,隨便死!
重炮攻擊城牆,工兵挖掘坑道,對羅德島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協助防守的塔蒂尼建造了監聽裝置,能夠判斷敵人坑道的位置,之後騎士團挖掘防禦性的地道,攔截殺死對方。就這麼,雙方你來我往,玩起了「坑道戰」。
到了9月4日,英國人防守的稜堡下方,一條沒有被發現的坑道,裝滿炸藥引爆了。巨大的爆炸震撼全城,炸出了一個30英尺的大洞。於是,奧斯曼的步兵蜂擁而入,與騎士團殺作一團。
雖然騎士團扛住了一波波的進攻,不過一旦城牆出現漏洞,就意味著離失敗不遠了。到10月初,來自英國的騎士非死即傷,損失慘重。西班牙人防區的城牆也被突破,土耳其人在突破口站穩了腳跟……
沒有援兵,城內火藥消耗殆盡,士兵傷亡不斷,騎士團已經是強弩之末,只能寄希望於雨季來臨,蘇萊曼一世主動撤退。結果,連綿的大雨沒有對蘇萊曼一世產生影響,他甚至專門修建了住所,要長期耗下去。
最後的結果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因為戰事陷入僵局,雙方主動接觸,騎士團願意有條件的投降。12月20日,雙方終於達成協議,騎士團承認了失敗。之後,倖存的180名騎士們登上了船隻,離開了羅德島。
最後說一句,奧斯曼軍隊的攻城水平,在當時絕對算是頂尖的了。最起碼,工兵隨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