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還沒幹夠」,濟寧87歲仁醫二次退休,下班視頻感動網友

2020-11-22 騰訊網

87歲的董教授在家中接受採訪,他是位非常愛笑的老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賈凌煜 攝

「下個禮拜不過來了,都說好了,就是年齡大了。」最近,一段87歲醫生的下班視頻感動了萬千國人。視頻中,老人笑著,關燈、關門、關掉門診指示牌,緩步走出醫院大門,登上回家的公交車。他就是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科返聘的董殿階教授。這是他從業65年來最後一次門診,也是他「第二次退休」。

「只要能動,別人需要,就一直幹醫生。」「醫生我還沒幹夠。」這幾句簡單又樸實的話語,是董教授雖已87歲卻仍奮鬥在治病救人一線的原因。

一天40個號不夠用

經常給外地患者加號

1月13日下午,在濟醫附院宿舍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與董教授有了半個小時的會面。房間內陳設簡單,保留著上世紀的風格,董教授和老伴在這裡已經居住了幾十年,茶几上放著《齊魯晚報》《健康報》《新傳奇》等報紙、雜誌。因為使用智慧型手機不熟練,這幾份報刊是他最喜歡的,也是他獲悉信息的主要途徑。

在濟寧生活了幾十年,董教授依然有著濃厚的威海口音。「我老家是農村的,解放前,在親戚幫助下,進入當地醫院工作。後來又上的大學,分配到濟寧工作。」從此,董教授便在濟寧這片土地上深深紮根,救死扶傷。「越幹,越愛上了這個行業。」

上世紀70年代,董教授就被公認為濟寧市心血管病最權威的內科專家。1999年,從濟醫附院退休又被返聘後,董教授一直堅守在心內科一線。前幾年還參與查房,這幾年因體力原因,改為只坐門診。這兩年,董教授的門診一天發放40個號,上午30個,下午10個,不過,這些號常常不夠用,「有外省市的患者,來得晚掛不上號,我知道了,就跟護士說說,能加的就加上,晚一點就是。」董教授很理解外地患者的心情。

聽診前先暖熱聽診器

用心診療換來絕對信任

從醫65年,凡事多為患者考慮,一直是董教授的標籤。

董殿階給患者診療。

董教授的學生們都知道,老師有個習慣,在給患者聽診前,會習慣性地先用手暖熱聽診器。如今,這一習慣也在學生中一代代傳承下來。「現在都有暖氣,好點了,以前天那麼冷,冰涼的聽診器猛地放在心口窩,多不舒服啊。」記得有一年除夕,董教授接到急診科電話:有位心梗病人生命垂危。他二話不說立馬騎上自行車趕往醫院。來到病房,他立即投入到緊張的搶救中。凌晨時分,患者甦醒過來。眼看著患者情緒就要激動,董教授趕忙上前握住他的手,安慰著他不要說話,好好休息。這一握,就是一夜,直到大年初一中午,董教授才回到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一次次用心診療,董教授也獲得了患者的絕對信任。有一年,一位江蘇的心肌病患者,在董教授這裡治好回去後,沒想到陸續又來了五六位患者,都是那位患者介紹來的。

工作中,董老也曾「走後門」,作為心內科醫生,經常需要給患者做心臟彩超。這個過程比較慢,有時候一看是外地患者,董教授就給彩超室打個招呼,安排外地的患者先做,以免當天拿不到結果,還得再奔波一趟。「還行,大家都挺給我面子。」說到這裡,董教授又爽朗地笑了。

願意跟年輕人在一起

「退休」後生活很充實

雖然不大會用智慧型手機,但董教授也知道自己在網上「火了」。他很感謝網友,並一再強調自己就是個不大不小的醫生,感激多年來患者對自己的信任。

「其實別人也問過我,這麼大年紀了,還幹什麼?」對於這樣的問題,董教授都會說,治病救人是非常有成就感的職業,尤其是自己看到別人沒看出來的問題時,更開心。「我也特別願意跟年輕人在一起,很暢快。」言談舉止中,絲毫看不出董教授已經87歲高齡。

「我是個閒不住的人。」說起近況,董教授坦言,從2019年12月25日結束最後一次門診,半個多月時間,他每天過得很充實。平時他最願意去老幹部活動中心,和朋友們聊天、下象棋,晚上看看電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賈凌煜 通訊員 張勇 馬澍暘

相關焦點

  • ​日本歌姬MISIA登上《歌手》,演唱《仁醫》主題曲感動千萬網友!
    她擁有著能跨越五個八度的音域,也被人稱為「鐵肺天后」。在第一期《歌手2020》錄製中,MISIA演唱了一首日劇《仁醫》主題曲《現在好想見你》,以婉轉動人的歌聲俘獲了大家的心。值得一提的是,日劇《仁醫》講的是一名腦科醫生穿越回古代,以優秀的醫術拯救了多人生命的故事。
  • 醫生們下班都在幹什麼?
    Dr老爸的育兒經:作為一名工作十多年的老醫生,我來答一個。有人說,醫生要活到老學到老,是不是下班後要學習呢?看文獻,寫論文。。。當然,這種情況是有的,不過我很少這樣做。上個班夠辛苦了,誰他媽下班了還想幹這些?
  • [視頻]接連三次被隔離 山東濟寧小夥笑談「買一送二」隔離史
    近日,網上一則「山東小夥接連三次被隔離」的小視頻火了:山東濟寧一小夥「買一送二」的隔離經歷,引發網友熱議。在視頻裡,該小夥笑談自己最近接連三次被隔離的「特別經歷」。這一隔離就是小50天過去了,小夥回想起來自己都雲淡風輕了雖然50多天的居家隔離,對大傢伙來說都很平常了,但這一連串的巧合,讓小夥子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視頻發出後
  • 濟寧已有21名高齡學員通過「三力」測試 74歲老伯成功預約科目二
    12月21日,記者探訪濟寧市車管所和濟寧某駕校,據了解目前城區已有21名70歲以上駕考學員通過了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三力測試」,6名學員順利通過科目一考試,已有學員進行了科目二考試預約。  當日下午,72歲學員米延庭和74歲學員尚俊峰準時來到駕校科目二訓練場進行訓練。兩位老人都是11月20日新規定出臺後,濟寧第一批報考駕照的70歲以上學員,均通過了「三力測試」和科目一理論知識考試,正在進行科目二的練習。
  • 只要上班夠土,下班就沒人認得出我!
    大家好,最近某音帶火了「只要上班穿的夠土,下班出去浪就沒人認得出我了」。
  • 我心中的最佳日劇——《仁醫》,能夠穿越時空的是愛與信仰!
    —《仁醫》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我喜歡很久的日本電視劇——《仁醫》。應該說是我心目中看過的日劇最佳,因為你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會無時不刻被劇中人物的個人魅力所感染,為歷史的宏大與人類的渺小而嘆息。 《仁醫》《仁醫》作為2009年推出的電視劇,放在今天來看還是經典至極。
  • [視頻]74歲高齡蹬三輪養孫子 天使奶奶感動網友
    生病的天使奶奶拜託Flyliao將自己的積蓄捐給災區  今年1月,一組標題為《最感動人的天使奶奶》的視頻,贏得了網友8萬多次的點播率。  這組視頻共有3部,講述的是一名74歲的武漢太婆為賺錢養活重病的老伴和年幼的孫子,每天踩著三輪車到水果市場,幫人運送幾百公斤的水果。   視頻的作者是武漢的拍客flyliao。他告訴記者,去年12月底的一天,他途經漢口北湖,看見馬路邊有一名婆婆正吃力地踩著三輪車,車上裝滿水果。他趕緊跑過去幫忙,兩人邊走邊聊,他才知道婆婆是幫人送貨。
  • 《仁醫》看完慶餘年沒想到接上了仁醫
    事實上慶餘年和仁醫之間差的不是1.1分,而是而是穿越的層次。慶餘年把整個時空搞的天花亂墜,什麼我們以為是穿回去其實是穿到未來,什麼冰封下的兩個世界……架構很大卻無力。按照青黴素的發明時間推算,仁醫基本上是把人類醫學往前推動了五十多年,這意味著曾經無法醫治的疾病也有可能痊癒,他是由一己之力讓歷史轉折中的醫學 日本 世界往前邁了一大步呀!
  • 《仁醫》每個人都有存在於時代裡的意義
        仁醫真的是一部好評如潮的片子,其實本人對古裝劇是很無感的,即使有很多人給我推薦了這部我也遲遲沒有點開。看日劇是從今年的五六月開始吧,陸陸續續的補了很多。日劇看多了,你會發現它所包含的內涵和意義是無可比擬的,韓國曾經翻拍過,播的時候在12年,我還在讀高中,即使到後來我放假了點開了韓版仁醫,也是簡單快速的掃了幾眼,沒看下去。
  • 87歲女兒給108歲媽媽扎小辮,老母親乖得像小孩,網友:羨慕
    0187歲女兒給108歲媽媽扎小辮,讓人感動: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此近日,網友們被一個視頻溫暖了,視頻中,一位頭髮斑白的老奶奶在給另一位頭髮斑白的老奶奶扎頭髮被扎頭髮的奶奶是媽媽,已經108歲了,稀疏的頭髮經常凌亂不堪,但是她絲毫不煩惱。因為,87歲的女兒每天都會幫媽媽把頭髮扎得整整齊齊,每次扎頭髮時,媽媽都會乖乖坐著。網友看到的正是女兒給媽媽扎頭髮的日常,讓人看著看著就溼了眼眶。
  • 《仁醫》留下腳印,我這輩子最愛的電視劇...仁醫
    仁醫最後終於結束了,我這輩子再也不可能看到這麼好的電視劇了。。。我一直在忍,不讓自己這麼感動,可是我做不到。。。看完最後一集,以前每一集的鏡頭,每一個人的樣子都一起湧了上來。。。很幸福,也很傷感。。。雖然男女主角最後還是沒有牽到對方的手,甚至連對方都忘了彼此存在,但他們卻創造了最美的未來。。。
  • 「我要美美地去面對抗癌之路」抗癌女孩日更視頻感動網友
    遼瀋晚報記者 吳章傑 攝抗癌女孩日更視頻感動網友15日,「@門大美」通過視頻平臺發布了《一個抗癌女孩的兩年》的視頻,這段視頻是準備在治療醫院腫瘤科的晚會上播出,「提前準備了這段抗癌視頻,打算當天放給所有病友們看,希望能帶給大家力量。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戰勝自己。」
  • 《仁醫胡佩蘭》在重慶首映 大銀幕重現百歲仁醫風採
    記者 李裕錕 攝華龍網12月20日10時05分訊(記者 黃宇)12月19日下午,以2013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胡佩蘭生前事跡為題材的高清數字電影《仁醫胡佩蘭》在重慶首映。重慶衛生計生宣傳工作者、醫療衛生工作者等400多人觀看了這部影片。
  • 仁醫楷模王靜波
    《仁醫楷模王靜波》榮獲 「壯麗七十年 奮進健康路」第五屆微電影展播紀錄片銀獎《仁醫楷模王靜波》講述了我院首任院長王靜波的故事
  • 87歲老人獨自拄拐到醫院掛號看病,向旁人哀嘆:病床前面沒孝子
    老人倚靠著排隊用的鐵柱子,說自己已經87歲了,老頭傻,自己來也沒人管。他們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大兒子兩口子都是老師。男人聽聞後,覺得該給老人的兒子打個電話,讓他們其中一個人來照理一下老人,於是想掏出手機,準備問電話號碼。
  • 《仁醫》另類的穿越——行醫救人才是醫生會做的事啊
    畢竟我自己也構想過很多穿越故事,穿越到秦漢的目的基本上只是為了能和著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打個交道,然後把自己喜歡的元素例如盜墓強加進去,最後感慨下歷史天定之類的。穿越到明朝的基本上就是為了逆天改命,結果中國君主立憲,這篇還有個現代篇,雖然是另一個故事,用來解決君主立憲制殘留的諸多問題,我腦洞也是很大。
  • 8歲童星當評委,夠不夠格引發熱議
    近日,童星小玉玉點評成年歌唱選手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引發了網友的熱議:8歲就能當評委了,她夠不夠格啊?小玉玉在歌手大賽現場點評。視頻截圖現場視頻顯示,一名女選手唱完後,小玉玉點評稱,「我發現有些地方,聲音有一點粗糙,還有動作稍微有一點多。另一段視頻顯示,小玉玉對一位男歌手點評稱,「節奏稍微有一點點沒找到拍,要不這樣吧大爺,您再回家練一練。」
  • 《仁醫》仁醫 每個人都是新時代的創造者
    《仁醫》是一部由漫畫改編,在2009年和2011年分一二部拍攝的日本電視劇,主要 講述腦外科醫生南方仁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幕府,用現代醫術拯救江戶人民,並和幕末英雄坂本龍馬、勝海舟等交往的故事。此劇中開腦開肚的血腥場面太過逼真,如果你口味不是那麼重,請跳過這些畫面。
  • 我準時下班,到底有什麼錯?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60多萬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不乏吐槽特長生這樣的花季少年。現在我每天都準時下班,一刻不耽誤,然後去公司健身房,就為了能活久一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正常下班變得不再正常了?疑惑臉?!每當我開始習慣加班時,我都會翻出這部日劇來打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