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伊》殊途同歸第四頁 恩典

2020-10-12 林下之風
同伊 殊途同歸

第四頁 恩典

深夜,危樓深處,暗訪的肅宗大王和掌樂園婢女同伊被殺手團團圍住,鄭大人私宅裡豢養的眾殺手目露兇光,手持白刃,慢慢逼近王與同伊,任憑是見慣場面的王也有些擔心,只見他忽然大喝一聲,表明身份,說自己是朝鮮之王,一聲斷喝,暫時嚇得眾人後退,而後又揮舞著手中的劍,沒章法的一通亂揮,眾殺手先是遲疑後退,然後又晃悠著腦袋,覺得好笑,看的為首之人先是一愣,然後又忍不住露出笑意,說了句港片裡常用臺詞:

-你要是大王 我不就是玉帝了

沒錯,你要是A,我就是尖子;你要是池珍熙,我就是李導演;你要是粉絲,我就是粉皮~看到這裡,哈哈大笑,看來金編劇果然常看港片呢,難不成金編劇也喜歡王晶版的[鹿鼎記],也愛看黃飛鴻系列和星爺的蘇乞兒?感覺是完全得其神髓,若是電影製作人王晶看到,或許會笑著說:還是我的味道比較正。不過,用在韓劇古裝這裡,在李導作品裡,原本千鈞一髮的劇情裡出現這樣有趣的情節,完全緩解了觀眾的情緒,讓繃著的心情逐漸放鬆下來,一家老小圍坐電視機前,歡樂開懷,也是好事。看來,播出之初,[同伊]的風格已見端倪,是一部清新活潑愉快的宮廷劇,主人公同伊雖身為英祖大王生母,但因為出身微賤,在正史中對其身世細節並無詳細記載,故怎樣杜撰考據都可,人物個性不難描寫,同樣的,作品的大方向也易把握。李導的創作團隊選擇了同伊作為創作主題,果然明智。

話題回到劇情,若論文治武功,王果然偏重文治,他的武藝顯然不行,不,看來不是不行的問題,而是完全沒有,只一下就被殺手頭領卸了劍。就在這危急時刻,忽而一陣吒喝,原來捕盜廳已加派重兵,前來救駕,為首之人當然是徐龍基。就在此時,精明的王一下拾起劍,意欲拼鬥,其實也只是擺個架勢,拖延時間,當然,也是為了撿回面子。眾殺手一看情勢不對,趕緊四散逃走,可是不行,他們遇到的都是左右捕盜廳的精銳,徐龍基是調集了精兵強將來救駕的,沒多久,眾殺手都被擒獲,扭送至院中,跪成一排。此時,王與同伊也告了別,王顯然更願意當個普通人,他還是對同伊說了假話,謊稱自己是為了嚇唬殺手才說自己是王。看來,在此之前,從沒有人把肅宗大王當作過普通人來看待,今晚巧遇同伊,真是意外,也讓他感受到被普通人當作朋友和同伴的樂趣。言談之中,同伊還對王說了一句平民常用的俚語:吹風。在朝鮮語中,吹風意味為吹牛,說風涼話。看來,結交普通人朋友是不錯,可以被平等對待,在使用過多優雅宮廷用語之後,說一點俗語也不錯。王在離別之時,對他看作是小朋友的奴婢同伊表示了感謝,還說她的功勞不會被忘記。由此,也為之後給同伊的諸多恩典和特別照顧埋下了伏筆。

就在徐龍基因為遍尋不著大王而著急上火,揪住殺手頭子衣領的時候,肅宗大王自己出來了。這時候,所有人都跪成一片,都要說句俗話:臣等救駕來遲,請殿下降罪,而我看到殺手頭子的臉,又是一愣。這不就是是這一位麼,他是李導演的御用武行,他也是池珍熙的武術老師,在[大長今]中池珍熙有追擊逃亡罪犯而跳過矮牆的鏡頭,就是在這位武行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這一次,在李導演的作品中又遇到了,熟人熟面,親切無比。來,鏡頭對準老師的臉,給他一個特寫。

特寫之後,回到劇情這裡,肅宗大王平安無事,捕盜廳眾人見到大王,歡欣鼓舞。於是,一場危機就這樣化解,而音變真相終於大白。拿著巖鹽的肅宗,已悟出真相,在次日召集群臣,宣布了音變的事實。真相大白之後,就是論功行賞。先不說徐龍基,他自然是被委以重任,本身就是兩班出身,也是已故徐大人之子,這幾年以來又幹的出色,再加上處世得體,通過這一次的事件,已被肅宗大王賞識,他前途無量。

再來看看同伊的境遇,回到掌樂院的同伊,對黃直長父子解釋了音變的原因,惹得黃直長捶胸頓足,大呼可惜,原本厲聲斥責同伊,讓她閉嘴的態度忽然改觀,變為怪同伊為何沒有勸說他去申明音變的原因,還失去了升官發財的好機會,看的人忍不住笑。雖然貪心小氣,但始終照顧同伊,雖然心胸狹隘,但對掌樂院眾人並無進一步的逼害。或者,現實中這樣的人很多,有缺點有問題,但不過分,還能湊合著任用。不論怎樣,將近六年在宮裡的日子,黃直長就如同是同伊的養父,保護她,幫助她,照顧她,這樣已屬不易。這一天,同伊還在洗衣服,也在和黃直長理論,這時候黃直長之子大個子樂工來報,大王的賞賜到了。掌樂院眾人歡呼雀躍,大王賜御食飯桌,這是無上的榮耀,受賜飯桌的樂工和奴婢們都多了日後向家人和朋友說起的話題。掌樂院是因為奴婢同伊的義舉受惠,掌樂院眾人尚且如此,給同伊的打賞就更讓人驚喜。只見大王身邊的內侍官帶人前來,提著大包袱,包袱內裝的大禮物箱,開盒視之,黃金白銀吊錢有之,華貴衣飾有之。賜給同伊的韓服是頂級衣料所制的彩衣,鮮亮耀眼,佩飾是白玉,碧玉製成,玲瓏剔透,見之忘俗。原料如此華貴,看來是宮中之物。

肅宗大王為何下賜華貴衣飾給同伊,這裡大有緣故。自殷商末期箕子來到朝鮮半島以來,殷人尚白,白色一直都是朝鮮半島平民素來喜愛的顏色,也是民間衣飾常用色。在古代朝鮮,平民無法穿戴彩衣,一來低微社會地位不允許,二來也沒有經濟能力置辦彩衣穿著。同伊為張尚宮洗清冤屈,還在危機時刻拿樹枝擊打殺手,保護了肅宗大王,立下大功。肅宗大王賜奴婢同伊華貴衣飾,其實是給予她與兩班貴族女子同樣穿戴華貴衣飾的權利,也是給這次音變事件的功臣同伊最大的肯定,賦予她與貴族女子同樣的權益;賜她黃金白銀吊錢,意在重賞,是讓家人同享同伊的賞賜。等物同伊屬賤民,平日裡家裡沒能力也沒資格給她穿好看的衣服。幼年時的同伊多麼伶俐可愛,可是也穿不上漂亮的衣服,能穿上好看的衣服是她最大願望,她就是因為父親不讓她參加拜敬女的甄選而賭氣跑出門去,引得當時身陷困境的劍契之首崔孝元擔心。時隔六年,肅宗大王終於實現幼年同伊的心願,賦予她與貴族女子一樣穿戴華美衣飾的權利。崔孝元在天之靈若能得見愛女同伊甜美的笑靨,也該欣慰含笑。

話題回到音變陰謀這裡,與上一頁分析的一樣,原來明聖大妃命人將我國出產的巖鹽覆於磬之上,巖鹽的腐蝕作用強,久而久之,磬必然變聲。為五音七律之首的磬變了聲音,其他樂器必然跟著潰不成音。王能確認的是音變的原因,卻不知道主謀為誰。在這裡,終於確認一件事,在同伊中不斷出現的解釋條,翻譯起來非常吃力,原來有部分解釋中顯示的漢字並非漢語名稱,而是吏讀,也就是說,大部分漢字名稱並非我國古稱,而是用漢字注音的朝鮮語。

吏讀,是指用韓國語音去讀漢字,用漢字表記韓語中的各類助詞,後來推而廣之,具有特殊使用方法的漢字都被囊括於吏讀。對於吏讀的用法,就用李導的名作[薯童謠]中引用的這首民歌為例:

薯童謠

善化公主主隱
他密只嫁良置古
薯童房乙
夜矣卯乙拘遣去如

意為:

善化美公主

悄然嫁與誰

但到夜來時

薯童攜之歸

吏讀的發明者,史學家認為是學者薛聰。正因為吏讀的發明,朝鮮八道流傳的口頭傳述的故事和民歌,才得以記錄保存。話題回到古裝同伊,吏讀文字的出現,給翻譯帶來更大難度,在此也向各組各位堅持翻譯古裝同伊的翻譯致敬,正是由於各位克服翻譯上的種種問題和困難,無私付出,才有古裝同伊如此精彩好看的翻譯製作視頻。劇外,解讀了吏讀,就不在意以後出現的各類奇怪說法,按照韓語發音讀出來就可以知道大概意思;劇中,鄭大人眼看著巖鹽塊在水中慢慢沉下去融化,他的心也跟著沉了下去。行跡已敗露,為了不帶來問題,唯一的辦法只有對大妃娘娘說實話,大妃娘娘聞言大驚,雖然已經聽尚宮說了事情,但還是不如聽到鄭大人的話更加吃驚。原本,派出的人旨在解決問題,結果卻越解決,問題越大——衝撞大王,已是不該,居然還在肅宗大王面前亮劍,罪行已經上升到刺王殺架的程度,罪該萬死,當誅九族。鄭大人在大妃娘娘面前,簡直肝膽欲裂,但都比不上大妃娘娘受到的衝擊大,她明白結黨營私,陰謀陷害後宮,再勾結殺手,意圖謀害大王是什麼罪名,就算是肅宗大王的生母也不可以。就如她對鄭大人說的那樣:

-大王生來為王,此乃天命。

沒有錯,肅宗大王是朝鮮歷代君主較為幸運的一位,他是正統,顯宗大王的嫡子,大妃娘娘所生,是被承認的王位繼承人。正因為其正統性,也是在 顯宗大王生前已受封為世子,黨爭再激烈,也不易動搖王位的根本,無需藉助大臣的力量上位,也就不存在屈服於黨爭之禍的問題。在此引述[朝鮮王朝實錄]中關於肅宗出生的文字如下:

國王姓李氏, 諱焞, 字明普, 顯宗大王之嫡嗣, 孝宗大王之孫。 母明聖大妃金氏, 領敦寧府事淸風府院君佑明之女也。 孝廟嘗夢見明聖大妃寢室, 有物覆以衾, 開視乃龍也。 孝廟覺而喜甚曰: 「此得元孫之佳兆也。」 預命小字龍祥待之。 果以崇禎紀元之三十四年辛丑八月十五日辛酉, 生王於慶德宮之會祥殿。

意思是說:朝鮮國王姓李,名諱為焞, 字明普, 他是顯宗大王的嫡子,也是孝宗大王的孫子。大王的母親是明聖大妃金氏,為領敦寧府事淸風府院君佑明之女。孝宗大王曾夢見兒媳明聖大妃的寢室中有被子蓋著東西,於是打開一看是龍。孝宗大王醒來感到十分高興,說:這是元孫降生的好兆頭。預先就給將要出生的嬰兒的字預留為龍祥。果然,在崇禎三十四年辛丑八月十五日辛酉,明聖大妃金氏在慶德宮之會祥殿生下肅宗大王。

顯廟奇愛之, 特簡朝臣, 以宋時烈、宋浚吉、金佐明、金壽恆等為元子輔養官。 顯廟引見浚吉, 命內侍召王出, 王向浚吉再拜。 浚吉拜賀於上曰: 「元子揖讓拜跪, 鑿鑿中度, 若非天成, 何以如此? 宗社臣民之福也。」 丁未正月, 冊封為王世子。

意思是說:故顯宗大王特別喜愛肅宗大王,特地選了當朝大臣宋時烈、宋浚吉、金佐明、金壽恆等,作為當時還是元子的肅宗大王之輔養官。故顯宗大王召見宋浚吉,命令內侍官召肅宗大王出來跟輔養官見面,肅宗大王向宋浚吉行拜禮,拜了又拜,以示尊敬。宋浚吉就向故顯宗大王祝賀進言說:元子行作揖跪拜之禮,確有王者風範,若非天生如此,怎會有如此風度?(有如此儲君)這是國家和子民的福氣啊。就在丁未正月, 李焞被冊封為王世子。

從以上文字中可以看出,顯宗大王生前尤其喜愛肅宗大王,因為他懂禮貌,孝順也很好學,懂得尊師重道。肅宗大王的身份在顯宗大王生前就已經確立。正因為是正統,從小就已被確立了繼承人的地位。話題回到劇情這裡,正因為如此,肅宗大王正直而嚴厲,眼裡不揉沙子,凡事都力求秉公處理,不會因為是宗親而姑息遷就。明聖大妃是肅宗大王的生母,顯然很清楚這一點,這也是她擔心害怕的原因。明聖大妃要擔心的事情遠不止於此,因為她有個不成器的屬下鄭大人。論到辦事能力和調用人才,鄭大人的確是烏龍之首,派去滅口的人不但沒滅了閩姓軍士,反而給南人派來的殺手給滅了,閩軍士也被南人抓走,用以要挾。這才引出張玉貞夜會明聖大妃,幾句之下,直接激倒了明聖大妃。但張玉貞卻只將樸軍士的要牌給了明聖大妃,這只是一點警醒,旨在警告。張氏的舉動引來吳大人侄子吳潤不滿,卻受到吳太錫的稱讚,認為張氏明白事理,明辨是非,能認清大局。張氏哪裡是要放明聖大妃一碼,是明聖大妃為肅宗大王生母,以大王的個性必然不會姑息遷就,但若要王親自辦了親生母親,日後張氏還能再見到大王麼。張氏一步之下已經看到了今後數步的局,委實聰明,難怪日後一度統領後宮。

音變事件是個轉折點,在南人與西人的政治鬥爭中,西人一派授人以柄,不敢妄動,只得任由肅宗大王重新任命官職。音變之後,西人一派自此一蹶不振,而南人一黨卻揚眉吐氣,藉此大展宏圖。宏圖是要展滴,不過吳大人卻把自己的叔伯兄弟吳氏父子派去了掌樂院,這就麻煩了。這吳氏父子昏庸無能不說,還好色,初到掌樂院就惹來不少笑話。最麻煩的是還讓這個吳姓小子遇到了同伊,別看吳姓小子心智不健全,情緒不穩定,可是看人眼光卻不含糊,對同伊一見鍾情,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就是不撒手,驚的同伊使勁往回抽手,可這小子就是不鬆手。一個要往回帶,一個就是不放,同伊一使勁,一下子把吳大人拉了個仰面朝天,摔倒在青條大石鋪就的地上。看來,吳大人的這個侄子不但心智有問題,還是個欠家教的急色鬼。急色鬼小吳吃了苦頭,哪裡肯罷休,爬起來就給了同伊幾巴掌,可憐的同伊捂住臉,委屈的看著,多虧黃直長趕到,要讓她脫身,可是急色鬼小吳不依,要木棍伺候。行刑的鼓點響起,掌樂院的僕從卻不忍下手,幹練的同伊幫了大家那麼多忙,為人爽朗,心地善良,就如同大家的孩子,怎麼能對這樣可愛的孩子下狠手。善良的奴僕也挨了急色鬼小吳的耳光,就在此時,張尚宮派人來傳,這才救了同伊的命。

張玉貞來找同伊非為賞賜,而是根據同伊所做之事,推測同伊與她相似,也是出身賤民,心有大志,想要招攬,供己驅策。成年後,張玉貞與崔同伊的首次相見,堪稱經典。但見張玉貞先是吟出身賤民的軍官所做詩詞中的兩句:

正色黃為貴 天姿亦白奇

問同伊後兩句為何,問來問去,同伊只得答出後兩句:

世人看雖別 均是傲霜技

這首通篇看來雖是說菊花,卻是託物言志,說不同顏色的菊花一樣傲立的風姿,並無不同。張玉貞用來這首詩來考驗同伊,一是說明自己的看法,賤民與兩班貴族並無不同,二來是看同伊的學識。結果發現同伊果然識字,還有文採,懂得詩詞的含義,張玉貞十分驚喜。在古代朝鮮,自李氏王朝開國以來,太祖李成貴為制止賤妾所生之子上位,規定母以子貴。這規定意味著若是祖先為賤民,一輩子也無法翻身出頭。可見,張玉貞藐視規則,要為自己拼個出頭天。同伊雖然口稱無需賞賜,做事非為賞賜,卻在最後要求看張玉貞的私物。張玉貞雖然驚訝,但依然履行諾言,讓同伊看了佩飾。在這裡,編劇玩了小花招,張玉貞給同伊看的是自小隨身攜帶的佩飾,而非當年同伊看到木製蝴蝶佩飾,所以同伊失望而歸。後來的劇情解釋了張玉貞為何沒有拿出木製蝴蝶佩,而是與同伊有緣的木佩就要見到有緣人,也攪得她心神不定。也就是說,天機老人金桓的預言即將實現——光與影重逢後,影會終生追隨光,得到一切,卻兩手空空。

張氏與同伊的這次相見,雖然在下人看來是同伊以下犯上,可是張玉貞卻十分欣賞,認為同伊與她相似,是為了達到目的,勇往直前的女子,值得驅策。於是,同伊有了第一次為張氏辦事的機會,去見張氏生母尹氏,取回尹氏為張氏置辦的生子偏方。看到扮演尹氏的演員,忍不住樂了,原來是崔蘭。崔蘭老師早已獲得碩士學位,演技老辣,難忘她在洪吉童中扮演的盧尚宮,受大妃娘娘所託帶走王子,城府頗深,卻對流浪王子李昌輝忠心耿耿,終於保得王子登上大位,繼承大統。崔蘭老師已不是第一次出演李導演的作品了,在李導名作醫道中,她扮演嚴厲卻又委屈的內醫女紅珍,醫術精湛,經驗豐富,尤其在產科方面有絕活,但卻對當年含冤被趕出宮一事,始終耿耿於懷,不肯再幫助宮內來求助的侍從官。猶記紅珍對初當醫女的禮真(黃秀貞扮演)諄諄教誨,後來又耐心指導,悉心指教的嚴肅面孔。這一次,崔蘭老師扮演的是一個浮誇且虛榮心強的一位奴婢出身的賤妾。作為張氏的生母,尹氏終於出了一口惡氣,見到正室夫人的笑意,已說明一切問題。兩位夫人在藥店附近相遇的喜劇場面,讓人忍俊不禁。同伊受託私自帶進宮的是要給張氏生子的藥材,事關重大,不得不小心。自李氏王朝開國以來,宮裡就不許私自帶藥材。張氏生母尹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為了讓女兒生下王子,確保地位,卻不想被張氏拒絕。原來,謹慎的張氏早知宮內的禁令,不願有違規行為,為免惹禍,下令處理藥材。

此前有個小細節,對之後劇情發展頗有幫助,同伊在張氏門下發現端去的藥湯,聞香得知是肉蓯蓉。為了安全,告知尚宮切藥根不可使用鐵刀,引得老尚宮刮目相看。《本草綱目》中詳細地記載了歷代醫藥學家有關蓯蓉的論述,並且進一步分析、研究了蓯蓉的性質和功能。其中寫道:
大芸與羊肉煮食,可治『五為七傷』,腹中寒熱病,強陰益精髓 ,以其溫而能潤、滑而不瀉、常補不峻、峻而精血、興陽助人

《大明》中又稱蓯蓉

男子絕陽不興,女子絕陰不產

看來,生母尹氏為張氏送來蓯蓉,是要她趕緊懷孕,生下王子。雖然用意是好的,但尹氏果然短視,不如張氏目光深遠。果然,此後宮中發現後被封為仁顯王后的閩妃,受到的湯藥中有毒,引起軒然大波。

在這裡,不能不提同伊將藥材送進宮內的一段經歷,還遭遇了不少事情。在藥店前等候的同伊再遇天機老人金桓的徒弟,將他落下的藥包還給了他。六年過去了,同伊早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那一位雖然無法認出同伊,卻對老師金桓提到同伊面有貴人之相,被金桓奚落,一點不相信。不相信不要緊,該應驗的還是要應驗的。有了金桓和弟子出現,天壽就不遠了。果然,六年之前,天壽北金桓和弟子所救,在寺內養傷,六年過後,天壽早已傷愈,且記得當年對同伊的承諾,四處查訪,為的是找到同伊。天壽的事,先按下不表,先說同伊。同伊回宮時,時辰已到,門禁森嚴,可是天意如此,又讓她再遇肅宗大王出巡迴宮。

肅宗大王和徐龍基談過之後,本來心情沉重,可是路過宮門,看到伶俐可愛的同伊又在翻牆,忍不住樂了。見到小朋友雖然高興,可是肅宗大王還是打算掩藏自己的身份,要和同伊做普通朋友,他遣散了衛士,拉下了翻牆的同伊,還開了幾句小玩笑,說自己不能再當墊背的,無法趴下讓同伊踩著上牆,所以——就從門走罷。鏡頭是如此有趣,對著大王和同伊的笑臉就是一通狂拍,而後搖臂緩緩揮過,在王與同伊的周圍一片靜謐,宮內閃著柔和的光,都為肅宗大王此刻的喜悅屏息凝神。就這樣說笑著,王與同伊一起進了宮門。送走了同伊之後,王還在傻樂,看的身邊的內侍都覺得奇怪,大王很少這麼高興。

在說同伊與肅宗大王再遇之後,有個細節不得不提:肅宗大王暗訪過後,去找了徐龍基喝酒,勸他停止調查,是為了政治需要。徐龍基當然明白主上深意,當下點頭,可是主上提到的發現問題所在的奴婢姓名,卻讓他陡然驚覺,主上提到的這個孩子也叫同伊。同伊同伊,徐龍基聞聽此名,先是一震,然後一凜,酒意全消,他又想起了當年同伊含淚為父喊冤的事。於是,調查同伊身世,也成了徐龍基近期最感興趣的事情,與此同時,掌樂院的急色鬼小吳為了把同伊弄到手,意圖將同伊的奴籍改為妓籍。

第七八集雖說的都是給同伊的恩典,可卻帶出了不同的深意。從物質上說,王給同伊的是貴族女子才有的待遇,也是照顧一般女子都有的心願,也下賜錢物,以示欣賞;張玉貞也想給同伊賞賜,卻一眼看穿了同伊的願望,所以她給的是承諾。從精神上來看,王給同伊的是維護與照顧,明知同伊遲到翻牆是違反宮中規定的行為,卻依然為她遮掩,讓她順利回宮。這不能不說是肅宗大王的偏愛所致,或者說,從一定程度上看,肅宗大王也一樣藐視規則;而張玉貞給同伊的,卻是交付重託,為的是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利益。這麼一對比就能發現王與張玉貞的不同:肅宗大王雖然有任性胡鬧孩子氣的時候,卻依然是一國之君,懂得大義和小處,也能夠體諒同伊的心意,他為同伊所做的是為了讓同伊快樂;而張玉貞則心機深重,步步為營,處處謹慎,也極端利己,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打算,全然不顧是否會將同伊拖入深淵。在恩典進行中,編劇也有意識的延續了若干伏筆之線,天機老人金桓的預言正在應驗,而天壽也得知同伊還在都城的消息,徐龍基因為王的一席話開始懷疑同伊的身世,南人一派還多了個急色鬼小吳想要將同伊據為己有。這麼一來,主上與臣下,貴族與賤民,劍契與捕盜,王上與後宮,真是夠熱鬧的。

在第八集的最後,針對同伊的調查和陰謀已陸續展開,可是此時的同伊卻毫不知情,還提著食盒去拜祭父兄,在當年的懸崖之上,早已不見大戰的痕跡,灑漫鮮血的地方已開出了杜鵑花,可是同伊的思念之心卻日盛。她請出牌位祭拜,又拿出供果拋灑,想起從前天壽給她的劍契頭帶,不禁又感慨,拿出掛起來追憶,卻忘了拿走。這一來才引得後來祭拜的天壽猛然省起,是當年給小同伊的頭帶。可惜,來祭拜的兩人錯過,無法相認,看到天壽急切的呼喊,不禁為這二人錯身而過的姻緣嘆息。天意如此,強求不得。祭拜歸來的同伊被宮中差人架走,原來是閔妃湯藥事件調查已經開始,浩劫在所難免,同伊也無法避免嚴刑拷問。後事究竟如何發展,下周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同伊》殊途同歸第三十頁 同歸
    同伊 殊途同歸第三十頁 同歸昌德宮寶慶堂前,權臣張武烈已帶人前來,重兵圍困,要將寶慶堂圍個水洩不通,為的是拿捕淑嬪崔氏,要判她危害世子之罪。寶慶堂本是後宮內室,此時卻顯劍拔弩張之勢。只見來人張武烈一臉得意,要拉人還不忘虧上兩句,直說淑嬪應該後悔當初選擇錯誤,若是選擇了張武烈這一邊,就不會落到如此下場。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四頁 仙才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四頁 仙才宮門之內,兩轎落地,轎中人緩緩下得轎來,正是同伊與王子李昑。而官道兩邊,早已有監察部眾人在此守候,原來鄭尚宮得知同伊回宮,一早就告知監察部各位尚宮宮女,大家一起立於道旁,歡迎同伊母子回宮。看到一起生活的人們在一邊,同伊的歡喜之情也溢於言表,另一面,王子李昑初次進宮,也興致勃勃,四處張望。同伊與王子李昑的宮內生活就這樣開始了。本周的王子李昑宮內生活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是虛構內容,但勝在劇情親切可愛,讓人有共鳴,尤其受到主婦觀眾的喜愛。
  • 《同伊》殊途同歸第九頁 站隊
    同伊 殊途同歸第九頁 站隊時至午間,就善堂院內,琴瑟和諧,鼓樂齊鳴,肅宗大王與承恩尚宮張氏端坐於上,眾人皆陪笑,還有肅宗大王特別指定的掌樂院的樂官黃直長與樂工英達在場,此外,也請來張氏家人,還有張氏推舉的監察宮女田氏同伊在側,為的是給張氏慶生,此時,大王還宣布要給張氏一件難忘的禮物——要封她為後宮。
  • 《同伊》殊途同歸第七頁 承接
    同伊 殊途同歸第七頁 承接晨間,在詩才大會的考試現場,同伊被監察宮女貞任提點,才知道自己上了當。劉尚宮對同伊的許諾是能看多少是多少,能讀多少是多少,不用擔心著急。可是她卻直接同伊帶到了採取淘汰制的詩才大會現場,其用心之險惡,人品之卑劣已昭然若示。就如宮女貞任所說的,即使看書也來不及了,這不是一天一時就能看得完的書。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頁 進宮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頁 進宮熙攘街頭,從吳大人家逃出來的同伊終於見到了父親和哥哥,卻是在遊街示眾的罪人隊伍中看到。她傻了,眼淚奪眶而出,輕輕喊著爸爸哥哥,正要大哭,卻被伸來的大手捂住了嘴。原來,同伊沒被發現,是被高人所救。天機老人金桓和弟子搭救了同伊,並將她帶到住處,還通知了劍契來人領走。
  • 《同伊》殊途同歸第八頁 允達
    同伊 殊途同歸第八頁 允達中國大使館的庭院內,急忙奔逃的同伊終於遇見她一直以來的救星,卻又驚得目瞪口呆,原來,她直到此時才發覺平日喜愛玩笑又待她很親切的判官大人竟然是大王。可不是麼,眼前著便裝的男子不就是大王麼,穿的雖是便裝,卻也是會客服,前襟和袖口還繡有龍紋,這是王者的日常裝扮啊。可憐的同伊,明白過來已經晚了,她拉住大王袖子的手鬆開了,怔怔看著大王。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三頁 重逢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三頁 重逢草亭之內,王子李昑為救賤民之子,以四書中《大學》中講述的道理,嚴辭斥責兩班儒生的行為,並說自己是王子,激得儒生伸手就要打,忽聽得身後有人吒喝,又見一女子立於草亭旁,目光炯炯,儘是肅色,原來就是同伊。王子李昑走來,母子相擁,同伊臉上儘是慈愛神情。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七頁 跳牆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七頁 跳牆東宮世子殿庭院內,前來找尋世子的禧嬪張氏與淑嬪崔氏同伊相遇,彼此都感到詫異,此時二人面色各異,張氏是驚訝繼而擔心,但是表面依然意圖鎮定,而同伊則是心急如焚,想要在世子對肅宗大王坦白真相之前截住他。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一頁 廢后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一頁 廢后肅宗十五年五月一日日間,景春殿堂前,肅宗大王遣大臣前來宣旨,中宮殿閔氏,淚盈於眶,坐席待罪,跪於堂前聽旨,廢后已成定局。聽旨後,閔氏接旨,由監察部鄭尚宮哭言娘娘得罪了,為廢妃閔氏除去髮簪,卸下頭飾,褪去唐衣,自此,閔氏被貶為庶人,肅宗大王頒布的教旨是廢為庶人,遣閔氏回到私宅,並未賜她死藥,還算手下留情。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七頁 身世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七頁 身世交泰殿私室內,已成中殿的張氏端坐於上首,正嚴峻注視同伊,以言辭激將,要她拿命來換處所宮女的安危。張氏只給了她三天的時間,命她徹查處所內發現的怪症一事,同伊欣然允諾,出門後大拍心口,如同打了一場硬仗一般,而此時張氏卻開始擔心別的事,雖然言語中依然教訓同伊,要向她宣示主權,但已有所顧忌,話未說滿。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九頁 反戈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九頁 反戈昌德宮秘苑之內,肅宗大王親臨寶慶堂,神色鄭重,目光灼灼,站在淑嬪崔氏同伊面前,向她要答案。張氏死後,又有了新矛盾,朝臣開始了新一輪的實力較量,從前是世子之爭,而現在則是奪位之爭。肅宗大王深夜駕臨寶慶堂,想要知道的是同伊的答案。作為矛盾中心延礽君的生母,也是大王此生最為愛護的人,同伊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二頁 偏安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二頁 偏安妓房庭院內,同伊與雪伊正待攙扶小狗子出門,忽見官兵圍困,不由得大驚,再看進來之人,更是怔住。原來,張武烈已受命於張氏,要帶大王來看好戲。張武烈內心無限得意,表面卻恭謹謙和,要拉人帶走,同伊哪裡肯依,死死拉住小狗子的袖子不放手,此時肅宗大王如遭雷擊,喝令同伊不得再拉住不放,同伊望著被拉走的小狗子和雪伊,淚流不止。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五頁 湯藥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五頁 湯藥熙攘的街市,人來人往,祭拜父兄之後的同伊獨自走在路上,低頭想事情,忽然被叫住,抬頭一看,宮中來人正看著她,同伊見來人一副差人打扮,就是一驚,來人二話不說,立即差人架走同伊,拉扯之間,裝有同伊為父兄和天壽上供的器具包袱跌落於地,任人踩踏。與此同時,在懸崖邊發現頭帶的天壽,一臉焦灼,正在滿處尋找同伊,他邊跑邊喊,激動不已。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六頁 承恩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六頁 承恩日間同伊乘坐四人轎屋,由尚膳引路,回到宮中。離開時是為幫助閔氏翻案,向大王稟報真實情況,也為躲避追殺,保住性命,回到宮中卻是因為大王的深切愛意,要保護他所愛的女子同伊,給一個名份作為她的護身符。這一進一出,人雖未改變,心境卻大不相同。轎落人下,出得來的非監察宮女同伊,而是身著湖藍小禮服的承恩尚宮同伊。
  • 《同伊》殊途同歸第三頁 音變
    同伊 殊途同歸第三頁 音變時間如一雙無情的手,轉眼間就讓孩子長大,又讓壯年之人蒼老。在同伊的故事裡,六年的煙雲消長,原來只是匆匆一瞬,轉眼同伊已從女孩長成了少女。長大成人的同伊,還是想念親人,常在夜深人靜之時,拉琴寄託思念。這天,悠遠低沉的琴聲很不巧被暗訪回宮的肅宗聽到,從此開始了查找拉琴者的艱難過程。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二頁 構陷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二頁 構陷深夜宮門前,同伊向守衛遞交了手諭,正要出宮之際,忽有飛鏢射來,鏢到人倒,一鏢致命,守衛立即倒地而亡,同伊抬頭看時,殺手已到,且虎視眈眈,磨刀霍霍,要取她性命。危急時刻,殺手已在眼前,殺機盡現,如何是好?當然是跑啊,一個沒有武藝,也沒有力氣的監察宮女,遭遇如此危險,能做的只有逃命。
  • 《同伊》殊途同歸第六頁 空降
    同伊 殊途同歸第六頁 空降入夜,街市陋巷中同伊低頭快步走回宮,不料卻在巷子裡遇見形跡可疑人士。於是,肅宗大王沒有被同伊懷疑,繼續當他假冒的漢城府判官大人。不用肅宗大王多說,大內高手一躍上前,此時賊人已挾持同伊,為求自保,機靈的同伊以眼角的餘光瞥見身後的器物,往後一退,賊人絆了趔趄,立即被拿下,於是同伊得救。這番歷險之後,同伊被肅宗大王好一通埋怨,怪她怎麼在這時候回宮,這麼危險,要怎麼處理。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頁 蒙冤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頁 蒙冤晌午時分,宮內檢察院內,涉案醫女與醫官正跪於堂下,肅宗大王正在問話,語氣雖然威嚴,但依然有抑制不住的探究與氣憤,跪於地下的許醫官顫抖著說出自己是受到中殿娘娘(閔妃)的指使,舉座譁然,在堂下立聽大王問話的監察部眾人聽後也大吃一驚,尤其是同伊。
  • 《同伊》殊途同歸第一頁 嫁禍
    同伊 殊途同歸第一篇 嫁禍冬日渡口,江面幽藍,漁舟輕晃,船頭昏暗的紙燈籠微微搖動,漁人身披蓑衣在垂釣,說是漁人,也不是,雖執釣竿,卻著綢緞,可見並非尋常漁夫。另一艘船靠近後,幾句之下,來人驀地起身,霍然拔劍,話到劍入,一劍穿心,再補數劍,可見是要漁夫立時斃命。漁人口吐鮮血,然後,臨墜入江中之前,拽下了兇手的腰牌,攥在手裡,這才甘心入水,順水漂流。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一頁 糾結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一頁 糾結私宅內室,劍契來人劍指淑媛同伊,要取她性命,同伊正待閉目受死,卻意外發現來人竟然頭戴劍契頭帶,立時大驚,問起來人是否劍契。同伊在被襲擊當晚就已經布置奉尚宮帶人去找南人熟悉的相關書籍,此時書籍已帶到,同伊請來沈雲澤,一同來到內禁衛將徐龍基處,三人商議,要找出當年手勢所指的數字意義所在。找出數字意義何在,對於不清楚南人一派習性的同伊和沈雲澤來說,可是費了一番功夫。此時肅宗大王聽聞同伊已回宮,正在寶慶堂照顧王子,立即興衝衝的前往寶慶堂看望同伊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