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伊》殊途同歸第八頁 允達

2020-10-12 林下之風
同伊 殊途同歸

第八頁 允達

中國大使館的庭院內,急忙奔逃的同伊終於遇見她一直以來的救星,卻又驚得目瞪口呆,原來,她直到此時才發覺平日喜愛玩笑又待她很親切的判官大人竟然是大王。可不是麼,眼前著便裝的男子不就是大王麼,穿的雖是便裝,卻也是會客服,前襟和袖口還繡有龍紋,這是王者的日常裝扮啊。可憐的同伊,明白過來已經晚了,她拉住大王袖子的手鬆開了,怔怔看著大王。此時的肅宗大王也很尷尬,為何在這樣的情況下見面呢,平日裡那麼費勁心思要掩蓋的真相,居然在大使館全部暴露出來。大王身邊臣下的一聲斷喝:你這丫頭,才讓同伊清醒過來,趕緊低頭退到一邊,此時追兵已到,大王以朝鮮宮女由朝鮮處理為由,派人帶走了同伊,同伊這才算脫險。此時,在中國大使館的英達和黃直長也見到了肅宗大王,先是不信,繼而大驚失色。

脫險後的同伊將字條和木棒交給了徐龍基大人,肅宗大王回宮後就先找徐龍基問事情的大概。經驗豐富如徐龍基,不會不清楚同伊找到資料的價值,他已經先行看過,如今給肅宗大王再看,早已成竹在胸。按照纏繞法,合出一句話,是個拆字,合起來就是個地名:青坡,去那裡,也許有收穫。徐龍基自然不敢怠慢,帶人搜查,原來也只是個廢棄的渡口,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熟悉地形的徐龍基發現了四周廢棄的茅屋,又帶人搜查,張希載也在搜查隊列中,本來還在得意洋洋的笑,可是看到後來徐龍基的警惕目光,讓他笑不出來了。看到這裡,想起劇集開篇時吳大人評價徐龍基的話,說徐龍基是老虎,要打狼必須靠老虎,而吳潤只是狐狸,狐狸只能抓兔子。吳太錫老歸老,沒糊塗,頭腦清醒的很,尤其看人頗準。這一次,徐龍基大人又一次展現了捕盜老虎大將的實力,捕盜將已經收隊,要回府,可是他卻看出牆是溼的,按說廢棄已久的茅屋不可能有剛糊的泥牆,於是一手捶開了泥牆,露出了藏在夾牆中的走私物品,如此一來,金某走私的證據已找到。這一來,張希載暗暗叫苦,這次走私走不成了,別說黑金交易,就連貨都沒了,還折了本錢。按照張希載大爺自己的話來說,自打幼年開始,凡是惹著他的人,都沒有好下場,這一次惹著他的同伊又會如何呢?張大爺為同伊準備的是金某詐死的圈套。

先將張大爺的仇恨按下不表,來看看肅宗大王又如何面對他和同伊的關係。既然身份已經暴露,就不能再隱藏,肅宗大王即刻著人去叫同伊見面。此時的同伊正在抱頭懊惱,想起過往的種種,發覺大王並沒有欺騙她,言談舉止間早已顯露出王者之風,只是自己太笨,沒有察覺到,想到這裡,同伊就非常懊惱,就差沒撞豆腐了。看到這裡,忍不住樂了,同伊這孩子真的有前途啊,她最初與大王相見就在如此兇險的情況下,可是居然化險為夷,還轉危為安,找到了證據,證明張氏無辜,最逗的是為了找證據,同伊還神氣的指揮大王俯下身子給她當墊腳石,踩的大王腰酸背痛;再見大王,是同伊受託帶藥進宮,在宮門外遇見大王,大王為了讓同伊順利回宮,還繼續假扮漢城判官,帶著同伊進門;又見大王,是在陋巷中,取得證據的同伊正要回宮,路遇吳大人派來的殺手,被暗訪回宮的大王所救;再三遇見大王,是在市集之上,同伊遇到暗訪的大王,大王還給她買了不少飾物,說是給賞賜;考試有困難時,又是大王假扮漢城判官,謊稱在宮內當差,給同伊劃了考試重點。真相揭露後,大王不但沒擺架子,還擔心同伊會生氣,氣大王欺騙。這樣算來,每次同伊有難時,都是大王如神兵天將一般,從天而降,下凡來幫助同伊,他是同伊的救星,或者說,在古裝同伊的故事裡,肅宗大王是同伊的黑騎士,也真是她的王子,不,應該說是她的大王。

回顧了大王和同伊共同遭遇的這麼多事之後,同伊還是懊惱,此時,懊惱的不僅是她,還有黃直長和英達,他們是無所顧忌的請大王喝了酒還勾肩搭背,發現判官大人就是大王,非常擔心。此時的描述非常有意思,其逗趣程度直逼洪氏姐妹的古裝惡搞,在英達的夢裡,大王聲色俱厲的逼迫他飲毒酒又要砍他們的頭。看到這裡哈哈大笑,這李導演和金編劇八成也是閒來無事看了不少洪氏作品吧,也許還看過TVB陳小春版的鹿鼎記,不能不說,這次韓劇古裝頭一次採取這麼有趣的描述方法,正史與詼諧情節穿插,查案與搞笑並重,是古裝製作界難得的創新,值得記下一筆。

話題回到同伊這裡,還沒容她懊惱很久,大王就派人找她了,經過重重審查的同伊,被搜了身又換了新衣裳,這才見到大王,到了面見大王這一出,更加可樂。緊張的同伊,見到大王都不知道該怎麼說話,先稱主上娘娘,然後又稱主上殿下,爾後又改口稱殿下娘娘,逗的還在擔心同伊生氣的肅宗大王哈哈大笑,於是沉悶的氣氛一掃而空,大王的心情因為同伊變好了。看樣子,肅宗大王喊來同伊,只是為了確認她是否生氣,還想解釋,可是看到同伊如此緊張又惶恐,終於明白同伊有了身份的拘束,頓時怏怏,還想要同伊恢復到從前喊他判官大人的樣子。從這裡開始,我們可以發現肅宗大王每次見到同伊就會很開心,而且是情不自禁的高興,每當同伊出現,大王就會發自內心的笑,笑容愜意舒適,可是大王對朝臣,甚至對張氏都是有負擔的看看,微微一笑。這麼說來,不論大王此時是否發覺對同伊的感情,同伊對大王確有安慰和穩定心神的作用。

到了這裡,本劇已經用了不斷的篇幅,描述了肅宗大王,這個李氏王朝諸位王者當中個性獨特的一位。因為有張嬉嬪的相關事件,肅宗大王在史書中被描繪為一個被奸妃暫時蠱惑心神的明君,不少文藝作品都說他優柔寡斷,到了李導演的作品中,在金編劇仔細研讀史書之後,給了肅宗大王一個較為準確的描繪。在朝鮮王朝實錄中,前文曾引用過明聖大妃的話,說肅宗大王是「喜怒暴急」,可見肅宗大王的感情激烈,並非優柔寡斷之人,再看他處理國事如此決斷,為正妃所出,從小的身份是就是元子,在顯宗大王在世時就已經封為世子,可見肅宗大王是正統出身,並無李氏王朝列王為身份所惑,為地位所困的際遇,他被做為王位繼承人來鼓勵,從小受到帝王學的教育,又背負了很高期望,自然行事果斷,雷厲風行,正因為如此,他又時時渴望釋放壓力,做個普通人,就有常常暗訪的做法,說是暗訪,其實是去民間了解情況,也是放鬆心情。若有要做普通人的臺詞,這樣的推測也屬合理。而此時同伊的出現,正好應合了大王的需要,因此大王喜歡這樣的女子。據史書記載,自肅宗大王的祖父孝宗大王開始,王室對於詩詞歌賦的創作也發展到了一個興盛的階段,李氏王朝列王都受過良好教育,精通漢學,熟讀我國詩書,不論是宗室子弟抑或是大王本人,都有不錯的創作。在此僅摘錄孝宗與肅宗兩位大王的時調作品,時調是朝鮮李氏王朝時期內詩歌的一種表現形式。以下——

孝宗時調作品摘錄

清江聽雨似笑聲
滿山紅綠作呼應
春風不常有 笑且盡情

肅宗時調作品摘錄

秋水天一色 龍舸泛中流

簫鼓一聲 解萬古之愁兮

偕萬民同樂太平

同伊和大王的見面就此告一段落,張大爺的計劃開始施展了,為了從妹妹身邊去掉這個有影響的丫頭,也為了給自己報仇,他給金某安排了詐死,偽造了遺書,還找了替死者,屍體已停放在義禁府。這樣一來,朝鮮官方對於金某走私調查的性質就從查處走私,轉變為逼人死命,矛頭直接指向同伊。清朝大使為之震怒,非要將同伊帶回國調查。金某在清廷已經得了一官半職,若他自盡,要以死明志,還留下遺書,同伊的罪名就被扣為污衊清朝官員,逼官致死,金某走私案從國內矛盾直接轉變為國際矛盾,肅宗大王為維護國格人格,堅決不放人,兩國爭端一觸即發。就在功臣們逼迫肅宗大王送交同伊之際,天壽想要帶同伊逃命,同伊卻自己去了大使館,面見大使。

同伊見使臣這一場戲,堪稱經典,氣氛極其緊張,兩人端坐桌子的兩方,四目對視,可是同伊雖然害怕,卻不慌亂,還是有理有據說出了自己的推斷。原來同伊又去查看了屍體,發現了疑點,金某罹患白癜風,按說舌頭上應該有白斑,可是屍體上沒有,並且屍體頸後有硬物刺傷的痕跡,還有頸椎骨折斷的情況,這說明掉下懸崖之前就已經被鈍器擊中,也就是說,死者在落下懸崖之前已經喪命,只是有人偽造了自殺現場。使臣聞聽此言後大驚,在康熙朝對走私本就有十分嚴厲的處罰措施,若是因為失察,導致問題在回國後被查處,屆時被問罪的就不是宮女同伊而是使臣自己了。因此,為了下臺,使臣採用了官場老手才會有的手法:解鈴還需系鈴人,讓朝鮮宮女自己去查。當屬下問起時,使臣說讓宮女完成她的責任,而他自己也要履行自己的責任。

使臣的態度很有說道,丙子胡亂後,朝鮮對於清廷又恨又怕,肅宗大王雖然拒絕出兵幫助明朝,藉口要為明朝祈福,其實為了自保,這不失為明智之舉,但此次對於清廷來人做出無理要求,大王應對態度如此強硬,也是為了維護國體,當然也不能排除大王對於宮女同伊的珍愛。大王的異常態度被張氏和身邊的宮女們看出了異狀,張氏親自去大殿慰問,表面安慰,其實是為了探聽虛實,確認大王的態度。可是肅宗大王的態度卻讓張氏詫異非常,按說在張氏被誣衊犯罪之時,肅宗大王來探視,只是說要儘快移送義禁府,並不肯為張氏開脫,可是在金某走私一案上,卻如此維護同伊,這強硬的態度讓張氏心驚,她心驚的同時卻不動聲色,還斥責了有質疑同伊想法的近身侍女。到這裡,張氏對同伊已有猜忌,已非先前好感,而是暗自不滿。

先不說張氏,來看使臣態度帶來的直接後果:被放出大使館的同伊先去找了徐龍基從事官大人,複述了自己的想法,又差英達去找了監察部鄭尚宮,由鄭尚宮帶同伊去書庫找了遺書的存本,英達又從監察部找來了善於核對筆跡的宮女貞任,貞任的核對證實了同伊的推測,金某的遺書是偽造的。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金某的確實姓名:金允達,看來15-16集都是圍繞這位走私大鱷金允達引發的連串事件來寫的。與此同時,張大爺已派天壽護送金允達去我國。在經過證實之後,徐龍基為防止金允達逃出朝鮮,在出朝的各處都布了點,為的就是截住金允達。金允達的逃亡之路頗有看點,扮演天壽的演員裴秀斌正值壯年,武功底子好,演技紮實,這一優點在逃亡這一場戲中有確實表現。話說天壽去探路之時,發現了路上各處都有捕盜廳的暗哨,驚異之餘開始懷疑金允達,抓人問明情況之後,用了金蟬脫殼之計,與金某告別,自己先脫身,將金某交給張大冶下屬去護送,爾後金某才遇到徐龍基的隊伍,一舉被擒。被擒獲的金某懊惱非常,這件事也被天壽用來與張希載做了交換,希望彼此達到目的即可。此時的張大爺開始感覺到天壽的厲害,不由得膽寒。徐龍基將金允達交給肅宗大王,肅宗大王當著清朝使臣和朝鮮各位大臣的面展示了金允達的真顏後宣布朝鮮來治金氏的罪。另一邊,要盡力進諫的吳大人目睹了金允達被擒獲,吃了一大驚,立即要侄兒吳潤去處理,而張希載此時已經是危機四伏,要緊急處理,才能善後。這一次,張大爺又嘗到了同伊的厲害。

如此前所分析的那樣,古裝同伊已顯出了明顯的走向:古裝罪案劇。15-16集的劇情是圍繞朝鮮走私犯金允達跟隨清廷使臣團,入境走私後被徐龍基帶人查處,又被同伊發現證據的案件,本案的結局是金某被捉,由吳大人派人審問。15-16集不僅展現了罪案劇的特有緊張氣氛,還描述了肅宗大王對同伊的好感,以及他對自己的感情後知後覺的愚鈍,還有張氏的敏感與深切嫉妒,然而同伊對此卻毫無察覺,依然開心的去查她的案。到了16集這裡,金允達走私事件已經圓滿解決,監察部的劉尚宮終於對同伊改變看法,對她囑咐一番,還借書給她,已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表示抱歉,同伊大度的表示感覺也說從未介意過,至此,經過金允達事件,監察部終於承認了同伊的實力。然而,更多的驚喜還在後面,大王為了讓張氏高興,請來張氏家人還有同伊和掌樂院眾人,為張氏慶生,在生日宴會上宣布要立張氏為後宮,另一面,明聖大妃卻要求閔妃不給張氏下後宮牒紙。一場兇險異常的奪宮大戰即將展開,這是一場持久戰,持續十八個月。在16集的最後,當同伊看著張氏被宣布即將受封的場面開心微笑時,奪宮大戰已拉開了帷幕。預知後事如何,敬請期待下周。

相關焦點

  • 《同伊》殊途同歸第四頁 恩典
    同伊 殊途同歸第四頁 恩典深夜,危樓深處,暗訪的肅宗大王和掌樂園婢女同伊被殺手團團圍住,鄭大人私宅裡豢養的眾殺手目露兇光,手持白刃,慢慢逼近王與同伊,任憑是見慣場面的王也有些擔心,只見他忽然大喝一聲,表明身份,說自己是朝鮮之王,一聲斷喝,暫時嚇得眾人後退,而後又揮舞著手中的劍,沒章法的一通亂揮,眾殺手先是遲疑後退,然後又晃悠著腦袋,覺得好笑,看的為首之人先是一愣,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頁 進宮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頁 進宮熙攘街頭,從吳大人家逃出來的同伊終於見到了父親和哥哥,卻是在遊街示眾的罪人隊伍中看到。她傻了,眼淚奪眶而出,輕輕喊著爸爸哥哥,正要大哭,卻被伸來的大手捂住了嘴。原來,同伊沒被發現,是被高人所救。天機老人金桓和弟子搭救了同伊,並將她帶到住處,還通知了劍契來人領走。
  • 《同伊》殊途同歸第三十頁 同歸
    同伊 殊途同歸第三十頁 同歸昌德宮寶慶堂前,權臣張武烈已帶人前來,重兵圍困,要將寶慶堂圍個水洩不通,為的是拿捕淑嬪崔氏,要判她危害世子之罪。寶慶堂本是後宮內室,此時卻顯劍拔弩張之勢。只見來人張武烈一臉得意,要拉人還不忘虧上兩句,直說淑嬪應該後悔當初選擇錯誤,若是選擇了張武烈這一邊,就不會落到如此下場。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七頁 跳牆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七頁 跳牆東宮世子殿庭院內,前來找尋世子的禧嬪張氏與淑嬪崔氏同伊相遇,彼此都感到詫異,此時二人面色各異,張氏是驚訝繼而擔心,但是表面依然意圖鎮定,而同伊則是心急如焚,想要在世子對肅宗大王坦白真相之前截住他。
  • 《同伊》殊途同歸第七頁 承接
    同伊 殊途同歸第七頁 承接晨間,在詩才大會的考試現場,同伊被監察宮女貞任提點,才知道自己上了當。劉尚宮對同伊的許諾是能看多少是多少,能讀多少是多少,不用擔心著急。可是她卻直接同伊帶到了採取淘汰制的詩才大會現場,其用心之險惡,人品之卑劣已昭然若示。就如宮女貞任所說的,即使看書也來不及了,這不是一天一時就能看得完的書。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一頁 廢后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一頁 廢后肅宗十五年五月一日日間,景春殿堂前,肅宗大王遣大臣前來宣旨,中宮殿閔氏,淚盈於眶,坐席待罪,跪於堂前聽旨,廢后已成定局。聽旨後,閔氏接旨,由監察部鄭尚宮哭言娘娘得罪了,為廢妃閔氏除去髮簪,卸下頭飾,褪去唐衣,自此,閔氏被貶為庶人,肅宗大王頒布的教旨是廢為庶人,遣閔氏回到私宅,並未賜她死藥,還算手下留情。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七頁 身世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七頁 身世交泰殿私室內,已成中殿的張氏端坐於上首,正嚴峻注視同伊,以言辭激將,要她拿命來換處所宮女的安危。張氏只給了她三天的時間,命她徹查處所內發現的怪症一事,同伊欣然允諾,出門後大拍心口,如同打了一場硬仗一般,而此時張氏卻開始擔心別的事,雖然言語中依然教訓同伊,要向她宣示主權,但已有所顧忌,話未說滿。
  • 《同伊》殊途同歸第九頁 站隊
    同伊 殊途同歸第九頁 站隊時至午間,就善堂院內,琴瑟和諧,鼓樂齊鳴,肅宗大王與承恩尚宮張氏端坐於上,眾人皆陪笑,還有肅宗大王特別指定的掌樂院的樂官黃直長與樂工英達在場,此外,也請來張氏家人,還有張氏推舉的監察宮女田氏同伊在側,為的是給張氏慶生,此時,大王還宣布要給張氏一件難忘的禮物——要封她為後宮。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九頁 反戈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九頁 反戈昌德宮秘苑之內,肅宗大王親臨寶慶堂,神色鄭重,目光灼灼,站在淑嬪崔氏同伊面前,向她要答案。張氏死後,又有了新矛盾,朝臣開始了新一輪的實力較量,從前是世子之爭,而現在則是奪位之爭。肅宗大王深夜駕臨寶慶堂,想要知道的是同伊的答案。作為矛盾中心延礽君的生母,也是大王此生最為愛護的人,同伊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二頁 偏安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二頁 偏安妓房庭院內,同伊與雪伊正待攙扶小狗子出門,忽見官兵圍困,不由得大驚,再看進來之人,更是怔住。原來,張武烈已受命於張氏,要帶大王來看好戲。張武烈內心無限得意,表面卻恭謹謙和,要拉人帶走,同伊哪裡肯依,死死拉住小狗子的袖子不放手,此時肅宗大王如遭雷擊,喝令同伊不得再拉住不放,同伊望著被拉走的小狗子和雪伊,淚流不止。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五頁 湯藥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五頁 湯藥熙攘的街市,人來人往,祭拜父兄之後的同伊獨自走在路上,低頭想事情,忽然被叫住,抬頭一看,宮中來人正看著她,同伊見來人一副差人打扮,就是一驚,來人二話不說,立即差人架走同伊,拉扯之間,裝有同伊為父兄和天壽上供的器具包袱跌落於地,任人踩踏。與此同時,在懸崖邊發現頭帶的天壽,一臉焦灼,正在滿處尋找同伊,他邊跑邊喊,激動不已。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六頁 承恩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六頁 承恩日間同伊乘坐四人轎屋,由尚膳引路,回到宮中。離開時是為幫助閔氏翻案,向大王稟報真實情況,也為躲避追殺,保住性命,回到宮中卻是因為大王的深切愛意,要保護他所愛的女子同伊,給一個名份作為她的護身符。這一進一出,人雖未改變,心境卻大不相同。轎落人下,出得來的非監察宮女同伊,而是身著湖藍小禮服的承恩尚宮同伊。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二頁 構陷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二頁 構陷深夜宮門前,同伊向守衛遞交了手諭,正要出宮之際,忽有飛鏢射來,鏢到人倒,一鏢致命,守衛立即倒地而亡,同伊抬頭看時,殺手已到,且虎視眈眈,磨刀霍霍,要取她性命。危急時刻,殺手已在眼前,殺機盡現,如何是好?當然是跑啊,一個沒有武藝,也沒有力氣的監察宮女,遭遇如此危險,能做的只有逃命。
  • 《同伊》殊途同歸第六頁 空降
    同伊 殊途同歸第六頁 空降入夜,街市陋巷中同伊低頭快步走回宮,不料卻在巷子裡遇見形跡可疑人士。於是,肅宗大王沒有被同伊懷疑,繼續當他假冒的漢城府判官大人。不用肅宗大王多說,大內高手一躍上前,此時賊人已挾持同伊,為求自保,機靈的同伊以眼角的餘光瞥見身後的器物,往後一退,賊人絆了趔趄,立即被拿下,於是同伊得救。這番歷險之後,同伊被肅宗大王好一通埋怨,怪她怎麼在這時候回宮,這麼危險,要怎麼處理。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四頁 仙才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四頁 仙才宮門之內,兩轎落地,轎中人緩緩下得轎來,正是同伊與王子李昑。而官道兩邊,早已有監察部眾人在此守候,原來鄭尚宮得知同伊回宮,一早就告知監察部各位尚宮宮女,大家一起立於道旁,歡迎同伊母子回宮。看到一起生活的人們在一邊,同伊的歡喜之情也溢於言表,另一面,王子李昑初次進宮,也興致勃勃,四處張望。同伊與王子李昑的宮內生活就這樣開始了。本周的王子李昑宮內生活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是虛構內容,但勝在劇情親切可愛,讓人有共鳴,尤其受到主婦觀眾的喜愛。
  • 《同伊》殊途同歸第一頁 嫁禍
    同伊 殊途同歸第一篇 嫁禍冬日渡口,江面幽藍,漁舟輕晃,船頭昏暗的紙燈籠微微搖動,漁人身披蓑衣在垂釣,說是漁人,也不是,雖執釣竿,卻著綢緞,可見並非尋常漁夫。另一艘船靠近後,幾句之下,來人驀地起身,霍然拔劍,話到劍入,一劍穿心,再補數劍,可見是要漁夫立時斃命。漁人口吐鮮血,然後,臨墜入江中之前,拽下了兇手的腰牌,攥在手裡,這才甘心入水,順水漂流。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一頁 糾結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一頁 糾結私宅內室,劍契來人劍指淑媛同伊,要取她性命,同伊正待閉目受死,卻意外發現來人竟然頭戴劍契頭帶,立時大驚,問起來人是否劍契。同伊在被襲擊當晚就已經布置奉尚宮帶人去找南人熟悉的相關書籍,此時書籍已帶到,同伊請來沈雲澤,一同來到內禁衛將徐龍基處,三人商議,要找出當年手勢所指的數字意義所在。找出數字意義何在,對於不清楚南人一派習性的同伊和沈雲澤來說,可是費了一番功夫。此時肅宗大王聽聞同伊已回宮,正在寶慶堂照顧王子,立即興衝衝的前往寶慶堂看望同伊母子。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四頁 困獸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四頁 困獸景福宮交泰殿內室,已成為正妃的張氏正與兄長張希載議事,在張希載咬牙切齒說出同伊還活著的話,張氏陡然愣住,這才知道事態嚴重。同伊,張氏家門的天敵監察宮女田氏同伊並沒有死,非但如此,握有證據的她還在回都城漢陽的路上。若是同伊回宮,目前張氏家門以及南人勢力的基業都要受到動搖。
  • 《同伊》殊途同歸第十五頁 回宮
    同伊 殊途同歸第十五頁 回宮漢陽城內,高崗之上,同伊正在含淚拉琴,忽聽得身後有人顫聲詢問,回過頭來,原來,來人正是肅宗大王。說來也巧,同伊逃出宮外後,內心悽涼無比,於是坐在從前與肅宗大王一同喝酒的酒肆附近的高崗之上拉琴,琴是兄長同舟遺物,而肅宗大王因為內心思念同伊感到不安,也來到當日與同伊一起喝酒,與眾人歡聚的酒肆跟前,忽聽熟悉的琴聲,循琴聲而來,居然得見朝思暮想的同伊,一時之間,驚喜不已。
  • 《同伊》殊途同歸第二十三頁 重逢
    同伊 殊途同歸第二十三頁 重逢草亭之內,王子李昑為救賤民之子,以四書中《大學》中講述的道理,嚴辭斥責兩班儒生的行為,並說自己是王子,激得儒生伸手就要打,忽聽得身後有人吒喝,又見一女子立於草亭旁,目光炯炯,儘是肅色,原來就是同伊。王子李昑走來,母子相擁,同伊臉上儘是慈愛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