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澳洲財經見聞
共3339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閱讀導航
前 言
退休有房沒房,差距太大
澳洲養老金體系「夠嗎?」
政府買單意願不強
以房養老可行嗎?
結語
前 言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有關退休收入系統的審查已經成為近期的頭條新聞。
不過,還沒等到最終結果出爐,澳大利亞養老金系統的全球排名中出現下滑,被以色列反超,並且曝出「充足性」問題。
這似乎有悖於人們一貫對澳大利亞「養老天堂」的看法
此外,由前財政部資深官員Michael Callaghan編制的《退休收入審查報告》揭露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房產起到了「分水嶺」的作用。
退休時,有房沒房,差距不是一點點。
1
退休有房沒房,差距太大
在澳大利亞,很少有退休的房主陷入貧困。然而,大多數退休無房的租客卻備受貧困的困擾。
2017/18財年,澳大利亞統計局發現,有房家庭(其中至少一個居住者為65歲以上)的淨資產中位數為960,000澳元,仍在還房貸的類似家庭淨資產中位數為934,900澳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類似租房家庭的中位數僅為40,800澳元。
換言之,有房的退休家庭所擁有的財富是租房退休家庭財富的20多倍。
不僅如此,退休後有房沒房的差距非常大。
一份審查報告顯示,即便聯邦租金援助計劃(適用於領取政府養老金的人群)增加40%,也只能將退休租客的財務壓力減少1%。
原因很簡單,租金援助並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漲幅也遠低於租金漲幅。目前,租金援助僅能支付約13%的租金。
截至目前,澳大利亞約有76%的退休人士屬於有房一族。同時,約有12%的退休人士租房居住(需要支付租金),另有11%的退休人士則居住在無需交租的房產中(例如,與家人同住、養老院或者其他安排等等)。
從全球範圍來看,澳大利亞退休人士中76%的住房自有率都是一個非常高的水平,遠高於中國,不僅讓個人受益,而且也利好聯邦政府預算。
住房自有率越高,對政府退休金(Age Pension)的依賴程度就越低,繼而減少了公共財政支出。
數據顯示,澳大利亞政府養老金佔GDP的比例為2.4%,為經合組織中成本最低的政府養老金計劃之一。
2
澳洲養老金體系「夠嗎?」
諮詢管理公司美世(Mercer)聯合CFA研究所於10月份發布「2020年全球養老金指數」顯示,澳大利亞養老體系的世界排名出現下滑,被以色列反超後從全球第3位下降至第4位。
美世和CFA研究所指出,只有兩個國家(荷蘭和丹麥)擁有「一流且強大的退休收入體系」,稱得上A級。
澳大利亞的養老金系統被列為「 B級」,充足性遭到質疑。
所謂的「充足性(adequacy)」指標指一國養老體系滿足退休人員財務需求的程度。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在2020年的得分僅為66.8,較2019年水平(70.3)出現下滑,低於其他13個國家和地區。
相比「澳大利亞養老系統世界領先」的概念,這一結果可能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根據澳大利亞養老基金協會(ASFA)的預測,一個舒適的退休生活需要545,000澳元的起始結餘,才能供得起每年44,183澳元的支出。
另外,根據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的預測,一個舒適的退休生活需要570,000澳元的起始結餘,才能供得起30年內每年41,515澳元的支出。
然而,墨爾本莫納什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Ummul Ruthbah的建模分析顯示,一名擁有570,000澳元的退休者在30年內資金耗盡的概率為30%,25年內必須完全依賴政府退休金的概率為15%
建模的假設條件是,退休人員是一個房主,擁有一個 50%股票+40%防禦性資產(如固定收益)的典型投資組合,並考慮了各種初始餘額和提取策略。
可以想像,24%無房退休人士的貧困率由此可見一斑。
Ruthbah博士指出,實際上,即使退休人員的起始結餘高達70萬或80萬澳元,如果遭遇不利的市場波動,他們也可能無法滿足退休生活需求。
另外,新冠疫情對澳大利亞「養老金充足性」也產生重大影響。
3
政府買單意願不強
既然養老體系存在充足性問題,那麼缺口又該如何補足?作為一個高稅收、高福利國家,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政府買單。
然而,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這麼做的意願並不強。
一方面,新冠疫情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財政赤字。根據10月份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澳大利亞官方債務上限上調至超過1.1萬億澳元,預算赤字達到創記錄的2500億澳元。
如果加上州/領地政府公布的債務,各級政府的淨負債將從當前的9380億澳元膨脹至2023-24年的1.4萬億澳元。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與最大客戶——中國之間的貿易衝突也讓政客頭痛不已。
根據高盛的分析,如果中國將澳大利亞鐵礦石列入貿易限制名單,那麼澳大利亞GDP將損失2個百分點。
此前,花旗經濟學家預計,澳中貿易衝突的最壞結果或將給澳洲經濟造成760億澳元的損失。
CFA研究所副主席瑪麗亞威爾頓(Maria Wilton)說道:「由於新冠疫情會在未來很多年影響政府的財政狀況,因此考慮通過私人供款渠道來解決是合理的,而不應寄希望於增加政府資助的養老金。」
4
以房養老可行嗎?
除了居住的屬性之外,住房成為了人們自願儲蓄的最大形式,與養老金體系的相關性遠遠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擁有自己房屋的退休人員無需支付租金,而且有房也不影響他們申請政府退休金。值得一提的是,這一人群的房產價值很可能超過了養老金儲蓄和和租房者的財富。
不過,和中國一樣,澳大利亞的大多數退休人士並不將自住房屋視為一項退休資產,而免稅政策和政府退休金資產測試的規則讓這種觀念變得更加複雜。
同時,澳大利亞有房退休人士不太願意使用諸如「養老金貸款計劃」之類的安排來抵押房屋,釋放價值。
澳大利亞最大養老基金提供的數據顯示,大量會員死亡時擁有的房產權益至少為90%。
前資深財政部官員Michael Callaghan在《退休收入審查報告》中也提及了探索「以房養老」的可行性。
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政府將探索在低保退休金資產測試時加入申請人主要居所的評估。
報告寫道:「這將有助於推動房主和房客權利均等。」
「如果將房屋納入資產測試,則某些房主將不再有資格獲得政府退休金,一些房主獲得的政府退休金則可能相應減少。」
在提及以房養老的問題時,報告呼籲政府研究,是否應該鼓勵退休人員釋放房產價值,以支持其退休生活。
釋放房產價值的選項有很多,包括反向抵押、權益釋放計劃、房屋淨值貸款和房產置換等等。
事實上,老年人比年輕人有機會為養老金做出更多貢獻。近幾十年來,住宅物業價格飛漲讓房主受益,很多退休人員的財富也是水漲船高。
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即財富從一代到另一代的轉移,分配不均的情況從接受遺贈的第一批人中已經開始。
該報告說,年齡在65歲及65歲以上的人中,71%可以領取政府退休金或其他退休補貼。其中60%可以領取最高支付額的退休金。
同時,絕大多數65歲以上的人群中,家庭住宅是他們的主要資產,養老金僅佔其淨財富的一小部分。
然而,整個體系「似乎並沒有為許多退休租客(陷入貧困)提供適當的生活水平」。
報告指出:「無論有無房產,房主都可以領取和租房者一樣的政府退休金。這表明,有房的退休人員比租房人員相對境況更好。」
結語
此外,很多老年人都面對這樣的困境,住在幾百萬的房子裡,卻沒錢養老。
畢竟,房子看著是值錢,但只要不賣掉或出租,沒辦法帶來真金白銀的養老錢。
而養老,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現金。
因此,住房不再僅僅是居住的地方,而是成為了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新型健康的養老概念, 「以房養老」無可厚非。
然而,能否可行,產品設計的公平性、制度的完善性成為極大的考驗。
參考來源:
https://www.afr.com/companies/financial-services/retirement-adequacy-is-a-problem-for-australia-20201026-p568r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