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rd Progression (和弦進行)一詞,有接觸音樂的朋友應該不會對此覺得陌生,因此我不會在此多解釋。簡單講, 「和弦進行」就是一段和弦(Chord)的變化。
下面主要想討論的是
四種流行曲中常見的和弦進行。事實上很多經典的爆流行曲,和弦所採用的進行模式都是一模一樣的,但由於不同編曲風格及旋律,因此整體的感覺是不一樣,也不明顯被感知到。和弦進行在作曲上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作品的基礎框架,也會影響作品後期旋律上(唱、樂器、獨奏部份)的創作。部分作曲人在創作時往往會先選擇好歌的大致和弦進行才寫旋律,當然也有例外,就是寫了旋律才配和弦,但無可否認,和弦進行跟作品的旋律是互相緊扣的。樂理的層面上,一段理想的和弦進行大前題應該要
因循和弦的特性及功能去配搭,意思是每一個和弦都有不同功能性,因此制定進行也有一套依據。另外,就是每轉一個和弦,
下個和弦儘量都能有跟上個和弦有相同的音,減少轉換時產生的違和感。所謂悅耳的流行曲背後所用的和弦進行或多或少都遵從這二個原則。以下是個人認為在流行歌曲最常使用的和弦進行,當中會舉些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流行曲做例。
1、I – V– VI – III - IV- I - IV/II – V這應該是最常聽到的一個和弦進行,常常被稱為卡農進行 (外國又名」 Pachelbel's progression),皆因其出處來自巴洛克時期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著名的古典樂曲」Canon in D」。以C key為例,整個進行就是:C – G – Am – Em – F – C – F/Dm – G以下是一些本地流行曲例子,尤其在副歌部份,數量簡直多不勝數:陽光點的歌、高山低谷、不要驚動愛情、K歌之王、青春常駐、二十世紀少年、木紋、好心分手、抱抱、玉蝴蝶、勞斯萊斯、找對的人、櫻花樹下、幸福之歌、愛與誠、化蝶、撐起雨傘、耿耿於懷、思覺失調、戀愛大過天、My Way、光輝歲月、Today、他不準我哭、高妹、償還、雙腳著地……臺灣流行曲也常聽到,例如爆紅的小幸運,還有經典情歌如安靜、珊瑚海、就是愛你、情非得已、開不了口……另外,這個進行也常演化成另一種
低音下行的型態來彈奏,即每一個和弦的低音都以半度或全度下行的方式,這好處是低音部份也可成為旋律之一,增加旋律悅耳度及和諧感。若有細心留意,會發現有很多流行曲都有使用到了這個技巧。
2、IV – V – I– VI – IV – V – I – I7這是另一個我發覺在近年香港本地流行曲出現率甚高的進行方式,很多爆紅的作品也有使用。其特別之處在於第一個和弦並不是慣常的主和弦,而是下屬和弦,因此在開首會予人一種特別的音樂情緒而令人對後面樂句產生期待感。以C key為例,整個進行就是:F – G – C - Am – F – G - C – C7以下是一些例子(副歌部份),相信很多人一定聽過:天梯、原來她不夠愛我、不許你註定一人、囍帖街、女皇、陀飛輪、到此為止、美好的時光、好不容易遇見愛、命硬、擁抱愛、連續劇(最尾和弦為III)、我真的受傷了……再例如蒲公英的約定、突然好想你、我的歌聲裡、遇見、Forever Love……
這種進行我深信彈吉他朋友都應該熟悉。它強大之處在於單單四個和弦就已能完成一段完整旋律段落,甚至一首作品。基本結構是由正和弦組成,即I、 IV、 V ,當中加入了VI ,產生了連接作用(I - VI - IV剛好形成了2個6度的音程),而且延長了tonic chord (即I,主和弦)的調性,增加悅耳度。以C key為例,整個progression就是:歌曲的例子有:大開眼戒、逾越生死(後段VI變成dim chord)、3/8、夕陽無限好、情人、喜歡你、幸福摩天輪、爛泥、後臺(VI變成dim chord)、Take My Hand、不要離我太遠……臺灣流行曲例子有: 龍捲風、溫柔等很多。使用這種和弦進行時,會發覺旋律創作上很「百搭」,其次它結構簡單,可塑性高,因此,只要在次序上稍作改動就可變成另外2種型態:
VI – IV – V – I (以C key為例就是Am – F – G – C)VI(即Am) 先行,由於為一個小三和弦,令開首帶點小調的憂傷味道,但後來的IV、V、I (即F、G、C)為大三和弦,因此整體聽起來會帶點悲憤激昂的感覺,個人更偏愛這個形式。例子有: 別煩著我、愛在記憶中找你、化蝶(verse部份)……臺灣有: 如果、七裡香、說愛你…
I – V– VI – IV (以C key為例就是C – G – Am – F)在外國流行,這個進行佔了很大比例,經典如Someone Like You、I'm Yours、Let It Go等,就是用的這個進行,本地例子有十面埋伏、天佑愛人……
這是另一種個人認為常出現的進行,它的特點在於主和弦(I chord)後的是下屬和弦(即IV ),音樂的張力(tension)明顯沒有V級和弦來得強烈,而且音樂的氣氛上會明顯緩和舒服,適合一些中板的抒情作品,有興趣寫歌的朋友不妨試試。以C key為例:C – F – G - C -Am (最尾的 I 又可用 V 或 III 代替)例子有(副歌部分):歲月如歌、逃避你、誰來愛我、Little Something、怯、I believe、16號愛人、原來過得很快樂、損友、阿門、重複犯錯、Nothing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 、勇氣……I - IV – II - V…… (以C key為例,就是C – F – Dm – G……)II chord跟IV的作用是一樣,目的令張力達到最高點(V chord)之前再進一步」蘊釀情緒」 ,加上II chord (即Dm)為一個小三和弦,個人認為加了後會有一種悽美感。例子有:給王家欣、愛是永恆、此時此刻、假如讓我說下去、不將就……以上提及的和弦進行其實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不同種類。再之現今的作曲人都會根據基本的和弦進行框架再作改動,以尋求更多變化。其實除了和弦的進行,樂曲創作上還有旋律、編曲、節奏等其他重要元素,加起來才會是一首獨一無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