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等到五條人復活回來,曾被仁科「約戰」閩南語PK的椅子樂團,在樂隊的夏天10進7賽段中,憑藉他們早期偏民謠的閩南語作品《惦惦的夢》,排名當期第三,成功晉級下一輪。
本期主題賽的題目是「最在意的人」,《惦惦的夢》正是樂隊另一位主唱仲穎寫給爸爸的歌。這個舞臺向來不缺嗨和躁,這次椅子用他們一直以來擅長的精巧編曲和細膩演唱,在技術與真摯情感的雙重加持下,打破方言的界限,感動了全場。
「惦惦」在閩南語中有「靜靜」,及「不引人注目」的意思。爸爸年輕時義無反顧從鄉下來到城市,努力工作撐起一個家庭。惦惦做工,惦惦打拼,甚至惦惦看人臉色,才有了現在的仲穎。椅子說,這首歌代表了他們的初衷,提醒著他們「自己是誰、來自哪裡,從幻想天空降落每天腳踏實地的路面。」
其實,從錄製前一周臨時決定換歌,到擔心現場觀眾對閩南語的情感接收度沒那麼高,特地把最後一段副歌改成普通話。在這個舞臺得分一直不高的椅子,應該自己也沒想到,最後竟是靠著現場大部分樂迷都比較陌生的閩南語驚險翻盤的吧。
有人說,「滾圈可能是南北差異除了飲食以外表現得最明顯的領域。」出身福建的樂評人呆若木一也提到了節目組今年把更多南方樂隊帶到了北邊這個動作,「其實很多時候,南方和北方的人,表達情感的方式可能就是有些區別。椅子樂團的情感表達,包括語言的使用,確實讓我感到很多很多我們那地方的感動。」
在頻繁反思方言流失問題的同時,或許你也會發現,許多習慣了普通話語境的新一代創作者,開始更多地嘗試用閩南語(或其他方言)表達某些感情,尤其在向最親的人傳達時。作為仍是我們這代人與父母、長輩交流中使用更多的語言,有時大眾認知度有限的方言,內蘊的情緒反倒是最「直給」的。
同樣用了「夢」這個意象,日前剛意外離世的小鬼黃鴻升,在今年6月份發行的最新單曲《我不是空笑夢》中,亦用閩南語對父母「喊話」。不同於「惦惦」的溫柔細膩,「空笑夢」則是一首充滿熱血的流行朋克歌曲。
「比起對兒女的愛,那些還沒做過的事,都只是空笑夢。」歌曲的宣傳語這樣點到。「空笑夢」似乎不是一個傳統的閩南語詞彙,但很常被用在臺灣地區的閩南語創作中,形容「空事一場,所發生的一切都是空虛的。」
《我不是空笑夢》使用了不少典型的閩南語歌常用詞,同時還有一些意譯的呈現,隨意分享幾個「知識點」:
現在換我① 替你遮②風雨
紲落來③人生的路……
看你憂愁頭鬃④白
請你支持我的夢 毋是𨑨迌無彩工⑤
據小道消息,在復活賽之後的9進7比賽中,椅子樂團還將表演他們另外一首閩南語歌《手捧一杯酒》,這是一首慵懶迷人的實驗搖滾作品,同時也是他們獲得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獎時,參評專輯中的一首熱門歌曲。
椅子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在大陸的巡演中,無論是有日文歌詞的《日常的鏡頭》,還是純閩南語的《手捧一杯酒》,現場歌迷往往都能一起合唱,令他們很感動。
可不是麼,語言是輔助歌者表達的工具,但從來不是情感傳遞的障礙,至少在音樂中不是。閩南語可以搖滾,可以嘻哈,可以民謠,可以朋克,也可以金屬,可以迷幻……
文稿:不是樂評人的Kay
圖片視頻:《樂隊的夏天》
排版設計:紅毛大頭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