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1-01-15 1時間幫女郎

青海經濟生活頻道 報導 


自我省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由各單位選派第一書記入駐全省各貧困村,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2018年10月、11月,6位幫女郎跟隨12名駐村第一書記的腳步,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感受基層實踐,積累鮮活素材,用心用情採寫,記錄、見證他們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發展變化,展示幹部群眾新風新貌。轉眼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幫女郎再次深入12名駐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一線,把鏡頭和筆端對準脫貧攻堅主戰場,看看在廣大扶貧幹部積極的作為下,我們的村落都發生了哪些改變。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幫女郎再次走進湟源縣教育局的扶貧點: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位於日月鄉人民政府以南3公裡處,距離縣城27公裡,屬純腦山地區,2018年10月,幫女郎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全村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精準扶貧的工作。在駐村書記王國壽的幫助下,貧困戶李啟祿家,剛剛通過530貸款,發展了犛牛養殖業,當年的收入就達到了十萬元。時隔近兩年後,幫女郎再次來到李啟祿的牛棚裡,卻意外的發現,當年的40頭犛牛隻剩下了3頭。

 

李啟祿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村民:以前國家沒有補助的時候,媳婦生病,兩個孩子也要上大學,收入基本上沒有,我也不能出去打工,只是國家上給的補助。


說起自己養殖犛牛的情況,王國壽和李啟祿帶著幫女郎來到了附近的一個專業化養殖場。

 

李啟祿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村民:當時我也打不了工,村裡的幹部還有駐村的幹部就支持,他們給我想辦法幫助,打不了工的話就讓我去養牛,他就給我給貸款讓我去養牛。

原來,李啟祿當年40頭犛牛的養殖規模,通過近兩年的發展,如今,已經突破了60頭,為了給犛牛提供更好的生長環境,他在附近租了這塊地,辦起了專業犛牛養殖場。

 

李啟祿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村民:我們當時來的時候孩子還在上大學,現在大學剛出來,現在去單位上班了。

 

如今,李啟祿的兒子通過享受雨露計劃,已經順利就業,當年患病的妻子,身體也已痊癒,加上每年養殖犛牛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可謂是越過越紅火。一路走來,王書記既是李啟祿一家人生活上的幫助者也是見證者。而同樣受到王書記特別關注的,還有村上的殘疾人楊尕扎一家人。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 養豬產業:他現在主要是發展合作社,主要是種植業。藏香豬當時養了20多頭,15頭白豬,總共是30多頭,現在我養著6隻,我還要操心家裡面,前面賣了5隻,前兩天又賣了幾隻,現在就剩著6隻。

 

楊尕扎一家共四口人,他本人因為雙腳殘疾,無法外出打工,通過當時40頭藏香豬的養殖,為他謀得了一份不錯的收入。靠著這份養殖的收入,再加上雨露計劃每年一萬多元的幫扶,他的一對兒女順利大學畢業,目前,兒子楊海宏還投資近50萬元成立了一家種植專業合作社。

 

楊尕扎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村民:通過產業發展,我就帶頭養殖豬,通過豬我們又發展了一些資金,兒子也畢業了,畢業了之後成立了一個專業合作社,種了一千多畝地。

楊尕扎說,正是精準扶貧的政策改變了他們一家人因殘致貧的狀況,他的一對兒女才有了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改變命運,如今,一家人的年收入能達到13萬元。他時刻牢記著這份幫扶的恩情,總是教育兒子,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要帶動周邊村民們一起致富,為村裡的經濟發展回饋自己的一份力量。

 

楊尕扎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村民  成立合作社:有5個人,機器總共有5臺,搞綠化的時候,基本上每天有八九十個人。

 

楊尕扎兒子的專業合作社,每天的用工規模多達100人,全部來自下若藥村和周邊的貧困戶,合作社按日為他們結算工資。楊尕扎和李啟祿,是下若藥村11戶貧困戶中,通過發展產業致富的典型代表,為了發揮他們的榜樣模範作用,王書記專門為他們申請了一份特別的獎勵。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他的精準脫貧工作做得比較突出一點,我們給他獎勵了一臺三輪農用車,價值15000元,三輪農用車在農村裡面比較實用一些。

王書記說,他的幫扶和獎勵只是這些貧困戶產業脫貧的一部分,主要還是依靠貧困戶自己的內生動力,是村民自身想要擺脫貧困,改變現狀的力量,才使得精準脫貧的工作,如一股春風般吹暖了貧困戶的內心。發展養殖產業帶動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而已經壯大起來的合作社以及村集體經濟,更是加速了全村的經濟發展。成立於2014年的湟源豐匯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這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

 

趙永奎 湟源豐匯種植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現在我帶動的貧困戶是10戶,帶動農戶是145人,主要帶動的方式就是土地流轉,再就是貧困戶有勞動力的可以到我的合作社裡來打工,如果你有技能的話,可以當司機,我們按月發工資,每個月是6000塊錢。


趙永奎是土生土長的下若藥村村民,他成立的豐匯種植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青稞,油菜籽,青飼草等農作物,目前種植規模2000畝。

 

趙永奎 湟源豐匯種植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我這個合作社種的時候有規劃的種,以這條路為界限,這個上面全部是600多畝油菜,下面這裡全部是1000多畝土地託管的燕麥,青飼草,那邊山溝裡面是我的青稞基地。


趙永奎說,2014年以前,村上土地屬於小塊的農戶個體經營,生產效率低下不說,因為地處於腦山地區,農作物得不到有效的灌溉,土地貧瘠,畝產量低,村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村上一度出現了大面積的撂荒地。

 

趙永奎 湟源豐匯種植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主要是我們村裡最近這幾年打工的農民工比較多,他們種地划不來。土地流轉過來,我們主要是以前2014年之前,我們村裡出現了撂荒地,現在我們流轉了之後撂荒地就沒有了。村裡的村民們就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了,家裡的土地我們流轉了之後,適當的每年還可以給他們一些分紅。

 從2014年開始,趙永奎流轉了村上的近2000多畝撂荒地,並且在王書記的幫助下,對這些山地進行了高標準農田的改造。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將近投資600多萬,把我們本村的3200畝土地進行了平整,還有水渠灌溉的修理,總共水渠修了25公裡,還有這些1000畝的土地進行了平整,把地裡面的石頭進行了清理,我們這兒貧瘠的以前的山地變成了水澆地,每個地裡面都可以澆水,變成水澆地了之後,以前是一二百斤,現在基本上提高了2~3倍。

 

村民們將改造過後的高標準農田流轉給趙永奎的合作社,一方面可以安心外出打工,另一方面,還能收到一部分的土地租金收入。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對我們的合作社來說,產量提高了,合作社的收入增加了,對於農戶來說他的土地流轉租金比較低一點,現在租金提高了,農戶的收入也相應的提高了。


為了安心讓村民們流轉土地,除了每畝地100塊錢的土地租金之外,趙永奎每年還會為村民們發放一定的分紅資金。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藏族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他們是包底分紅,不管是莊稼成還是不成,合作社都會給他們給分紅的資金。


趙永奎將流轉來的土地進行有效的利用,大面積的種植,全部採用機械化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每年的農忙時節,還可以為村民們提供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

趙永奎 湟源豐匯種植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我們這裡面一般用的工人,就使用當地的貧困戶,貧困戶我們一家一家去叫他們,你要是能幹動的,我們就來幹,幹活的男的每天工資150,女的是120。

 

目前,在趙永奎的專業合作社,共有4臺大型拖拉機,兩臺大型收割機等共15套農業機具,這些機具的高效率農業生產模式,讓合作社種植生產的青飼草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趙永奎 湟源豐匯種植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飼草料我們現在目前用青儲機收打成青乾草,我們已經有訂單了,每年的訂單都是供不應求,不愁銷不出去。

 

另外,趙永奎的合作社中,還承擔著菜籽油的榨油作坊,每年,他除了將自己流轉土地中種植的幾百畝油菜籽收進榨油坊,榨成菜籽油出售之外,還收購附近村民家中的油菜籽,就近進行加工,為附近的村民們提供了便利,同樣享受到精準脫貧便利的,還有村上的老人們。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藥種配夠了,我們這還配了專職醫生,還有60歲以上的老人們量血壓,測血糖也全部都是免費的。再就是我們的低保戶建檔立卡戶,後面的那些藥品全部都是免費領取,這些都不要一分錢。


2016年,下若藥村的衛生室位於村口的一件破舊房內,藥品配備有限之外,村醫更是稀缺,村民們有個頭疼腦熱了,距離村上最近的鄉衛生院,也需要三公裡,加上村裡交通不便,老年人的日常就醫,成了王國壽心裡最大的一個牽掛。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 :60歲以上的老人有119人,通過這種情況,再一個就是老年人的看病非常困難,在這個衛生室也破舊不堪,這種情況了解了之後,我們就向衛生局打了報告,再向土地局爭取了一些地皮,2018年新建了一個衛生室,通過上級的支持,我們裡面的一些設備和藥品都配備齊全了。


在湟源縣政府以及日月鄉的共同支持下,2018年新建的村衛生室正式投入使用,同樣配備的,還有一名工作時間內,時刻在崗的專業村醫,為村民們提供就醫,健康指導等工作。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我們向群眾宣傳慢性病的防治方法,讓他們就近就醫,這些他們不出村就可以就近的進行治療,特別是這些老年人,這一點上就特別喜歡。


何應保 湟源縣日月鄉下若藥村 村民:以前就是我們不生病就不會去醫院去量血壓,病了才去醫院量血壓。高了低了我們都不知道。確實挺好的,太方便了,再別說什麼,就是給我們困難或給藥,這一點就特別好,確實挺方便的。


幫女郎:兩年前幫女郎來到這裡的時候,這裡的衛生是剛剛處於初步建立的階段,當時的藥品,還有一些硬體設施,還沒有配備齊全,那麼當兩年之後,當幫女郎再次來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衛生室的基本的藥品已經配備的非常齊全了,而且還有一些慢性病的免費發放的藥品存在,那這裡的這些硬體設施配備也是非常的齊全,村民們一些日常的小感冒都不用走出家門,在這裡就可以解決。


張生發 湟源縣日月鄉下若藥村 村民:確實方便,我們隨時都可以過來量一量血壓,量完了之後,血壓高了,醫生就會告訴我怎麼辦。


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專業醫生的指導,大家的身體狀態好了,生活的幸福指數也隨之提高,王書記的工作價值,更是得到了有效的認可。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作為第一書記,在這裡幹了3到4年,看到他們的這種變化,我也非常高興,我認為這個3到4年我的工作沒有白幹。


駐村近4年時間裡,王書記和村民們同吃同住同生活,紮根基層一線,走在田間地頭,切實為百姓謀福利,截止2019年,下若藥村233戶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352元,11戶建檔立卡戶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達到了7600元,最高達到了4萬多元。另外,村上因地制宜,利用豐富的草山資源和靠近高速公路的便利條件,發展起來的湟源寶德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了村集體經濟的典型代表。


幫女郎:那麼現在幫女郎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當地的一個養殖方面的專業合作社,幾年前幫女郎第一次來到這兒的時候,這裡正處於初步的建設過程當中,還是一片工地的情況,那麼到兩年以後,當幫女郎再次來到這兒的時候,這個廠房的建設已經全部完成了,而且幫女郎身後的這一排廠房也是建設的非常整齊和闊氣,裡面究竟是什麼情況,現在跟幫女郎的鏡頭一起進去看一下。


如今的湟源寶德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佔地20畝,擁有高標準的牛羊屠宰,分割處理生產鏈條。

趙永發 湟源寶德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規模一年是3000多噸肉,主要是精準脫貧,上村裡的貧困戶來這裡上班,幹活掙點錢,效益比以前增加了百分之六七十,以前是小規模的,現在是規模化按照國家的標準化生產線建成的。


每年,趙永發的合作社,要收購村民們育肥的牛羊,在這裡進行加工處理,村民不僅是合作社的源頭顧客,同時,也是在這裡從事屠宰和加工,運輸處理的工人。


趙永發 湟源寶德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 負責人:員工有40多人,這個溫度是零下28度,咱們整個合作社,每年往外輸送的肉的量大概有多少?每年輸送的量大概有3000多噸,肉主要銷往哪裡?好一點的有4000多噸,主要銷往拉薩那曲,百分之三四十的肉銷往外地,主要走一些小包裝。

幫女郎:2018年幫女郎第一次來到這個車間的時候,這個車間內只是旁邊兩側的冷藏架的基礎設施建設,那麼當兩年之後,幫女郎再次來到這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冷藏室現在已經投入了使用。幫女郎身後的這些擺放整齊的牛羊肉,正在進行冷藏和速凍的處理,那麼經過這一系列的處理之後,這些具有當地特色的牛羊肉就會被銷往全國各地,隨著這些具有當地特色的牛羊肉銷往全國各地,也帶動了當地合作社的經濟發展。


合作社經濟發展,更是帶動了當地貧困戶和村民的收入,每年,趙永發都會定時為村民們發放一定的分紅資金,為貧困戶送去牛羊肉和米麵油等慰問物資。兩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從村集體經濟的合作社發展,到村民們衣食住行的點滴變化,訴說的,都是精準扶貧工作實實在在的成果,也是村民們通過自身努力,切實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


王國壽 湟源縣日月鄉下若藥村 第一書記:老百姓來說的話,相比較之前以前從他的穿著上看的比較破舊,現在從穿著還有他的精神面貌上,都能看到他們喜悅的心情,他們的狀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打贏脫貧攻堅戰,攜手並進奔小康,是王國壽作為第一書記的願望,也是老百姓內心最大的期盼。


幫女郎:曾經正在建設的廠房,如今已經投入了使用,產生了經濟效益,那麼曾經小規模的種植,如今被合作社流轉了土地,進行了大規模機械化的種植,大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我們說貧困戶的錢袋子鼓了,他們臉上的笑容也變得越來越燦爛了,這離不開第一書記的努力,同時也離不開咱們村民們勤勤懇懇的奮鬥,我們說村民們日益鼓起來的錢袋子,還有他們臉上蕩漾起來幸福的笑容,就是對這些扶貧工作最好的認可和肯定。

 

相關焦點

  • 秉承潘剛扶貧「十六字」方針 伊利積極助力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作為乳業龍頭企業,伊利集團勇擔重任,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持續落實董事長潘剛提出的「十六字方針」,助力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
  • 張恩亮: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原標題:張恩亮在綏濱縣調研指導工作時強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3月23日、24日,鶴崗市委書記張恩亮深入綏濱縣調研指導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興邊富民、鄉村旅遊、基層黨建等工作。
  • 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攜手奮鬥奔小康——2020,吹響決勝全面小康的號角  開欄的話:「民亦勞止,汔可小康。」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為之奮鬥的夢想終將成真。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
  • 新華社評論員:一鼓作氣,打贏脫貧攻堅戰——寫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一鼓作氣,打贏脫貧攻堅戰在第六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
  • 打贏脫貧攻堅戰 · 主題歌曲《和你在一起》
    歌曲創作背景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主題歌曲創作的思考2018年5月下旬,突然接到芮文斌先生電話,告訴我他們接受了一個任務,要組織一臺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主題的音樂晚會,需要打造一首公益歌曲,希望我能負責歌詞創作。對標的標杆,當年曾經流行的《從頭再來》(以倡導下崗職工在就業為主題的公益歌曲)。
  • 「基層動態」十三敖包鎮解放村開展「脫貧奔小康、共圓中國夢...
    6月16日,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脫貧攻堅,解放村與幫扶單位聯合舉辦「脫貧奔小康、共圓中國夢」貧困戶聯誼活動,80多名貧困戶和幫扶人一起參加活動。此次活動設置了脫貧攻堅知識有獎問答、文藝節目表演、個人才藝即興表演等活動,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貧困戶內生動力,拉近了與幫扶人之間的感情,同時進一步掌握了扶貧相關政策和應知應會內容,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石。
  • 王玉玲:發揮金融優勢打贏脫貧攻堅戰
    來源:中國金融雜誌作者: 王玉玲 編者按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金融系統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深化金融改革,優化金融環境,強化金融服務,收穫了許多決戰脫貧攻堅的典型經驗和優秀做法,為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和保證。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們更要凝心聚力,迎難而上,以必勝信念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文明】平壩區「打贏殲滅戰・同步奔小康」職工籃球賽開賽
    【文明】平壩區「打贏殲滅戰・同步奔小康」職工籃球賽開賽 2020-10-13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持攻堅狀態、發揚優良作風,咬緊牙關不放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保持攻堅狀態、發揚優良作風,咬緊牙關不放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11-16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玉平: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貴商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羅玉平: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貴商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2020-07-28 1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費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近年來,費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全方位夯實脫貧攻堅工作保障,全過程貫穿貧困信息精準提升,全鏈條規範產業扶貧項目管理,全角度推動行業扶貧政策落實,全領域推進重點工程精準實施,全覆蓋開展問題排查整改,發起衝刺攻堅總攻,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2018年底費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
  • 同心共奔小康 浙江民主黨派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編者按:我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近年來,全省民主黨派各級組織和廣大成員,積極響應中共中央、中共浙江省委號召,按照各民主黨派中央的部署,奮力推進對口幫扶、結對幫扶工作,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同心共奔小康。今天刊登部分精彩故事。
  • 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全會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在剩下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要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攻下最後的堡壘,任務艱巨,使命光榮。
  • 廟壩鎮:感懷黨恩 和諧奮進奔小康
    廟壩鎮:感懷黨恩 和諧奮進奔小康 2020-05-19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①】詩詠山東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
  • 海外網評:史上最大規模脫貧攻堅戰,中國打贏了!
    新華社 普布扎西 攝「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鄭重宣布。
  • ...贏脫貧攻堅戰 圓全面小康夢 奮力譜寫新時代酒泉鄉村振興華彩樂章
    全市2013年識別確定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5萬戶7.17萬人,其中移民4.88萬人,佔68%,是酒泉市脫貧攻堅的主要對象。2013年,瓜州縣和玉門市被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確定為插花型貧困縣。千年小康夢,百年奮鬥圓。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向全世界、全國各族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 幸福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西安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紀實
    近年來,西安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盡銳出戰、精準施策,發揮優勢、真抓實幹,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累計實現6.84萬戶24.24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9.22%降至0.23%,29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唯一的貧困縣——周至縣順利摘帽,為全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決定性基礎。
  • 回眸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十三五」:打贏脫貧攻堅戰,駛入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其中,殘疾人脫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打贏脫貧攻堅戰,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色。
  • 貴州超常規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
    打破過去「小門小戶」自種自吃、少量出售的農業生產模式,全省上下緊緊圍繞產業「調優」,集中連片、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壩區農業展現出了現代農業的魅力,更成為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有力武器」六枝特區大用壩區,一手搶抓食用菌產業的復工,一手搶抓產業結構調整,「時間」與「效益」的雙重保障,讓群眾吃下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