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一
馬雲最近應該畢竟失落,因為他走錯了人生的最後一步棋:退局。
人生,「退局」遠比「開局」重要的多。
無論一個人的開局多麼精彩,如果退局是個敗筆,那麼一身的功名和榮耀都將灰飛煙滅。
記得在2019年的教師節,在阿里巴巴成立20周年之際,馬雲宣布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成為一名教師。
如果馬雲在當時真正退出江湖,那麼它的聲望將達到最高點,成為中國一代傳奇。
可惜它身退人不退,依舊活躍在各種場合,依然還在構建更高的圈層,甚至以聯合國的各種官方身份自居,並且在最近的一場公開論壇上,發表了十分不恰當的講話。
歷史終結證明,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敗筆。
在這個世界上,能在贏時退場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翻開中國歷史,會發現一個規律:古往今來,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有太多人雖然功成名就,人生到了巔峰,就是因為不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立刻又急轉直下,身家和性命都不能保,栽倒在人生的終點。
比如胡雪巖曾是清朝的首富,沈萬三曾經是明朝的首富,呂不韋也是秦朝的首富,但是它們人生最後的下場都是慘澹收場。,歸根結底,是他們看不透規律,看不懂天道。
但範蠡是個例外,他從政方面也到達了人生的巔峰,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後立刻隱退,保全了性命。回到民間去經商,結果又三次成為當時的首富,然後散盡家財做慈善,成為傳奇;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再比如曾國藩,率領湘軍打敗了太平天國,然後居功卻不自傲,一直在適可而止,從而功成身退,人生順利著陸。
這些真正能立於不敗之地的人,往往都是恰到好處的掌握了規律拐點的人。他們都是在人生最頂點的時候,也就是即將開始反轉的那一刻選擇收手,從而使自己永遠都處於一種「似到未到」的狀態,最終活成了一代傳奇。
正如老子所言: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能在事物拐點即將到來時刻而先行動的人,都是神人!
急流勇退,才是人生最大的大智慧。
二
其實無論在社交/戀愛領域,還是在投資/創業領域,或者是在賭博/遊戲領域,那些善於在巔峰之時退出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
社交
聊天談事情的時候,我們需要記住一個原則,就是在兩個人聊的最投機的時候,要找個藉口抽身離去,適可而止,這是最好的選擇。
這樣別人會始終惦記著你,一直還想再遇到你,而當你給別人製造出這種感覺的時候,你們之間要談的事情,往往最容易談成。
聊天最忌諱的事就是,兩個人雖然聊的很投機,但是一直無止盡的聊下去,一直聊到無話可說,這就會變的索然無味,後續反而沒有了期待。
聊天是一種社交,社交是為了達成某種結果。為了實現找個結果,我們需要不斷的吊對方的胃口,一旦讓對方對你又更深的期待,那麼此時你訴求就水到渠成的滿足了。